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定量分析我国18个产茶省份茶叶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结果表明:福建、浙江、云南、湖北、贵州、四川、湖南、安徽、重庆等9个省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福建和浙江优势特别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强化产品质量控制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咏梅 《茶叶》2011,37(4):237-241
本文利用贸易测算指标显性比较优势RCA、相对贸易优势RTA、贸易综合互补指数OBCij,等指标对我国各区域省份茶产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以及茶产品贸易流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海南具有显性比较优势,而湖北、广东、重庆、四川、江苏等省份茶叶不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天然橡胶种植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及国内2个角度对中国天然橡胶的种植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中国天然橡胶种植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发展趋势。通过计算效率优势比较指数、规模优势比较指数、效益优势比较指数,从生产资料利用率、种植专业化程度及经济效益角度,对中国天然橡胶五大主产区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的综合比较优势进行了评定,确定了中国各天然橡胶产区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中的地位、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生产省域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2003~2005年全国20多个省(区)的农业统计年鉴,以产量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集中度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部分省(区)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GIS软件Acrview在1:4000000的地图上进行了空间表达。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在单产、规模、集中度、综合反映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区)分别有13个、9个、13个、11个。单产比较优势(省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及与之相连的内蒙古等部分省(区)。规模优势区、集中度优势区、综合优势区分布大致相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滇、黔)、西北、东北(黑、吉)的部分省(区)。  相似文献   

5.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江西共六个鉴定点进行稻瘟病(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结果】800个籼稻品种中有47.5%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和高感,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只有0.2%,没有表现为高抗的品种。早籼、中籼和晚籼稻瘟病综合指数六点平均值分别为4.95、4.85和4.54,均属于中感水平。在六个抗性鉴定点中,浙江点综合指数最低,湖北点苗叶瘟最重、穗瘟损失率最低,安徽点苗叶瘟最轻,福建点穗瘟发病率最低,江西点穗瘟发病率、穗瘟损失率和综合指数均为最高。根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析,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五个鉴定点均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穗瘟损失率病级分析,浙江、湖南和湖北点均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安徽点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且抗和高感的品种所占比例均为六点中最高,表现为感的品种所占比例为六点中最低;江西点各抗性类型品种的所占比例差异不大。【结论】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籼稻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整体抗性水平一般。相同的一套品种在不同的鉴定点表现有所不同,用各点的平均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可以充分、客观地反应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一方面对新疆种植业中棉花生产与其他主要作物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另一方面,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产量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益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4个指标,对新疆与其他6个主产棉省区棉花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与疆内主要竞争作物相比,还是与其他6个主产棉省区相比,新疆棉花生产都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茶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作为因变量,将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和金额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等14个影响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自变量进行分类,通过线性回归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认为吸引外商投资、促进茶产业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茶叶质量、建设茶叶国际品牌和加大科研投入等措施有利于提升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苗森  郑煜 《大豆科学》2013,32(1):80-83
以黑龙江省26年的大豆产量和种植规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和作物比较优势的原理,建立大豆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时间序列模型,对优势指数做出预测。结果表明:2012~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1.873、1.7323、1.7592、1.6106、1.6383,说明相对于全国大豆生产是占优势的,但是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所以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糖料作物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糖料作物为主体,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我国糖料作物生产省区的综合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得出广西、海南、云南、广东、新疆五省区的糖料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结论。并对有关问题开展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79”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通过杂交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经1978~1980年福建三年品种比较试验,1980、1981年浙江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及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示范试种,表现比当前大面积栽培的粤圆5号早熟、高产,几年来已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麻区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1.
安阳市县域玉米比较优势分析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安阳市玉米生产县域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安阳市玉米生产不同县域之间综合比较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应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玉米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玉米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陈丽  孙建昌 《中国稻米》2022,28(6):74-82
为更好选择和利用优势亲本,提高水稻新品种选育效率,以来自福建、东北地区和宁夏的60份水稻种质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水稻18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63.40%之间,其中黄粒米的变异系数最大(63.40%),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不完善粒等稻米外观品质变异系数次之,均在34.00%以上,出糙率和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是1.10%和2.94%;18个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为1.74~2.10,其中生育期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小区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按照来源对60份稻种资源表型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各地区稻种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其中福建的变异幅度最大(1.06~2.10)、东北次之(1.50~2.09)、宁夏变异范围最小(1.51~2.01)。参试水稻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03时分4类,明确了各类资源的特征特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D值,对种质资源进行排序,筛选的综合得分最高的前10名种质;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D值与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水稻资源评价方程,该方程的构建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区域茶产品国内市场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咏梅 《茶叶》2011,37(2):93-98
本文利用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指标对我国各地区茶产品内销市场竞争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各产茶省份中,内销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主要有:福建22.899%,云南18.6539%,四川14.769%,湖北11.718%,湖南7.723%,安徽5.2239%.(2)河北、山...  相似文献   

14.
<正>假眼小绿叶蝉为同翅目,叶蝉科。别名茶小绿叶蝉、浮尘子,俗名叶跳虫等。是茶区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全国十多个省。其中,福建、浙江、云南、湖南、湖北、贵州、安徽、广东、海南等省茶园的小绿叶蝉优势种均为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甜菜生产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速了内蒙古甜菜生产概况和现状;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内蒙古甜菜生产的区位比较优势;运用成本、价格、收益等经济指标,实证分析了甜菜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结论:在我国糖料作物生产省区之间比较,内蒙古甜菜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处于比较优势排位的临界位置,具有发展潜力;在本区内与大宗粮食作物相比,甜菜生产的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较高,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论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复兴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潜  杨巍 《茶叶》2008,34(2):115-120
福建是我国茉莉花茶的故乡和主产区,以福州茉莉花茶为代表的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产业辉煌,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广西横县逐渐取代福建成为全国茉莉花、茉莉花茶生产的最大基地.曾经经历了历史辉煌的福建茉莉花茶产业为何走向低落?本文通过对影响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产业本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等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符合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复兴与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7.
夏兵 《茶叶》2013,(2):69-69
2013年4月9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部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茶院)和新昌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以“生态、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的中国茶产业发展模式创新高峰论坛在浙江新昌隆重举行。浙江新昌、湖北英山、福建福鼎、福建安溪、河南狮河、广西灵山、云南昌宁、湖南安化、贵州都匀、安徽休宁等10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相关领导、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179”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通过杂交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经1978—1980年福建三年品种比较试验,1980、1981年浙江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及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示范试种,表现比当前大面积栽培的粤圆5号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回顾广西特色农作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各农作物的生产集中度、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指数,综合分析各特色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探讨其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来,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不断增加,但单产较低。本文利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与综合优势指数分别对贵州9个行政区域的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品牌建设、强化政策引导、拓宽销售渠道等建议,以期为提升贵州区域茶叶产业竞争力、推动贵州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