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呼伦贝尔沙地沙化成因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加上人为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使该沙地草场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造成草场生产力的显著下降,制约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了沙地现状及扩展情况,分析了沙地形成的原因,由此提出治理呼伦贝尔沙地的主要措施以及合理利用草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艳萍  荣浩  邢恩德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76-277,281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草场沙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了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干旱、半干旱区草场沙退化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从影响草场沙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选出若干因子,以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明安图镇东部和硕庙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草场沙退化的主要因子,从而为全面整治草场沙退化提供科学依据,这必将对我国国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在放牧干扰背景下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与风蚀的影响,并探讨适度干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可行性,在毛乌素沙地选定的典型样地建立监测小区,进行了土壤水分和风蚀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1)藓结皮的存在能够提高沙蒿、沙柳和柠条0—80cm的根系层土壤水分,但同时也使80—200cm的深层土壤含水量下降;植被间无干扰的藓结皮同样能提高土壤含水量;重度干扰有利于提高0—80cm的根系层和80—200cm的深层土壤水分含量。(2)藓结皮的存在有利于减轻沙蒿、柠条和沙柳下方沙土风蚀,3种灌木投影下方藓结皮小区的风蚀量与植被下裸地相比分别减少了92.8%,11.3%和104.2%;藓结皮受到剧烈及以上强度的干扰会使土壤更易遭受风蚀。(3)在本研究中,重度干扰的藓结皮在不加剧风蚀的同时,有利于提高0—200cm深度内的土壤水分,肯定了适度干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东北黑土区农牧交错带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草场资源,降低了土地承载能力,导致草场沙化退化严重。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程度地实现沙化退化草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野外小区对比试验和室内分析,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在不同植被条件下施用不同剂量聚丙烯酰胺后草场植被的生物学性状及物种组成的变化,分析探讨了聚丙烯酰胺促进沙化退化草场植被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对植被盖度、株高、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剂量在120 kg/hm2时,聚丙烯酰胺促进草场植被恢复的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划区轮牧制度在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比研究放牧制度及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来探讨划区轮牧在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载畜率条件下,划区轮牧制度通过对放牧利用时间与空间的合理配置,使建群种短花针茅与优势种无芒隐子草在质量百分比、重要值、生产力等方面比连续放牧都有所提高,与围栏禁牧的对照小区有同样的恢复效果。因此,将划区轮牧用于荒漠草原植被恢复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是实现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在今后的退化草地恢复中要从优化放牧方式上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风蚀水平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草原由于遭受不合理利用而严重退化、沙化,风蚀愈加严重。采用集沙仪和移动式风洞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阴山北麓中部的希拉穆仁草原风蚀特征进行了连续6 a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是控制风蚀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植被高度对风蚀的抑制作用强于植被盖度。(2)研究区风蚀模数在围封初期很高,达到1313.7 t/(km2·a),随着植被的改善,草原风蚀逐年下降。(3)风蚀物以细沙粒为主,含量占60%以上。该地区每风蚀1000 kg土壤,同时就损失15 kg有机质,227 g速效氮,262 g速效磷和120 g速效钾,肥力损失量惊人。保护基本草原,恢复退化草地,是防治草地风蚀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草原地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露天矿排土场的严重水土流失 ,导致周边土壤盐渍化和草场退化 ,是草原露天矿区环境治理的关键和重点。因随机排土 ,大部分排土场的表层土壤为深层绿色泥岩土 ,不适于植物生长 ,治理难度很大。风蚀作用是限制排土场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 ,而一定密度的人工灌丛可以减轻排土场平台的风蚀强度 ,形成地表凋落物覆盖层 ,改良土壤 ,加速植被的恢复。沙棘是草原露天矿排土场理想的复垦植物 ,可以在短时期内形成郁闭的人工沙棘灌丛 ,土壤培肥和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并明显减缓坡下草场盐渍化程度。因此 ,以沙棘为主的人工灌丛 ,应该成为草原露天矿排土场环境整治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放牧制度对天山北坡草地及其土壤抗冲性的影响,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以地表径流产沙量为指标,以裸地作为参照,对自由放牧草场、季节性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的径流产沙动态及土壤抗冲性进行研究,分析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根系密度、坡度、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土壤粒径含量等因子的差异,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研究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和频度的增加,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根系密度、有机质、粉粒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容重、砂粒含量、黏粒含量呈上升趋势。(2)随着冲刷时间延长不同放牧制度草场产沙量逐渐降低,随着放水量增加,产沙量的变化率表现为裸地(0.78)>自由放牧草场(0.72)>季节性放牧草场(0.39)>禁牧草场(0.22)。(3)随着放水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抗冲性均呈减弱趋势。土壤抗冲性表现为禁牧草场>季节性放牧草场>自由放牧草场>裸地,表明放牧活动对土壤抗冲性影响较为明显,封育禁牧及季节性轮牧可有效增强土壤抗冲性。(4)各因子中土壤容重、坡度、粉粒含量、根系密度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较...  相似文献   

9.
不同放牧制度草场产流产沙过程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放牧制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在呼伦贝尔沙质草原不同放牧制度草场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得到产流及产沙过程的变化特征,同时测定土壤流失的主要成分,并对产流量及产沙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草场的产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最后达到稳定状态,产沙过程与产流过程相反,3种放牧草场的径流总量及产沙总量均为自由放牧草场轮牧草场休牧草场,放牧制度及雨强与产流率、产沙量间存在显著的正效应。3种放牧草场的产流量与泥沙含量间存在二项式相关。在相同降雨强度下,休牧草场对水土流失的调控能力明显优于轮牧及自由放牧草场,但随降雨强度增加,但其调控优势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在逐渐变弱。放牧制度对土壤流失的质地产生显著影响,自由放牧草场粉粒及粘粒流失严重,容易出现土壤沙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童生春  李国荣    李进芳  翟辉  朱海丽    刘亚斌    陈文婷  胡夏嵩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10-17
[目的]阐明高寒草甸不同类型退化秃斑地的土壤基本特征及其风蚀规律,揭示土壤物理力学特性与土壤风蚀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进而为黄河源区生态植被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源7种草甸退化秃斑地及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原位试验,对不同秃斑地土壤物理力学特征、土壤风蚀规律的差异性及土壤风蚀量与可蚀性因子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1)不同退化秃斑地土壤基本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差异较显著,7种秃斑地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密度、紧实度和黏聚力分别是高原鼢鼠鼠丘的1.3倍、2.6倍、14.2倍和5.0倍,秃斑地中风毛菊的恢复生长对土壤的保水固土能力最强,香薷草和臭蒿相对较弱。(2)风蚀60 min后高原鼢鼠鼠丘土壤的总流失量是退化秃斑地的1.3~4.4倍;风蚀量的增加幅度随风蚀时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风蚀作用的前5~10 min是土壤风蚀的敏感期;不同退化秃斑地土壤风蚀量与植被恢复类型有关,且与土壤物理力学指标值之间呈反比例关系。(3)退化秃斑地土壤风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紧实度之间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土壤黏聚力间呈指数函数负相关关系;土壤风蚀量与覆...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草原不同放牧制度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通过野外试验,分层测定0-80cm土层不同放牧草场的土壤水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休牧、轮牧及自由放牧草场植被各项生态指标差异显著,土壤质地主要为砂土和砂壤土;3种放牧草场土壤容重、有机质、孔隙度、持水量等指标随深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为休牧草场轮牧草场自由放牧草场,土壤总孔隙度顺序为休牧草场自由放牧草场轮牧草场。根据土壤持水性能分析,休牧草场供水性能较好,对植被生长最为有利,轮牧次之,自由放牧草场最差,同时休牧草场及轮牧草场对水分涵养、保持水土等方面的能力高于自由放牧,建议将部分自由放牧草原转变为休牧草场及轮牧草场。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放牧强度对流域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呼伦贝尔草原克鲁伦河流域选取轻度放牧、重度放牧及不放牧草场,利用降雨模拟器进行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草场的地表物理性质、植被类型对降雨产流、营养元素流失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45,65 mm/h降雨强度下重度放牧草场产流时间最短,不放牧草场产流时间最长。径流量及径流系数总体规律显示为重度放牧草场 > 轻度放牧草场 > 不放牧草场。3种放牧强度草场的氮磷流失量均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大。降雨产流初期氮磷浓度相对较高,随径流时间增加逐步下降,最后达到稳定。径流量与氮磷含量之间存在二项式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地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草场沙退化和水土流失等现象十分严重,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为了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效应,我们在京津风沙源科技支撑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我所建立的草地水土保持生态技术试验基地,对各项措施实施前后的生态指标进行了连续4年的动态监测。主要研究了退化草地围封前后及围栏内不同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与养分及草场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前后土壤水分、养分和草场植被都发生了变化,尤其对草场植被的影响极其明显,封育草场的植被盖度较未封育的天然草场植被盖度平均增加了58.66%。围栏内不同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养分和草场植被也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风蚀采沙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风蚀是全球性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准确认识和掌握风沙运动规律,有效指导防止风蚀措施的选择,该文研制了适用于野外采集风蚀土壤颗粒的采沙器,并在风洞内对其等动力性、高效率性及选择性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采沙器满足等动力特性要求;采集率为85.6%,可作为输沙量统一修订系数;采沙器更适用于采集以跃移形式运动的土壤颗粒。  相似文献   

15.
塑料方格沙障的固沙原理及其推广应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塑料方格沙障以高密度的聚乙烯(HDPE)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透风系数为30%~45%,固沙机制同麦草、粘土沙障不同,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效果好,操作技术简单,使用期限长,运输方便等优点,但同时存在投入相对较高,容易沙埋、掏蚀,使推广大受限制。研究认为适宜在干旱地区退化植被的恢复重建中推广应用,与退化植被共同作用下,在实现防风固沙目标的同时避免或减轻了沙障固定桩和迎风网下的掏蚀,能促进退化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农田抗风蚀效应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定量评价风洞中心风速、留茬高度、植被盖度及交互作用对保护性耕作农田风蚀的影响,按均匀试验设计方案,采用野外风洞原位测试方法,完成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抗风蚀效应多因素试验。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理论,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风蚀模型。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输沙率作用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中心风速、植被盖度、留茬高度;对截留率作用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留茬高度、植被盖度、中心风速;各因素对输沙率、截留率交互作用规律相同,由主到次为:留茬高度×植被盖度、中心风速×植被盖度、中心风速×留茬高度。结果证明,保护性耕作农田的抗风蚀机理,不仅受单因素的影响,还与中心风速、留茬高度、植被盖度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植被资源的种类(35科共95种植物)、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指出该区植被退化(如典型植被大片死亡和退化、岛屿化现象)的主要成因为风蚀作用致使根系裸露,生境的改变使根系无法正常向树干传递水分和养分,也无法支撑树干,最终导致植物枯萎和死亡,水资源短缺与风蚀的相互作用亦加剧了其退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强度荒漠草原产流产沙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揭示长期放牧的荒漠草原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以放牧15年的4种放牧强度的内蒙古荒漠草场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探究放牧强度及雨强对草原坡面产流产沙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雨强下,不同放牧草场间的初始产流时间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提前;产流速率呈现先增长后稳定的状态,4种放牧强度草场的产流速率规律及其波动幅度均为重度放牧(HG)中度放牧(MG)对照(CK)轻度放牧(LG),且雨强对产流速率的影响大于放牧强度。荒漠草原累计径流量与降雨历时呈线性相关,且拟合度较高;(2)荒漠草原产沙速率变化呈现多谷多峰的特点,雨强和放牧强度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产沙速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雨强下,4种放牧强度草场的产沙速率规律及其波动幅度均为HGMGCKLG。泥沙流失总量与降雨历时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黑河中上游典型地区草地植被退化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择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的典型区域,利用卫星遥感、GIS以及GPS定位测量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采样测定,构造基于地面实测数据的草地植被退化指数,建立草地植被退化的遥感监测模型,并利用研究期2003年TM影像GPS定位点所对应的灰度数据,对1986年TM影像进行辐射特征标准化处理,监测草地植被退化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探讨通过TM影像数据结合野外样方数据,简单而快速评价草地植被退化的定量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草地样方实测数据,分析草地植被退化地面评价指标与遥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草地植被退化的遥感评价模型,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监测和评价区域尺度的草地植被退化。研究区1986年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的面积分别为499.86、772.67和916.74 km2,2003年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的面积分别为322.23、815.20和1 015.84 km2。从草地植被的变化幅度、变化趋势和变化强度方面对比分析1986年和2003年的草地植被退化情况表明草地植被退化过程是一种慢速的渐变过程,重度退化、中度退化的比例较高而且呈增长趋势,总体态势仍旧呈现退化加剧、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变化格局。草场退化呈现由草原草场向荒漠化草原草场再向荒漠化草场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呼伦湖流域3种利用方式草场水土及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不同利用方式草场水土和氮磷流失规律及原因,在呼伦湖流域选择传统放牧草场、草库伦草场、不放牧草场3种利用方式草场,用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了水土及氮磷随径流流失试验。结果表明:在40和75?mm/h 2种雨强下,传统放牧草场水土流失最严重。相同雨强下,总氮流失量:草库伦草场>传统放牧草场>不放牧草场;总磷流失量:传统放牧草场>草库伦草场>不放牧草场。同一种利用方式草场径流中总氮、总磷质量浓度与降雨强度关系不显著。草库伦草场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传统放牧草场和草库伦草场的氮磷排放负荷与累积径流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不放牧草场的存在指数关系。该研究可为探讨呼伦湖流域草场合理利用、水环境的保护和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