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双峰驼的体尺性状,选取阿拉善戈壁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沙漠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4个地区的双峰驼共计161峰,测量其体长、体高、体重、胸围和管围等性状,利用SPSS软件对以上5个体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尤其是体重与胸围、体重与体长的相关系数为强正相关。双峰驼的体尺性状聚类结果为3亚类,第1亚类包括体重、体长和胸围,第2亚类只包括体高,第3亚类只包括管围。该试验结果为双峰驼的选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双峰驼体尺性状的影响因素,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模块,分析了品种、性别、年龄、毛色对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善沙漠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的体高、体长、体重显著高于阿拉善戈壁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P0.05),青海双峰驼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阿拉善沙漠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戈壁双峰驼(P0.05)。除了公驼的管围极显著高于母驼(P0.01)外,公驼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均显著高于母驼(P0.05)。毛色为红色和黄色的双峰驼体高显著高于白色(P0.05),毛色为白色的双峰驼体长显著高于褐色(P0.05),毛色为黄色和棕色的双峰驼体重显著高于褐色(P0.05)。10岁双峰驼的体高和体长显著高于1~8岁及11~15岁双峰驼的体高与体长(P0.05),13岁双峰驼的胸围、管围、体重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双峰驼。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双峰驼的进一步选育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SPSS17.0软件的方差分析和邓肯氏法多重比较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性别对双峰驼驼绒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驼驼绒细度(20.816μm)显著高于母驼驼绒细度(18.276μm)(P0.05)。苏尼特双峰驼驼绒细度极显著低于阿拉善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P0.01),而阿拉善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驼绒细度差异不显著(P0.05)。从驼绒细度的测定值上来看,青海双峰驼驼绒细度(23.176μm)最粗,其次是阿拉善双峰驼(22.939μm),苏尼特双峰驼驼绒细度(18.238μm)最细。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双峰驼的进一步选育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的方差分析和邓肯氏多重比较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性别对双峰驼驼绒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驼驼绒细度(20.816μm)显著高于母驼驼绒细度(18.276μm)(P0.05)。苏尼特双峰驼驼绒细度极显著低于阿拉善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P0.01),而阿拉善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驼绒细度差异不显著(P0.05)。从驼绒细度的测定值上来看,青海双峰驼驼绒细度(23.176μm)最粗,其次是阿拉善双峰驼(22.939μm),苏尼特双峰驼驼绒细度(18.238μm)最细。  相似文献   

5.
<正> 我区家畜品种资源丰富,内蒙双峰驼就是其中之一。内蒙双峰驼分两个类型,即阿拉善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前者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因此给本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后者主要分布在达茂旗、四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国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国阿拉善驼、青海驼、南疆驼、北疆驼、肃北驼、苏尼特驼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信息指数等分析群体内遗传变异,通过计算F-统计量、基因流、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等分析群体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8.9个等位基因;所有位点均属中高度多态位点(YWLL08除外),平均PIC值在0.488~0.752之间;6个群体观测杂合度值(0.355~0.448)都低于期望杂合度值(0.643~0.703);几乎所有位点的Shannon指数都>1,且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 0.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59,处于较低程度的中等分化状态; 6个双峰驼群体的平均Fis值均为正值,说明6个双峰驼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基于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进行聚类分析,南疆驼和北疆驼聚为一支,阿拉善驼、青海驼、肃北驼、苏尼特驼4个群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中国双峰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存在一定近交现象;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动,群体间的分化主要由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造成;6个群体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7.
阿拉善双峰驼是世界主要骆驼品种之一,是宝贵的骆驼种质资源。文章综述了阿拉善双峰驼的驯养历史和驼乳、肉产品的研究概况,结合调研和测定数据分析了驼肉中氨基酸的成分及含量,以期为保护阿拉善双峰驼种质资源以及深入开发双峰驼系列产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阿拉善戈壁驼与沙漠驼屠宰性能和骨骼肌组织学性状,试验随机选取6,8,10齿龄的阿拉善戈壁驼和沙漠驼,每个品种、每个齿龄各6峰,共36峰,测量体尺指标并统计屠宰性能,选取成年(8齿龄)阿拉善戈壁驼和沙漠驼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制作组织切片,观察肌纤维性状。结果表明:相同齿龄阿拉善戈壁驼体高、体长、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阿拉善沙漠驼(P0. 05或P0. 01);阿拉善沙漠驼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阿拉善戈壁驼(P0. 05或P0. 01),而肌纤维密度显著小于阿拉善戈壁驼(P0. 05)。说明阿拉善戈壁驼产肉量大,不仅与其体尺指标相关,还与肌纤维数量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阿拉善戈壁驼与沙漠驼骨骼肌纤维类型差异,随机选取6,8,10齿龄的健康阿拉善戈壁驼与沙漠驼,每个品种、每个齿龄各6峰,共36峰,分别采集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组织,采用组织切片ATP酶染色法对阿拉善戈壁驼与沙漠驼骨骼肌纤维类型及组织学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用LAS 4. 0软件分析图片,采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8,10齿龄阿拉善戈壁驼MyHCⅠ型、MyHCⅡa型、My HCⅡb型肌纤维含量与阿拉善沙漠驼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 05或P0. 01)。阿拉善戈壁驼MyHCⅠ型、MyHCⅡa型、MyHCⅡb型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小于阿拉善沙漠驼(P0. 05或P0. 01),而单肌纤维密度、肌纤维平均密度、肌纤维总密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于阿拉善沙漠驼(P0. 05或P0. 01)。说明阿拉善戈壁驼产肉量大于阿拉善沙漠驼,与肌纤维类型、含量、直径和密度差异有关,其中MyHCⅡb型肌纤维对产肉量的影响最大,其肌纤维直径最小,单肌纤维密度最大;在阿拉善沙漠驼中,MyHCⅡb型肌纤维直径最大,而单肌纤维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
《湖北畜牧兽医》2013,(1):36-36
<正>阿拉善俗有"骆驼之乡"美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环境、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双峰驼数量大幅度下降,全盟骆驼由最高峰1982年的25万峰下降到最低峰2002年的4.3万峰。阿拉善双峰驼资源濒危问题引起了国家、自治区的高度关注,2002年阿拉善双峰驼被列为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国家级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和保种场。特别是其中的白骆驼引起"国家畜禽牧草种质资源利用中心"的高度重视。阿拉善双峰驼种驼场于1990年正式成立,有高中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0余人,承担双峰驼保护、育种、良种推广、基础科研及产品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长眉型骆驼是我国现有骆驼品种中为数不多的骆驼品种,全国存栏量不足1 000峰,其中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饲养的长眉驼有100峰左右。介绍了阿拉善长眉驼的分布范围、饲养历史及其体形特点,并就其生产性能与普通双峰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眉驼体侧绒毛较普通双峰驼厚;体侧毛长大于普通双峰驼;绒细度与普通双峰驼相近;绒毛鳞片结构与普通双峰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骆驼产毛量及驼毛品质我国双峰驼产毛量一般在5公斤以上。其中阿拉善驼公的为8.44±1.38公斤,母的5.17±1.09公斤;苏尼特驼为5.5~5.85公斤,新疆驼6.09公斤(北疆驼4.7~8.3公斤南疆驼4.8~6.6公斤),最高可达14~18公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阿拉善双峰驼驼绒细度的分析,为阿拉善双峰驼的选育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公驼驼绒细度显著高于母驼,银根苏木的阿拉善双峰驼驼绒细度极显著高于敖伦布拉格镇、吉兰泰镇和巴彦诺尔公苏木的驼绒细度,敖伦布拉格镇、吉兰泰镇和巴彦诺尔公苏木这3个产地的阿拉善双峰驼驼绒细度均在18μm以下,而且无显著差异。3岁、4岁、5岁和6岁阿拉善双峰驼的驼绒细度显著高于2岁阿拉善双峰驼,而且显著低于7岁、8岁、9岁和10岁阿拉善双峰驼的驼绒细度。  相似文献   

14.
阿拉善双峰驼是我国宝贵的骆驼品种资源,为了拯救阿拉善双峰驼品种资源。就阿拉善双峰驼遗传资源衰退原因、在现代经济、技术背景下仍然必须保护阿拉善双峰驼遗传资源的理由以及现有的科学实验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可从事农田耕作、生活使役、军事运输,是人们生活中的益友,素有“沙漠之舟”的誉称。骆驼高2米,长8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0年,属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的反刍动物。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有单峰、双峰之分。单峰驼集中于非洲各国、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和阿拉伯半岛诸国。双峰驼多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其次是中国和苏联。我国双峰驼最多的是内蒙、青海和甘肃的阿拉善驼,其次是新疆  相似文献   

16.
<正> 阿拉善双峰驼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和其他地方品种一样,具有生产性能参差不齐,饲养管理粗放等缺点。为了提高阿拉善双峰驼的生产性能及优良基因的比重,我所于1981年着手阿拉善双峰驼本品种选育工作,到1930年十年时间里,阿拉善双峰驼选育工作基本结束,收到了预期效果。现将试验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阿拉善双峰驼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进一步探讨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的结构及功能,试验采用5对引物对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进行PCR扩增,所得产物进行序列拼接,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编码蛋白信号肽、跨膜位置、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并讨论了阿拉善双峰驼与其他物种MSTN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长7.3 kb,1~581 bp为第一外显子区,2 384~2 757 bp为第二外显子区,4 800~6 737 bp为第三外显子区。阿拉善双峰驼MSTN蛋白属于疏水性不稳定蛋白,18~19位氨基酸是最有可能的剪切位点,作为信号肽的可能性很大;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2.40%,延伸链占26.67%,β-转角占7.73%,无规则卷曲占43.20%;阿拉善双峰驼MSTN蛋白有1个跨膜结构区域,其功能域可能位于278~375位氨基酸处。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与哺乳类及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高达99.2%)。说明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编码的蛋白符合一般TGF-β超家族的结构特征,并符合已知MSTN蛋白的结构特征,与猪、灵长类及反刍类动物的分子进化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所选择的微卫星座位作为阿拉善沙漠双峰驼群体生长指标遗传标记的可行性,利用PCR技术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7个微卫星标记在阿拉善沙漠双峰驼群体中的多态性,并与体尺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7个微卫星标记在阿拉善沙漠双峰驼群体中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36 7,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619 2,多态信息含量在0.268 8~0.717 1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46 1。有7个微卫星标记与阿拉善沙漠双峰驼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5个体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关联,其中标记YWLL29和标记VOLP32与阿拉善沙漠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性状有关联;标记LCA33与体高、胸围、体重、体长性状有关联;标记LCA37与胸围、体重、管围性状有关联;标记CVRL01与体长、体重、胸围性状有关联;标记LCA90和标记CMS104仅与体高性状有关联。本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善沙漠双峰驼体尺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双峰驼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及周边干旱荒漠或半荒漠地区,适应性强,具有耐干旱、耐风沙、耐高温、耐寒冷、耐粗饲、耐饥渴、厌湿性和嗜盐性等独特的抗逆特性,是阿拉善双峰驼在长期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而逐步形成的;这种特性的形成可能与其本身的生理特性有关.因此,本试验通过对双峰驼血液的生理特性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双峰驼抗逆特性的机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阿拉善双峰驼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收集并测定了55峰阿拉善双峰驼的体尺和体重,统计分析阿拉善双峰驼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生长发育慢,生长周期长,8岁龄以后才达到体成熟。在整个生长发育期,1~4岁的早期生长发育快,7~8岁的后期生长缓慢,随着年龄增加生长速度缓慢下降。阿拉善双峰驼在1~2岁期间,其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均表现为最高,7~8岁龄后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