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近况,并对其有待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鹅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国内外鹅细小病毒的研究结果,对国小病毒在分类学地位,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的转录和调节,基因编码蛋白,与番鸭细小病毒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鹅细小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鹅细小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首次在江苏发现,并于1961年鉴定其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rius,GPV)。1967年匈牙利学者Derzsv又对本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之后世界禽病学会将此病命名为Derzsy氏病。该病主要引起雏鹅急性肠炎以及肝、肾、心等实质脏器的炎症,致病性强,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鹅细小病毒(GPV)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文章根据国内外对鹅细小病毒的分类地位、分子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的结构特点、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的功能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鹅细小病毒及小鹅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鹅细小病毒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在我国原称为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us),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是引起3—30日龄雏鹅急性、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细小病毒可分别感染人、家畜及家禽。这些病毒大小约22~25nn,含有单股线状DNA,氯化铯中的浮密度约1.4克/厘米~3。有些细小病毒能独立增殖,叫作自主细小病毒;有些只在腺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增殖,被称  相似文献   

7.
崔尚金  戚亭 《猪业科学》2008,25(2):22-24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所引起的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及该病病原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发现该病毒经常与其他一些病毒,例如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从而导致该病毒是猪病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主要引起1月龄雏鹅和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称小鹅瘟或Derzsy’s病。该病是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1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70%。该病以渗出性肠炎、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肠道栓塞为特征性病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鹅细小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广泛发生于中国、欧洲各国、以色列、越南和日本的家鹅和番鸭。  相似文献   

9.
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烈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关于鹅细小病毒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作者从鹅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致病机理和抗原位点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禽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于1956年首先在江苏扬州发现世界上第1株禽细小病毒[1~3]。尽管国际权威专著《DiseasesofPoultry》1991年版已承认上述事实,但目前多数学者仍将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感染称为Derzsy氏病[4,5]。1985年,我国又在福建首先发现了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1,6,7]。上述2种疾病及其病原的发现,常被引以为我国兽医学界的巨大成就,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欠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结合有关工作体会,对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分子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鹅细小病毒对定安鹅的致病性,通过给7日龄定安鹅肌肉注射鹅细小病毒,观察雏鹅发病状况,采集雏鹅肛拭子和组织脏器进行病毒基因组提取,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病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鹅细小病毒注射后第7~8天雏鹅死亡数最多,并出现典型的腊肠样病变;病毒注射后第3~5天是雏鹅的排毒高峰,9 d后排毒停止;组织器官中肝脏、脾脏和胰腺的载毒量最高,载毒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2.
(接2002年第4期)4.1.3Poly(A):PPV基因组3’末端的Poly(A)信号与上述ATF结合位点和TATA元件一样,也具有顺式激活作用。Poly(A)信号转录终止和加Poly(A)尾所必需的序列,由于PPV所有转录物均用同一段Poly(A)信号,因此所有转录物的3’末端相同。4.1.4非结构蛋白的调节作用:PPVNS1蛋白含有ATP或GTP结合位点,并具有解旋活性,对PPVDNA的复制起重要调节作用。同时NS1还是细小病毒基因组本身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对PPV早期和晚期转录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4.2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由于P…  相似文献   

13.
正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自主复制型病毒,是最小的线状负链单股D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5 323 nt。CPV具有细小病毒属的典型形态和结构。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囊膜。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的外观呈圆形或六边形,直径约为26 nm。病毒感染症状以犬的剧烈呕吐、出  相似文献   

14.
鹅细小病毒 (GPV)和鸭细小病毒 (MD-PV)是两种感染禽类的自主性细小病毒 ,由它们引起的鹅细小病毒病和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鹅业和养鸭业的主要疫病。 GPV和 MDPV在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免疫学特性甚至基因组结构等方面十分接近 ,但是二者在致病性上却有较大差异。对于这种差异 ,国内外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主要从这两类病毒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非结构蛋白基因、核衣壳蛋白基因、非结构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的分子生物学上的同源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综述 ,同时 ,对于禽细小病毒有待研究的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PPV(Porcine Parvovirus)是由Cartwright等~[1]在1967年首次从不孕、流产死产等病猪体内分离得到,还可引起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以及腹泻等。PP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DNA,大小约为5000bp,有两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结构蛋白VP和非结构蛋白NS。近几年来,该病毒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受到了高度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该病毒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PPV的基因组结构和复制型DNA的特点P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自主复制性细小病毒(autonom-ouslyreplicatingparvovirus),其基因组为单链线壮DNA分子,大小约5000个核苷酸(nt),成熟的病毒粒子仅含有负链DNA基因组。基因组两端均有发夹结构,3’-端的102nt的回文序列中断,折叠形成Y型结构;5’端有一个127nt的回文序列,中间被一个24nt的短回文序列中断,折叠形成U型结构。PPV基因组的这种末端结构对其复制是非常重要的。PPVDNA完全依赖于宿主DNA的复制机制进行自身复制,并且几乎只能在…  相似文献   

17.
番鸭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猪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诊断方面的应用等多年来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为防制猪细小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具有高度传染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近十年来在我国华南、华东等地饲养的番鸭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新的疫病。该病病原是番鸭细小病毒,最早报道是在1991年。林世堂等认为是类似小鹅瘟的的  相似文献   

20.
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猪细小病毒生长、生化特性、基因组结构、转录、编码蛋白以及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全面的综述,以期为研究猪细小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