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徐州,河北引进1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苏薯8号、北京533等8个品种的产量及其综合性状均显著高于当地主推品种,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色素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速测仪(RVA)分析了8个高色素甘薯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结果发现: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变幅为19.59%~25.46%;DSC分析所得糊化温度也表现一定差异,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止温度(Tc)的变幅分别为59.84~70.87℃、69.73~78.20℃和79.85~83.62℃,糊化  相似文献   

3.
孙健  岳瑞雪  钮福祥  徐飞  朱红 《作物学报》2012,38(3):479-486
以15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的干物率、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AC)均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C与干物率、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甘薯的糊化特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RVA谱特征值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甘薯品种的乙醇发酵特性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乙醇含量与发酵强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AC与RVA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而干物率、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PT)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 P<0.01; r=0.670, P<0.01);AC与乙醇含量、发酵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 P<0.01; r=0.698, P<0.01),但与发酵效率、发酵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发酵黏度与崩解值(BDV)呈显著负相关(r= –0.563, P<0.05),与消减值(SBV)显著正相关(r=0.639, P<0.05),而乙醇含量、发酵效率和发酵强度与淀粉RVA各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分为3大类,第I类品种AC和BDV均较高,第II类品种的AC最高、BDV最低,而第III类品种AC最低、BDV最高。甘薯的AC和BDV可以作为评价甘薯乙醇发酵特性的指标,同时较高AC和BDV值应是燃料乙醇专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4.
玉簪的组培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簪(Hosta plantaginea)花、叶可观赏,是优良的盆栽和绿化品种,也可用作切叶。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花束中就应用了边缘为黄色的玉簪叶作为配叶。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早、中、晚熟代表品种鲁原单14(LD14)、掖单22(YD22)和掖单13(YD13)为对象,两两相互套作,研究春夏玉米套作对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春玉米与不同品种夏玉米套作,春玉米的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与不同品种春玉米套作,夏玉米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6.
CIMMYT普通小麦品系Waxy蛋白类型及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来自CIMMYT第35届IBWSN和第20届SAWSN国际鉴定圃的488份品系于2003年种植在内蒙古临河,对其Wx蛋白亚基组成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向SDS-PAGE鉴定出191份Wx-B1蛋白亚基缺失和28份和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除峰值时间外,其余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在品系间都有较大变异,与中国春小麦相比,CIMMYT小麦表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高,稀澥值和反弹值大,峰值时间长而稳定。Wx-B1和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最终黏度和反弹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澥值显著低于和小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B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澥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第35届IBWSN品系的淀粉糊化特性优于第20届SAWSN品系,两者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4个梅花品种的胚培养及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存和扩繁梅花种质资源,试验筛选4个梅花品种,取胚进行胚培养,旨在建立梅花胚培养的无菌体系。以梅花(Prunus mume Sieb. Et Zucc.)天然杂交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初步探索‘淡寒红’、‘南京红须’、‘双碧垂枝’、‘粉瓣’等梅花品种的胚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叶片建立了高效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结果表明:胚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2 mg/L,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0 mg/L,最适的叶龄为幼叶时期。梅花的胚培养中,不同品种的萌发率具有一定差异,难易顺序是单瓣品种群<垂枝品种群<朱砂品种群。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芦笋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以解决国内芦笋新品种资源贫乏问题,笔者以白芦笋花药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绿芽分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芦笋花药经过4d的冷藏(4℃)处理后,接种于含有NAA2.0 mg/L、6-BA1.0mg/L及6%蔗糖的1/2MS培养基上,可产生愈伤组织;每年的4月份接种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8月份次之,11月份最低。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单株间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以‘UC155’品种(18.9%)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品种‘UC142’(11.6%)、‘Gijnlim’(10.3%)、‘Thielim’(5.8%),所有试验株系中以‘UC155’-8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3.5%;每日补充光照强度为1000 lx的光照,比全暗培养更有利于芦笋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花药接种前进行离心处理(4000 r/min)30 min,不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转瓶培养于NAA 0.5 mg/L、6-BA 1.0 mg/L及3%蔗糖的MS培养基上,能分化出无根绿芽;不同品种间绿芽分化率有差别,以‘Gijnlim’品种最高(67.2%),‘UC142’品种最低(14.1%);未分化绿芽的愈伤组织再转入于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培养,部分愈伤组织能分化出绿芽  相似文献   

9.
路艳  马明东  曹慧  毛美琴 《种子》2023,(4):145-151
为解决药用观赏植物红凉伞野生资源匮乏、自然繁殖率低等问题,以红凉伞种子为材料,探讨取材时间、培养基、外植体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无菌苗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建立红凉伞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取材时间是红凉伞种子无菌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3月取材的种子培养效果最佳,启动时间7 d,萌发率达93.68%;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是茎段,显著高于根和叶,最适培养基为MS+2,4-D 0.2 mg/L+NAA 0.5 mg/L+6-BA 0.2 mg/L,诱导率为93.33%。愈伤组织呈颗粒状、冰沙状、致密状3种形态;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1 mg/L,诱导率为91.11%,增殖系数3.47,芽苗生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生根率为90.74%,平均根数4.6条,移栽成活率为75.4%。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激素及外植体类型对‘哈斯’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cv.Hass)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筛选最佳诱导条件和外植体。[方法]通过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主要探讨(1)单一激素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2,4-D);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分别与2,4-D和NAA 结合时对‘哈斯’油梨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2)不同外植体(叶片、叶柄、茎尖、茎段)在相同条件下(基本培养基:MS+1 mg/L 2,4-D+0.5 mg/L 6-BA+0.1NAA mg/L)的愈伤组织诱导效应。(3)单一激素 6-BA(或与NAA结合)对油梨愈伤组织芽分化的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1)添加1.0 mg/L 2,4-D/NAA,其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分别为45.3%和20.2%;但NAA诱导的愈伤质地较佳。(2)1 mg/L NAA与1.0 mg/L 6-BA结合,诱导效果较好,其诱导率最高可达84%。(3)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为茎段,其诱导率≥72.8%。叶柄次之,叶片和茎尖较差。[结论]综上,不同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和外植体类型对‘哈斯’油梨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显著。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NAA+1.0 mg/L 6-BA+30 g/L蔗糖+7g/L琼脂。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外植体为茎段,但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出芽。  相似文献   

11.
千层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千层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建立了千层金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在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中,MS+6-BA 1 mg/L的芽萌发率最高,芽体健壮;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 mg/L+NAA 0.1 mg/L+KT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1号生根剂0.5 mg/L+IBA 0.1 mg/L,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发达;栽培基质以椰糠+腐殖土=2:1较理想,移栽成活率为89.3%。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珍惜濒危植物太行菊的高效再生方法,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太行菊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炼苗移栽等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分化不定芽比茎段难,茎段最适合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筛选出了最佳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1 mg/L,在此培养基中,茎段外植体可一步成苗,不需转换培养基即可完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过程;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再生苗在花园土中移栽成活率可达80%。研究简化了培养流程,建立了太行菊一步式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3.
观赏性小苹果“特丽”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观赏性小苹果“特丽”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无菌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的激素配比和不同茎段类型对增殖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生长素组合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BA0.5 mg/L~2.0mg/L+NAA0.1mg/L均为适合的芽萌发培养基;MS+BA1.5mg/L+IBA0.1mg/L是最适合的茎段增殖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取留顶芽无侧芽和去顶芽带有1~2个侧芽两种类型的茎段有利于提高增殖系数;1/2MS+0.2mg/L IAA是最佳生根培养基。试管苗增殖系数达到5.6,生根率达91.9%。  相似文献   

14.
红掌的花序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红掌的幼嫩肉状花序为外植体,筛选各个培养阶段的培养基配方,研究红掌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MS+BA1+2,4-D0.2对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MS+BA1+KT1+NAA0.1是继代增殖适宜的培养基,1/2MS+NAA0.5则促进根的分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大白杜鹃茎尖、茎段、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大白杜鹃进行了初代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比茎尖更适合作为芽诱导培养材料;基本培养基以1/4 MS为宜,适合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1/4 MS+ZT 0.5 mg/L+NAA 0.01 mg/L,芽诱导率在92%以上。种子萌发培养基配方也为1/4 MS+ZT 0.5 mg/L+NAA 0.01 mg/L,萌发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山苦茶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山苦茶(Mallotus oblongifolius)大规模繁殖和推广种植打下技术基础,以山苦茶当年生带芽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山苦茶离体茎段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苦茶带芽茎段最佳消毒方法为70%的酒精浸泡30 s,0.1% HgCl2溶液消毒8 min。最适宜的山苦茶茎段启动培养基为MS+2.0 mg/L 6-BA+1.5 mg/L KT。1/2MS为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6-BA和KT组合有利于嫩茎增殖。山苦茶较好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2.0 mg/L 6-BA+1.5 mg/L KT,生根培养基为1/2MS+2.0 mg/L IBA+2.0 mg/L NAA。利用本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可实现山苦茶种苗的离体无性快速繁殖,增殖率可达3。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建立芦竹(Arundo donax)高效组培快繁体系,为其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应用及再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以芦竹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分别用不同激素进行正交实验,对芦竹的腋芽萌发、增殖及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和优化。实验发现,MS+ 4.00 mg/L 6-BA+ 1.00 mg/L IBA为芦竹腋芽萌发最佳培养基配方,萌发率为96.7%;MS+ 7.50 mg/L 6-BA+ 1.00 mg/L IBA为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增殖系数可达13.5,单株增殖系数可达16,其增殖系数较之前的研究提高了1倍多;1/2MS+ 1.00 mg/L IB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生根率最高,为93.8%,平均根数6.33条;移栽培养选择高7 cm以上,根长1~3 cm的健壮组培苗进行驯化移栽效果最好。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芦竹完善的高效组培快繁体系,有效提高了芦竹的繁殖系数,同时为芦竹的再生及分子水平的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梁峥  张晓纲  霍慧敏  张超  曹冬梅 《种子》2021,(1):138-144
以香水白掌(Spathiphyllumpatinii)幼嫩茎段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的探讨.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为流水冲洗2 h,0.05%NaClO处理20 min,转入超净工作台后75%酒精处理20 min,0.1%HgCl2处理15 min.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宜条件为MS+3 mg·L-16-BA+0.0...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药材基地种植的太子参茎尖、茎段、种根、叶片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茎尖和茎段较适合作为组培快繁的材料,初代培养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ZT2.0 mg/L+NAA0.01~0.08mg/L+3.0%糖+1.2%琼脂;芽诱导率可达90%以上;增殖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ZT 3.0 mg/L+NAA 0.01 mg/L+3.0%糖+1.2%琼脂,最高增殖倍数为10.5;壮苗生根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3.0%糖+1.2%琼脂,壮苗培养的同时产生根系和块根,省略了根诱导环节,极大的缩短的培养时间.当石英砂与泥土体积配比为1∶2时移栽存活率最高,达到90%.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存和尽快繁殖栀子优良种质,以品系优良的10年生栀子新萌枝条为试验材料,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了栀子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试验研究,并探讨栀子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技术。结果表明:适宜栀子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增值系数可达4.6;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0 mg/L,生根率为87%;炼苗移栽基质使用草炭和蛭石,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