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苏丹草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干旱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本文系统论述了苏丹草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干旱地区引种的生物学特性 ,并对其栽培与管理方法、各物候期的积温、日照、旬平均气温等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一年中的累积植株生长量和植株生长量与主导作用的气象因子的关系 ,突出苏丹草的物候期、生长规律、生物量和营养成份的变化 ,评价此物种在塔河中下游地区种植的适宜性和优质高产生产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苏丹草年产鲜草 91 369.85~ 1 47646.2kg/hm2 ,苏丹草的种子的耐盐性 ( >2 .0 % )明显高于苜蓿 ,具有很强的适宜性 ,具有相当高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绿肥和施氮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绿肥和氮肥双因素完全设计方案,其中绿肥作物在夏季休闲期种植,包括长武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和裸地休闲(对照)4种处理;氮肥于冬小麦播前施入,包括0、60、120 kg·hm-2共3个水平;观测指标包括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休闲期种植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均显著提高了以上4种土壤总体酶活性,0~10 cm和10~20 cm土层增幅分别达12.9%~59.3%和6.19%~48.8%。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在不同绿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种植怀豆较种植苏丹草和混播显著提高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施氮肥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4种土壤酶活性均随着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氮肥与绿肥对纤维素二糖水解酶活性具有交互影响。黄土高原旱作种植系统休闲期间可以考虑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尤其是豆科绿肥来提高肥力。  相似文献   

3.
孙家志 《植物保护》1988,14(2):34-34
苏丹草Sorgum sudauense(Pizer)Stazf是鱼的优质青饲料,年产量占青饲料总量的80%以上。近几年来,因紫斑病(Cer-cospora sorghi Ell Ell et EV.)严重,使苏丹草产量与品质大幅度下降,现将此病发生与防治的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一、症状与危害 此病茎部、叶片和叶鞘先发病,渐向上部蔓延。病叶最初散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带有淡黄色的晕圈的斑点。以后病斑呈椭圆、或长条形,病斑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边缘深紫,中间灰褐,在病斑的反面长出灰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的病斑可见隐约云纹。 叶鞘上形成长条、椭圆或不规则形的斑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沿黄灌区饲用油菜与苏丹草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2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酶活性,比较分析饲用油菜单作、苏丹草单作、饲用油菜苏丹草间作3个种植模式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饲用油菜苏丹草间作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较饲用油菜单作和苏丹草单作分别提高了8.09%~13.93%和13.01%~58.02%。饲用油菜苏丹草间作使土壤细菌OTUs数目和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提高。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表现不同,其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为优势菌门,Salinimicrobium、海杆菌属、革兰菌属为优势菌属;间作种植模式提高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革兰菌属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蛭弧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蛭弧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可知,饲用油菜苏丹草间作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有益菌物种丰度,可作为改善沿黄灌区盐碱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克无踪在苏丹草田防除杂草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丹草原产非洲。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种植。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及再生能力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特点,在我国南方淡水养鱼地区得以广泛种植和应用。湖北是淡水养鱼大省,常年种植作鱼用饲料作物120万余667m2,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苏丹草。然而影响苏丹草产量和品质最大的因素就是杂草。为了有效地铲除这一障碍因素,在苏丹草种植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生物炭添加对苏丹草吸收Cd、Pb的影响,在灰漠土中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Cd和Pb,在此基础上添加5~20g/kg生物炭,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炭对Cd、Pb在苏丹草中的分布及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和低浓度重金属能促进苏丹草的生长,使根、茎、叶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但高浓度重金属的添加会抑制苏丹草的生长。在低中浓度重金属Cd-Pb的处理下,添加5~20g/kg生物炭,Cd在苏丹草根、茎、叶中质量分数、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及地上部分的累积量均呈降低趋势,Pb则相反。说明了生物炭的添加能抑制低中浓度Cd在苏丹草中的迁移。在高浓度重金属Cd-Pb的作用下添加生物炭对Cd和Pb在苏丹草中迁移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托黄土塬区4 a绿肥填闲种植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不同填闲作物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各组分有机碳在团聚体中分布影响的研究,为阐明填闲种植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的物理保护机制提供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冬小麦夏闲期种植长武怀豆(SB)、苏丹草(SG)、怀豆/苏丹草混播(Mix)和裸地休闲(CK)。利用干筛法将全土筛分为>5 mm、2~5 mm、0.25~2 mm和<0.25 mm等4个粒级,分别测定土壤和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进而计算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有机碳贡献率。结果表明:绿肥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有显著影响,各绿肥处理均有利于0~1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但对亚表层土壤团聚结构影响较小。与CK相比,在0~40 cm各土层,SB、SG和Mix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提高幅度分别为7.9%、8.0%和7.9%,其中SB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存,且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两者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各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差异,与CK相比,SB和Mix均显著...  相似文献   

8.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外界环境的重要桥梁,其在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变化表现出了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克隆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梯度样地,研究环境异质条件下芦苇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各环境梯度下,芦苇叶功能性状特征变化显著(P <0. 05),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随环境梯度退化呈下降趋势,比叶面积随梯度退化呈上升趋势;②芦苇各叶功能性状间呈协同变化的特征,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比叶面积与叶长、叶干重呈显著负相关(P <0. 05);③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与土壤表层(0~30 cm)、中层(30~60 cm)水分呈显著正相关(P <0. 05),而与土壤表层、中层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说明土壤表层与中层的水分与盐分是芦苇叶功能性状最主要的驱动力。研究结果对干旱区内陆河湿地的保护、生态恢复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属禾本科菵草属。我县发生量自1985年开始大幅度上升,目前已严重威胁大小麦产量。搞清菵草的生物学特性,对研究发生规律和防除措施有一定作用。一、形态特征 菵草幼苗期形态与日本看麦娘及看麦娘有一定差异(表1)。成株后叶色较淡,叶鞘长于节间,包茎疏松。整个穗属圆锥花序,由多数直立长1~5厘米穗状花序稀疏排列而成。果实两颖扁平,外(?)顶端尖,突出于颖外,颖果细小黄褐色,内含一粒种子,极个别两粒,千粒重1克左右。  相似文献   

10.
水稻干籽播种,播后2~4 d施30%丙草胺EC 2 250 mL/hm2或30%丙草胺EC 2 250 mL/hm2+10%苄嘧磺隆WP 300 g/hm2,稻田进行湿润管理,对水稻出苗及生长安全。使用丙草胺后淹水,水稻出苗率下降,齐苗期、第一叶抽出期推迟,叶片、叶鞘缩短,稻苗矮小,其药害程度随淹水时间的延长、用药量的增加而加重。干籽直播稻田使用丙草胺必须严格把握两点:一是掌握在播种上水后2~4 d用药;二是三沟配套,排灌通畅,施药后至齐苗前田间无积水,确保幼根先于幼芽长出。  相似文献   

11.
锈色粒肩天牛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锈色粒肩天牛是严重为害国槐的蛀干害虫。近年来,该虫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和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和市容景观。为此,根据文献资料,对该虫的分布、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从孕穗末至齐穗期如遇上连续阴雨天,稻曲病大发生,纹枯病发生较普遍;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较重。在超级稻大田生长期,抓住施药适期,选用高效、内吸、广谱、环保型农药,进行3~4次防治,可有效防控病虫危害,达到节本增效、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森林林隙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马栏林区林隙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 m2和40~60 m2居多,其中40~60 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最大.林隙的年龄结构是中前期和中后期数量较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2.31%和38.46%.林隙形成方式以砍伐树桩占的比重最大,说明该地区现有的林隙大多是人为干扰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中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株数相对较多,且主要是由中小径级的树木构成.不同大小林隙的植物多样性变化表现为:乔木层面积为40~60 m2时其多样性较高,灌木层和草本层面积均为20~40m2时其生物多样性较高.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在林隙发育的中前期最高,而乔木层和灌木层均在林隙发育到中后期时最高.  相似文献   

14.
连续干旱对土壤干层深度及植物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以绥德县为基点,分析研究了陕北1997-2001年连续五年,由于降水总量少,有效性差,气候变暖,以及沙尘暴频率加快,使年内时段干旱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经济损失大,成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造成草地,农耕地0-100cm以内土壤含水量均低于4.2%(干土重),林地0-180cm内仅3.6%,刺槐林地0-500cm平均仅4.2%,其直接后果是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化日益严重,导致群落衰败以致大片死亡,但还有些植物经过灾变的考验,表现出高度抗旱耐高温特性,为我们以后防旱抗旱,退耕还林(草)及作物布局对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世界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对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广东、海南荔枝采后主要病害及其发生和危害情况,从两省荔枝主产区取果,在常温贮藏条件下观察荔枝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及其对荔枝采后生理变化和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采收后在28℃下贮藏,炭疽病、霜疫病和酸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95.3%、6.5%和8.2%。炭疽病在采后3—4天开始表现症状,7天后发病率为60.8%~100%,9天后发病率为83.1%~100%,该病害是引起荔枝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主要来自采前潜伏侵染。从幼果果皮上可分离出潜伏侵染的炭疽病菌,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达到90%左右。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较高的荔枝果实。其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皮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褐变腐烂较快,贮藏效果较差,即使在采后用杀菌剂处理,防治效果也不明显。采收时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贮藏效果越好。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间喷雾2—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荔枝采收后炭疽病的发生严重程度,提高荔枝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草坪的病害种类调查表明:草坪的病害主要是由丝核菌属。腐霉菌属、镰刀菌属引起的褐斑病、腐霉枯萎病和镰刀枯萎病.在初筛的基础上进行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供试的3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噁霉灵和多菌灵次之,而三唑酮对于立枯丝核菌的抑制较强,甲霜灵(该药不宜使用单剂,易产生抗性)时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抑制较强。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陆湖泊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几十年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出现了面积萎缩和水位下降,有的水位和面积保持稳定,有的消失;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此,研究其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具有代表性,对更好保护内陆湖泊,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58-2000年流域降水和温度的资料和灌溉引水量的资料,采用年代对比、距平百分率、滑动平均曲线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和青海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而对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9.
20.
在用棉花、大豆、花生功能叶饲养棉铃虫幼虫的基础上,测定各寄主功能叶的营养成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研究棉铃虫在取食不同寄主叶片后的生物学和营养效应。结果表明:1、取食棉花叶的生物学效应较好,取食花生叶的幼虫成活率下降,取食大豆叶的幼虫体重偏轻;2、取食棉花叶的营养效应较好,大豆叶最次;3、棉铃虫幼虫的食物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以棉花叶最高,棉铃虫嗜食棉花叶,在3种作物田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棉田被害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