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泰和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3,26(3):117-119
泰和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特点总的属于中等偏重发生态势,有连续性发生和间隙性重发生的特点,1991年、1995年、1997年为重发生,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2年为中等偏重发生,1992年、1993年、1999年为中等发生,其原因为:(1)迁入早、峰次多。形成种群早是大发生的主要原因。(2)食料丰富、气候适宜是稻飞虱发生的首要条件。(3)肥水管理不当是稻飞虱发生的辅助条件。(4)片面用药是诱发稻飞虱再度猖獗的一个重要因素。(5)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混合用药,综合治理是控制稻飞虱暴发为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3年孝感市孝南区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表现为前期发生量不大(主要是二、三代),后期发生重(主要是四、五代),重发生代区域性强。全区中、晚稻种植面积2.5万hm^2,稻飞虱发生5.9万hm^2次,防治6.9万hm^2次,虫口夺粮1.8万t,取得了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全区中、晚稻无一块田因病虫危害造成减产绝收现象,为我区的粮食高产、稳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秀山县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大发生频率高,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严重。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2006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虫量大,加之栽培管理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秀山县白背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hm^2.是继2001年之后连续第6个大发生年份。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万hm^2,是1998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江水明  潘战胜  刘火祥 《江西植保》2004,27(2):84-84,83
1发生概况 2003年余干县第4代二化螟大发生,为害程度是20世纪60年代有资料记载以来最重的一年,主要为害二季晚稻和部分较迟熟的一季晚稻,为害高峰期9月25日~10月15日,由于虫口密度大,虫伤株多,从9月底开始晚稻成片枯稿倒伏,损失巨大。晚稻二化螟发生面积约23000hm^2,约占晚稻种  相似文献   

5.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融水县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大小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近40a来第3代的发生,除1975、1986、1999年为大发生之外,其它年份均属中等程度发生。2004年第3代继上述3a大发生之后再度暴发,发生面积达9333.3hm^2,比1986、1999年同代发生减少2933.3hm^2,3333.3hm^2,  相似文献   

6.
吴铭 《湖北植保》2006,(4):10-10
2006年度,小麦赤霉病在南漳县严重发生,发生面积1.87万hm^2,防治面积1.67万hm^2,造成损失600t。在近15年中,其发生危害程度仅次于大发生的2003年。  相似文献   

7.
2001年兴安县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婕 《广西植保》2002,15(1):26-27
兴安县是南方葡萄生产大县 ,有“南方吐鲁番”之称 ,葡萄是该县实现农民、财政双增收的一个拳头产品。目前 ,全县种植面积将近 0 .33万 hm2 。 2 0 0 1年 5~ 6月 ,该县葡萄霜霉病大流行 ,发生面积 0 .2 8万 hm2 ,占总种植面积 84.0 % ,发生程度为大发生 ,局部特大发生 ,为历年所罕见。1 历年发生概况  葡萄霜霉病是当地一种常见病害 ,历年来自 5月初开始发生 ,6月底至 7月进入发病盛期 ,发生程度中等偏轻 ,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 40 %左右 ,采用一些常规药剂如代森锰锌、瑞毒霉等防治 ,可控制病情发展 ,对产量及树势影响不大。2 当年发…  相似文献   

8.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莫仕锐 《植物医生》2006,19(6):11-13
余庆县2006年白背飞虱发生特点为:始见期比2005年和历年早,为大发生年,田间3,4代并重发生超过往年。其原因是灯下虫峰多、主迁峰提前、峰期长、虫量大,食物条件、栽培管理、天气因素适宜白背飞虱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0.
《湖北植保》1994,(2):9-10
1993年,棉铃虫在我市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这是继70年代以来的又一个重发生年。其发生特点是:二代进入棉田为害时间早,三、四代发生盛期拖得长,上、下世代明显重叠交叉发生,田间虫卵量大,为害重。全市发生面积超历史,二、三、四代累计发生面积达9.22万hm~2次,是历年发生面积平均值3.36万hm~2次的2.75倍,比历史上发生面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蔬菜面积由 1 990年不足 0 .33万 hm2扩大到 2 0 0 0年 0 .8万 hm2 ,且玉米、高粱种植面积近 0 .33万 hm2 ,尤其是棉铃虫喜食作物番茄、辣椒、扁豆等品种间作套种复杂、面广 ,有利于棉铃虫取食危害 ,使棉铃虫主害代近几年一直呈中等偏重以上发生程度 ,2 0 0 0年总的发生程度为 4级 ,2代发生面积 0 .33万 hm2次 ,3、 4、 5代均为普遍发生 ,其防治面积各代依次为 0 .67万hm2 次、 1万 hm2 次、 4万 hm2 次、 3万 hm2 次 ,其发生程度各代依次为 1、 3、 4、 5级 ,全年因棉铃虫危害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4.3万 kg,挽回…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高梁条螟是当地重叠发生、交替危害的玉米重要钻蛀性害虫。2000年的发生特点是:玉米螟1代发生期正常,2,3代发生期略早,1,2代发生量轻,3代中等偏重;高梁条螟是该站有记载以来最重之年,1代重于2代,半夏玉米受害重于其他玉米。  相似文献   

13.
梧州市1994年下半年蔬菜主要病虫发生异常原因分析1994年下半年,梧州市蔬菜主要病虫发生与常年有明显不同。一是菜粉蝶,小菜蛾未见发生。常年9~12月为两虫的为害高峰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菜粉蝶为每平方米12~33头,小菜蛾为85~248头,但1994...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安义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3代,少量形成4代。2003年,二化螟在乔乐乡暴发为害,约70hm^2晚稻每667m^2虫量10~20万条,最高达40万条,产量损失30%,严重的达60%。现将其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营山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5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流行性病害,该病的发生轻重直接影响全县粮食生产的丰欠。近年来,稻瘟病在营山县大发生频率增加,特别是2004年大流行,叶瘟发生0.62万hm^2,穗颈瘟发生0.69万hm^2,损失稻谷1.42万t。2005年入夏以来,受阴雨寡照天气较多和水稻品种抗性较差等冈素影响,水稻叶瘟发病早、来势猛、病点多、分布广,穗颈瘟呈大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6.
匡辉  杨俊杰 《湖北植保》2013,(3):57-58,60
2012年湖北省棉花主要病虫中等程度发生。棉铃虫主害代江汉平原局部偏重,呈现卵量高、虫量低、危害轻的特点;棉盲蝽发生面积逐年上升,田间以中黑盲蝽为主;苗蚜重于伏蚜;棉叶螨苗期至蕾期主要发生区域为鄂北、鄂东。全省棉花病虫发生面积219.8万hm(2次),其中病害34.0万hm(2次)、虫害185.8万hm(2次)。  相似文献   

17.
星子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约2000 hm^2,近年来,由于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棉花红(黄)叶枯病发生较普遍,面积逐年扩大,为害加重,2004年则大发生,在我县种植历史上,首次出现因棉花红(黄)叶枯病造成大面积减产现象,笔者在田间大量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大发生原因,提出了初步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黄标 《广西植保》1994,(2):37-38
扶绥县昌平乡玉米青枯病发生为害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扶绥县昌平乡是一个生产玉米之乡。1988~1991年年平均种植春玉米19356亩,秋玉米5167亩。但玉米青枯病在春玉米发生年平均为7825亩,在秋玉米发生年平均为2762.5亩。玉米青枯病对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沿江地区二化螟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螟虫是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我市水稻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占95%以上。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2—2003年一、二代二化螟均达大发生的程度,虽经大力防治,一代的枯心率仍达0%~3.2%,平均  相似文献   

20.
1995年荆沙市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湖北省荆沙市植保站齐立,周柏龄1995年荆沙市植棉面积13.5万hm2。棉铃虫仍是一个大发生年份,全年各代累计发生面积35.13万hm2。各代在棉田的发生面积2代为35.11%,3代为57.85%,4代为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