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旨在探究摄食黄曲霉毒素(AF)后,死亡受体通路活化对雏鸡胸腺细胞过度凋亡的信号调控机制。将9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和AFB_1日粮(在对照日粮中添加0.6mg·kg~(-1) AFB_1)。于7、14和21日龄时,检测雏鸡胸腺的脏器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凋亡率及死亡受体通路上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转录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FB_1组雏鸡胸腺的脏器指数降低,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减少,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死亡受体通路上RIP1、Caspase-8、Caspase-9、Caspase-3、Fas、FasL、ASK1、IKIP和JNK的mRNA相对转录量升高,Bcl-2、NF-κB_1和Bid的mRNA相对转录量降低。本试验中,雏鸡胸腺细胞凋亡上调的过程中,死亡受体通路上的三条下游信号途径均有参与:(1)通过Fas-FasL-FADD-Caspase-8-Caspase-3途径直接诱导凋亡;(2)通过Fas-ASK1-JNK-Bcl-2途径,并在线粒体的介导下,启动下游调控因子Caspase-9和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3)通过TNF-α-RIP1-IKIP-NF-κB_1-Caspase-3信号途径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白术多糖(PAMK)对脂多糖(LPS)处理雏鹅胸腺的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探索PAMK是否通过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对LPS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具有缓解作用。试验选用80只1日龄的马岗鹅,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CON组)和脂多糖组(LPS组)饲喂基础饲粮,白术多糖组(PAMK组)和脂多糖+白术多糖组(LPS+PAMK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 PAMK;CON组和PAMK组分别在雏鹅第24、26、28日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LPS组和LPS+PAMK组分别在雏鹅第24、26、28日龄腹腔注射2 mg/kg LPS溶液。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PAMK缓解了LPS引起的胸腺损伤和凋亡。2)与CON组相比,PAMK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LPS组相比,LP...  相似文献   

3.
<正>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1],主要对动物肝脏造成损害。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能够在细胞中引起染色体失常和DNA破损。当机体发生癌变时,其肿瘤细胞代谢旺盛,需求能量大,结果在线粒体结构与功能上都有所反映,线粒体膜通透转换孔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目前尚未见有关黄曲霉毒素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肉鸡AFB1慢性中毒与肝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变化,为AFB1诱导肝损伤和肝癌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B_1对肉鸡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TB1)对肉鸡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并研究亚硒酸钠(Na2SeO3)与复方中药对AFTB1的颉颃效应。10日龄120只试验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分别为第Ⅰ、Ⅱ、Ⅲ、Ⅳ组,第Ⅰ组为空白对照组;每天以0.2 mg/kg剂量给第Ⅱ、Ⅲ、Ⅳ组肉鸡灌胃投用AFTB11次,并在第Ⅲ组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在第Ⅳ组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无机硒2 mg/kg(亚硒酸钠),试验期共28 d。并于处理后第17、24、31、38日龄时,检测肉鸡肝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第Ⅰ、Ⅱ、Ⅲ、Ⅳ组肉鸡肝线粒体SOD、CAT活性及T-AOC均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当投用亚硒酸钠或复方中药后,与第Ⅱ组试验结果比较,第Ⅲ、Ⅳ组肉鸡肝线粒体SOD、CAT活性及T-AOC均显著增强,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降低。试验结果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或复方中药,均能明显缓解AFTB1所致肉鸡肝线粒体抗氧化功能下降的影响,且亚硒酸钠的效果明显优于复方中药。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进展显示,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简写为AFB_1)是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对人和动物都会造成危害,本文旨在对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 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各国均进行了探讨。我国对其污染食品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对动物的饲料卫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饲料和饲草发生霉坏变质,产生各种不同的霉菌毒素,马匹食入后,常常引起多种中毒病。因此,调查饲料中黄曲霉素B_1的含量,对喂霉饲料后疾病发生原因的分析,预防马匹疾病和饲料加工利用,防霉去毒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供试验的五组产蛋鸡,前四组按体重每日分别喂给黄曲霉毒素 B_10.1mg/Kg、0.4mg/Kg、0.7mg/Kg 和1.0mg/Kg,连喂14天。第五组每日喂给5.0mg/Kg,连喂4天。第五组3天后停止产蛋,22天后重新出现部分产蛋,10周后,产蛋恢复正常。第四组(1.0mg/Kg)在第3周产蛋量出现显著下降,第4~5周,产蛋完全停止,第8周产蛋恢复正常。第三组(0.7mg/Kg)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1],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肝脏造成危害,急性中毒可引起肝炎,黄疸,肝脏充血、出血、变性和坏死,并伴有严重的血管和中枢神经损伤,动物中毒后几个小时至数天内死亡.黄曲霉毒素慢性中毒畜禽生长不良,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对疾病易感,而且黄曲霉毒素还可以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2].  相似文献   

9.
<正>青刈饲料是指人工播种的专供家畜饲用的青饲作物。这类饲料在贮存时要防止潮湿或霜冻。我国常用的青刈饲料作物有青刈玉米、雀麦、青刈高粱、燕麦、黑豆、蚕豆、饲用甘蓝和甜菜等。玉米是我国继大米之后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但是霉菌毒素对玉米的污染远远严重于对大米的污染。从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83.9%。动物食用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同样会受到危害,并且黄曲霉毒素会在动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林涛 《饲料工业》1992,13(5):26-27
<正> 黄曲霉毒素是强烈致癌物质。1960年,英国曾发生震惊世界的10万只火鸡因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而中毒死亡事件。目前,已分离出10多种黄曲霉毒素异构体。其中最常见、毒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_1。因此,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 B_1进行检测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有代表性。当今。在对外贸易合同中。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 B_1要求不得检出。肉眼在紫外光下可观察到的最低限度为5ppb,如果观察不到,可认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11.
ALV-J和REV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法对人工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SPF雏鸡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辅以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ALV-J和REV均可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混合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更加严重;切片中可出现局灶状凋亡,凋亡细胞多于坏死细胞。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是导致感染鸡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牛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M1(AFM1)的回收率、方法检出限及精密度。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AFB1、AFM1的检测限分别为0.02和0.01μg·L-1,ELISA法测定AFB1、AFM1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5和0.02μg·L-1;阴性牛乳试样AFB1(0.003、0.006、0.012、0.024μg·kg~(-1))和AFM1(0.005、0.01、0.025、0.05μg·kg~(-1))的回收率试验表明,HPLC法测定AFB1与AFM1的回收率分别为77.58%~82.81%和77.51%~82.23%,变异系数分别为1.93%和3.51%;ELISA法测定AFB1与AFM1回收率分别为77.28%~79.11%和75.40%~76.34%,变异系数分别为2.20%和3.80%,两种方法测定AFB1的回收率差异不显著(P0.05),当AFM1添加浓度大于0.025μg·kg~(-1)时,HPLC法回收率显著高于ELISA法(P0.05);综上,两种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HPLC法测定高浓度AFM1时准确性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13.
汕头地区自1961年以来连续发生过多起黄曲霉 B_1 中毒病,给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1961年—1962年初陆丰县华侨农场曾报告发生猪“黄肝病”,发病90余头,死亡50头,这是最早的报告。该场至1966年10—11月在三个管区又再度发生,病猪75头,死亡29头。1974年全区有惠来县葵潭、东埔、陆丰县华侨、大安、红湖普宁县大坪、大池、马鞍山及揭阳县卅岭等九个农场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一种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真菌毒素,能降低家禽的免疫和肝脏机能,严重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本文就AFB1对家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黄巍  殷海成  王乐 《中国饲料》2019,(1):7-11,15
黄曲霉毒素B_1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极强的致畸、致癌等毒性,不仅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也给食品和饲料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消除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依然是目前学者迫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相比理化法消除黄曲霉毒素B_1的缺点和局限,生物法降解具有安全、高效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使其成为更具有潜力的解毒方法。本文主要对生物吸附作用和生物酶解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机理及降解产物的结构分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口服低剂量黄曲霉毒素B1(1.0mg/kg)就能引起雏鸡中毒反应。谷胱甘肽能与黄曲霉毒素B1结合而解毒。口服含硫氨基酸能维持或提高体内谷胱甘肽水平,从而减轻雏鸡吸收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庆大霉素(gentamicin,GM)诱导MDCK细胞线粒体凋亡中的作用,试验用4 mmol/L GM和2μmol/L抑制剂CsA(cyclosporin A,CsA)单独或联合处理MDCK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MPTP开放情况和细胞凋亡率;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荧光检测线粒体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Bax与Bcl-2表达量,Caspase-9、Caspase-3和PARP蛋白活化情况,Cyt C和AIF释放。结果显示,CsA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抑制GM引起的MDCK细胞MPTP的开放,细胞凋亡率的上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Bcl-2/Bax比值下降,Caspase-9、Caspase-3和PARP蛋白的活化以及Cyt C与AIF的释放(P0.05或P0.01);说明MPTP正向调节GM引起的MDCK线粒体凋亡。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酶联免疫测试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锡市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黄曲霉毒素B_1酶联免疫测试盒(ELISA Kit For AFB_1),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原理,通过抗黄曲霉毒素B_1抗体与酶标抗原、待测抗原的竞争免疫反应以及酶的催化显色反应相结合,来检测AFB_1,特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结果易判读。 1 试剂盒组成 包被抗体反应板:48孔 A试剂:稀释液1瓶 B试剂:允许量对照1瓶 C试剂:酶标抗原2瓶 D试剂:酶标抗原稀释液1瓶 E、F、G、H试剂:各1瓶 反应板支架1个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大的危害性。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来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其最低检出限为0.2ng/m L,定量范围为0.2~5ng/m L。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6、104及120 h采集羊乳,测定AFM1含量。结果表明:1)饲喂AFB1前(0 h),羊乳中未检出AFM1,但是饲喂AFB1后4 h,在收集的羊乳中均检出了AFM1;2)3只试验在羊乳中AFM1含量存在差异,但是其分泌规律非常相似,均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3)羊乳中AFM1的峰值出现在饲喂AFB1后4~8 h;4)羊乳中AFM1平均含量在56 h时为0.39μg/kg,低于我国限量值(0.5μg/kg),到120 h平均含量为0.02μg/kg,低于欧盟限量值(0.05μg/kg);5)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出现在4 h;6)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结果提示,AFM1在奶山羊乳中的排出时间主要集中在采食AFB1后的24 h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