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测定泰和乌骨鸡屠宰性能及营养成分。将4只体况接近的雄性泰和乌骨鸡屠宰测定屠宰指标,采用干燥法检测水分;马弗炉灰化法测定灰分;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酸提取法测定黑色素粗提物。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泰和乌骨鸡的胸肌和腿肌的灰分、脂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腿肌、胸肌的粗蛋白、水分及黑色素粗提物差异不显著(P0.05)。泰和乌骨鸡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但其胸肌、腿肌营养成分存在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乌骨鸡黑色素沉积机理及相关候选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骨鸡的乌色度与其营养特性和药用价值密切相关,是乌骨鸡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乌骨鸡乌色度受机体黑色素沉积影响。本文对黑色素发生、沉积机理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并讨论了影响乌骨鸡黑色素沉积的候选基因,旨在增进对乌骨鸡黑色素性状及相关分子选育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乌骨鸡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这些价值的物质基础主要是黑色素。本文就乌鸡黑色素的提取、测定方法及其及过度沉积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乌骨绵羊作为新种小反刍动物种群在云南省兰坪县首次得到鉴定。Deng等2006年报道,兰坪乌骨绵羊的肌肉、骨表面层、肾脏、内皮、心脏、肺脏和气管的颜色都比本地绵羊的更深红。从乌骨绵羊里提取的黑色素的红外光谱与乌骨鸡的相同。因此,乌骨绵羊可能和乌骨鸡一样,将来可以作为新的天然黑色素资源,并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赤水乌骨鸡黑色素沉积规律,试验选择同批出壳健康赤水乌骨鸡雏鸡300只,相同条件下饲养,每隔2周利用比色法按照0~9级标准肉眼观察皮肤、心脏、肺脏、骨膜等16个器官组织部位的黑度,同时利用酶提取黑色素,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胸肌、腿肌、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采用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爪、喙、骨膜黑色素沉积最多,腿肌和皮肤次之,沉积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气管、肺脏、嗉囊、腺胃、肌胃、睾丸、卵巢黑色素沉积较少,沉积量逐渐增加。皮肤中黑色素含量显著高于胸肌、腿肌(P0.05),且皮肤、胸肌、腿肌中黑色素含量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泰和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形态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从组织、细胞水平上观察泰和乌骨鸡皮肤和肌肉组织中黑色素及其细胞的分布和定位,以揭示乌骨鸡黑色性状的细胞学机制。试验对乌骨鸡皮肤和肌肉组织进行取材、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并采用HE、多巴、硫酸亚铁、多巴-甲苯胺蓝等多种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和光镜分析。结果:泰和乌骨鸡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均有成熟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的分布,表明乌骨鸡黑色素是由分布于此的黑色素细胞产生和沉积;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形态因定位不同而异,呈圆形、蝌蚪形、星形和细长树突状不等,黑色素细胞树突间常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或者条带状。试验表明: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在两种组织中的分布不均匀,在结缔组织中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7.
乌骨鸡是一种可食药两用的珍稀家禽品种。自古以来,乌骨鸡的药用价值就有所体现,一般用作药材或者补品。随着人们对乌骨鸡的深入研究,发现乌骨鸡黑色素有抗氧化,抗疲劳等多种活性,它的沉积受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氨基酸对乌骨鸡黑色素沉积的影响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乌骨鸡肌肉中的黑色素与肌苷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乌骨鸡肌肉中黑色素与肌苷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鸡肉样品经酶解后,分离肌苷酸待测溶液与纯化黑色素粗品;黑色素粗品再在碱性条件下经过氧化氢氧化为2,3,5-三-羧酸吡咯(PTCA).肌苷酸待测溶液溶解PTCA成供试样品,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通过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70 nm,甲醇-磷酸/三乙胺缓冲液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PTCA定量后以乌贼黑色素为对照品换算黑色素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PTCA回收率为68.22%~75.21%,RSD值为6.83%~6.92%(n=6);肌苷酸回收率为79.26% ~88.26%,RSD值为1.92%~2.35%(n=6).黑色素、肌苷酸的检测限分别为10μg/g、100 μg/g.该方法灵敏、可靠,少量乌骨鸡样本即可实现同时、快速检测黑色素与肌苷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乌骨鸡黑色素的分类、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生成过程及其在体内的分布与沉积规律进行,概述了中草药对酪氨酸酶及黑色素形成的影响,提出通过使用中草药促进乌骨鸡黑色素沉积,从而达到提高其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是有机体内重要的复合物质,既是生物色彩多样的直接原因,也在抵抗紫外线、抗氧化以及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等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禽类中,由于黑色素的过度沉积形成一类特别的鸡种——乌骨鸡,乌骨鸡是一种药食两用而兼具美观的独特鸡种,因其独特外观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乌骨鸡间的乌度存在差异,这与它全身各组织器官的黑色素沉积程度相关,但是对于黑色素在乌骨鸡体内沉积存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文章在分析近年来各类黑色素合成、转运及分布机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尝试对乌骨鸡体内黑色素合成并在各组织器官沉积的整个过程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解释乌骨鸡的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7只兰坪乌骨绵羊、4只本地绵羊(非乌骨绵羊)和2羽乌骨鸡组织器官黑色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乌骨绵羊黑色素与乌骨鸡黑色素的IR光谱基本一致,黑色物质主要是真黑色素;乌骨绵羊各组织器官中的黑色素含量高于本地绵羊;黑色素在乌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沉积表现出明显的时(年龄)空(组织器官)差异,即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器官中的黑色素含量也随之增加;各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含量高低顺序为肝脏>气管、心脏、肾脏>脾脏、肺>舌、肌肉、皮肤>骨骼,与乌骨鸡的沉积模式有所不同;乌骨绵羊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含量与绵羊的毛色有关,黑毛绵羊组织器官黑色素含量高于花毛绵羊。  相似文献   

12.
泰和乌骨鸡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资源,其体内的黑色素使其具有众多的药用价值。而酪氨酸是黑色素的前体物质,并影响着黑色素的生成速率和生成量。文章概述了酪氨酸在黑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以及对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泰和乌骨鸡饲养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乌骨鸡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庆  周海龙 《中国家禽》2003,7(Z1):115-117
乌骨鸡黑色素不仅具有滋补、抗衰老、抗疲劳、调节肌体平衡等作用,而且还具有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从分子角度对黑色素生成的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但乌骨鸡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理还不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612只1日龄泰和乌骨鸡,随机分成17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占1/2),饲养至4周龄.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日粮三种氨基酸水平与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出0~4周龄泰和乌骨鸡分别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适宜供给量和比例模式.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显著影响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胸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1),且泰和乌骨鸡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最适水平和比例模式各不相同.当日粮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79%、苯丙氨酸1.06%和色氨酸0.13%,三者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5:113:14(相对于日粮Lys含量的比值,Lys定为100)时,可取得最大日增重5.81 g/d;而当日粮三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81%、苯丙氨酸1.14%和色氨酸0.13%时,胸肌黑色素含量可取得最大值3.73%,三者最佳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7:121:14.因此,通过调节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可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以及体内黑色素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含黑色素的乌骨鸡、黑米、黑芝麻等黑色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现代医学证明,黑色素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乌骨鸡是黑色食品中的佼佼者,其在治病、滋补、保健方面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分析黑色素相关基因在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中的差异表达。试验测定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2~17周龄胸肌和腿肌肉色亮度值,比较黑色素相关基因TYR、TYRP1、PMEL和MITF在两种乌骨鸡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结果显示:2周龄时余干乌骨鸡胸、腿肌和丝羽乌骨鸡胸肌肉色亮度值显著小于其他周龄(P<0.05),余干乌骨鸡6周龄胸、腿肌亮度值显著大于6周龄丝羽乌骨鸡(P<0.05),17周龄时丝羽乌骨鸡腿肌亮度值显著大于余17周龄干乌骨鸡(P<0.05);4个基因在2种乌骨鸡2~17周龄的胸肌和腿肌中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周龄时表达量较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黑色素相关基因表达量存在品种效应,2周龄时TYR和TYRP1基因在丝羽乌骨鸡腿肌中表达量较高,17周龄时MITF基因在余干乌骨鸡腿肌中表达量较高。TYR、TYRP1、PMEL和MITF 4个基因在2种乌骨鸡胸肌和腿肌中表达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4个基因表达与2种乌骨鸡肉色亮度值显著负相关(P<0.05),且对黑色素沉积呈现正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在乌色度选种时可以将TYR、TY...  相似文献   

17.
黑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阐述了动物机体内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黑色素生成调控以及有关乌骨鸡黑色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泰和乌骨鸡是一种著名的饮食药用鸡种,其骨、内脏、肉均有药用价值,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其体内的黑色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抗病毒和抗紫外线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就泰和乌骨鸡黑色素的药用价值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黑羽乌骨鸡羽性与肤色的遗传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羽鸟骨鸡系我所经多年探索、研究、培育的新型鸡种。其主要特征为乌皮、乌肉、乌骨以及全黑羽毛.本文主要根据家禽质量遗传原理对黑羽乌骨鸡的羽性基因类型和肤色基因类型进行分析探讨,阐明黑羽乌骨鸡的质量遗传原理、黑羽乌骨鸡亲本的羽色基因要求与测定及对黑羽乌骨鸡肤色基因的估测。黑羽乌骨鸡羽性基因除具有色素原基因“C”、氧化过基因“O”外,同时还具有黑色素扩散基因“E”,由于黑羽乌骨鸡含有隐性伴性的真皮层黑色素基因“id”、常染色体中含有显性黑色素基因“PP”或其杂合型基因“Pp”,所以其肤色基因应为:PPZid:PPZidw或:PpZid:PpZidw。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健康、初生重相近(31.56±0.16)g的1日龄泰和乌骨鸡45只,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5只。试验分3个阶段饲养,即0~4、5~8、9~12周。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测定了泰和乌骨鸡不同周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及3个生长阶段胸肌、腿肌和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结果显示:①泰和乌骨鸡在8周龄以后虽然平均日采食量在增加但平均日增重逐渐减少,而料重比明显增加,其生长曲线呈现出先慢—后快—再慢的"S"型趋势,符合生长规律。②随着日龄的增长,泰和乌骨鸡无论是腿肌、胸肌还是皮肤的黑色素含量都逐渐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次,在同一生长阶段泰和乌骨鸡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也不同,其中腿肌和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要高于胸肌中的黑色素含量,但3种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