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磷酸二铵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超高产大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及其与普通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特异性。【方法】于2011和2012年,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与普通品种辽豆11在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下,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本试验采用品种、施肥量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磷酸二铵苗期施入,施肥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F0:0 mg•kg-1干土;F50:50 mg•kg-1干土;F100:100 mg•kg-1干土;F150:150 mg•kg-1干土;F200:200 mg•kg-1干土。在大豆的苗期(V3)、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鼓粒末期(R7)和成熟期(R8)对各处理选取3盆生长一致的植株混合取样,精细冲根。按器官分开后,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质重量。留小样粉碎后,用浓H2SO4-H2O2法消煮,消煮液中的氮用凯氏定氮仪(KN520)测定,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干物质量乘以N、P、K百分含量为N、P、K积累量;由籽粒中养分含量与单株养分积累量的比值计算得养分收获指数;由单株养分积累量和单株籽粒产量计算得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结果】大豆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利用在品种间差异显著。超高产大豆从出苗到成熟需要积累较多的养分,其地上部和根部氮、磷积累量除苗期外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鼓粒中期的根部钾素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超高产大豆具有较强的养分转运能力,其氮、磷、钾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同时,超高产大豆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超高产大豆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显著低于普通品种。施肥对大豆植株的养分积累、转运与利用有显著影响。在各生育时期,施肥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养分收获指数及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有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氮和磷的积累量、钾素收获指数、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氮磷养分数量,无论超高产品种还是普通品种均在最高施肥水平(200 mg•kg-1干土)下达到最大,超高产品种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氮、磷养分数量较普通品种的增加量少;而钾素积累量、氮和磷的收获指数、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钾素数量在超过一定施肥量后反而有所降低,超高产品种较普通品种的降低幅度小。【结论】超高产品种比普通品种有更强的养分吸收转运能力和更高的养分利用效率。施肥显著增强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却降低了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含有沸石、腐殖酸、稀土的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的增产机理。结果表明 ,施用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具有明显的改土、增加肥效、抗逆、提高光合效率和促进大豆生长的作用 ,最终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豆专用复混肥的综合施用效果以连作大豆好于轮作大豆  相似文献   

3.
以桂春豆103为材料,设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研究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生理、营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的出苗速度最快;间作+覆膜处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鼓粒期(20.99 g/株)和成熟期(28.16 g/株)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间作+覆膜处理豆荚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大;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单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但与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根系活力在开花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均显著强于其他2个处理的根系活动;间作+地膜覆盖处理植株叶片的氮含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高,且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氮含量,甘蔗/大豆间作处理植株叶片的磷含量和钾含量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单株鲜荚质量(38.33 g)和单株干豆质量(10.55 g)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的干豆产量分别为1 621.41、627.90、743.85 kg/hm2,3个处理干豆粗蛋白含量及干豆粗脂肪含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养分调控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大豆高产施肥提供依据,以克交05-174和克交07-584为试验试材,研究了优化施肥对大豆氮、磷、钾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显著地提高了大豆植株生育中后期的氮、磷积累量,提高了整个生育期钾素的积累量。与对照相比,优化施肥使克交05-174产量提高了9.6%,克交07-584产量提高了25.2%,达5%显...  相似文献   

5.
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营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施用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肥能提高轮作、连作大豆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植株的相对生长率和最大生长率,进而提高了产量。上述结果说明,复肥能促进轮作、连作大豆的营养生长,为大豆的丰产丰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正常生育需要对氮、磷、钾养分要求较多,其次为钙、硫、镁和微量元素钼、硼、锰等。自分枝期起,对氮的吸收与积累随着植株的增长而逐步增加,鼓粒期达到最大;磷的吸收高峰在分枝期-结荚期,幼苗到开花期吸磷量不大,但对全生育期的影响很大。生育前期吸钾较多,结荚后吸钾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7.
轮作对黑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耕地地力的影响,依靠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在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设置的定位监测点,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pH、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长期连作产量下降,轮作可以提高大豆、玉米单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同,大豆连作,土壤全氮含量大幅下降,有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玉米连作,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全氮含量小幅下降。因此轮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连作造成作物减产,玉米长期连作不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大豆连作下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氮钾营养对大豆氮钾代谢与优质高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通过框栽试验,证明 NK 营养作底肥或追肥施用,生育期中植株体内NK 营养积累量高峰期为鼓粒期。氮积累量随钾营养的增加而增强,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所以,在大豆鼓粒期之前,应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再配合施用氮钾肥作底肥或花期追肥施用,方能促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植株增高,荚数增多,体内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并改善了品质。较对照增产17%~30%,比施磷肥增产10%~17%,蛋白质提高22%~26%,脂肪提高25%~41%.  相似文献   

9.
连作对大豆吸收、分配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连作对大豆吸收,分配和积累锌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连作大豆吸收,分配和积累锌的趋势与轮作大豆相同,吸收和积累锌量低于轮作大豆,尤以盛花期,结荚期大豆叶片中锌含量降低幅度较大。连作影响了植株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力和植株士物质重。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分析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指标和根瘤发生的影响,以‘齐黄34’为材料,于2020年夏大豆生长季开展夏大豆水氮互作和水钾互作桶栽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夏大豆株高、茎粗和根瘤数量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指标和根瘤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灌水水平下,水氮互作处理间N120和N180处理的株高要高于N0和N60处理;在鼓粒初期,W2N120处理的根瘤数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鼓粒盛期,水氮互作处理间W3N180处理的根瘤数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鼓粒初期至成熟期,同一灌水水平下,水钾互作处理间均以K90处理的夏大豆植株茎粗最大,但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鼓粒初期和鼓粒盛期,水钾互作处理间均以W3K60处理的根瘤数量最多,在鼓粒盛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鼓粒初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一定范围内,施氮可以显著提高夏大豆株高,施钾可以提高夏大豆茎粗,适量的氮肥和钾肥供应有助于根瘤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的方法,研究其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差异。[方法]将供试样品用80%甲醇溶解提取,净化后用Wonda Sil C_(18)WR(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磷酸水溶液(p H 3.0)作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为40℃,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60 nm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大豆最高,其次是豆芽、豆腐、豆浆。供试样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相关系数为0.997 2,黄豆黄苷相关系数为0.999 6,大豆苷元相关系数为0.994 7,黄豆黄素相关系数为0.999 1,染料木素相关系数为0.994 2,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均低于算术平均值的1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大豆加工副产物——豆渣及油脚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是人类生活中优质的蛋白源和优质油的来源.对其加工利用一直都被人民关注.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豆渣及油脚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豆渣、油脚的开发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豆渣为原料提取豆渣膳食纤维素,工艺产率为80%,产品纤维素含量为67.71%,并研制开发了大豆纤维系列食品.利用大豆油脚提取大豆天然维生素E,纯度为80%,其理化指标均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  相似文献   

13.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刚  李凯  智海剑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6):3040-3059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对SMV的抗性遗传主要分为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其中数量抗性的遗传主要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对不同SMV株系的质量抗性遗传分别由1对不同的显性基因控制。标记定位研究发现,大豆对SMV数量抗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大豆的第6、10和13等染色体上。22个对SMV具有单显性质量抗性的基因位点已被标记定位在大豆的第2、6、13和14染色体上,且定位的多数抗病基因位点两侧标记间的物理距离都在1 Mb以内。其中第13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数最多,有Rsv1、Rsv5、RSC3Q、RSC11和RSC12等10个,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有8个,如Rsv4、RSC5、RSC6、RSC7和RSC8等,第6和14染色体上各有2个基因位点,分别为RSC15、RSC18和Rsv3、RSC4。参考大豆全基因组序列(http://www.phytozome.net/soybean),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表达谱分析及克隆测序技术等进一步缩小了大豆抗SMV候选基因的筛选范围。目前,在大豆第2染色体上确定的抗SMV候选基因主要有8个:Glyma.02G121400、Glyma.02G121500、Glyma.02G121600、Glyma.02G121800、Glyma.02G121900、Glyma.02G122000、Glyma.02G122100和Glyma.02G122200,在第6染色体上的是Glyma.06G182600,在第13和14染色体上的抗SMV候选基因分别有9个和6个:Glyma.13G184800、Glyma.13G184900、Glyma.13G187900、Glyma.13G190000、Glyma.13G190300、Glyma.13G190400、Glyma.13G190800、Glyma.13G194700、Glyma.13G195100和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Glyma.14G205000、Glyma.14G205200、Glyma.14G205300。基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和转基因操作等技术,研究发现抗SMV相关基因Gm HSP40、Gm PP2C3a、Gm AKT2、Gm Cnx1、Gm SN1、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等参与大豆对SMV的抗性,属于正调控因子;而Gm EF1A和Gme IF5A等则增加大豆对SMV的易感性,为负调控因子。在综合SMV抗病基因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sv1和Rsv3介导对SMV极端抗性的调控网络模型。Rsv1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调控模型的建立为大豆抗SMV信号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sv3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的主要机制是通过ABA信号的传导,从而使胞间连丝处的胼胝质沉积以抑制病毒从最初侵染的细胞向健康细胞的转移。本文系统综述了SMV抗病基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抗SMV分子设计育种和抗病基因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豆食心虫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3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自然栽培管理条件下,对虫食数、虫食率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同节同荚好豆百粒质量与其余好豆百粒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大豆食心虫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的虫食相关性状差异极显著;虫食数与单株粒质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虫食率与单株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虫食同节同荚好豆百粒质量与其他好豆百粒质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磁场强度不同时间处理大豆萌发种子,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测量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可以改变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在不同的磁场及处理时间条件下,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不同。其中150mT处理1h,100mT处理1.5h的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最大,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9.3%,11.8%。该实验结果发现,磁场强度与处理时间的乘积为150mT·h时,大豆异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1 我国大豆生产单产水平偏低,产量增长缓慢。1991~2001年我国大豆产量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很不稳定,播种面积在704~950万hm^2,单产在1410~1790kg/hm^2,总产由1994年1600万t下降到2001年1541万t。2001年底受进口大豆冲击,我国大豆种植收益下降,2002年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到872万hm^2,但是在有利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大豆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乙醇为溶剂,以大豆豆渣为原料,研究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对大豆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乙醇浓度对大豆异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最大,提取时间对大豆异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最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从大豆豆渣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温度70℃,时间3 h、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异黄酮的提取量为8.95 mg/10 g。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进出口与豆油、豆粕进出口关系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孝忠  乔娟 《农业展望》2007,3(12):28-32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验证了大豆净进口与豆油、豆粕净出口之间。以及豆粕、豆油国内供应量与大豆净进口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豆粕净出口与大豆净进口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豆油国内供应量与大豆净进口也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中国有可能成为国际大豆产业转移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选用120羽0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研究大豆磷脂替代基础日粮(对照组)中0.5%.1%和1.5%的玉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大豆磷脂替代日粮中的玉米使肉鸡42日龄增重分别提高了2.1%、4.4%和8.7%;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3.5%、5.2%和8.1%;饲养成本分别下降了2.3%、3.5%和5.8%;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4.7%,0.9%和-0.49%,腹脂率分别提高了11.06%、20.28%和44.7%.同时,我们又选用1 80羽健康从肉仔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添加抗生素(黄霉素5mg/kg)试验组,C、D、E、F组分别为添加大豆活性肽0.2%、0.4%、0.6%、0.8%(固态,含活性肽40g/kg)的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生产性能上,大豆活性肽可显著提高肉仔鸡日增重和采食量,在提高屠宰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②在经济效益上,大豆活性肽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毛利润.试验证明,大豆活性肽可以有效应用于肉仔鸡生产中,其最适添加量为0.6%,优于使用抗生素(黄霉素5mg/kg).  相似文献   

20.
孙东升 《农业展望》2006,2(7):33-36
1 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1.1世界大豆生产 1.1.1种植面积(收获面积) 近年来。世界大豆生产稳步发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大豆收获面积从1993年的5949万hm^2增长到2004年的9144万hm^2,增长5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