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混合钙镁肥克服‘三月红’荔枝果皮“滞绿”现象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三月红’荔枝的成年单株为试验材料,以叶面喷施混合钙镁肥为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观测其果皮色素、内源激素含量以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处理与CK的色调角(h值)、叶绿素和生长素(IAA)等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糖酸比和花色素苷、乙烯(Eth)、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等含量及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叶绿素单加氧酶(PaO)、叶绿素酶(Chlase)等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处理果实的h值在3月29日、4月5日和4月12日显著低于CK;花色素苷含量在4月5日至4月12日之间则显著高于C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4月5日和4月12日显著低于CK;处理的糖酸比在4月5日后显著高于CK;处理的Eth含量在3月29日及4月8日、15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果皮ABA含量在4月5日后显著高于CK;处理的IAA含量在4月1日显著低于CK,4月12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UFGT活性在3月29日显著低于CK,4月8、12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PaO活性在4月1日、8日、12日显著高于CK;UFGT活性与ABA、Eth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aO活性与Eth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含量与ABA、Eth含量和UFGT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Eth含量和UFGT、PaO活性分别极显著负相关,与ABA显著负相关;处理与CK的GA3含量、Chlase活性全程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可见,喷施混合钙镁肥处理可促进着色而克服果皮“滞绿”现象,主要是通过提高Eth与ABA等含量、进而提高UFGT和PaO活性等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和叶绿素降解,使得果皮在果肉糖酸比最高时提前着色,成功克服了果皮“滞绿”现象。  相似文献   

2.
叶面镁营养促进妃子笑荔枝果皮着色的生理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Feizixiao)成年树为试材,探讨叶面Mg营养调节妃子笑荔枝果皮着色的效果及其初步原因。以叶面喷Mg为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坐果后1 d(2013年5月5日)和8 d进行叶面喷肥处理,观测果皮着色、内源激素含量和相关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坐果后15 d,Mg处理的果皮h值最低和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克服了果皮"滞绿"现象。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Mg处理与CK的果皮生长素(IAA)和乙烯(Eth)含量、叶绿素单加氧酶(Pa O)和叶绿素酶(Chlase)活性在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在坐果后11 d后,Mg处理在果皮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及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上均显著高于同期CK,并且Mg处理使果皮ABA/GA3(含量比)高于CK。Mg处理在坐果后15 d和18 d使其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CK,而使其叶绿素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可见,Mg处理克服果皮"滞绿"现象归功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升高,其可能通过提高ABA/GA3值,进而刺激UFGT活性升高,从而促进果皮花色素苷合成。  相似文献   

3.
莲雾农科二号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珍珠莲雾优系‘农科二号’为材料,开展莲雾果实发育过程果皮色泽和色素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果实发育过程,果皮颜色由黄绿色逐渐向红色转变;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为极显著下降、不变、显著下降的趋势;类黄酮、总酚含量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花色素苷含量在盛花后30 d前后开始显著增加,采收时达到最高值。红绿色指标a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黄蓝指标b值、综合色度指标h°值与各色素的相关性与a值相反。果皮的转色期为盛花后30 d前后,转色前果皮色泽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共同决定,转色后花色素苷含量对果皮色泽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源激素ABA、ETH处理大豆幼苗,通过人工控水研究外源激素喷施对大豆生理及叶片表皮蜡质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BA、ETH处理14 d时,各处理之间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叶片失水率则表现为当离体叶片失水80 min后ABA、ETH处理低于CK。当ABA、ETH处理28 d时,各处理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14d,ABA处理与ETH、CK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显著,ETH与CK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低于14 d的含量,AB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ETH处理差异显著,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叶片的失水率不断增加,当离体叶片失水60 min时ABA、ETH处理的叶片失水率趋于相同,显著的高于CK处理。ABA、ETH、CK处理28 d,扫描电镜观察大豆叶片表皮蜡质呈棒条状,处理之间数量无明显差异,而ETH处理的茎秆表皮的蜡质数量明显少于ABA、CK处理,呈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颜色形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着色较差的妃子笑(LitchichinensisSonn.cv.Feizixiao)和着色较好的白糖罂(LitchichinensisSonn.cv.Baitangying)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二者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滴定酸、pH和糖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发育中后期,白糖罂果实的着色指数一直高于同期的妃子笑果实。白糖罂花色素苷含量增加早且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且含量低,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高。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皮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葡萄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pH、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实发育后期,白糖罂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比妃子笑低。可滴定酸和pH与果皮着色指数极显著相关,果糖、葡萄糖及还原性糖分别与妃子笑果皮色素的1种或几种及着色指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糖的变化与白糖罂色素含量及着色指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多肽对荔枝成花、果实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主栽品种妃子笑和白糖罂为试材,探讨了多肽对荔枝成花、果实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肽能显著提高荔枝的单株花穗数、单穗雌花数量、单果鲜重和单株产量;能通过提高优质果率、降低裂果率,提高了荔枝的商品果率;可使荔枝盛花期提前2~4d,采收期提前2~3d,能显著提高荔枝果肉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了糖酸比;能提高荔枝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水解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改善果实的营养品质;能提高果皮花色素苷含量,降低果皮叶绿素含量,果皮更加红艳,改善了外观品质;喷施多肽的800倍和1000倍水稀释液的总体效果好于500倍液。  相似文献   

7.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但我国甘蔗主产区多数为丘陵旱坡地,季节性干旱频繁,已严重影响我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不仅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中更不可或缺。本研究选用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桶栽土培方式,设置对照(CK)、CK+ABA、干旱、干旱+ABA等4个处理,探讨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ABA对苗期甘蔗生理生化特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应用ABA提高甘蔗抗旱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正常淋水条件下甘蔗叶面喷施ABA处理(CK+ABA)的主要生理生化参数与基因表达量变化与CK差异不显著;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剧而逐渐下降,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上升,而干旱+ABA处理能提高甘蔗的保水能力,并减少MDA的积累,使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甘蔗叶绿素含量,而干旱+ABA处理能防止叶绿素降解并对干旱胁迫引起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下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干旱胁迫下,甘蔗内源ABA合成限速酶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编码...  相似文献   

8.
苗期喷施外源脱落酸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北方寒旱区冬油菜抗寒性,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为材料,在冬前幼苗长至6-7片真叶时,分别用5、10、15、20、25mg/L的ABA溶液喷施叶片,通过调查越冬率,及日最低温度降至约-5℃时叶片生理指标和根的生长,研究ABA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ABA能显著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越冬率,20mg/L时越冬率达到最高(86.3%),较CK增加26.7%。喷施ABA后,受冻时(-5℃)叶片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较CK增加22.1%~451.8%;丙二醛(MDA)的积累显著降低。喷施ABA后,受冻时油菜根系活力极显著增强,侧根数极显著增多,根颈粗、根重均有增加,但不显著。结果显示,20mg/L的ABA溶液喷施效果最好,表现为酶活性最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最高,MDA降幅最大,根系活力最强,侧根数最多。说明在北方寒旱区种植白菜型油菜,6-7片真叶时(冬前)喷施20mg/L外源ABA越冬效果最好,其抗寒性的增强主要是通过增加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MDA含量,从而缓解叶片的低温冻害。同时,通过增加根系活力和侧根数抵御冻害,为及时返青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设置了常规种植(CK)、70%CK化肥量+处理后的粪水(B)、CK+喷施菌肥(C)和CK+喷施化肥(D)等4个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植株性状、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C处理的光合参数显著较高(P0.05)。考种结果显示,B处理和C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和每株穗质量均高于D处理和CK;测产结果显示,B处理和C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折合单产分别为542.71 kg/667 m2和573.73 kg/667 m2,C处理比CK增产14.95%。土壤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砷、锌和铜含量CK和B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B处理土壤中的铁和锰元素含量则显著高于CK(P0.05)。  相似文献   

10.
EMS诱变苦荞突变体与其亲本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凯氏定氮法、三氯化铝法、蒽酮比色法、愈创木酚法、KMn O4滴定法、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和分光光度法对荞麦矮杆突变体(M1)、小粒突变体(M2)、早熟突变体(M3)、晚熟突变体(M4)、大叶突变体(M5)和对照(CK)籽粒的蛋白质、黄酮、可溶性糖、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1黄酮含量和CAT活性显著高于CK,POD活性显著低于CK,而蛋白质、可溶性糖、总叶绿素含量以及SOD活性与对照间的差异均不显著。M2黄酮、可溶性糖、总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显著高于CK,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与CK间差异不显著,而SOD活性显著低于CK。M3的CAT和SOD活性均显著低于CK,而蛋白质、黄酮、可溶性糖、总叶绿素含量以及POD活性与CK均无显著差异。M4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K,CAT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M5的CAT活性显著高于CK,蛋白质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而两者的黄酮、可溶性糖、总叶绿素含量以及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1.
不同UV-B辐射对杧果树果实品质及其抗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台农一号’杧果树为试验材料,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不同UV-B辐射[24、96 kJ/(m 2·d)]对杧果果实的损伤及其抗氧化的影响,并监测株产、果实品质和生理损伤、抗氧化保护机制等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96 kJ/(m 2·d)的杧果树体株产和单果重均显著下降,其果实可溶性糖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升高继而糖酸比下降,导致果实品质变劣。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皮丙二醛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而果肉则显著高于CK。96 kJ/(m 2·d)处理的果皮维生素C和未知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CK,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CK,对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和还原性保护性成分含量则一直无显著影响。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肉抗氧化酶活性及还原型GSH含量随时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CK相比,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下降,96 kJ/(m 2·d)处理的果肉POD活性、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均显著低于CK,而24 kJ/(m 2·d)处理的POD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仅在后熟期显著低于CK,而多酚含量几乎不受影响。可见,增强UV-B辐射[96 kJ/(m 2·d)]对树体和果肉引起损伤,对果皮无损伤。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叶绿素、叶黄素和花色素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种子发育40天时,叶绿素和叶黄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花色素的含量在种子发育45天时达到高峰.随种应由绿转黄或转紫红最后转黑,叶绿素、叶黄素和花色素含量均降低。黑籽花色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黄籽。不同品系间及种子发育的不同时期间,叶绿素、叶黄素和花色素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Irwin芒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套袋对Irwin芒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与果皮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显著降低了Irwin芒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套袋处理(外黄内黑复合纸袋)的果皮亮度显著高于未套袋果,色彩浓度显著低于未套袋果。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外源脱落酸对大豆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品种绥农14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BA)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脱落酸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条件下的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喷施一定浓度外源ABA明显缓解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喷施ABA后1~13 d,4.0 mg.L-1的ABA明显提高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1.0 mg.L-1ABA能明显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降低;3.0 mg.L-1的ABA明显使脯氨酸含量增加;2.0 mg.L-1的ABA对缓解丙二醛积累作用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维持了大豆花期叶片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和控制了叶片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外源ABA及其抑制剂对低温下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于三叶期分别叶面喷施10 μmol·L-1 ABA、5 mmol·L-1 钨酸钠和50 μmol·L-1 氟啶酮,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10 d平均最低温度达到4、0、-10、-25 ℃时取叶片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组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在0 ℃达到峰值;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经ABA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水平有所差异;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在0 ℃时差异显著,说明外源ABA可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两种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除0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除4 ℃)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对小麦的效应与ABA处理相反,可降低冬小麦抗寒性。钨酸钠处理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相比变化差异显著,氟啶酮处理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说明ABA在参与冬小麦抗寒性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氟啶酮对冬小麦抗寒能力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亚硒酸钠对黑粒小麦籽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黑粒小麦品种山农紫麦1号为材料,在大田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亚硒酸钠设4个浓度:0(CK)、15(C_1)、30(C_2)和45(C_3)g·hm~(-2),分别于小麦拔节和开花期各喷施一次,分析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黑粒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开花后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LAI),C_1、C_2处理均显著高于CK,C_3处理在开花后14~21d显著高于CK;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重及籽粒、茎秆+叶鞘、穗轴+颖壳的干物质重,C_1、C_2处理均显著高于CK,但叶片干物质重及占比显著低于CK;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_2、C_3处理显著高于CK,C_1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三种喷亚硒酸钠处理(C_1、C_2和C_3)的成穗数均显著高于CK,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产量较CK分别增加7.89%、9.96%和9.19%。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黑粒小麦籽粒的硒含量,CK、C_1、C_2和C_3处理籽粒硒含量分别为0.056、0.238、1.295和1.207mg·kg-1。籽粒粗蛋白含量,C_1、C_2处理较CK分别提高9.49%和4.29%,差异显著;C_1、C_2、C_3处理面筋指数分别较CK提高4.67%、13.06%和3.77%;C_1处理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均显著高于CK,C_2、C_3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各喷施亚硒酸钠处理间的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吸水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条件下,黑粒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施30mg·kg-1亚硒酸钠,可以明显提高籽粒产量、硒含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木薯内源ABA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含量不同的木薯品种‘辐选01’和‘华南124’为材料,通过测定木薯内源脱落酸(ABA)含量、淀粉积累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量,探讨ABA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淀粉含量的木薯品种其内源ABA含量存在差异,尤其在生育后期表现尤为明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叶片、茎秆和块根的ABA含量、块根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及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高于淀粉含量低的品种;结果表明,叶片ABA含量与块根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及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茎秆ABA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ase)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以及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块根ABA含量与块根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现正相关,与块根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茎叶、块根ABA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木薯内源ABA在块根淀粉积累中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为高产、高淀粉木薯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沙苎麻圃的17个苎麻品种为对象,对其叶片的叶绿素、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及叶色参数(a*、b*、c*、L*)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苎麻叶片中的红色素为花色素苷,而非甜菜红素;不同苎麻品种叶片的叶绿素、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比例不同,其中,花色素苷...  相似文献   

19.
以5年生的3种不同砧穗组合的AP番荔枝嫁接树为材料,比较普通组合与牛心/山刺、秘鲁/圆滑2个组合处理对AP番荔枝的生长与结果、产量及品质、叶片矿质营养、光合色素及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处理生长势均比对照弱,但秘鲁/圆滑组合的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2种处理的产量均比对照低,但秘鲁/圆滑组合的单果重、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2种处理的C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秘鲁/圆滑组合的M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是2种处理的N、P、K含量却极显著低于对照.牛心/山刺组合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a+b)都显著低于对照,类胡萝卜素极显著低于对照,秘鲁/圆滑组合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2种处理的叶片抗氧化酶类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秘鲁/圆滑组合的根系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牛心/山刺组合的根系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其它抗氧化酶类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套袋时期对台农1号芒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果实病虫果率提高,果实表面光洁度降低;不同套袋时期均显著降低果皮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苷含量以早套袋处理低于晚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果皮亮度以不同套袋时期显著高于未套袋处理,色彩浓度以晚套袋和未套袋处理略高于早套袋处理,色度角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果实内在品质,不同套袋时期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综合来看,台农1号芒果以第2次生理落果后尽早套袋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