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蛴螬重发原因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招远市农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花生田蛴螬危害加重,常年发生1.3万hm2,占种植面积的90%,平均发生程度为4.4级,防治1.2万hm2.一般地块花生减产5.6%~21.1%,为害严重地块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2006年,笔者对花生田蛴螬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花生都是极其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在世界油脂的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每到花生的播种期或者是成长期,都会受到蛴螬的一定损坏。蛴螬是一种对花生生长产生严重损害的害虫,其会咬食花生的种子,使花生的根苗不能得到充分地养分进行生长。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主要结合广西北流市的花生种植模式来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讨如何在不同的春夏季种植花生中有效防止蛴螬危害,并对药剂效果进行科学比较。  相似文献   

3.
花生蛴螬在闽南地区为常发性害虫,为害程度逐年严重。结合闽南地区的环境气候特点,对花生蛴螬的发生为害和防治技术进行浅析,以挽回每年10%~80%的虫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的丰产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昆虫病原线虫与根瘤菌配合使用的可行性,在室内测试了根瘤菌对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s bacteriophora,Taishan strain H06)存活及侵染率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在大田条件下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根瘤菌和昆虫病原线虫配合使用对花生植株性状、荚果产量及防治花生蛴螬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根瘤菌剂对线虫的存活均无亚致死作用,对线虫的致死率无明显影响;在结荚期,播种时接种根瘤菌的叶片厚度、重量及面积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8.53%、16.75%和26.22%。结荚期施用H06线虫对蛴螬的防治效果达80.7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38.78%)。播种期接种根瘤菌+结荚期施用线虫的处理使花生总荚数、荚果重和百粒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41.51%、220.66%和9.88%。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将播种期接种根瘤菌与结荚期施用H06线虫配合使用,可起到防虫固氮双重效果,进而提高花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山西晋南麦区蛴螬种群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蛴螬种群进行准确预测和适时防治,本试验于1982~2002年在山西晋南麦区8个市(县)选择代表性地块,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分析了正茬和回茬麦田蛴螬的发生规律。筛选出4个蛴螬发生的预测因子,即发生程度(Y)与虫口密度基数(X1)、8月份降雨量(X2)、9月下旬降雨量(X3)和9月下旬5cm地温(X4)相关。运用通径分析,确证了对蛴螬发生程度而言虫口基数是首要影响因素,气象因子居次要地位。同时研究了不同茬口下气象因子对麦田蛴螬发生动态的影响差异,并采用多元统计预测法,建立了预测回归方程,正茬小麦田为Y=0.0379+0.5969X1+0.0019X2-0.0098X3+0.0460X4,回茬田为Y=1.7655+0.6348X1-0.0052X2-0.0037X3-0.0035X4。经回归检验,两个预测模型在1982~2006年间历史拟合率分别高达88%和92%,可用于预测未来蛴螬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6.
豫北地区夏直播花生面积逐年增多,但部分花生主产区因品种选择不当、连作重茬、田间管理方式粗放等,造成花生连年减产。为提高花生产量,从备播、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豫北地区花生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白绢病是花生生长期间的常见病害,在我国各个花生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花生减产,对花生产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基于此,采用4种不同防治方式对花生白绢病发生区域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花生出苗后40天进行灌根处理时,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死苗率仅有25.1%,每667 m2产量为300.8 kg,病株率为6.5%,百果质量为166.8 g,与对照组相比,花生的成活率、产量以及花生果实平均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空秆缺粒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高低。近几年,通过调查一般田块因空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20%以上。还有就是玉米秃尖缺粒,缺粒现象在大田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侧面不实,即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  相似文献   

9.
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铁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根箱隔网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吸收利用铁营养的影响。用30m尼龙网将聚氯乙烯制作的根箱分为根室和外室,模拟了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间作三种情况。结果表明,间作对花生的铁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当花生与玉米间作时,花生地上部不表现缺铁现象;而花生单作则表现出严重的新叶缺铁黄化现象。间作花生新叶的全铁含量是单作的1.8倍,单作新叶活性铁含量仅是间作的47.2%,叶绿素含量是间作的25.3%。间作显著促进了花生对铁的吸收,使花生不同的部位的含铁量高于单作,从而提高了花生的光合速率;同时间作花生对铁的利用效率明显增加,花生子粒中铁的吸收量是单作的两倍多。  相似文献   

10.
司贤宗  毛家伟  张翔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土壤》2016,(3):122-126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垄作、平作)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方式比平作方式花生增产5.7%~12.0%;无论是平作或垄作方式下,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均能使花生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7.4%~18.6%、5.6%~25.6%,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花生增产的大小顺序为秸秆灰分>生物炭>腐植酸。垄作和土壤调理剂互作能显著增加花生的饱果数、百果重、出仁率、花生株高、侧枝长、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提高花生籽粒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增加花生蛋白质和粗脂肪的产量。本试验条件下,采用起垄与增施秸秆灰分互作的处理的花生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商水县的主要秋季粮食作物。2012年商水县秋粮播种面积8-3万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7万hm^2.占秋粮播种面积的80.7%。近几年。影响该县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玉米生产中常出现空秆。玉米空秆是指有秆无穗或有穗无粒的植株.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一般减产5%。10%,严重者高达20%。  相似文献   

12.
花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作用和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花生线虫病害的均沙质壤土地和线虫病害高发区的沙质潮土地,用复合微生物肥对花生进行了拌种、浇灌及浇灌加喷施的作用和效果试验,有促进花生生长,防治花生线虫病害及显著增产的作用,在均沙质壤土不施基肥和追肥的条件下,花生增产9.5% ̄18.1%,其中浇灌方法增产17.6%,在花生线虫病害高发区,对花生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为34.4% ̄56.8%,增产23.4%,投入产出比为1:12.4 ̄1:16.9。  相似文献   

13.
盆栽试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花生单作时,花生新叶出现严重的缺铁黄化症状,而与玉米混作时,铁营养明显地改善。与单作相比,花生新叶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总吸铁量增加19.4%,根瘤吸铁量提高32.72%,根瘤干重增加25.89%,单株固氮酶活性和单位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增加447.06%和408.69%,这说明,在石灰性土壤上,玉米—花生混作对花生铁营养的改善及对花生根瘤固氮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州地区是江苏省花生重点产区,主要集中在地区东部新沂、东海、赣榆三县,常年花生面积占总耕地的10—20%,三县北部岗岭坡地,花生面积一般在30%以上。1981年三县花生产量占全地区的87%,占全省52%,平均单产308斤,最高单产1160.4斤。近年面积和产量都提高较快,实践证明三县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发展花生生产。然而,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产量年际波动很大,三县历年平均变动系数达22.7%,波动幅度之大,在各主要作物之上。影响花生产量逐年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气象条件对花生产量影响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我市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2003—2005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平均为18840hm^2,平均单产为256kg,平均总产7.3万吨,其中优质出口大花生种植面积约14666.7hm^2,占花生播种面积的70%以上。1986年乳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花生生产基地县。充足的原料带动了全市花生出口加工业的发展,乳山现有花生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出口量近2万吨,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特别是华隆(乳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我市最大的花生加工出口企业,2004年该企业出口花生制品0.8万吨,创汇800万美元,生产的“东宝”牌花生制品,在日本、韩国等国注册,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该公司的“金色油炸花生仁技术”曾获国家专利。近几年,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乳山市大力开展花生绿色食品生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华隆(乳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乳山市泉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威海正昌食品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已建成绿色食品花生生产基地3333.3hm^2。这些生产基地的建立,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计划到2008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扩大到10000hm^2,占花生播种面积的50%以上。在发展绿色花生生产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不同供氮水平对水稻/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旱作/花生间作栽培是一种新兴的节水农业技术。用”N稀释标记法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间作系统在15kghm^-2、75kghm^-2和150kghm^-23个氮素供应水平条件下花生生物固氮以及水稻旱作/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的转移,同时用^15N的富积标记法研究了花生根系腐解对间作系统氮素转移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5和75kghm^-22个氮素水平下,间作水稻比单作水稻的干物质量分别增加了23.5%和12.2%,在P=0.05的水平有显著差异。间作水稻和单作水稻的氮素吸收量分别为135、143mg株 ^-1和117、131mg株^-1,分别比单作增加14.8%和8.8%。不同栽培方式对花生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影响很小。在3个氮素水平下间作花生和单作花生的固氮量分别为76.1%、53.3%、50.7%和72.8%、56.5%、35.4%,在低氮水平下的生物固氮显著高于高氮条件,间作对花生的生物固氮有一定促进作用。间作系统中的氮素转移率和转移量在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2.2%、9.2%、6.2%和16.3、13.0、10.4mg株^-1,氮素的转移率和转移的数量显著地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减少。用^15N花生叶片标记直接证明了氮素从花生体内向水稻的转移,随刈割时间氮素转移量显著下降,表明花生根系腐解对间作系统的氮素转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花生施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主要研究了施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石膏和粉煤灰)对花生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广东浅海沉积砖红壤上,施用脱硫副产物对盆栽花生出苗、根系及其营养生长、花生花针生长发育等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脱硫副产物施用量有关。但在添加1%、5%、10%的脱硫副产物条件下,花生根瘤数量及质量均比不施脱硫副产物的处理有成倍地增加,若添加量达到20%则会对根瘤生长繁殖产生明显的抑制。施用脱硫副产物提高了花生的产量,在施用量达到土壤质量1%的条件下,花生获得最高产量,且根瘤生长繁受促进,故该施用量是该实验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东北风沙土花生各生长期植株形态、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式对花生各生长期的土壤水分进行调控,对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风沙土栽培花生苗期适当干旱对花生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花针期对水分要求明显增高,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结荚期必须提供充足的水分,否则严重影响荚果生长,导致减产。在各组处理中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时,水分利用率最高,达到1.53 g/kg,产量92.9 g/盆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该指标可用来指导东北风沙土花生补水灌溉。  相似文献   

19.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研究IV.光能竞争与剪枝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兴祥  何园球  张桃林  张斌  王明珠 《土壤》2003,35(4):320-324
农林间作导致间作花生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和花生产量的下降,而且花生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正相关,表明了光能竞争是导致农林间作花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001年6月初剪枝后,5龄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从5月份的79.2%和63-4%增加到88.7%和67.5%;但随着南酸枣生长,5龄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中7月份的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又下降到80.8%和65.7%。2001年剪枝以后,5龄南酸枣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花生相对产量分别由2000年的64.1%和55.4%提高到68.2%和58.1%。这表明剪枝在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能竞争,但仍然不能满足花生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模式对赤红壤旱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赤红壤旱地花生一甘薯轮作制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5年定位试验表明,平衡施肥平均产量最高,花生和甘薯比常规施肥增产13.1%~13.5%,净增收提高14.0%;氮磷钾对花生和甘薯的增产率逐年提高,但花生和甘薯分别对缺磷和缺钾较敏感.年际间产量变化趋势表明,常规施肥对花生和甘薯产量的变异系数大于平衡施肥;不施肥区和氮磷钾缺素区的产量均呈现逐年下降,但缺氮对花生产量的敏感性大于甘薯,甘薯缺磷或缺钾对产量的敏感性高于花生.平衡施肥的氮磷钾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0.9%、17.7%和24.2%;缺素区的土壤供肥量比不施肥区提高了近1倍;土壤有机质都有所提高,施用氮肥都使土壤酸度有所增加;不施肥区和氮磷钾缺素区都使相应的土壤速效养分明显下降;常规施肥使土壤有效磷下降22.5%,碱解氮和速效钾则基本维持不变,但平衡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基本不变,碱解氮和速效钾则分别提高26.2%和3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