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业供应     
《食用菌》2014,(3)
<正>各种香菇菌种、天麻蜜环菌、萌发菌。食用菌蒸汽灭菌灶,装袋机,菌袋扎口机,菌袋打孔机,烘干机,新型菌袋补水器,高效烟雾消毒剂,食用菌营养素等菌用原辅材料。联系人:关良洲,咨询电话:13193818149,0377-69958443。http://www.xxjnw.com QQ:514823190  相似文献   

2.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Alb. et Schw. : Fr. )Sacc.又名黄环菌.在青海俗称黄蘑菇.该菌在青海的环海四州及玉树、果洛的部分草原上均有分布.本调查区主要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草原,东经100°34′~100°28′,北纬34°45′~35°32′之间.海拔3500~4400m,此菌我国除分布于青海外,也见于西藏的亚东地区.黄绿蜜环菌,营养丰富,肉肥厚脆嫩,味鲜可口,是当地享有盛名的传统食用菇.干样品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菌分类学研究方法,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珍贵的大型野生食用真菌资源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5种大型丝膜菌(Cortinarius),其中紫红丝膜菌(C.rufoolivaceus)发生量最大,约占90%;丁香紫丝膜菌(C.lilacinus)和米黄丝膜菌(C.multiformis)发生量次之,各约占3%;白丝膜菌(C.albovilaceus)和蓝丝膜菌(C.caerulescens)各占2%。白丝膜菌、米黄丝膜菌和蓝丝膜菌的子实体比较肥硕,而丁香紫丝膜菌和白丝膜菌的子实体相对较小一些,均为优质食用菌资源。摸清丝膜菌资源情况对贺兰山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尚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保护地采集番茄灰霉病菌,分离获得代表性菌株113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为6.263 4μg·ml-1.  相似文献   

5.
乳菇与红菇是两大类菇,共同归属于红菇目(Russulales)中。在粤北山区的森林地上,也常发生乳菇,但种类不及红菇。我们现已发现的仅15种,它们的分种检索如下: 1.乳汁流出时红色,或流出时黄色后转绿色……2 1.乳汁颜色非如上述……3 2.菌盖具同心环纹,幼时土黄色;菌盖、菌肉及菌褶伤变绿色…1.红汁乳菇L.hatsudake(可食) 2.菌盖不具同心环纹,乳白色;菌盖、菌肉及菌褶  相似文献   

6.
<正>1发病原因苹果霉心病病原菌:由多种真菌复合侵染所致,主要是: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Lk.ex Fr.盘端多毛孢菌Neobarchaya sp.镰刀菌Fusarum monliforme Sheld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 sp.上述病原菌在果园里生长季节广泛存在,经气流传  相似文献   

7.
赵妍  邵兴锋  屠康  陈继昆 《果树学报》2007,24(3):339-343
主要研究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草莓果实采后病害以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10作为拮抗菌,以新鲜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温度、不同接种时间的B10活菌液、菌悬液、热处理液和过滤液对草莓果实人工接种灰霉病的抑制效果;以及不同浓度菌悬液对果实自然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B10活菌液、菌悬液对病害的抑制效果较好,热处理液和过滤液次之,但均显著好于对照;在25℃和15℃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较高的贮藏温度有利于拮抗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在接种拮抗菌之后8 h和16 h分别接种病原菌的不同时间下,拮抗菌接种时间早,抑制效果好;B10菌悬液对草莓果实自然病害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该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莉  田士林 《北方园艺》2006,(6):154-156
本试验以从河南三门峡湖滨果汁有限责任公司苹果浓缩汁生产线上分离出的耐热菌和从德国引进的标准耐热菌为试材,对其热力杀菌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80℃热处理45 min时,分离耐热菌和标准耐热菌的杀灭率分别为84.47%、86.67%;85℃热处理35 min,杀灭率分别为92.56%、94.66%;90℃热处理30 min,杀灭率分别为99.85%、98.95%;95℃热处理11min,杀灭率分别为96.59%、99.01%.可以看出80、85、95℃时,在相同温度条件分离耐热菌比标准耐热菌更难以被杀死,但在90℃时,热处理对标准耐热菌的杀灭率度却小于此条件下分离耐热菌的杀灭率.  相似文献   

9.
以华北大黑鳃金龟蛴螬和双孢菇菌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饲料厚度、虫口密度和菌渣的不同处理及混配比例对蛴螬生长的影响,以期摸清双孢菇菌渣养殖蛴螬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不但可行而且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的最佳饲料厚度为25 cm,最佳的饲养密度为44~56只/m2;双孢菇菌渣晾干后比腐熟菌渣和玉米秸秆糠粉都更适宜养殖蛴螬.  相似文献   

10.
唐琳  赵辉 《中国蔬菜》2013,1(24):65-69
为明确豫西地区茄科作物土壤镰孢菌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从豫西地区17 个县、市
采集的32 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96 株镰孢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及EF-1α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
镰孢菌分属于5 个种,位于系统发育树的5 个分支上,分别为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藤仓镰孢菌
(F. fujikuroi)、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F. incarnatum 和F.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
其中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的分离频率最高,为45.83%,在所调查的4 种茄科作物土壤中均有分布;
而F.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 的分离频率最低,仅在马铃薯和番茄土壤中存在。不同地区茄科
作物土壤镰孢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新疆加工辣椒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干辣椒根腐病病样为分离对象,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采集根腐病样211个,从中分离获得161个分离物,其中镰刀菌Fusarium spp.121个,占总分离物的75.16%;其它菌40个,占24.84%,说明镰刀菌是新疆加工辣椒的主要致病菌。经致病性测定后,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18SrDNA-ITS、EF-1α和β?tubulin 3个序列分析,将80株有致病性的镰刀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其中尖孢镰刀菌57株,占镰刀菌分离物的47.11%;茄病镰刀菌23株,占19.01%。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河北省蔬菜保护地土壤镰孢菌种群分布情况,分析了棚龄、蔬菜种类、土壤真菌、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性化肥对镰孢菌种群分布的影响,鉴定出13种镰孢菌,分别是雪腐镰孢菌(Fusarium nivale)、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水生镰孢菌(Fusarium aquaeductum)、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弯角镰孢菌(Fusarium camptoceras)、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潮湿镰孢菌(Fusarium ud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柔毛镰孢菌(Fusarium flocciferum)和双胞镜孢菌(Fusarium dimerum),其中尖孢镰孢菌(F.axyspsr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是优势种;同时表明土壤等因子对镰孢菌种群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规律不尽相同;木霉对镰孢菌的生长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述鸡菌(Termitomyces spp.)及其共生白蚁的共生起源、共生关系及共生繁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鸡菌及其共生白蚁提供参考.鸡菌及其共生白蚁起源于3千万年前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在蚁巢中,白蚁为鸡菌提供培养基并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鸡菌帮助白蚁降解食物并为白蚁提供营养丰富的菌丝体(小白球).白蚁婚飞和筑巢等活动使鸡菌得到远距离传播.  相似文献   

14.
车海忠 《北方园艺》2011,(24):202-204
以双孢菇2796、鸡腿菇4号为试材,利用平菇、金针菇菌糠栽培双孢菇、鸡腿菇并进行羔羊育肥研究.结果表明:菌糠代粪肥栽培,双孢菇菌糠的添加量40%为最优;菌糠替代玉米芯或棉籽壳等生产主料栽培鸡腿菇添加20%~40%的菌糠和对照相比降低成本18%~35%,而产量仅下降9.6%~16.8%;菌糠饲料替代粗粮育肥羔羊菌糠添加20%育肥效果明显,增重率较对照高13.7%,毛体重较对照高3.2 kg,羔羊胴体重比对照组羔羊提高1.79 kg,屠宰率较对照提高2.2%.  相似文献   

15.
一般香菇畸型主要表现为:1.菌柄异常肥大;2.菌盖不规则扭曲;3.菌褶和菌体变色;4.一个菌盖有多个菌柄;5.菌柄、菌盖不分化,子实体呈球形。造成畸型的主要原因有来自外部的环境因子和内部的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加以改善,遗传因子引起的目前还难于克服。一、水分 1.休眠时间久(养分足),浸水催菇时间短,造成大量密集出菇,互相争夺养分和挤压,引起菌盖扭曲、一盖多柄和小菇薄菇。2.子实体形成过程中,过多地将水喷到菇体上,造成病毒或细菌侵入为害致畸。  相似文献   

16.
粗柄羊肚菌蛋白质及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Vent.)Pers]~[1]的菌盖、菌柄及液体培养菌丝中的可溶性蛋日组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其电泳带颜色也较深,菌盖次之.菌柄居第三位;但电泳条带菌柄最多,菌盖次之、菌丝最少.氨基酸含量的测定表明,菌丝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以菌盖中最高,尤其是谷氨酸含量明显高出苗炳和菌丝,而甜味氨基酸则三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8种食用菌菌渣中3种饲用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可商业化人工栽培的8种常见食用菌菌渣中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植酸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被测的8个样品均不同程度具有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活性.其中,双孢蘑菇和毛木耳菌渣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856 U·g-1和1.109 U·g-1;杏鲍菇和毛木耳菌渣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389 U·g-1和0.351 U·g-1;毛木耳在pH 2.5和pH 5.2下均具有植酸酶活性,分别为0.139 U·g-1和0.222 U·g-1;杏鲍菇和糙皮侧耳在pH 5.2下,植酸酶活性分别为0.126 U·g-1和0.122 U·g-1;其它菌渣均不具有明显的植酸酶活性.本研究表明,食用菌菌渣中具有一定的饲用酶活性,利用食用菌菌渣作为畜禽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饲用酶的添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菌渣还田对本地早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菌渣是栽培各种食用菌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每生产1kg食用菌约产生3. 25kg菌渣~([1])。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随着我国对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大,每年产生的菌渣数量也随之增加,2011年产生的菌渣数量为8. 36×10~7t~([2])。传统的食用菌菌渣大多采用堆积处理或者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会占用土地、滋生霉菌和害虫,导致环境污染。事实上,菌渣富含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  相似文献   

19.
吕燕  段维军 《园艺学报》2022,(3):663-670
对山茶叶杯菌(Ciborinia camelliae L.M.Kohn)及其近似种的β-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了山茶叶杯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山茶叶杯菌;体系最佳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分别为0.8和0.7μmol·L-1;在10μL...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黄瓜不同抗性的材料在感染霜霉病菌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感染霜霉病菌前,抗病材料叶片中SOD,POD,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感病材料;感染霜霉病菌后,SOD活性抗病材料先下降再上升,感病材料上升比较平缓;POD活性不管是感病材料还是抗病材料均上升;而PAL活性总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