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加气滴灌对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内种植的3 a生蓝莓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滴灌模式下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采用加气滴灌可以提高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最大荧光产量(Fm),且不同加气频率对叶片最大荧光 Fm值具有显著影响(Plt;0.05);与常规滴灌相比,在试验处理初期,加气滴灌对应的植株叶片 PSⅡ反应中心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增幅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明显;加气滴灌有利于提高蓝莓叶片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同时提高了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且加气频率不同,叶片PSⅡ电子传递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加气处理对蓝莓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较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根系活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气处理可以改善蓝莓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蓝莓高效灌溉方式,设计了常规滴灌、覆膜滴灌、覆盖秸秆滴灌3种灌溉处理试验,研究不同滴灌方式对温室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滴灌相比,覆膜滴灌和覆盖秸秆滴灌均能提高植株叶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光能捕获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且后者的效果更为显著,但不同滴灌方式对蓝莓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较小;通过覆膜和覆盖秸秆处理,植株的根系活力明显升高,植株的根、茎与叶片的生物量也相应增加,并且覆膜和覆盖秸秆2个处理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后者对应的根和叶片的干重较前者分别高8.22%和16.97%。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覆盖秸秆滴灌更有利于改善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促进蓝莓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加气滴灌对蓝莓光合生理的影响,以3年生蓝莓为试材,分析不同滴灌模式下蓝莓叶片光合色素及光合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加气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蓝莓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且加气频率不同其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但加气处理对蓝莓叶片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影响不大,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滴灌相比,加气滴灌处理植株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试验初期增幅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明显;此外,在加气滴灌条件下,蓝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明显增大,叶片胞间CO2摩尔分数(Ci)大幅减小,且叶片净光合速率(Pn)指标与气孔导度(G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胞间CO2摩尔分数(Ci)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土壤基质势对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太行红豆杉幼苗盆栽为材料,在滴灌条件下,将滴头正下方20cm深处的土壤基质势设定为-10、-20、-30、-40和-50k Pa 5个下限,每月记录红豆杉幼苗的生长指标,并用PAM-2500型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①春季时,红豆杉幼苗叶片F_0、F_m、F_v/F_m和F_v/F_0随土壤基质势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叶片qP、NPQ、ETR和Y(Ⅱ)呈上升趋势,虽然低土壤基质势下的红豆杉幼苗表现出轻微胁迫,但仍有很好地抗性。进入夏季后,红豆杉幼苗叶片F_0、F_m、F_v/F_m和F_v/F_0无显著差异,q P、ETR和Y(Ⅱ)呈下降趋势,NPQ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土壤基质势有利于提升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但低土壤基质势的红豆杉幼苗仍具有一定的光保护能力。②-20 kPa处理组的红豆杉幼苗的株高、地径和冠幅于试验后期达到最大值,LAI仅次于-30 kPa处理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红豆杉幼苗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将滴头正下方20cm处土壤基质势下限设置在-20 kPa有利于红豆杉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下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寒地黑土区节水灌溉配施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设置了4个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施用水平:OF20(20 kg/hm~2)、OF40(40 kg/hm~2)、OF60(60 kg/hm~2)和OF80(80 kg/hm~2),同时以单施无机肥为对照(CK)处理,研究水稻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反应中心的潜在活性(F_v/F_o)以及光化学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_(v')/F_(m'))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_P)均随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OF60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均高于CK处理;气孔限制值(L_s)随着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且低于CK处理;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_N)在不同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处理下并无显著差异;施加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水稻产量高于CK处理,其中OF60处理产量最高,且米质优于CK处理。综合分析,施用60 kg/hm~2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寒地黑土区节水灌溉条件下合理配施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分传感器位置和灌水阈值对棉花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宜的水分传感器位置、灌水阈值等因素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3种灌水阈值和3种决策传感器,设置二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传感器位置因素、水分传感器位置与灌水阈值两因素交互作用对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F_v/F_o,q~P,NPQ,Y(Ⅱ),ETR)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灌水阈值因素对棉花以上指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籽棉产量最大值均为水分传感器位置在地表下40 cm、中等灌水阈值的处理T5,NPQ最大值为处理CK.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定处理T5可为新疆自动化控制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抽穗后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南粳44"为试验品种,设置浅水勤灌(FSI)、湿润灌溉(WI)、控制灌溉(CI)和蓄水-控灌(RC-CI)4种灌溉模式,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抽穗后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叶片叶绿素量(SPAD值)及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变qP和非光化学淬变qN)无明显差异。随着生育期推进,SPAD值、Fv/Fm、ΦPSⅡ和q P不断下降,不同灌溉模式降幅表现为FSI处理WI处理CI处理RC-CI处理,同时qN不断上升,不同灌溉模式增幅表现为RC-CI处理CI处理WI处理FSI处理;与FSI处理相比,WI、CI和RC-CI处理水稻结实率分别增加4.45%、5.95%和6.77%,千粒质量分别增加1.86%、3.49%和6.08%,每穴产量分别增加8.81%、13.78%和16.44%。相关分析表明,乳熟期和黄熟期叶片SPAD值、荧光参数(Fv/Fm、Φ_(PSⅡ)、qP和qN)与结实率、千粒质量、每穴产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合理水分调控能延缓水稻生育后期叶绿素分解,提高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换效率、开放比例、潜在活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可使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8.
作物水分亏缺敏感指标的确定是实现作物精准灌溉的基础。在防雨棚内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小区试验观测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探究玉米叶绿素荧光指标对土壤水分亏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在玉米抽雄期,当土壤水分达到85%田间持水量时,玉米3个叶绿素荧光指标均达到最高;且叶绿素荧光指标与土壤水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832,为极显著。其中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对土壤水分变化表现为最敏感;2在玉米灌浆期,当土壤水分达到80%田间持水量时,玉米3个叶绿素荧光指标均达到最高;且各叶绿素荧光指标均高于抽雄期,典型相关系数为0.893,为极显著。其中PSⅡ潜在活性Fv/F0对土壤水分变化表现为最敏感。可见,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于土壤水分变化反应敏感,很好地反映了玉米的水分亏缺状态,可作为指导玉米田间精准灌溉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氮处理对水稻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利用LI-6400XT型光合仪测定不同水氮调控对水稻典型生育期主要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_P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F_v/F_m在抽穗开花期、q_P在拔节孕穗期呈倒V形变化趋势,说明寒区黑土水稻叶片PSII反应中心因不同水氮处理而得到调节,使PSII反应中心潜在活性、光合原初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及热耗散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改善。在控制灌溉条件下气孔限制值L_s高于全面淹灌,但并没有影响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而表现出一定的气孔限制。对施氮量110~160 kg/hm~2处理光响应曲线模拟得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曲线升高,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明显降低,而表观量子效率α、光响应曲线曲角θ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有所回升,灌水处理间对比得出全面淹灌条件下LSP、LCP和θ低于控制灌溉,而P_(nmax)显著增加,暗呼吸速率R_d、α结果不明显。这表明高肥有利于水稻叶片对弱光的利用,减少耗水量对强光利用效果显著。因此,水氮胁迫会改善水稻叶片对光的适应能力,适量增加施氮量可以有效改善水稻叶片光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樱桃番茄苗期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机制,为热带地区反季节露地樱桃番茄的抗涝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5个不同的樱桃番茄品种作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以正常水分管理作为对照(CK),测定不同淹水天数后樱桃番茄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形态特征指标,以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分析淹水胁迫对樱桃番茄苗期形态特征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淹水胁迫显著降低了樱桃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片SPAD值,但对叶片厚度没有显著影响。淹水处理对樱桃番茄根系直径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红妃6号和台湾赞美的根系体积;淹水处理显著增加了红妃6号的根长与根系表面积,但显著降低了千禧的根长和根表面积。淹水后,樱桃番茄叶片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淹水处理后则显著降低,但红妃6号淹水处理后Fo、Fv/Fm、ETR和qP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淹水胁迫严重影响了樱桃番茄的生长发育以及叶片叶绿素荧光,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红妃6号对淹水最不敏感,而千禧受淹水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饲用燕麦光合荧光参数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变化规律,明确施氮对饲用燕麦光合能力的影响机制。【方法】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以饲用燕麦为材料,设置了0、150、200、250、300、350 kg/hm2共6个氮素施用量,研究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 Y(Ⅱ))、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在不同氮素施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氮素施用量的增加,饲用燕麦光合荧光参数Y(Ⅱ)值、Fv/Fm值和qP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NPQ值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250处理NPQ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生育期推进,Y(Ⅱ)值和Fv/Fm值无明显变化,qP值和NP...  相似文献   

12.
浅水勤灌水稻荧光参数与光合特性对不同施氮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浅水勤灌不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荧光参数和光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试验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LI-6400XT型光合仪测定了龙粳32号水稻不同生育期6组施氮处理0、60、90、120、150、180kg/hm~2(简称为W0、W60、W90、W120、W150、W180)下的主要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PSII反应中心的光能转化效率F_v/F_m、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淬灭系数q_p以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120、W150、W180处理与W0处理间出现显著差异次数多于W60、W90处理;净光合效率与气孔导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而胞间CO_2摩尔分数降低,在施氮量达到150 kg/hm~2之后,光合速率降低,胞间CO_2摩尔分数增加。仅W150处理净光合效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摩尔分数、蒸腾效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说明PSII反应中心电子传递,光合初反应进程以及热耗散能力随施氮量的改变而受到促进或抑制,在W150处理下PSII反应最为活跃;对不同施氮处理进行光响应曲线模拟得出,随施氮量的增加光响应曲线上扬,光强大于400μmol/(m~2?s)后,在拔节—抽穗期光响应曲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的幅度大于分蘖期。而对W120、W150、W180处理进行光响应特征参数的拟合得出,最大净光合效率P_(n max)表现为W150处理W180处理W120处理,光补偿点LCP与之相反,表观量子效率α、曲线曲角β以及暗呼吸速率R_d差异不大。【结论】浅水勤灌模式下,高氮比低氮更有助于水稻对光强的吸收,促进光响应发生,因此适当的高氮肥可以有效改善水稻叶片光响应特征,促进水稻生育,施氮量为150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旱-轻涝-旱连续胁迫,其中分蘖期轻涝为保持水深10 cm,拔节期轻涝为保持水深15 cm):分蘖期轻旱(T-LD)、分蘖期重旱(T-HD)、拔节期轻旱(S-LD)和拔节期重旱(S-HD),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均对叶绿素荧光参数产生显著影响。分蘖期第一次旱后,T-HD处理最大荧光值(Fm)比T-LD处理高16.29%(p0.05),而T-LD处理Fm则比CK降低3.44%;旱涝急转后,旱胁迫处理初始荧光值(Fo)略微低于CK,T-LD处理Fm比CK高1.98%,而T-HD处理则比CK低4.73%;第二次旱后,T-LD、T-HD处理Fo均低于CK,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比CK高。拔节期第一次旱后,S-LD和S-HD处理Fo高于CK,但Fm和Fv/Fm均比CK低;旱涝急转后,S-HD处理Fv/Fm最低;第二次旱后,S-LD和S-HD处理Fo分别比CK低4.40%和3.30%,而Fm则分别比CK高出17.02%和23.87%,且Fv/Fm显著高于CK(p0.01),荧光反应得到增强。复水至拔节期,分蘖期处理叶绿素Fo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Fm则上下波动,随后逐渐超过CK,且Fv/Fm低于CK(除9月6日外),说明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受到持续抑制;而在灌浆期后,各处理荧光参数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叶片荧光参数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灌溉配施不同施氮量对寒区黑土水稻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利用LI-6400XT型光合仪测定不同施氮量(0、60、85、110、135、160 kg/hm~2)下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通过对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权重进行分析,发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较其他荧光参数指标更为重要。不同生育期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可用Gaussian函数进行描述,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0.78、0.58。基于加速遗传算法优化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6个施氮肥处理分析比较后,发现施氮量为110 kg/hm~2的处理光合能力最佳;且当施氮量为110 kg/hm~2时,产量最高。【结论】当施氮量为110 kg/hm~2时,通过模型及产量评价为最佳施氮肥处理。  相似文献   

15.
刘乔斐  周自云  杜妮妮 《农业工程》2021,11(11):112-120
研究不同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优化玉米蹲苗提供技术措施。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法,测定不同干旱胁迫与复水周期下玉米幼苗光合色素、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随着干旱胁迫周期的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和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下,玉米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P<0-05);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和暗呼吸速率(Rd)显著降低,光补偿点(LCP)显著增加(P<0-05)。复水后,叶绿素含量、Pnmax、AQE、LCP、光饱和点(LSP)总体表现为增加的趋势,Rd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Pn、Gs、Tr、Ci、WUE、Fv/Fm、ΦPSⅡ、qP和qN总体上随着复水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表现为一定的补偿效应,但3次干旱胁迫下的Pn和WUE复水后仍然很低,甚至在复水后3 d降低到负值。玉米幼苗经2次干旱复水后补偿性吸水显著,3次干旱对玉米幼苗可能造成一定伤害,复水后补救作用有限。因此,玉米在蹲苗时应严格控制干旱锻炼的次数,避免因干旱太过对植株造成损伤,影响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番茄苗期生理特性在水分胁迫胁迫下的响应,试验设置充分灌溉的对照(T)和轻度(T1)、中度(T2)、重度(T3)水分胁迫处理.在试验开始的第5,10,15和20 d,测定各处理番茄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特征及抗氧化酶等指标.与对照相比,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下,随胁迫程度的增大,各处理番茄幼苗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P)及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有所下降,且由大到小基本表现为T,T1,T2,T3;处理T1,T2和T3的气孔密度、长度及宽度均有所减小,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气孔关闭;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而增加.轻度水分胁迫番茄幼苗各生理指标与对照差异较小,故可在番茄苗期进行50%~60%田间持水量的参考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北疆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根区交替灌溉被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和农作物中,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采用桶栽试验,供试加工番茄为当地主栽品种"金番3166",研究了3种灌溉方式(AI,FI,CI)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水水平(W1:5 850 m~3/hm~2,W2:4 500 m~3/hm~2,W3:3 150 m~3/hm~2)下的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W1条件下,AI较CI加工番茄生育期末根系干物质质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95%,16.87%及17.29%;较FI分别提高14.62%,19.77%及8.33%.叶绿素SPAD,F_v/F_m,Q_p,P_n,叶片iWUE最大值均在AIW1处理,Npq最大值在FIW3处理.产量与Pn、根冠比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分根区交替灌溉在适宜的灌溉定额下不仅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还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提高净光合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综上,AIW1处理是加工番茄高效节水增产的最佳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8.
负压供水下盆栽大豆叶片的光合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一种自制装置,在负压灌溉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梯度,结合盆栽方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水吸力增加,土壤重量含水量下降,大豆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增加; 吸力处理在50~70 hPa时光合参数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P n)下降的主要原因,120、140 hPa处理时非气孔限制起主要作用;随着光强(PAR)的增加,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与光化学淬灭(qP)下降,非光化学淬灭(qN)上升,4个处理中50 hPa吸力下的大豆叶片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水氮调控对轻度盐化土滴灌棉花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轻度盐渍化地区不同水氮配比对滴灌棉花生理特性、产量、品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寻求适合盐渍化地区棉花种植的水氮组合,优化盐渍化地区滴灌棉花水肥管理,采用桶栽随机试验,在轻度盐渍土上设置3个灌溉水平2 750、3 750、4 750 m3/hm2(W1、W2、W3)和3个施氮水平300、600、900 kg/hm2(N1、N2、N3,氮素形式为尿素),对棉花光合、荧光、产量、品质、水氮利用效率及最佳灌水施肥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轻度盐胁迫不同水氮调控条件下,灌水量和水氮交互作用对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细胞间CO2浓度(Ci)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W1和W2水平下,Pn、Tr、Gs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且在W2N2处达到最大值。在W3水平下,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i却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灌水对棉花各生育期功能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显著(P0.05);施氮对棉花各生育期功能叶NPQ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Fv/Fm和Fv/F0、qp、Y(Ⅱ)和ETR的影响显著(P0.05);水氮交互作用均对棉花各生育期荧光参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水氮交互作用对籽棉产量(Y)、灌溉水利用效率(i WUE)、氮肥偏生产力(NPFP)及马克隆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籽棉产量(Y)最大值出现在W2N2处理,为5 854.5 kg/hm2,较出现在W1N1处理的最小值3 483.75 kg/hm2相对增加68.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及似然函数组合法计算,得到轻度盐化土棉花最佳灌水施氮量为3 740 m3/hm2和754 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水稻水分管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单生育期和2个生育期连续水分亏缺状态,分别设中度和重度2种水分亏缺水平,并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共15个处理,分析了水稻的生长情况、荧光参数、产量以及耗水量。【结果】单生育期和2个生育期连续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F_v/F_m和F_v'/F_m',而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70%)的F_v/F_m和F_v'/F_m'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水分亏缺处理可显著降低水稻耗水量,其中分蘖期水分亏缺处理降低水稻耗水量幅度较大。单生育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均不会造成水稻减产,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分蘖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460 g/kg。【结论】单生育期中度水分亏缺是水稻生长较适宜的水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