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瓜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八月瓜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八月瓜的挥发性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结论]八月瓜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蝴蝶兰2个品种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法对2个蝴蝶兰品种花瓣进行挥发性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结果显示:2个蝴蝶兰品种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都有着显著差异,其中具有香气的品种'翠友美人'挥发性成分主要为 L-沉香醇(5.237 μg·g-1·h-1)和3,7-二甲基-1,3,7-辛三烯(3.238 μg·g-1·h-1),而无香气的品种'小男孩'挥发性成分则为3,7-二甲基 1,3,7 辛三烯(10.375 μg·g-1·h-1)、橙花醇(5.283 μg·g-1·h-1)、乙酸橙花醇酯(3.344 μg·g-1·h-1). 使蝴蝶兰产生香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L-沉香醇.  相似文献   

3.
肖凤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89-392,397
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茎、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千里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得率为0.503%,从中鉴定了26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α-金合欢烯(13.37%)、正十六烷酸(8.6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6.93%)、石竹烯(5.32%)。千里光茎挥发性化学成分得率0.036%(mL/100g),从中鉴定了36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正十六(烷)酸(24.12%)、石竹烯氧化物(11.16%)、1-甲基-2-戊基-环丙烷(9.55%)、石竹烯(5.78%)。本文为进一步评价千里光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致死方式对虹鳟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虹鳟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材料MonoTrap作为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利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低温、即杀、去腮和空气致死的虹鳟鱼背肉和尾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电子鼻能够区分不同方式致死的虹鳟鱼的背肉和尾肉,其中低温致死和空气致死虹鳟鱼气味差异最显著;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从低温、即杀、去腮和空气致死的虹鳟鱼背肉中检测出39、43、51和59种化合物,从尾肉中检测出40、45、50和58种化合物,其中醛类、不饱和酮类和不饱和醇类对虹鳟鱼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结论】应激反应最小的低温致死对红鳟鱼肉挥发性成分影响最小,鱼肉的风味最好,其次是即杀致死,空气致死对虹鳟鱼挥发性成分影响最大,鱼肉的风味最差,且致死方式对虹鳟鱼尾肉风味的影响大于背肉.  相似文献   

5.
任竹君  罗亚男  王道平  陶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00-19102
[目的]检测罗勒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草蒿脑(64.55%),其次为甲基丁香酚(12.16%)、1,8-桉叶素(8.355%),T-荜澄茄醇(1.50%)、E-细辛脑(1.412%)、(E)-β-罗勒烯(1.028%)。[结论]罗勒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中4种醚类化合物占74.455%、3种酚类化合物占12.208%、22种烯烃占5.401%,9种醇类化合物占1.751%、并含有少量的酮类、酯类、酸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榆叶梅 (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鲜花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从榆叶梅花中分离并确定了14个挥发性成分,占98.76%。榆叶梅鲜花挥发性成分类别分属于烷烃类4种(31.49%)、腈类3种(28.53%)、酯类2种(17.00%)、芳香化合物3种(17.28%)、萜烯1种(大根香叶烯, 2.29%)、酮类1种(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17%) 和其它(1.24%)组成。其中l-甲苯-2,4-二异氰酸酯(11.75%)、2-羟基戊酸甲酯(14.98)、2,4-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腈(9.91%和12.36%)、2,6,10,14-四甲基十六烷(11.28%)、2,5-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腈(6.26%)、十五烷(10.02%)和二十一烷(6.59%)为其主要成分。该研究阐明了自然条件下榆叶梅鲜花的挥发性成分, 为其生理生态学作用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黄名正  李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82-185
[目的]对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紫苏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一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7种,占总含量的3.96%;醛类3种,占总含量的2.63%;烯烃3种,占总含量的0.67%;酮类1种,占总含量的1.61%;酚类3种,占总含量的0.74%;酯类5种,占总含量的2.69%;酸类3种,占总含量的1.22%;芳香族6种,占总含量的25.37%;萜类13种,占总含量的61.02%。[结论]紫苏的挥发性成分中既有具风味的挥发性成分,也有具药效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含笑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含笑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出油率为0.36%。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从中分离出48个色谱峰,鉴定3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9.
GC-MS法鉴定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寅珊  刘光明  李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77-15278
[目的]研究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漾濞泡核桃壳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确定了其中20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含量。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0.41%。其中,含量最高的棕榈酸占总挥发油的25.46%。含量较高的物质还有蒽(4.41%)、亚油酸(4.37%)、二苯并呋喃(2.50%)和二十七烷(2.27%)。[结论]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  相似文献   

10.
香气是桂花茶感官品质评价的核心因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决定着桂花茶的香气质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2020年和2019年桂花茶的挥发性物质,研究桂花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桂花茶可检出42种挥发性成分,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不同年份桂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样挥发性成分总量比2020年样高;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十六烷酸、亚麻酸、(Z)-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1、脱氢二氢-3-环氧-紫罗兰醇和十六烷酸甲酯等含量较高;2019年样的十六烷酸含量最高,酚酞二丁酯、植醇、磷酸三乙酯等化合物未检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研究旨在比较与分析不同产地金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 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质谱图用 NIST02和 Wiley275谱库检索,鉴定金银花挥发油的各种成分,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广西产金银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软脂酸、ζ-依兰油烯等;湖南产金银花挥发油中鉴定出18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软脂酸、亚油酸、α-姜黄烯等。[结论]不同产地金银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蒙古栎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馏法提取了两个不同树龄(16年生、55年生)的蒙古栎叶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的方法分别分离和鉴定了两个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并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两样品中都分离出了31种化合物,并分别鉴定出了其中的28种(16年生的蒙古栎叶样品)和27种(55年生的蒙古栎叶样品)化合物。结果表明,两样品中都含有烷烃、醇、酯、酮、酸、酚和烯,主要成分都有二十三烷、二十五烷和二十七烷。同时,比较了两样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Fisch.) Koidz.]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探索其挥发性成分的释放规律,为花香机理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蕾期、盛花期、衰败期的马蔺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3个时期共检测出69种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释放量呈递增趋势,物质种类以酮类、烯烃类、醛类为主,其次为醇类、酯类,而烷烃类、苯环类、含氮化合物含量较少。花蕾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环己酮、甲基庚烯酮、β-鸢尾酮,盛花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β-蒎烯、甲基庚烯酮,衰败期的主要成分是(-)-β-蒎烯、甲基庚烯酮、己醛、苯乙醇、环己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3-甲基庚烷、甲基庚烯酮、(-)-β-蒎烯、正己酸乙酯、2-蒎烯、3-蒈烯、芳樟醇、苯乙醇、癸酸乙酯、β-鸢尾酮是马蔺不同花期的差异挥发性成分。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2-甲氧基-3-仲丁基吡嗪、正己酸乙酯、芳樟醇、壬醛、己醛、反式-2-壬烯醛是马蔺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检测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栀子鲜花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为开发利用栀子鲜花精油提供科学依据。从栀子鲜花精油中分离鉴定出150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的相对总含量为99.56%,主要含萜烯类、酯类、醇类、酮类、芳香族类等成分。其中以萜烯类成分的数量最多,达48种,相对含量最高,达38.89%;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罗勒烯、芳樟醇、惕各酸叶醇酯、惕各酸己酯、2-甲基-1-丁基惕各酸酯,相对含量分别为19.68%、17.70%、10.12%、7.27%、6.01%。栀子鲜花精油香气充足、香味优雅独特,含有醇类、醛类、萜烯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焦虑等功效。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南五加皮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南五加皮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南五加茎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2种化学成分,得到酮类、醛类、酚类等不常见挥发性成分,在红毛五加皮、香加皮挥发油中未见,其中含量最多的是5羟-甲基-糠醛,相对含量为58.076%,其余各成分含量均未超过4.000%。[结果]为南五加皮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贵州产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68种化学成分,可大致归为9类,其中烯类(25种)的数量最多,相对含量大于1%的物质有14种,包括α-萜品烯(28.82%)、3-甲基戊醛(11.6%)、(1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9.61%)、右旋大根香叶烯(8.23%)等。由此可知,贵州产亚贡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抗菌、驱虫作用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明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辣椒品种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经乙醇-水体系提取后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对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不同辣椒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所差异。4种辣椒共6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但含量有所不同。4种辣椒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找出辣椒特征挥发性物质并区分不同品种的辣椒。[结论]该研究为辣椒品种的鉴别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机溶剂对露蜂房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测定各化舍物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露蜂房中分离了68种成分,其中鉴定了28个,占挥发性成分的41.18%。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化合物和高级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占检出成分的71.43%,高级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占检出成分的25.0%,其中二十八烷的含量高达8.94%。  相似文献   

19.
研究九香虫“臭气”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为九香虫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直接收集九香虫排泄的防御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总共鉴定出12种成分,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十三烷、反-2-己烯醛、3,4-二甲基-2-己烯,共占总量的97.68%.十三烷为九香虫“臭气”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5.956%.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贵州产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68种化学成分,可大致归为9类,其中烯类(25种)的数量最多,相对含量大于1%的物质有14种,包括α-萜品烯(28.82%)、3-甲基戊醛(11.6%)、(1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9.61%)、右旋大根香叶烯(8.23%)等。由此可知,贵州产亚贡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抗菌、驱虫作用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