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8月5日,郑州市水果(葡萄、草莓等)产业体系协助郑州市农委组织召开了2016年郑州市葡萄产业发展研讨会.郑州市农委相关领导、郑州市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郑州市农科所、郑州市园艺站相关人员、各县(市、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及葡萄生产企业、合作社和规模生产农户约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是我国葡萄的发源地和次生中心,也是葡萄栽培优生区。以户太八号为代表的葡萄产业,是西安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势产业。1西安葡萄产业发展历史1.1产业形成阶段西安是我国葡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过去的西安产区,以欧  相似文献   

3.
中国葡萄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中国葡萄栽培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指出葡萄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节本、优质、高效、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促使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葡萄生产大国向葡萄生产强国的转变;提出葡萄产业发展应树立品种优良化、栽培区域化,苗木生产标准化、无毒化,土肥水管理科学化、高效利用经济化,栽培管理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栽培方式的设施化和重视葡萄休闲和健康栽培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郑州地区适宜葡萄架式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葡萄蔓生的特性使得架式决定了葡萄枝蔓管理方式和叶幕结构类型,可以说葡萄架式不仅是一个葡萄园的颜值担当,还是葡萄树势、树形、修剪、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重要的功能担当,是葡萄建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郑州市葡萄产业正在发生转化,选择适宜的架式是葡萄优质生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葡萄架式多种多样,架式总体上分为篱架和棚架两大类。葡萄栽培具体选择何种形式,要根据品种特性、地区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纵论辽宁省葡萄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葡萄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以来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产量和单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趋于稳定,占全国葡萄总面积和辽宁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4.14%和10.35%;辽宁省葡萄总产量基本呈现稳定态势,占全国葡萄总产量和辽宁省水果总产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3.72%和19.93%;辽宁省葡萄单产水平呈现稳定、较高水平,引领着全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辽宁省葡萄产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临汾栽培葡萄历史悠久,目前葡萄已成为尧都区、曲沃等地的支柱产业。由于临汾市葡萄产业发展存在单产较低、果品质量不高、栽植规模扩充较慢、酿酒葡萄栽植星星点点、葡萄酒的加工企业少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发展。笔者走访调查了全市主要的葡萄产区,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1临汾市葡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甘蓝以叶球为食用器官,香脆可口,富含维生素和多种营养元素,倍受消费者青睐,是供应蔬菜淡季市场主要菜品之一,种植面积大,范围广。越冬甘蓝以其价格高、效益好、易管理在黄淮地区温度高于15℃的地方种植面积很大。近年来,河南省葡萄生产发展迅速,郑州市郊区葡萄种植面积就不小。2012~2014年笔者在郑州市古荥镇和侯寨乡进行了葡萄行间套种越冬甘蓝栽培模式及技术研究,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生产实践说明,利用葡萄的休眠期套种甘蓝,可实现土地周年生产,促进葡萄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是一种可行的栽培模式,深受当地葡萄种植户欢迎,并辐射到周边地区。每667平方米葡萄平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市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涿怀盆地,作为葡萄的优质产区已经得到全国葡萄界乃至世界葡萄栽培界的认同。文章就如何进行葡萄栽培的合理区划、进一步提高葡萄栽培质量、提高葡萄栽培效益和防止葡萄根瘤蚜扩散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重庆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葡萄产业产量、栽培面积、病虫害防治等现状进行调查,对重庆葡萄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为重庆葡萄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1新余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新余市葡萄规模种植自1989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逐渐攻破了在南方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葡萄丰产栽培的一系列相关难题,总结出了一整套葡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而且由于新余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国际对葡萄市场的分析,提出了新疆作为葡萄种植的地区,如何从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一、新疆种植葡萄的资源优势1.气象、生态条件优越(1)生态条件非常适宜葡萄栽培。新疆地处全世界北半球葡萄栽培带(北纬35°~50°)中,同时又处于北半球四大栽培葡萄分布区之中的中亚疆内,其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十分优越。四大栽培葡萄区中,有三个区都有与新疆相同或相近的气象、生态条件。而分布在这些疆内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将葡萄栽培与加工列为重要产业来发展。如美国加州的中加州地区;地中海沿岸(北、东、西)各国;西亚、中亚各国等。这里…  相似文献   

12.
<正>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和避雨棚等保护设施,改善或控制设施内的环境因子,为葡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而达到葡萄生产目标的人工调节的栽培模式。葡萄设施栽培是依靠科技进步而形成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葡萄由传统栽培向现代化栽培发展的重要转折,是实现葡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葡萄优质高效安全栽  相似文献   

13.
郴州市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苏仙区和宜章县;主栽品种为巨峰、无核白、阳光玫瑰,其中巨峰葡萄种植最为普遍;栽培模式仍处露地栽培向避雨栽培的转变期;不同葡萄园因主栽品种、栽培模式的不同而产生了极大的效益差异,进而影响了果农对园区的期许目标.分析了郴州市葡萄产业现状和优劣势,根据郴州市葡萄产业发展的潜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西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江西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指出江西省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葡萄产业的对策,即优化葡萄品种配置,发展多元化栽培模式,推进以避雨栽培为主的设施栽培,完善同区域葡萄病虫害共防共控体系,建立现代葡萄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果园。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日本葡萄有机栽培先进的管理经验,阐述了我国葡萄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葡萄产业发展提出了选择适宜栽培区和抗病虫品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控制果树负载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2011年葡萄产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特点 栽培面积持续增长,预计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2011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延续了2010年的增长势头。预计2011年全国葡萄总产量与2010年(855万t)基本持平,其中,辽宁、河南及山西等主产省葡萄产量增幅较大:南方产区和西南产区的葡萄产量增加明显;山东、新疆等葡萄主产区由于低温冻害导致葡萄大幅度减产,吐鲁番地区受低温冻害影响最大,葡萄产量减产超过30%,新疆葡萄产量与去年相比减产30万t左右,山东产区葡萄减产在2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3月6日,"第七届河南省春季葡萄生产技术交流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学会葡萄专业委员会、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大宗水果产业体系和郑州市水果(葡萄、草莓等)产业体系联合主办。来自河南及周边省份的葡萄种植企业代表、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共3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葡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也发生了革新性的变化。1露地栽培向避雨栽培方向发展在我国北方大部分葡萄产地,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超过2 000 h,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生产;但每年的雨季集中在7-9月,而此时正值葡萄果实成熟季节,阴雨连绵的气候会导致葡萄病害严重发生,烂果较重,对葡萄的生长、产量及品质均造成极大的影响,制约着葡萄产业健康发展。为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临沂市位于沂蒙山区,是山东省果树生产重点产区之一。近年来,我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入10余个欧美杂交种类葡萄新品种,旨在丰富本地的葡萄品种,调整品种构成,促进临沂葡萄产业良性发展。经临沭县卓越有机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费县青龙山葡萄专业合作社、平邑县沂蒙人家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栽培筛选,其中4个品种颇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1黑色甜菜(Black Beet)黑色甜菜葡萄,是日本最新推出的特早熟巨大粒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我国葡萄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种植面积增长较慢 ,如 1 995年为 1 5 .3万 hm2 ,只占水果总面积的 1 .9% ;产量为 1 74万 t(吨 ) ,约占水果总产量的 4.1 %。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 ,世界上 80 %的葡萄用于酿酒、制干、制汁 ,鲜食只占 2 0 %左右 ;而我国恰恰相反 ,鲜食葡萄约占葡萄总面积的 80 % ,加工的约占 2 0 % ,加之优良品种更新速度慢 ,不同成熟期品种搭配不合理 ,效益差。三是栽培方式单一 ,葡萄鲜果供应期短 ,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针对葡萄产业的特点 ,近年来品种结构不断调整 ,栽培方式进行了改进 ,以下对其进行综合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