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水质对茶汤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4种不同水的硬度和pH,对4种不同水质冲泡名优安溪铁观音茶的感官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同时测定了茶汤化学成分的浸出量。结果表明,水的硬度对茶汤的内质影响不大,超出软水范围,就会表现出其显著影响;水的pH在较小范围之内,对茶叶冲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冲泡用水是茶叶风味呈现的关键介质,对茶汤品质影响显著.文章选用3种常见的市售瓶装饮用水分别冲泡六大茶类的代表茶样,结合感官评价与理化测定,分析冲泡用水对不同类型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用水对不同茶类茶汤的风味品质及其理化特性影响不同;为使待泡茶叶品质的最优化呈现,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冲泡用水.研究结果为消费者合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武夷水仙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间的关系,采用TDS检测笔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水仙不同冲泡方式下的各次茶汤浓度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1泡、第2泡茶汤质量浓度在350 mg/L以上,第3泡、第4泡在250mg/L左右,冲泡时长对茶汤总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TDS检测笔检测武夷水仙茶汤浓度,结果用于感官审评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准盾  龚淑英 《茶叶》2005,31(3):166-169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度、造型及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有关。感官审评时感觉茶汤最为适宜的浓度在0.45g/ml左右。  相似文献   

5.
浅析高级绿茶的冲泡水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是用水冲泡饮用的,水质对茶叶品质有重大的影响已为广大饮茶者所熟悉。然而,关于茶叶的冲泡水温,尤其是高级绿茶的冲泡水温,究竟是100℃好,还是90℃或80℃好,则有不同的看法。为此,笔者选用一级龙井茶作了不同水温(70℃、80℃、90℃、100℃)的冲泡试验,进行茶汤品质的感官审评比较,此外还测定了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率,以探析高级绿茶适宜的冲泡水温。  相似文献   

6.
茶叶冲泡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多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就各种绿茶来说,湿评一直都采用3克茶样,沸水冲泡5分钟。近年来,不少国家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冲泡方法有了新的研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需要研究适合不同品质特点茶叶的冲泡方法,不断完善和充实感官审评,同时指导消费者科学地泡茶、饮茶,充分发挥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茶叶感官审评是评价茶叶品质最普遍、最直观的方式,电子鼻也被广泛应用于茶叶香气物质的分析。本试验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凤庆县49个滇红茶的香气进行检测,结合感官审评评分,通过WinMuster、SPSS 22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凤庆滇红茶的香气物质特征以及电子鼻与感官审评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各茶样间叶底法的判别效果优于干茶法和茶汤法。茶汤法与叶底法的G/G_0响应值明显高于干茶法,三种香气采集方式均为硫化物类、氮氧化合物、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甲基类、醇醛酮类响应值最大,变化最明显,且古树红和野生红茶的响应值较其他红茶高。感官审评中工夫红茶各茶样间的评分差异较大,而名优滇红茶大部分茶样间的评分差异较小,这与电子鼻检测结果相一致。感官审评中香气和滋味的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底法与茶汤法中部分传感器与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但干茶法与感官评分的相关性不显著。电子鼻技术与茶叶感官审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相结合对茶叶香气的评价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给广大饮茶者提供"金花"散茶最佳冲泡口感,以天尖、特级茶坯以及小片碎茶等原料进行"冠突散囊菌"发花而成"金花"散茶,参考黑茶审评国家标准,设立不同茶水比、冲泡时间和冲泡次数,在优化单因素基础上设定L_9(3~3)正交实验进行冲泡条件优化。结果发现:最浓茶水比不超过1∶75,茶水比1∶100、5 min冲泡2次,茶水比1∶125、6 min冲泡1次,可得到受大众消费喜好的冲泡口感;茶香、菌香调和;滋味醇厚/醇和,回味甘甜;茶汤明亮、色泽红橙/橙黄;色差分析与感官审评色泽评价相符;电子鼻聚类分析将发花前茶样、发花后茶样及金花菌粉自动归成3类,与感官审评香气区分一致;茶汤p H值变化差异小。  相似文献   

9.
日本绿茶审评的冲泡方法不同于我国,各种茶叶的投茶量、用水量、浸泡后茶汤量、水温、浸泡时间均有不同的规定(见表)。这些规定是由日本茶叶泡茶方法研究会统一制订的。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汤风味是评价其感官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类物质等主要内含物以不同浓度复合形成了茶汤的独特风味。不同的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质浸出的量和比例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方面综述了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浸出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茶叶的风味品质是茶叶中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迄今为止,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冲泡时间对茶叶化学成分浸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茶汤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亦随之增加。温润泡是指在冲泡第一道茶之前,先将茶叶用沸水淋湿后即将水倒干,温润泡对茶叶感官品质产生影响。本试验以茉莉毛峰、茉莉春螺、白牡丹、铁观音、肉桂、政和工夫红茶等不同茶类为试验材料,探讨温润泡(短时冲泡)对不同茶类主要品质成分浸出的影响,以期为不同茶类的泡饮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湖南黑茶感官审评用茶汤内质表现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湖南黑茶,一次冲泡法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及总的水浸出物都比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浸出更为充分。感官审评结果发现,采用100℃沸水,1∶50茶水比,一次性冲泡8min能制备浓度适中,适合内质评价的湖南黑茶茶汤。此方法操作便利,能够为不同等级、不同压制程度的湖南黑茶提供较客观的内质评价。  相似文献   

13.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使用茶小珠前后茶汤中茶多酚的浓度,以评估茶小珠冲泡绿茶和红茶的适宜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茶汤中不同取样时间点的茶汤中茶多酚的浓度。[结果]使用茶小珠的绿茶和红茶,其茶汤中茶多酚的浸出率高于对照,且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差异逐渐增大。[结论]茶小珠有助于加速茶叶中茶多酚的浸出,适用于绿茶和红茶的冲泡。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将市售铁观音划分为"正炒"、"消青"、"拖酸"、"浓香"等4种风味,分别进行不同时间单次冲泡处理,对冲泡茶汤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冲泡3 min时,可较好反映各种风味的感官品质特点.冲泡茶汤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正炒"铁观音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和可溶性糖总量较低;"消青"铁观音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拖酸"铁观音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可溶性糖总量最丰富;"浓香"铁观音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含量高于其他茶样,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从生化成分浸出效率来看,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及简单儿茶素更易浸出,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及可溶性糖浸出量较低,揭示了不同风味铁观音冲泡时的滋味变化.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水对于茶的重要性。水作为茶叶色、香、味品质释放和形成的主要载体,水质好坏会直接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优劣。本文重点从人类生活中可接触到的水资源角度介绍和分析饮用水的多样性、主要类型及其感官和理化特性,对人们了解日常饮用水的水质特点及其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16,(1)
正"贵州提出贵州冲泡很好,这将为消费者解决从干茶到茶汤的距离,让其掌握贵州茶的冲泡方法,才能真正喝到一杯好茶。"在第四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上,中国茶叶学会秘书长周智修的一席话道破了茶叶销售的天机,茶企要树立"我们的最终产品是茶汤而不是干茶"的意识,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为其真正意义上奉上一杯好茶。贵州茶人在此届盛会上可谓收获了经营如何转型的秘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等级白茶的最佳煮饮方法,采用TDS计检测茶汤浓度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研究不同投叶量时煮饮白茶的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等级与投叶量相同条件下,煮饮的白茶饼茶和散茶茶汤浓度差异极为明显,饼茶的茶汤浓度明显高于散茶;白茶饼等茶汤浓度随投叶量增加而增大,白牡丹二级的高于白牡丹一级,茶汤质量浓度处于100~400 mg/L之间为感官品饮适宜区,质量浓度在200~300 mg/L之间是品饮的较佳浓度;煮饮时,白茶饼茶的适宜投叶量为8~10 g,白茶散茶的适宜投叶量为10~12 g,研究结果可为消费者煮饮白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相同的秋绿茶,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提香参数对茶样进行提香处理后,分别用色差仪和传统审评方法对各茶样的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从干茶色差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看,处理1的80℃提香10min,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均较好,结合审评的香气和滋味因素,处理1不能达到提升秋绿茶品质的作用;从审评评语和评分、干茶色差测定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综合评价,处理4的110℃提香10min所得茶样效果最佳。根据茶样色差测定结果和审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干茶色度值、茶汤色度值与感官评分之间都呈显著相关;与色度a值、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明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茶汤中含有大量具有缓冲能力的弱电异质(主要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茶汤缓冲力的大小及缓冲动态,对了解对泡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叶饮料的调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PH值的水冲泡绿茶,由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茶汤PH值发生变化,其变化动态可用回归模型y—4.326X“””预测,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该方程表明,茶汤对碱性的缓冲力更强。2.不同PH植水冲泡茶叶.对泡茶品质的汤色有影响,酸性水使汤色变谈,碱性水使汤色变深。其茶汤(绿茶)的消光值(240urn)与泡茶用水PH值呈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