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日粮直/支链淀粉比对黄羽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29日龄黄羽肉仔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设5个重复,每重复16只鸡,分别饲喂直/支链淀粉比为0.11、0.23、0.35、0.47的试验日粮.试验为期28 d,测定了肉仔鸡生产性能和饲料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日粮直/支链淀粉比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养分利用率,试鸡平均日采食量直/支链淀粉比为0.11的日粮组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但料重比却以直/支链淀粉比为0.23的日粮组最低(P<0.05);日粮各氨基酸的消化率除苏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直/支链淀粉比0.23日粮组略低于直/支链淀粉比0.11的日粮组外,其他各氨基酸均以直/支链淀粉比0.23日粮组最高,其次是直/支链淀粉比0.11、0.35和0.47日粮组;日粮代谢能值也以直/支链淀粉比0.23日粮组最高,AME、AMEn、TME、TMEn值分别为15.20、14.70、15.60和15.04 MJ/kg,比直/支链淀粉比为0.11、0.35、0.47的日粮组高7.80%、2.70%、6.37%;7.14%、3.45%、7.30%;7.22%、3.31%、6.78%和6.21%、3.65%、7.28%(P<0.05).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精料中直链与支链淀粉比对不同日龄羔羊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选取48只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初生公羔,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各组精料中直链与支链淀粉比分别为0.12(木薯淀粉组)、0.23(玉米淀粉组)、0.24(小麦淀粉组)和0.48(豌豆淀粉组)。试验全期共77 d。于羔羊21、35、56和77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1只羔羊屠宰,采集瘤胃液样品。通过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测定分析羔羊瘤胃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直链与支链淀粉比精料组的羔羊于21、35、56和77日龄时,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1日龄羔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35日龄(P0.05),56和77日龄羔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但在数值上仍低于21日龄羔羊。DGGE回收的条带多属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56日龄的小麦淀粉组羔羊瘤胃内牛单胞月形菌含量较高。由此可见,不同直链与支链淀粉比精料未影响羔羊瘤胃优势细菌的结构,但饲喂小麦淀粉饲粮可促进56日龄羔羊瘤胃内牛单胞月形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初生高原型藏系羊羔羊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本试验随机选取初生12 h以内的藏系羊羔羊为研究对象,测量羔羊的体斜长、体高、胸围3个体尺数据,并称重,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羔羊体重与体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高原型藏系羊初生羔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变异系数为14.88%、8.50%、6.88%、9.85%;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0.743、0.911,经检验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体尺性状建立三个估测体重的回归模型,得出估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842、0.827、0.833。试验表明,高原型藏系羊羔羊的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之间显著相关,且体重与体尺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主要探讨胍基乙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28头体重为45 kg左右的二元杂交育肥猪为研究对象,按照体重、胎次、性别、日龄完全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上添加0.1%胍基乙酸(试验I组)、基础日粮添加0.2%胍基乙酸(试验II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90.75 g/头和53.10g/头,日采食量分别提高83.58 g/头和109.44 g/头,料肉比降低0.32和0.11;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有效提高育肥猪综合体型得分、体长、体高腿臀围、腹围和胸围。由此可见,在日粮中添加0.1%和0.2%胍基乙酸能有效提高育肥猪日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改善体型,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萨寒本和清水本地羔羊为试验对象,参照NRC(1985)绵羊饲养标准,按不同日粮配方对3~6月龄羔羊进行舍饲育肥。测定不同饲料配方下的3月龄、6月龄羔羊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采食量、日增重、肉料比等试验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饲料配方一适口性好、日增重显著、经济效益最大。因此本试验探索出的饲料配方一适应在清水县舍饲圈养方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草药精饲料对哺乳期羔羊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新生羔羊5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羔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发酵草药。试验期62 d。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精料总采食量、花生秧总采食量、全混合日粮(TMR)总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且羔羊平均日采食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试验组羔羊TMR/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料/增重、花生秧/增重、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总投入和增重收入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每只羔羊较对照组的利润增加了354.9元。研究表明,羔羊哺乳期添加5%发酵草药,可明显提高羔羊哺乳期增重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柯尔克孜羊羔羊补饲营养调控的效果,选择健康无病、胎次和初生体重相近的羔羊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对照组按传统方式饲喂,试验组从10日龄开始设羔羊补饲栏进行补饲,测定0~60日龄两组羔羊各日龄段的体尺、体重,并分析两组羔羊各日龄段的平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和体尺性状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0.31 kg,显著高于对照组(0.22 kg)(P<0.05);试验组羔羊60日龄体重23.06 kg,比对照组提高了30.50%;试验组羔羊的体高、体长和胸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柯尔克孜羔羊早期补饲营养调控可以有效地促进羔羊生长。  相似文献   

8.
杨阳  高润  玉柱 《中国饲料》2021,1(10):9-12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环境温度下日粮添加小苏打对小尾寒羊羔羊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为(23.44±0.23)kg的小尾寒羊羔羊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2个环境温度和2种日粮),T1组在20℃下饲喂基础日粮,T2组在20℃下饲喂基础日粮+3?kg/t小苏打,T3组在30℃下饲喂基础日粮,T4组在30℃下饲喂基础日粮+3?kg/t小苏打。结果:高温组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较低温组显著降低2.01%(P<0.05)。与基础日粮组相比,日粮添加3?g/kg小苏打使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1.43%(P<0.05),而料重比显著降低1%(P<0.05)。环境温度和日粮对羔羊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低温组羔羊眼肌面积较高温组显著提高5.68%(P<0.05),而日粮添加3?g/kg小苏打较基础日粮组羔羊眼肌面积及脂肪深度分别显著提高2.72%和10.42%(P<0.05)。低温组羔羊肌肉剪切力较高温组显著提高15.58%(P<0.05),而pH24?h显著减低2.15%(P<0.05)。基础日粮添加3?g/kg小苏打组羔羊肌肉pH24?h显著降低1.62%(P<0.05)。环境温度和日粮对肌肉剪切力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3?g/kg小苏打可以改善高温饲养条件下小尾寒羊羔羊的生长性能,提高眼肌面积和脂肪深度,降低屠宰后肌肉的pH。 [关键词]环境温度|日粮|羔羊|生长性能|肉品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
麦盖提羊羔羊初生体重、体尺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麦盖提羊羔羊体尺指数和初生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 ,并对羔羊初生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管围、耳长、尾长、尾宽和尾厚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 ,认为麦盖提羊初生重与体高、胸围和耳长有相关关系而且差异显著 (P <0 .0 1) ,可作为麦盖提羊早期选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3):30-33
本研究在新疆北疆北塔山地区,比较了3种不同杂交改良模式对本地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阿勒泰羊与本地羊杂交模式,能够提高羔羊的日增重、胸深、胸宽、屠宰率和净肉率5个指标;多浪羊与本地羊杂交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羔羊的出生重、6月龄体重、日增重、体高、体长、胸深、胸宽、胸围、屠宰率、净肉率、净肉重、眼肌面积、嫩度和失水率14个指标;巴什拜羊与本地羊杂交模式,能够提高羔羊的6月龄体重、体长、胸深、胸宽、胸围、净肉重、骨肉比、眼肌面积和嫩度9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21.4%、14.4%和14.5%,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3%,体长增加16.7%,胸围增加19.1%,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38.21%,净肉重提高47.09%。波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7.7%,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1%、20.8%和16.0%,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6.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5%,体长增加16.1%,胸围增加17.8%,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47.07%,净肉重提高58.52%。萨寒杂交Fl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4.0%,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8%、13.3%和14.4%,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31.5%,体长增加17.6%,胸围增加19.2%,管围增加11.4%;6月龄胴体重提高45.36%,净肉重提高57.64%。  相似文献   

12.
酶制剂在高非淀粉多糖饲粮中对仔猪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体重(15.30±1.54)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120头,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高非淀粉多糖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加0.1%酶制剂1,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中加0.005%酶制剂2,试验3组在基础饲粮中加0.018%酶制剂3,试验4组在基础饲粮中加0.025%酶制剂4,试验期2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饲粮中添加酶制剂提高了仔猪日增重,其中试验2、3和4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日采食量显著提高,试验1、2、3、4组日采食量分别提高20.00%(P<0.05)、16.50%(P<0.05)、15.31%(P<0.05)和30.36%(P<0.05);酶制剂有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其中添加酶制剂2组料重比显著降低.结论:在高非淀粉多糖饲粮中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对29~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且体重相近的29日龄江南白鹅公鹅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重复,每个重复8只。4组分别饲喂直/支链淀粉比分别为0.12(A组)、0.23(B组)、0.34(C组)和0.45(D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1 d。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对仔鹅70日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C组和D组的腹脂率、皮脂率显著低于A组(P<0.05)。2)C组和D组的胸肌肌间脂肪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D组的胸肌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 B组、C组和D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和D组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P <0.05),C组和D组的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对29~...  相似文献   

14.
代谢印记是机体对早期营养状况的一种记忆效应。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饲代乳粉对断奶后羔羊生长性能及体尺指标的影响,以探索羔羊早期补饲的代谢印记作用。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初生重为2.5±0.2 kg的新生羔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随母哺乳(ER),试验组分别于羔羊10、20和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EW10、EW20、EW30)至60日龄,之后所有羔羊停止饲喂液体饲料(代乳粉或母乳),饲喂相同的固体开食料至90日龄。结果表明:断奶前补饲代乳粉促进了羔羊开食料采食量和日增重,并且断奶前补饲代乳粉显著提高了断奶后羔羊90日龄体重、日增重和开食料的采食量,显著降低了断奶后羔羊胸围增长速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断奶体重、断奶前的日增重、采食量与断奶后的体重、日增重、采食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断奶前后的体长、体高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断奶前羔羊生长性能的改善对断奶后羔羊的生长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对舍饲滩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20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3月龄滩羊羔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滩羊10只(公羊5只,母羊5只)。试验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加4g/d过瘤胃蛋氨酸。结果表明,饲粮添加4g/d过瘤胃蛋氨酸可显著提高滩羊羔羊的体长增长幅度(P0.05),体高、胸围、管围增长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期60d,饲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显著提高了滩羊羔羊的全期总增重,且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43.25%。说明,饲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舍饲滩羊的生产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引进无角陶塞特和波德代与我市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1.9%,1月龄、3月龄、6月龄和8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5.7%、23.6%、20.1%和21.4%,初生至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7.9%;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4%,体长增加18.7%,胸围增加30.2%,管围增加11.3%;8月龄胴体重提高38.21%,净肉重提高47.09%.波寒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0%,1月龄、3月龄、6月龄和8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2%、26.3%、23.1%和28.6%,初生至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29.2%;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7%,体长增加17.5%,胸围增加28.0%,管围增加10.7%;8月龄胴体重提高47.07%,净肉重提高58.5%.  相似文献   

17.
不同蛋白质水平代乳品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宏  孙忠保 《饲料工业》2007,28(21):50-52
代乳品蛋白质由膨化大豆粉、奶粉、玉米蛋白粉等组成,其水平按一定梯度设计,组成1号、2号、3号、4号四种饲粮。饲养试验选用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的初生公、母羔羊各2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5♂+5♀),Ⅰ组~Ⅳ组分别饲喂1号~4号代乳品,第Ⅴ组为对照组,自然哺乳。试验结果表明:代乳品蛋白质水平较高者,更有利于羔羊体尺的增加,第Ⅳ组羔羊体高、体长指标和平均日增重好于其它各试验组,但略逊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饲喂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8只新生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F1羔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饲喂代乳粉,对照组随母羊哺乳。在羔羊20、40、60、80、90日龄测定体重及体尺,并在50、90日龄采集血液样品分析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喂代乳粉组羔羊体增重显著高于母羊哺乳组(P<0.05),试验组羔羊增重比母羊哺乳组高26.47%;体高、体长及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50日龄时,饲喂代乳粉组羔羊白蛋白和白/球蛋白比显著低于母羊哺乳组(P<0.05),而50和90日龄时,饲喂代乳粉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母羊哺乳组(P<0.05)。结论:饲喂代乳粉可提高早期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对以波尔山羊为父本、黔北麻羊为母本的杂交一代羊体尺、体重及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并与黔北麻羊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羊初生重、周岁重、初生至周岁日增重、屠宰率分别比黔北麻羊提高35.12%、60.97%、62.88%、7.78%,杂交羊各阶段体长、体高、胸围也比黔北麻羊显著提高,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微量元素对经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3~6胎品种相同、膘情相近的健康母猪4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期从母猪妊娠85天到断奶21天,对照组饲喂添加无机微量元素的全价哺乳日粮,处理组饲喂添加全有机微量元素的全价哺乳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仔猪出生数和初生重均相对较高;处理组仔猪初生活力优于对照组,仔猪初生重的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哺乳期间处理组母猪采食量较高,断奶窝重差异显著,且断奶头数和断奶窝增重更高,仔猪的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