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个糜子主栽品种在甘肃会宁的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会宁,选用陇糜10号(B1)、陇糜11号(B2)、晋黍9号(B3)、龙黍21号(B4)等4个糜子品种,设4月23日(A1)、5月4日(A2)、5月12日(A3)、5月24日(A4)、6月3日(A5)等5个播期,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B1的株高、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2的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1播期表现最高,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3的株高、主茎粗、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单株穗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3播期表现最高;B4的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4播期表现最高;品种B1、B2、B3、B4分别在A2、A1、A3、A4播期的产量最高,为3 413.31、3 603.47、2 883.11、2 733.03kg/hm 2。综合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会宁糜子产区及相似生态区,品种陇糜10号(B1)适宜的播期是5月4日左右;陇糜11号(B2)适宜的播期是4月23-28日;晋黍9号(B3)适宜的播期是5月7-12日;龙黍21号(B4)适宜的播期是5月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2.
金明  章洁琼  邹军  陈秀秀  杨锦越  宋碧 《种子》2017,(10):83-86
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薏苡品种幼穗分化规律及其与叶片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薏苡幼穗分化的方式及形态特征没有影响;幼穗分化经历的总时间在品种中变化很小;不同播期间薏苡幼穗分化经历的总时间有差异,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薏苡幼穗分化经历总时间越短,说明适期早播可适当延长幼穗分化过程,有利于穗大粒多;采用全展叶作为判断幼穗分化时期的主要指标,株高作为辅助指标,明确了薏苡幼穗分化与叶片生长的同伸关系,可为生产上进行产量形成的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京农科728产量及机收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处理条件下,单粒精量播种田间出苗率均达到95%以上;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但均可正常成熟;株高、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呈增高趋势; 5月25日播期条件下穗长最长、穗粒数最多。(2)过早或过晚播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且结实性降低;(3)产量以5月25日晚春播处理为最高。随播期推迟,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机收籽粒破碎率增加,进而机收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不影响后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确定不同播期下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以云南省主推多棱大麦品种‘保大麦8号’为供试材料,设6个播期,观察生育进程及产量情况,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不同播期烟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加;(2)烟后大麦最佳播期为9月30日—10月10日;(3)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有效穗和千粒重是影响烟后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小麦穗分化过程中的光温组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米国华  李文雄 《作物学报》1998,24(4):470-474
在Conviron生长箱控制条件下,利用6个来自不同生态区的春小麦品种,研究了4种光温组合下(高温长日,高温短日,低温长日,低温短日)穗人化期持续天数与积温的反应,结果表明,日照对缩短各穗分化期起主要作用。(2)温度对光周期反应有强烈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长日照下。高温加快生育进程,短日照下,高温使短日抑制穗分化效应更为显著,常导致幼穗中途死亡,低温虽然延缓了小麦的生育进程,但却可以减轻短日对穗分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农户对糯玉米种植的不同需求,探讨山西中晚熟地区播期对糯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晋糯18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4月26日-7月5日,设置6个播期处理,研究其对产量、穗长、百粒重、穗粒重及籽粒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素及赖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品种对糯玉米产量及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其中B3播期(5月24日)处理下2个糯玉米品种产量、穗长、百粒重及穗粒重都高于其他播期处理,说明糯玉米适宜在小满前后播种。提前播期有利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相对含量的提高,而推迟播期降低籽粒粗纤维素、赖氨酸相对含量。B1与B6播期下籽粒淀粉相对含量低于其他播期,且B4、B5播期下籽粒淀粉相对含量高于其他播期。说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籽粒淀粉相对含量的提高,但过早或过迟播种均显著降低籽粒淀粉含量。糯玉米籽粒中粗纤维素含量与品种遗传背景密切相关,且推迟播种后品种差异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积温、降水量与产量、穗粒重以及赖氨酸相对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百粒重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播期对产量性状及籽粒赖氨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影响。在山西中晚熟地区糯玉米在小满前后播种时产量最高,适当提前有利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提高,适当推迟有利于籽粒粗纤维素、淀粉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动态模式及品种、播期和施氮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幼穗各类原基数的增长动态,幼穗发育可分为一次枝梗分化期、二次枝梗与颖花同步分化期、颖花退化期3个阶段,可用Logistic方程和线性方程分别描述原基分化和退化随生长度日的变化动态。早播增加了分化颖花数,以大穗型品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多花黑麦草幼穗分化进程对种子生产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章崇玲  梁祖铎 《种子》1997,(5):21-24
多花黑麦草幼穗分化进程对穗部性状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幼穗分化的天数与每穗种子粒数是极显著正相关。播种愈早,幼穗分化天数愈多,种子产量愈高。南京地区留种的多花黑麦草的最佳播期8月20日19月10日。二棱期是多花黑麦草通过春化阶段的形态标志,也是幼穗能否分化完全的转折点。单棱至护颖分化期是影响种子粒数最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不同熟期甜玉米的播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甜6号和沈甜7号两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为试材,通过7个播期处理对其播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鲜穗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果穗性状、叶面积均发生明显变化:早熟品种株高受播期影响较大而晚熟品种受影响相对较小;晚播可使叶片数减少1~2片;单株总叶面积在第4期以后明显下降,鲜穗产量随播期的延迟而下降,但前3个播期下降幅度较小。晚熟品种的播期适应性明显好于早熟品种,随播期延迟而减产的幅度较小。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沈甜6号的适宜播期接近1个月,沈甜7号可达1个半月左右并可作为夏播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冀西北地区3个裸燕麦(莜麦)品种,4个不同播期的灌浆进程进行了拟合,对获得的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裸燕麦灌浆进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K值的大小与产量的高低没有直线相关性。(2)中等生育期品种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受播期的影响最大,长生育期品种受影响最小。(3)随着播期的延后,短生育期品种和中等生育期品种表现为先增产后减产,而长生育期品种的产量则持续降低。(4)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灌浆中期,中期的千粒重增加量最高,约占总灌浆干物质积累量的58%;前期次之,后期最低。(5)该地区各品种裸燕麦均为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8月中旬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简俊涛 《中国种业》2020,(11):76-80
为探究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与物候稳定型强筋小麦品种小偃81的RIL的品质、物候型及农艺性状,以周8425B为母本,小偃81为父本的102个家系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早晚播相差35d,对其品质、物候型及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早播强筋(中强筋)家系62个,晚播强筋(中强筋)家系68个,早、晚播综合评判家系品质类型,强筋(中强筋)家系56个。早、晚播抽穗期差值越大物候性越不稳定,对抽穗期差值与品质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中筋家系个数与抽穗期差值显著正相关,物候性不稳定不利于品质的形成。对适合南阳麦区的33个强筋(中强筋)家系及亲本在农艺性状抽穗期、抽穗期差值、株型、株高、穗长、穗下茎长、穗下节长、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进行聚类分析,当平方欧氏距离为5.0时聚为4个群,当平方欧式距离为15.0时,第Ⅰ、Ⅱ、Ⅲ群聚为一群,第Ⅳ群单独为一群。第Ⅰ群包括:S64、S66、S17、S46、S78、S34、S44、S1、S101、S51、S18、S48、S50、S45、S87,第Ⅱ群包括:S40、S47、S27、S35、S90、S98、小偃81,第Ⅲ群包括:S32、S83、S58、S37、S109、S13、S5、S93、S19、S81,第Ⅳ群包括:周8425B、S33、S62。其中第Ⅰ群株型偏紧,株高中高,穗长中等,穗下茎长、穗下节长相比亲本变长,旗叶长与宽得到改良。第Ⅱ群中S35在兼顾物候稳定性时,株高中高,穗长中等,叶长变短,叶宽变宽。第Ⅲ群抽穗期中早,株型中散偏紧,株高偏高,穗型中等长,穗下茎与穗下节长均较长,旗叶长、宽介于两亲本之间。第Ⅳ群中S33与S62相对周8425B在其品质上得到改良后,株高保持中矮,抽穗期提前,抽穗期差值变大(物候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京农科728产量及机收子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处理条件下,单粒精量播种田间出苗率均达到95%以上;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但均可正常成熟;株高、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呈增高趋势;5月25日播期条件下穗长最长、穗粒数最多。(2)过早或过晚播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且结实性降低。(3)产量以5月25日晚春播处理为最高。随播期推迟,收获时子粒含水量和机收子粒破碎率增加,进而机收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855-4863
本试验以吉林地区小粒中等穗高产型、大粒多穗高产型、优质丰产型3个粳稻为供试品种,通过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出苗-抽穗阶段天数缩短导致生育期缩短;在不同播期处理下,S2播期各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相对较优,致使S2播期内各品种产量最高,且各类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各类型品种在S2播期加工品质表现最优,外观品质随播期推迟变优,各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S1播期直链淀粉含量相比最适播期S2无显著差异,S3直链淀粉含量相比S2呈显著增加,各类型品种食味值在S3播期表现最优。因此,各类型品种最适播期为4月22日,推迟播期10 d左右对各类型品种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较小,仍可达到优质稳产要求,这对指导生产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水稻幼穗分化的苞分化期(T1)、枝梗分化期(T2)、颖花分化期(T3)、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T4)和花粉充实完成期(T5)分别喷施低浓度(C1:0.005mg/L)、中浓度(C2:0.010mg/L)和高浓度(C3:0.015mg/L)的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steroid,简写为epi-BR),研究其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epi-BR后,穗长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对照(CK),穗长不同浓度epi-BR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穗粒数C2、C3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用不同浓度的epi-BR对一次枝梗结实率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但中浓度的epi-BR可显著提高二次枝梗结实率,进而显著提高整穗的结实率。喷施epi-BR可显著降低千粒重(包括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千粒重),且epi-BR浓度越高,降低千粒重的效果越明显。喷施epi-BR可显著降低着粒密度,且低浓度epi-BR和中浓度epi-BR的降低效果比高浓度epi-BR更为明显。在幼穗分化的不同时期喷施epi-BR后对穗长的促进效果T4>T1>T5>T3>T2,对穗粒数的促进效果T1>T3>T2>T4>T5,对结实率的促进效果以T4时期施用最为明显,对枝梗数和千粒重性状的影响不同施用时期间差异不大,施用时期越延后降低着粒密度的效果越明显。epi-BR的施用浓度与施用时期间具有互作效应,本研究针对不同穗部性状的调控效果,确定了效应最大时的施用浓度与施用时期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播期对西北旱区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适宜西北旱区栽培的粳性和糯性糜子为研究对象,探究6个播期[4月20日(S1)、5月5日(S2)、5月20日(S3)、6月4日(S4)、6月19日(S5)、7月4日(S6)]下糜子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播期推迟,糜子的生育期也推迟,生育天数缩短,S1播期各品种糜子生育天数变化范围为125~139 d,S4处理生育期缩短至101~112 d,S6播期时仅81~88 d。糜子植株随播期推迟呈矮化生长,S4播期各品种糜子的株高比S3低10.63~16.70 cm(P<0.001)。糜子的穗长在S5播期下较长,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达最大,且穗茎短。在S5播期,‘陇糜12号’、‘固糜21号’‘、榆糜2号’‘、冀黍2号’‘、赤黍8号’和‘晋黍9号’的产量比S3分别高18.0%、14.4%、15.1%、9.3%、8.0%和10.0%(P<0.05),穗茎长比S3分别短13.1%、14.6%、15.1%、30.6%、15.3%和11.8%(P<0.05)。糜子籽粒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显著,播期推迟,糜子品质得到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种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矮抗58’和‘豫农949’)、不同播期(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和11月3日)和不同播量(60 kg/hm2、120 kg/hm2和180 kg/hm2)三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矮抗58’比‘豫农949’产量高597.30 kg/hm2;半冬性品种‘矮抗58’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6日,弱春性品种‘豫农949’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20日,10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小麦产量显著下降;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播期下以60~12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10月27日、11月3日播期下以120~18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通过对播种期和密度的组合分析,2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在10月中上旬,播量60~120 kg/hm2较为适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全生育期缩短,但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适当晚播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提高成穗率。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播期、播期与密度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晋谷14号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文  宋殿珍 《种子》1990,(6):25-27
根据谷子播种期长的特点,我们以播期为前提,探讨了晋谷14号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播期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以中播处理积累量最大,早播次之,晚播较低。穗分化与叶令指数的关系,比穗分化与叶片数的关系较为紧密,可以叶龄指数判断穗分化进程。灌浆高峰期(TMAX.G)出现的早迟,随播期推迟而提前,最大灌浆强度(G.MAX)则随播期推迟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不同穗型、筋型优质冬小麦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播期对不同穗型、筋型优质冬小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多穗型品种豫麦49群体变化大,穗粒数及穗重影响小,播期弹性大,大穗型兰考906晚播造成长穗数,小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减产显著。两种筋型小麦无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增加,中筋型品系兰考906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不影响前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确定不同播期下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以云南省主推多棱大麦品种‘保大麦8号’为供试材料,设6个播期,观察生育进程及产量情况,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不同播期烟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加;(2)烟后大麦最佳播期为9月30日—10月10日;(3)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有效穗和千粒重是影响烟后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比较不同早稻品种间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筛选耐寒早稻品种和适宜播期,预防或减轻"倒春寒"对早稻生产的影响,探究通过播期调控来实现洞庭湖稻区早稻减灾保产的可行性。以长江中下游地区13个主推早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立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早稻秧苗素质、产量、生育期变化。播期推迟会使早稻生育期缩短。在第Ⅰ播期时,‘江早361’、‘湘早籼24’、‘中早39’这3个品种产量表现较好;在第Ⅱ播期时,各品种产量表现较为稳定;第Ⅲ播期时,‘淦鑫203’产量最高,‘金早47’和‘柒两优2012’则产量表现较低。综合看来,‘陆两优996’的产量最为稳定。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早稻的产量呈上升趋势,且同一播期下,秧苗素质表现优秀的品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也较高,产量也较高。综合全生育期和产量来看,直播早稻播种适宜期为4月1日,可有效在二叶一心期避开"倒春寒"低温。表现丰产稳产、产量大的品种有‘陆两优996’、‘中早39’、‘中嘉早17’等。而耐寒性较好的品种有‘中早39’、‘湘早籼24’、‘陆两优996’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