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比较在不同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条件下,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的农药利用率、沉积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基部雾滴密度的差异,为建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稻田的高效施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作为农药示踪剂,估测不同喷雾参数的农药利用率,并用变异系数、绝对份额比例值比较农药分布的均匀性。同时通过水敏纸收集水稻基部雾滴密度,分析不同喷雾参数下农药雾滴穿透水稻冠层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雾压力为1.2 MPa、施药液量为375 L/hm^2条件下喷雾,每个采样点的丽春红-G的平均沉积量仅为0.11 mg,与喷雾压力为0.4 MPa、施药液量为300 L/hm^2条件下喷雾的沉积量相比减少了56.00%。在水稻孕穗期,当喷雾压力为1.2 MPa、施药液量为375 L/hm^2时进行喷雾处理,每个采样点的丽春红-G的平均沉积量达0.26 mg,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在水稻扬花期,不同喷雾参数间的沉积量差距减小。在合适的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57%、54.97%和55.50%。综合变异系数和绝对份额比例两个指标,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雾压力为0.8 MPa、施药液量为300 L/hm^2条件下喷雾,农药分布更均匀。喷雾压力对水稻基部雾滴密度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当喷雾压力低于0.8 MPa、施药液量为225~375 L/hm^2时,水稻茎秆基部雾滴密度均小于30个/cm^2。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稻田喷雾的农药利用率、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秆基部雾滴密度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长前期,不宜采用高压力大水量喷雾作业;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为增加对水稻基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需提高喷雾压力。 相似文献
2.
喷雾助剂及施液量对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为提高农药沉积率,利用黏度计、表面张力仪、药液润湿性测试卡、激光粒度仪测定不同喷雾助剂添加量对蒸馏水溶液性质的影响,并分析喷雾助剂及施液量对水稻冠层不同位置雾滴沉积密度、沉积量以及有效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喷雾助剂对蒸馏水溶液的性质有显著影响,与蒸馏水相比,当添加喷雾助剂为0.5%和1.0%时,雾滴体积中径变为108.9、98.7μm,表面张力降低64.7%、64.9%,黏度增加为2.3、2.3 m Pa·s,铺展系数为蒸馏水的74.5、58.5倍,能有效促进雾滴铺展并避免药液流失;植保无人机喷施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施液量可显著提高雾滴沉积密度,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显著提高雾滴沉积量以及有效沉积率,当施药量为13.5 L/hm~2且添加1.0%喷雾助剂时,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有效沉积率最大,为48.9%。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疆MG-1P型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棉花生长中期进行喷雾施药处理,探讨了喷雾参数及添加的助剂类型对农药雾滴在棉花植株叶片上沉积分布的影响。以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及3种飞防助剂(倍达通、ND-800和G-2801)为试验药剂,在不同喷雾参数及飞防助剂条件下在棉花生长中期进行喷雾处理,以诱惑红作为药剂沉积指示剂,采用雾滴测试卡和滤纸检测雾滴沉积分布情况,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滤纸洗脱溶液的吸光度值,计算单位面积的药液沉积量,利用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密度。结果显示:植保无人飞机的飞行速度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最大,而飞行高度则对其无显著影响。添加不同助剂对棉花植株叶片正反面的雾滴沉积分布影响不同:3种助剂均可使棉花冠层上、中、下部叶片正面的雾滴密度显著提高;而对于叶片反面,则仅添加ND-800后棉花冠层上、中、下部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分别增长688.9%、590.9%和327.5%,而添加G-2801与倍达通助剂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航空喷雾在丘陵果园对柑橘的影响,在植保无人飞机精准果树作业模式下,研究了3类喷雾助剂 (植物油类助剂倍达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助剂Y-20079和有机硅类助剂806) 对丘陵柑橘冠层及地面的沉积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作业参数条件下,与空白对照 (CK) 相比,不同类型助剂、同一助剂不同体积分数对雾滴密度、覆盖率、沉积量的影响均不同。其中:添加倍达通体积分数1.0%的优于0.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42.0%、92.3%及33.6%;添加Y-20079体积分数1.0%的优于0.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101.0%、86.5%及36.0%;添加806体积分数0.5%的优于0.2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43.9%、76.0%及35.0%。添加助剂后供试药液对柑橘冠层上部和下部的穿透性可分别提高10.2%~41.5%和4.0%~42.0% (倍达通)、101.0%和7.3%~78.7% (Y-20079) 及10.2%~43.9%和41.3%(806)。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助剂后农药在冠层投影区域的沉积量分别减少38.2%~48.5% (倍达通)、10.1%~46.3% (Y-20079) 和42.1%~56.2%(806),在相邻植株间的空白区域农药沉积量分别增加3.7%~39.3% (倍达通)、7.0%~50.9% (Y-20079)和22.3%~41.4% (806)。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山地丘陵柑橘园进行精准航空施药时,在药液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倍达通、1.0%的Y-20079或0.5%的806,均可有效提高丘陵柑橘冠层的施药效果。 相似文献
5.
喷头类型对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雾滴在稻田冠层沉积分布及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植保无人机施药过程中的雾滴飘移,提高农药有效沉积率,选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探讨喷头类型和添加迈飞助剂对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喷雾雾滴的沉积分布及其防治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IDK120-01型喷头+1.0%迈飞助剂处理在水稻冠层、中层、底层的雾滴体积中径DV50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冠层的单位面积沉积量和农药有效沉积率分别为1.57 μg/cm2和63.89%,也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单位面积沉积量以冠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喷头与助剂互作对防飘移率的影响显著,IDK120-01型喷头+1.0%迈飞助剂处理的防飘移率为76.0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条件下喷施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可达74.58%,水稻理论产量为8 905.80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在溴氰虫酰胺药液中添加1.0%迈飞助剂,采用IDK120-01型喷头进行植保无人机喷洒作业防治水稻二化螟时,能有效减少雾滴飘移,增加单位面积沉积量及农药有效沉积率,提升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亿丰丸山3WP-500CN型号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研究对象,以诱惑红85作为指示剂,测定了6种喷雾助剂 (红太阳、倍力、迈丝、融透、印楝油和哈速腾)、3种喷头 (TEEJET-VP80015、ASJ-VP110015和LICHENG-VP11003) 以及3种喷雾压力 (0.2、0.4 和0.6 MPa) 对农药沉积利用率、药液雾化性能 (D50值雾滴密度等)、雾滴分布均匀性等喷雾参数的影响,以及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EEJET-VP80015喷头,在0.4 MPa喷雾压力条件下,助剂哈速腾雾滴分布均匀性显著高于其他助剂,变异系数为0.11,同时对雾滴估计沉积量 (45.74 μL/cm2) 与分布跨度 (1.29) 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助剂;助剂迈丝对雾滴密度 (103.78个/cm2) 和农药沉积利用率 (83.88%) 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其他助剂。采用TEEJET-VP80015喷头,在未添加助剂条件下,不同喷雾压力对雾滴分布跨度、雾滴附着率和农药沉积利用率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在0.6 MPa压力下,分布跨度为1.18,雾滴附着率为33.32%,农药沉积利用率为78.19%。在未添加助剂、0.4 MPa喷雾压力条件下,喷头LICHENG-VP11003对雾滴分布均匀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喷头,变异系数为0.12,同时对雾滴覆盖率 (69.37%)、雾滴估计沉积量 (42.77 μL/cm2) 和农药沉积利用率 (75.79%) 的影响也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喷头。各测定条件下,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与雾化性能和雾化参数结果一致,其中添加助剂迈丝后防治效果达到89.27%,显著高于添加其他助剂,增大喷雾压力到0.6 MPa,防治效果达到88.67%,显著高于其他压力条件;采用TEEJET-VP80015喷头,在0.4 MPa喷雾压力下,水稻产量为8301 kg/hm2,显著高于人工喷雾。因此,助剂与喷头类型均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时的农药沉积利用率、雾滴分布均匀性以及雾滴参数和雾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在适当的喷雾压力下添加助剂可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用于植保无人机作业的喷雾助剂,利用全自动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测定添加4种不同喷雾助剂后0.5%氯虫苯甲酰胺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玉米叶片上的接触角,应用大疆T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田间喷雾,分析添加4种喷雾助剂对玉米冠层不同位置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和雾滴沉积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迈飞和Agrospred 910喷雾助剂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分别较未添加助剂时显著降低19.6%和30.1%;不同喷雾助剂对药液在玉米叶片上接触角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Agrospred 910助剂后液滴接触叶片60 s后接触角降至11.92°;添加4种喷雾助剂能够有效提高玉米冠层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和雾滴沉积量,其中添加Agrospred 910助剂后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及雾滴沉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6.93%、35.92%和61.90%。表明在玉米田间使用植保无人机喷雾施药时,可以优选使用Agrospred 910喷雾助剂。 相似文献
8.
室内试验表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和JFC可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其中Silwet408在质量分数为0.05%时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到22.05 mN/m,表面活性最强。当药液中含有0.001%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时,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即开始显著减小,且在小麦背面的接触角小于在正面的接触角。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2500倍药液中添加Silwet408,药液的表面张力和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明显降低,雾滴在小麦叶片上扩展面积明显增大。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使用手持离心式低容量喷雾机喷雾,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0.1%的Silwet408,可显著增加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添加助剂对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在矮化密植苹果园中雾滴沉积分布及苹果黄蚜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助剂在农药减施增效中的作用,于室内利用自动界面张力仪、接触角仪、激光粒度仪、药液润湿性测试卡测定药液中添加助剂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并结合田间试验探究药液中添加助剂对矮砧纺锤形栽培模式苹果园果树冠层喷雾雾滴沉积分布及苹果黄蚜Aphis spiraecola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常规用量毒死蜱乳油时,添加体积分数为0.5%的助剂后,溶液性质相比蒸馏水发生了显著变化,溶液的表面张力由71.2 mN/m下降到31.7 mN/m,下降了55.5%;喷雾20 s后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减小到13.8°,比蒸馏水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减少了74.3%;雾滴体积中径由蒸馏水的122.4μm显著增加到142.2μm;药液的铺展系数是蒸馏水的4.0倍。添加助剂后可以有效减少雾滴漂移,增加雾滴在苹果叶片上的铺展。田间使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40%毒死蜱乳油的沉积量均值为0.79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72.9%;农药减施20%后的沉积量均值为0.70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71.5%;而在这2个处理中添加0.5%助剂后农药沉积量均值分别增加至1.89μg/cm~2和1.14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和77.0%。表明添加助剂可显著增加农药在果树上的沉积量及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即使在农药减量20%应用中添加助剂后,药液在果树冠层的沉积量以及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依然高于农药常规用量处理。 相似文献
10.
对使用大载荷油动植保无人机对棕榈树进行喷施作业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探讨了植保无人机喷洒参数对棕榈树上雾滴沉积的影响。以大载荷油动植保无人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正交试验,考察了3个因素: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头流量。经过试验比较,当喷头流量为3.4 L/min、作业高度为3 m、作业速度为3 m/s时,雾滴沉积密度和均匀性最佳。其中,喷头流量对雾滴沉积密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作业高度和作业速度;在穿透性方面,喷头流量为3.4 L/min、作业高度为4 m、作业速度为4 m/s和喷头流量为4.2 L/min、作业高度为4 m、作业速度为3 m/s,其雾滴的穿透性较强,分别为15.83%和30.01%。影响雾滴沉积穿透性的因素依次为喷头流量、作业高度和作业速度。本试验对大载荷油动植保无人机在棕榈树合理喷施和提高喷施效果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提高药液在蔬菜叶片上润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是一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药液中分别加入0.05%和0.1%Silwet408,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和JFC对比,研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提高药液在作物叶片上的润湿扩散性能。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药液的黏度影响差异不大,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药液中分别加入0.05%和0.1%Silwet408,药液的表面张力从35.8mN·m-1分别降低到22.6mN·m-1和22.2mN·m-1,降低药液表面张力的能力优于OP-10和JFC;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药液中加入OP-10和JFC,液滴在油菜、甘蓝、番茄、菠菜、大葱和芹菜等6种蔬菜叶片上的接触角在20~40°范围内,铺展面积增加了1.40~4.29倍;而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药液中添加Silwet408,液滴在以上蔬菜叶片上的接触角均为零,液滴在叶片上的铺展面积增加了19.81~96.16倍,显著优于OP-10和JFC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柑橘木虱是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介体,因此调查木虱发生动态及其携带黄龙病菌的情况对指导黄龙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广东多个果园的黄龙病发病情况,观察了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特性,统计了柑橘木虱在不同月份的发生数量,检测了木虱携带黄龙病菌情况。结果发现:失管果园中,黄龙病发病严重且木虱数量大,已成为散播病害的重要源头,而与失管果园保持一定距离且加强木虱防控可减轻黄龙病危害;还发现:广东地区6月份柑橘木虱种群已有一定数量,7、8月,其种群数量再次攀升,到了9、10月份,种群数量保持在高位。11、12月间,种群数量快速下降。最后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加强黄龙病防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探索有机硅助剂Silwet408对杀虫剂药液理化性能的影响及药液雾滴在稻叶上的行为与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防效的内在关系,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液中添加助剂Silwet408后表面张力、黏度、pH值以及在稻叶上最大持留量的变化,借助OCG法对叶片的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围绕叶片倾角分析了单个雾滴在稻叶上的黏附行为,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正、反面表观表面自由能分别为31.48 mJ/m^2和34.19 mJ/m^2;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角较小,分别为(11.09±2.74)°和(19.98±5.67)°,表明水稻为高倾角叶片形态,不利于雾滴在稻叶上的黏附。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和5000倍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4.64±1.04)mN/m和(46.14±0.62)mN/m,均大于稻叶的表观表面自由能,其药液的单个雾滴在79°和70°的倾角稻叶上均呈滚落状态;添加125 mg/L的Silwet408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的表观表面自由能,单个雾滴能够黏附在倾角稻叶上并润湿,同时药液在稻叶上的最大持留量也呈极显著增加;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稀释液的pH值和黏度在添加Silwet408前后变化不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25 mg/L的Silwet408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稀释液对稻纵卷叶螟药后14 d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稀释液中添加125 mg/L的Silwet408可使喷雾药液与水稻植株特性相匹配,进而提高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喷头类型对棚室黄瓜叶片药液附着和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雾滴体积中径(VMD)对药液沉积量、最大持留量的影响以及氟硅唑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黄瓜叶片上,氟硅唑的沉积量随着雾滴VMD增大而降低,雾滴VMD为191、213、250μm时的沉积量分别比160μm时降低了19.15%、11.76%和38.25%;当药液量为320 L/hm2时,氟硅唑在黄瓜叶片上的沉积效率最高,为63%;浓度为50 mg/L的氟硅唑在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约为5.15μL/cm2;不同浓度氟硅唑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有效成分用量为90g/hm2时的防治效果最好,达90.09%;当氟硅唑浓度一定时,不同喷头类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当有效成分用量为60、75 g/hm2时,采用喷头F110-015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70.64%和81.15%。研究表明,防治黄瓜白粉病应选择雾滴粒径小的喷头,且浓度较高的氟硅唑可大幅度提高其有效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喷头及施药液量对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及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丽春红-G示踪法测定了4种喷头ST11001、ST11002、TR8001、TR8002在不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喷雾农药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分布特性,并比较了4种喷头施用相同剂量的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DG对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选择ST11002和TR8001喷头,在施药液量300 L/hm~2条件下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量分别达到27.55μg和28.16μg;选择ST11001和TR8002喷头,在施药液量900 L/hm~2条件下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量仅分别为12.27μg和14.86μg。喷头和施药液量的改变不影响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分布特性,均为上层沉积量中层沉积量下层沉积量。当施药液量从300 L/hm~2增加到900 L/hm~2,4种喷头ST11001、ST11002、TR8001、TR8002喷雾在水稻基部的雾滴密度分别增加了8.21、8.54、7.79和9.69倍;但在相同施药液量下,4种喷头在水稻基部的雾滴密度没有显著差异。同一剂量下,喷头和施药液量不同组合的防治效果间差异显著。表明针对稻田不同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喷头及施药液量将有助于提高农药沉积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绿色防控桃园梨小食心虫的为害,进行了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效实验。连片100×667m2以上的桃园,平均亩悬挂梨小食心虫迷向丝60枚,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各代成虫的迷向率可达96%以上,且持效期在4个月以上,对各代折梢防效在94%以上,蛀果防效在96%以上,全年用药次数减少4~7次。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桃树整个生育期梨小食心虫的为害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有效减少农药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评估多年迷向防治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实际防控效果,并完善优化桃园害虫性信息素科学应用技术,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5个乡镇大面积连片桃园内连续4年使用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并实时监测调查,分析各年度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动态,抽样法调查统计桃树折梢率。结果显示,多年迷向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桃园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数量,各乡镇桃园内虫口基数逐年减少;洛社和钱桥2个乡镇2021年迷向防治处理区梨小食心虫平均迷向率在94.37%以上;2021年阳山镇迷向防治区平均折梢率为1.24%。结果表明大面积且连续使用迷向防治法对桃园梨小食心虫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