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在1993年开始试捕北太平洋巴特柔鱼后,数年间在该海域无论是船只数也好(年年维持在三、四百艘左右),渔获量也好(年产量在10×104t左右),中国的鱿钓船队已发展成为该渔业的主要生产力量。但2001年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年产量跌到7×104t多。通过对2001年的渔海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度从海况方面而言,2001年存在的不利于柔鱼生长、集群的因素主要有:黑潮大蛇行、黑潮势力偏弱、北部水温过低和渔汛期流隔不明显。从资源情况而言,西部资源较大幅度的下降是使得渔获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饵料不足也是渔获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此外,对东部渔场鱿鱼洄游、分布规律了解不够,使得这一群体未得到充分利用。所以,2001年低产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且在不同海区其主要原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美国海洋大气局调查船“Townsend Cromwell号”结束了期53天在北太平洋中部的渔业调查,于1983年9月25日返回檀香山。调查目的在于评估夏威夷群岛西北部和北太平洋之间的鱿鱼渔场资源状况,使用了自动鱿鱼滚钩钓机、表层刺网和中层拖网。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地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鲆的性腺发育程序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月份雄性柔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根据1999年探捕调查资料,对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柔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该海域的柔鱼属大型柔鱼,但在三个作业海区中也有区别,中部海区柔鱼的个体最大,其次为东部海区,西部海区为最小;其形体变化规律在特定的海域(175°E~ 172°W、39°~42°N)有随经度和纬度增加而增大;柔鱼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胴长、体重有显著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快,经测试其胴长、体重关系式为:W_i=1.52×10~(-4)×L_i~(2.7231)。在5~7月份,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较低,绝大数处于Ⅰ期和Ⅱ期,其摄食等级也较低,以空胃和Ⅰ级胃为主,胃含物以小鱼和柔鱼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于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的月份雄性柔鱼发育程度较雌性柔鱼为高;柔鱼的摄食等级不论是雌鱼还是雄鱼,基本以1、2级为主,较高摄食等级的比例似有逐月下降的趋势;柔鱼的胃含物以鱼的鳞片等鱼的残余物出现率较高,头足类次之,尤其是摄食等级高的胃含物中头足类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东南太平洋的探捕调查,对所渔获的智利竹荚鱼(Trachurus murphyi)群体的构成、叉长与体重的关系,年龄与生长的关系和性腺发育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渔获智利竹荚鱼的叉长范围为145-610mm,体重范围为42-1950g,年龄组成为2-13龄,3-4龄鱼为优势群体,初次性成熟年龄为3龄,不同年龄个体性原成熟的节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日本由于一系列日苏渔业谈判结果,北海道海洋底曳网渔船、鲑鳟渔船、底刺网渔船等三种渔业团体,陷入了减船困境。海洋底曳网渔业161艘渔船,削减45%,减船93艘;小型鲑鳟渔船减船124艘。海洋底曳网渔船要求赔偿215亿日元(124吨级渔船,每艘3亿8,800日元; 相似文献
12.
北太平洋海区柔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1996~2001年间对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测试资料,分西部(160°E以西)、中部(160°E~170°E)和东部(170°E以东)三个海区对柔鱼生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海区胴长明显大于西部海区,中部海区的群体组成与其相邻的西部和东部海区相接近。2.性腺成熟度组成,雌性以Ⅱ期为主,雄性以Ⅱ期和Ⅲ期为主,雄性性腺成熟度普遍较雌性的早,并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性腺成熟度越高。3.所有年份柔鱼的摄食等级均以1级和2级为主,渔汛后期,摄食等级有所下降。4.通过对摄食等级较高的柔鱼饵料成份的分析,出现机率头足类最高,为90.3%;鱼类次之,为64.5%;甲壳类最少,为51.6%。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探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恶化,我国海洋渔业面临严峻的挑战。1985年我国远洋渔业开始起步,1989年发展了远洋鱿钓渔业,1993年首次进入西北太平洋从事柔鱼钓生产,经过艰难的创业和发展,到2002年我国远洋鱿钓船已发展到480多艘,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北太平洋总产量徘徊在9万t左右,另外,我国有80多条专业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作业,7~10月无生产。因此,尽快找到新的捕捞对象,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发展远洋渔业的迫切任务。而栖息在亚洲和美洲沿岸太平洋热带和温带水域中的秋刀鱼,则以其具有一定的资源量、简单易行的捕捞方式以及广阔的销售前景,成为远洋鱿钓船队今后可供选择的捕捞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2009年秋冬季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秋冬季(3~6月)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调查资料,对其群体组成、叉长与体重关系、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和渔获量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叉长范围为100~650 mm,优势叉长组350~400 mm;体重范围为100~2 600 g,优势体重组400~800 g;3~5月性腺成熟度大部分为Ⅱ期,6月则有52%个体为Ⅲ期。3~5月总产量和CPUE(t/h)呈逐渐增加趋势,6月份均显著下降,仅为5月的38.7%和51.4%。冬季(6月)总产量的大幅下降,暗示该渔场的空间分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目前我国北太平洋远洋鱿钓渔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临产业基础薄弱、资源波动较大、高素质职务船员与主要劳动资源缺乏等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即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业务化应用鱿鱼渔场渔情信息服务系统;改进鱿钓渔具渔法,提高渔获效率;积极探索后备渔场和新兴渔场,实现鱿钓作业全年性生产;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为重点,建立海洋捕捞、后勤补给、加工利用、市场开拓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捕捞专业队伍和一支高水平的远洋渔业管理队伍,适应国际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我国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太平洋狭鳕资源声学评估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3年夏季使用“北斗”号渔业调查船对北太平洋的狭鳕进行资源声学评估和渔场环境调查,调查覆盖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调查结果表明:夏季白令海阿留申海盆区50-200m为冷水团占据,水温为1.3-4.9℃。狭鳕成鱼主要分布于海盆区东南部及公海区,主要栖息在175-225m层。在公海区东北部与陆架之间,首次发现大量狭鳕当生幼鱼,主要栖息在80-100m层。成鱼和幼鱼均有明显昼夜垂直移动。海盆区狭鳕平均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阿拉斯加沿海、西格陵兰、北美沿岸、察堪加沿岸、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北海道等海域,分布着不少大型甲壳动物,形成传统的甲壳动物渔场,这些大型甲壳动物,不仅个体大,数量也很多,经济价值很高。例如堪察加拟石蟹ParalithodesCamtschaticus(Tilesins,1815)(属歪(异) 相似文献
19.
为缔结"有关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条约",2011年2月27日~3月4日为期6天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了第10次的北太平洋公海有关渔业国、地区间的协议会,出席协议会的有日本、美国、中国大陆、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台湾的6国1地区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日本系秋大麻哈鱼为日本利用的重要鱼种之一,历来受到日本有关水产机构的重视,并对该鱼种进行了持续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系秋大麻哈鱼的渔业概况、生物学特性、资源状况及该渔业管理方面等内容,以供相关水产单位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