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粳9号超级稻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1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经多年的试验推广,该品种具有优质、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产量表现突出,产量达到了寒地早粳的超级稻水平,2005年推广面积超过6.7万hm^2。  相似文献   

2.
广西超级杂交早稻高产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早季,超级稻新组合特优649在广西陆川县乐宁村进行“百亩片”示范,栽培管理与当地耕作习惯大致相同,优化定点抛秧移栽。验收结果一类田平均单产11.51t/hm^2,二类田平均单产11.10t/hm^2,达到我国双季稻区超级稻产量指标。与普通杂交稻相比,超级稻增产4.11t/hm^2,增收3756元/hm^2,成本收益率达133.7%。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选育的寒地水稻新品种绥粳6号。丰产性高,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稻瘟性、抗逆性强。1998—2002年经全省区域、生产试验产量较对照增产11.79%。居参试品种(系)首位,于2003年1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绥粳6号。该品种是利用现有丰富的种质资源。通过组配杂交组合。加强自然选择和亲本多优集成的方法选育而成。结合配套栽培技术。一般产量达到7600~8500kg/hm^2。通过产量因子分析。采用高产栽培措施,高产地块可达到9500kg/hm^2。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05,(9):56-56
“中早22”示范片平均产量达9265.5kg/hm^2。其中最高产量达到10405.7kg/hm^2,超过了农业部超级稻计划早稻平均产的指标,标志着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超级早稻育种和高产技术集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早22”不仅突破了浙江省早稻单产的最高记录,同时也创造了我国早稻单产的最高记录。2005年,江山市种植早稻其中超级早稻新品种——“中早22”种植面积约占50%,2006年将把“中早22”作为江山市早稻主推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相似文献   

5.
沈阳农业大学育成两个品种——优质广适型超级稻“沈农6014”和优质超级稻新品种“沈农606”,测定结果表明, 这两个超级稻品种,实际亩产量分别达到810.6kg和821.23kg。黑龙江农科院育成超级稻新品种“龙粳14号”,测产结果表明,平均产量达到亩产710kg,填补了黑龙江省超级稻品种的空白。 (中国农业信息网)  相似文献   

6.
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D62A与蜀恢527组配育成的大穗型杂交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泰顺县于2000年从四川省引进试种,表现米质优、抗病性好、产量高等特点,适合泰顺县山区作单季稻种植。2002—2005年在泰顺县示范与推广面积约在1万hm^2以上,是泰顺县山区目前重点示范推广的品种。2004年9月30日,温州市科技局、农业局的领导、专家,在泰顺县筱村镇长蛘村对D优527百亩示范园进行现场实割验收,平均667m^2产量达715.7kg,获得大面积高产,达到了超级稻第一期目标产量每667m^2 700kg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黑河1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第5积温带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大豆种植新区,过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北丰3号等品种因熟期较早、丰产性较好,曾获省奖励。但随着生产的发展,栽培水平的提高,这些品种丰产性和抗逆性等均感不够适应,针对生产中的问题黑河农科所育成了早熟、高产、抗倒伏大豆新品种黑河17号。2000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黑河17号大豆系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986年以来以丰产、病轻的合丰23为母本,以高大、繁茂、秆强的黑交83—88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1月审定推广。黑河17号1992年所内预备试验产量2599.7kg/hm^2,比黑河9号增产11.6%,早熟3d。1993-1994年所内鉴定试验平均产量2540.1kg/hm^2,比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4.6%,1994年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056.3kg/hm^2,比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5.9%。  相似文献   

8.
王桂玲 《中国种业》2019,(11):80-80
龙粳434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利用龙粳2号作母本、通系112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时11年选育而成的极早熟水稻新品种。2019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抗冷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9.
杂交棉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2004年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达100万hm^2,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7.7%,而产量却占棉花总产的30%左右。2002年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出新疆第1个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较大田推广种“新陆早10号”平均667m^2(旧制l亩)增产皮棉19.6kg,增产幅度达17.5%。至2004年,新陆早14号在南北疆及甘肃棉区累计推广种植0.63万hm^2。杂交棉生产制种是关键,我们根据近几年杂交制种的经验,总结出北疆杂交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连粳6号在苏北种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粳6号由江苏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2006~2008年在苏北多点试种产量一般在9000kg/hm^2以上,高产田块产量在10500kg/hm^2以上,2008年在淮安市稻麦科技展示基地新品种品比区、大区展示区及高产攻关区中产量及综合抗性都表现突出,0.96hm^2的高产攻关区实收产量达10815kg/hm^2。根据在淮安及苏北多点较大面积试种结果,连粳6号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天优12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测配而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琼审稻2004004)。2004年早季引进文昌市试种1.33hm^2,2005年早季示范种植33.33hm^2,2006年推广种植333.33hm^2,2007年推广种植1500hm^2。该组合在区试、生产试验及几年示范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抗性较强、米质优等特点,是一个适宜文昌市早造种植的杂交稻新组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鄂粳杂1号”1998年引进元江中稻区试验,1999年开始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明显。元江县1999年扩大示范7hm^2,平均产量达562.9kg/667m^2,最高单产达到663.2kg/667m^2,比当地家品种增产10%~13%。“鄂粳杂1号”适应在海拔1500~1700m的籼粳交错区栽种。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3.
垦农21号是以农大5687号为母本,宝丰7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2005年2月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一般产量3000—3450kg/hm^2,平均增产5.81%,脂肪含量高达23.21%,异黄酮含量高达4.748‰,有望成为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龙粳3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2001年以高产、优质的垦稻8号为母本,抗病、耐冷、优质、早熟的龙粳13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温室加代和系谱法,培育出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耐冷于一体的早粳新品种,代号为龙交04-908。2005-2006年所内进行产量鉴定,同时进行品质、抗病性、耐冷性等特性鉴定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稻瘟病、耐冷性强、秆强抗倒;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预备试验;  相似文献   

15.
王瑞英 《中国种业》2013,(9):101-101
龙粳41是适宜于寒地稻作区种植的早熟高产软米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和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育成,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良、食味佳、抗稻瘟病性强、耐冷性强、秆强抗倒等优良性状,2013年1月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6.
@@龙粳30(原代号龙花01-558)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育成。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良、抗稻瘟病强、耐冷性强、抗倒性强等突出优良特性,2011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稻2011003。  相似文献   

17.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红色边疆农场、龙镇农场共3个地点进行了14个水稻品种筛选试验,通过熟期和产量等的比较,鉴定出黑糯2号、黑粳1808、龙稻301、黑粳13、绥粳329、中科651、垦稻1927、龙粳1951和龙盾3952共9个品种,这些品种熟期早,能安全成熟,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黑粳10号,适合黑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13,(5):39
近日在各地申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农业部新确认"龙粳31"、"松粳15"等12个品种为2013年农业部超级稻品种。同时,根据超级稻品种退出规定,决定取消因推广面积达不到要求的"中早22"、"铁粳7号"、"吉粳102"、"垦稻11"、  相似文献   

19.
该品种由麻阳苗族自治县种子公司选配育成,三系杂交水稻中熟组合。2005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参加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8055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1.1%。2004年湖南省区试,平均产量7629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3%,全生育期128d。其表现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最高产量9750kg/hm^2,粮农反映很好。为探索T优82高产制种技术,通过几年的制种实践,春季制种产量一般3600~3750kg/hm^2,最高产量达4658kg/hm^2。现就其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崔建民  李彦学 《种子》2006,25(3):84-85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5001号。该品种适应我省黄淮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发展优质稻种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当年审定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670hm^2左右,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