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Brown),又称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隐核虫属。刺激隐核虫无特定宿主,几乎危害所有海水养殖鱼类,包括大黄鱼、大菱鲆、黑鲷、红笛鲷、石斑鱼、卵形鲳等。近几年来,在福建、浙江、广东等主要海水鱼类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区的水产养殖场,一般均为立体混合放养,有的是鱼虾混养,有的是鱼蚌混养,一般鱼用的杀虫药均会导致虾、蟹、蚌的死亡,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鱼虾混养、鱼蚌混养鱼塘的鱼进行驱虫药物的研究,对鱼塘中的虾蟹蚌均无不良影响。对  相似文献   

3.
刺激隐核虫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病原体检出率,本研究针对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18S-ITS2基因序列设计4条LAMP引物,在内外引物浓度比2∶1~6∶1、Mg2+浓度2 mmol/L、反应温度61℃~66℃、反应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下,扩增产物经电泳后呈现特异性的LAMP梯形条带.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高灵敏度(10-7 ng/μL DNA浓度),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将该方法应用于采集自不同地域的虫体样本、病鱼和水样以及不同组织样品的检测,结果在13份样品中有10份检出阳性,并显示该方法既能够检测发病鱼,也能够检出已感染但未发病的鱼.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能够快速、简易、特异、敏感地检测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病原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4年3月,三亚市铁炉港养殖区海威水产养殖公司网箱养殖的石斑鱼(EPinePhehus·sP)、视鱼(Seriol·sP)、尖吻护(Lnles,CaBiber.B)以及紫红笛绸等多种养殖鱼类大批发病死亡。主要症状为眼角膜浑浊发白,体表呈白点或打粉状白鳞。体表、鳃丝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张口上浮,最终窒息死亡。经检验,确诊为由原虫纲全毛目的刺激隐核虫(Ctyl)to-Caryonirrtan)sl起的刺激隐核虫病。一、发角及优行儒况:今年三月初,海咸水产养殖公司0.5-1公斤规格的紫红奋纷开始零星发病,每天死亡30-50尾不等。至3月11日发展到包括石斑鱼在内…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至12月间,对广东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高位池精养、土池半精养和滩涂混养三种养殖模式中的17口池塘进行了采样,检测对虾携带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状况。研究表明,养殖对虾均不同程度携带病毒,而且WSSV感染程度要大于IHHNV,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影响对虾感染病毒程度。水质生态调控技术和混养模式对对虾病毒性疾病控制有良好的作用,这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河豚养成期的饲料种类主要有杂鱼虾、软颗粒饲料、全价配合饲料三大类,本文介绍了这三类饲料的制作、配比以及优缺点,对河豚饲料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河豚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7.
虾贝混养是利用对虾与贝类所栖息的水层、食性等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虾病发生和蔓延,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虾贝混养是利用对虾与贝类所栖息的水层、食性等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虾病发生和蔓延,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抗菌肽新型预混合剂饲养南美白对虾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菌肽预混合剂替代禁用药物和抗生素防治鱼虾类疾病,应用于南美白对虾亲虾产卵及孵化均有提高,应用于虾苗养殖、成虾养殖也有较明显的效果,试验组个体体长、体重虽比对照组大,但差异并不显著,试验面积合计30亩,平均每亩收获对虾137.3 kg,对照面积合计30亩,平均每亩收获对虾113.7 kg,平均每亩增收对虾23.6 kg,增产20.1%,增产效果明显。使用方法简便,易为水产养殖户接受。  相似文献   

10.
2005-2010年从罗源湾网箱养殖鱼类中检出10种主要寄生虫,其中刺激隐核虫和本尼登虫是罗源湾网箱养殖鱼类危害最大的两种寄生虫,大黄鱼是受寄生虫危害最严重的鱼类。寄生虫在时间分布上与水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在空间分布上取决于宿主、养殖密度、水流和水质。  相似文献   

11.
<正>牦牛焦虫病该病的主要流行因素包括易感动物、蜱以及焦虫,三者形成了疾病流行链环。在牦牛养殖中,焦虫病是危害牦牛健康和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疾病,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导致牦牛死亡,需要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1牦牛焦虫病症状1.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牛精神兴奋,当动物或人靠近时会出现攻击  相似文献   

12.
每年多雨季节,特别是暴雨过后,对虾容易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疫病蔓延而死亡。 一、为什么暴雨容易引发虾病 1.暴雨后,池塘pH值下降,盐度降低,温度变化幅度大。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对虾出现应激现象,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3.
隐孢子虫病是由不同虫种的隐孢子虫引起的,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广泛导致人和动物腹泻的疾病。学者们对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预防和治疗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一些药物及疫苗等在体内外实验中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文就当前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药物及技术在动物隐孢子虫病防控的应用现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养牛中因寄生虫而引起的牛病种类较多,其中一类疾病发病时不会出现发热症状,但有明显的贫血症状,会影响牛的正常发育,且病牛会因贫血严重而逐步死亡。本文对非发热性贫血症从临床症状及病理学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此类疾病的防治措施,希望有效预防与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病与蔓延。养牛场常易出现无热、贫血类牛寄生虫病种类较多且发病症状各不相同,需通过病理学诊断进行区分。可通过预防性驱虫、加强饲养管理等方式进行预防,也可根据感染寄生虫的不同采取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纯中草药制剂鱼用快杀灵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 ,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鱼农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 ,大规模、高密度、多品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不断普及。由于过度投饵 ,水质过肥 ,加上鱼塘老化和受工业废水及农田的农药化肥污染影响 ,鱼虾病虫害日趋严重 ,尤其是鱼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成活率。防治鱼类寄生虫病的药物较多 ,但用于鱼虾蟹混养塘药物较少 ,多年来普遍反映这些药物疗效明显降低或无疗效。且用药后还导致鱼类 2~ 3d不食 ,同时池内混养的虾、蟹等品种亦可致死。为此 ,笔者选用中草药 ,改变常用剂型研制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 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则会导致育苗失败。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对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病原体   对虾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是树状聚缩虫 (Zoothamnium arbuscula),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 (Peritricha),钟虫科 (Vorticellidae)。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聚缩虫同其它固着性…  相似文献   

17.
池塘混养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鱼、虾、鳖的质量,而且可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该文就某市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花蛤混养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并能有效增强池塘的综合效益,具体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水产养殖中化学药物的滥用不仅影响食品安全,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中草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值得因地制宜进行大力推广。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关系生产效益好坏的关键环节,而鱼体一旦发病就会因难以有效隔离致使疾病迅速蔓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生产中药物预防成为渔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但是化学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9.
对虾养殖是高风险产业,其最大特点是容易发病,而一旦发病,又不容易治愈。若将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由于改变了纯养的养殖环境,维持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可极大的避免虾病的发生,为高产稳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0.
羊肺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引发的一种肺实质性炎症,主要为吸入性异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或者通过上呼吸道疾病蔓延而引发。1发病原因1.1异物刺激食道阻塞、咽炎或口炎等各种吞咽障碍常引发唾液或食物等进入呼吸道内,进而引发羊肺疫。灌药过程中将药物错误投入到肺内,也可引起羊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