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超  胡宝贵 《农学学报》2018,8(8):94-100
国内古村落的发展面临着缺乏保护与过度开发的双面矛盾,如何在古村落规划保护与旅游发展中达到协调,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对此,研究提出在遗产活化理论指导下的古村落旅游规划思路,基于遗产活化理论,以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峪城村旅游资源的分析、主题的定位、区域的布局和项目的规划设计等,对长峪城的古村落旅游进行合理开发,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合理确定长峪城古村落旅游的“一条旅游线路、两个重要节点、三大功能分区、四个主题观光园”即“一线、二点、三区、四园”的发展布局。在古村落旅游规划中引入遗产活化理论是必然趋势,可以实现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积极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自驾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出游方式。随着自驾旅游的快速发展,特色鲜明的自驾旅游线路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凉都"的美誉,为发展山地自驾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从山地旅游与自驾旅游双向视角,以自驾旅游者为核心,结合自驾游特征和六盘水市山地自驾游基础条件分析,综合考虑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旅游交通以及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具有六盘水市特色的山地自驾旅游线路体系。该体系包含四条高等级交通旅游线路、四条重要节庆旅游路线、六条多主题旅游线路,旨在为六盘水自驾旅游提供特色的线路参考,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储备。  相似文献   

3.
李自炜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10-16212,16367
分析了"南珠"旅游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南珠"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珠"旅游的发展定位,以及项目设计与特色营造方法,提出了"南珠"旅游的几条线路,进而总结了"南珠"旅游发展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惠州旅游迅速发展,惠州也因此被纳入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行列。惠州学院后山及其周围区域拥有水域风光旅游资源、野生植物旅游资源、休闲-研学旅游资源和校园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进行旅游规划开发,为惠州全域旅游添砖加瓦。分析了惠州学院后山旅游市场、旅游功能分区,最后进行了旅游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5.
冯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73-374
通过分析和评价泾惠渠水利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价值,确定旅游区的性质、目标和规划原则,阐述了旅游区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关的规划建设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旅游线路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冈市旅游线路产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体验经济的主要理论,从主题化、体验式和创新性的角度构建了4条黄冈精品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理,在分析白鹿岛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确定了白鹿岛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并对度假区的总体布局,景观分区,景点设置、旅游线路设计及环境容量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省的自然地理条件、区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等基础条件进行分析,运用区域旅游产业布局理论,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布局特征进行推演,得出云南省旅游产业布局特征及其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这将为云南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合理化规划布局,挖掘新的旅游增长极,建立起以多个旅游增长极为节点的旅游线路和网络体系提供依据,促进全省旅游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岳西县衙前河是岳西县重要的穿城骨干河流。滨河绿化景观带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水利与景观功能相协调,滨河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协调和创新性原则,科学地开展竖向设计,景观功能的分区和布局规划,景点和功能设施的设计,将滨河绿化景观带建设成为一个集健身、休闲、观赏以及水利行洪为一体的、开放性的公园绿地。  相似文献   

10.
祁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41-8243
通过四大森林旅游板块、13个品牌森林旅游目的地、8条特色森林旅游线路的初步规划,探讨了如何打造完整的安徽省森林旅游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开发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在江西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环鄱阳湖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规划、区城协调开发以及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旅游线路和区域的相对完整性,提出了建立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空间战略构想,并就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开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纵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生态文明"贯穿始终,纲要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功能分区、发展原则、发展目标,都在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不是国际旅游岛的专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对武穴市横岗山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类,提出了横岗山森林公园"双核心"布局分区模式,并重点对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旅游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出发,在分析龙凤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旅游功能分区、项目策划、形象策划、交通道路规划和环境容量测算。在项目策划和旅游形象策划中突出自然山水的生态文化和龙凤文化,为黑龙江省山水型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信阳市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分析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优化路径。借助奥维互动地图软件,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景区集中度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信阳市43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态势与空间网络连接度。结果表明:信阳市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凝聚状、集中且非均衡;景区间网络连接度较好,便于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旅游景区资源属性互补,旅游功能布局较为合理,进而提出应合理规划,优化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功能布局等推进信阳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强旅游区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是实现农家乐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根据温州市堂基村地形地貌趋势、旅游资源特征及分布,提出了该村农家乐休闲旅游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带、四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宁夏"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履行水利公共服务职能的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时期全区水利发展目标、任务和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建设安排、体制机制及政策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在分析规划总体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对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中心地体系、交通网络布局结构等方面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主城乡村旅游中心地位、构建"巴渝乡村旅游成长三角"、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轴线、打造3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等5条整合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卧龙区为河南省南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重点区.分析了卧龙区的生态绿化现状,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卧龙区的生态绿化规划,以"一中心、三圈、多带"为格局,即把区内绿化分区为中心城区、近城风景游憩生态圈、近郊田园风光生态圈、远郊旅游生态保育圈、多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宁夏玉泉营葡萄小镇为例,对其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提出玉泉营葡萄小镇的开发定位,并将其规划为"一心、两带、五区"的产业功能分区,确立玉泉营以葡萄酒产业为基础,以葡萄种植、苗木培育等特色产业为重点,以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为新的增长点,打造以葡萄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