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杏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近5年来在杏起源演化、资源评价、种质创新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杏的砧木资源、鲜食资源、加工资源及观赏资源等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杏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介绍了杏的起源、分布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着重对杏种质资源的细胞学、孢粉学、授粉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和抗寒机理方面进行了综述。揭示了国内外杏的最新研究动态、杏起源、演化、分类及抗寒、抗旱机理等,同时论述了国内外杏的育种目标、遗传规律及先进的育种技术,并提出了我国杏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ITS序列的栽培杏种质亲缘关系及政和杏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6个主要栽培杏和野生杏种质为试材,采用对杏种质资源ITS序列的克隆和测序方法,研究了主要栽培杏种质的亲缘关系和政和杏的分类地位,以期为杏种质资源分类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杏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中性检验显示出显著的负向选择进化模式。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基于ITS序列可较好地将杏组植物划分为梅、政和杏、西伯利亚杏、普通杏和杏李5组,仁用杏与西伯利亚杏的亲缘关系更为相近。相比于普通杏,政和杏与梅的亲缘关系更为相近,应当为梅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4.
杏种质资源评价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在简要介绍杏的起源、分布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着重对杏品种资源的分类、授粉生物学、孢粉学及分子生物学评价以及杏杂种后代遗传变异特点、育种目标及育种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简要介绍杏的起源、分布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着重对杏种质资源的细胞学、孢粉学、授粉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解剖学方面进行了综述;揭示了国内外杏的最新研究动态,杏树起源、演化、分类及抗旱机理等;同时论述了国内外杏先进的育种技术,并提出了我国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杏是北方寒地乔木类果树中适应性较强的树种,自上世纪80年代,李、杏新品种在生产中应用最多,推广范围最大,在北方寒冷地区果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从李、杏抗寒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创制及新品种的培育方面,阐述了黑龙江省李、杏抗寒育种研究的3个历史阶段,现阶段李、杏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和生物辅助育种技术,重点介绍了李、杏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和抗寒育种研究成果。但砧木育种进展缓慢,仁用杏育种和抗病育种鲜有研究等问题……建议开展组织培养、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提高寒地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1985年由于多雨、低温,加上晚秋和初冬的异常气候,使我省果树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冻害。我所杏种质资源也严重受冻。本文通过对我所杏种质源圃中309个品种(系)的冻害调查,探讨了杏种质资源的冻害发生程度与品种、树龄、品种的原产地、树体发育状况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枝类,部位之间的关系。经过实践还提出了一套冻害后的管理措施。果树抗寒力的鉴定,是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抗寒力鉴定的方法有多种,但常因操作繁杂或限于仪器设备,较难进行,并且均不及自然鉴定客观、准确。 1985年由于多雨、低温,加上晚秋和初冬气候反常,全省各地果树普遍发生了冻害,这给杏种质资源提供了一个自然鉴定的有利机会。我所杏种质资源圃中(我所是国家李、杏种质资源保存单位)的品种(包括品系-一下同),在这次冻害中,表现了抗寒力的巨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利用杏种质资源,搞好品种区划,为抗寒育种提供可靠原始材料,我们在这次冻害中,对资源圃中的309个品种进行了抗寒力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章秋平  刘威生 《园艺学报》2018,45(9):1642-1660
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新品种改良的基础。对杏组植物的种类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对杏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起源与系统演化关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以及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目前种质资源精细评价、特异性状深入挖掘和创新利用潜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中国杏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丰富的杏种质资源中,许多地方品种资源随着新育成的优良杏品种的出现而被淘汰或流失。为此调查了山东省杏栽培发展现状,论述了山东省杏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科学保存、深入评价、有效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杏种质资源的利用,丰富品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杏种质资源圃内的98个杏种质资源的冻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杏品种幼果的抗寒性存在差别,龙园黄杏、牡红杏、珍珠油杏、李光杏、油杏10-1和张公园6个品种果实的抗寒性较强,金太阳、大棚王、北寨红、金秀、青蜜沙、香白、宇宙红、甘玉、代金宇和硕光10个品种的果实抗寒性较差。针对不同杏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在今后的杏育种及栽培管理中应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辽宁朝阳山杏特异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辽宁省朝阳市杏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11个特异种质,其中仁用种质3个、绿化种质4个、有待进一步鉴定的种质4个。这些新种质不仅丰富了辽宁省杏种质资源,也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国在杏树育种及栽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育成了许多杏树优良品种,丰富了育种及栽培理论.我院针对鲜食杏生产中在成熟期、品质、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选育丰产、优质、极早熟、抗逆性强的鲜食杏品种为目标,利用农家品种作为种质资源,采用自然杂交实生选育法育成了抗逆早熟优质丰产鲜食杏新品种‘早甜‘.该品种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了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3.
核果类果树同工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核果类果树包括桃、李、杏、梅和樱桃等,有着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共有200余种,在果树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如对其种类、起源、地理分类、可供生产和育种开发利用的具有独特性状的珍贵资源的鉴定与评价,果树主要性状及其遗传规  相似文献   

14.
杏的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子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有孢子体型不亲和与配子体型不亲和两种类型,杏的自交不亲和属于配子体型不亲和。从生物学、细胞学和分子学角度综述杏的自交不亲和机制,对比分析研究自交亲和品种和自交不亲和品种不同的受精过程及杏的开花生物学和授粉生物学特性,为生产上花期管理、合理选配授粉树提供依据,为杏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杏核仁主要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核仁含有丰富的变异性状,对核仁主要性状进行合理分级可以在数量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对杏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建立更为具体精确的评价标准是杏种质开发利用的基础。该研究选取22个杏种质,测定核仁主要性状指标并对其变异和概率分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杏核仁主要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在8.02%~69.59%,各个主要性状指标间变化规律不一致;杏核仁主要性状Sig.值均处于0.16~1.00,所有主要性状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通过对杏核仁主要性状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杏核仁主要性状分布特征的杏种质资源概率分级指标体系,将杏品种依据各性状指标分为3级,并指出各级质量指标范围,使用这一标准可以将杏种质区分出来。不仅可以补充和完善杏分类和鉴定的评价标准,还可以为其它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观测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保存多样性的果树种质资源对育种、生产十分重要。我国作为世界果树起源中心之一,果树资源丰富,产业发展迅速,利用现有条件,加强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力度,为后期育种打好基础。该研究主要阐述了种质资源作为果树育种的基础和原始材料,可以直接作为栽培品种用于生产或在育种过程中作为亲本使用。同时具体介绍了目前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3种主要方式(原生境保存、迁地保存和离体保存),进而分析了我国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存在的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缺乏系统的保存体系、种质资源库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群杏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高光效资源为优异种质挖掘和育种服务。【方法】利用LI-6400XT对4个生态群共103个杏品种的Pn、Gs、Ci和Tr等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杏种质资源的Pn、Gs、Ci和Tr均呈正态分布,其遗传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主要受Gs、Tr影响。东北亚生态群Pn的变化为7.81~15.75μmol?m-2·s-1,其平均Pn高于其他生态群。不同生态群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北生态群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最大,变幅为4.45。东北亚生态群Pn与Gs、Tr的相关性一般高于其他3个生态群,在各生态群中Pn与Gs、Tr的相关系数较高,与Ci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Pn、Gs、Ci和Tr的遗传差异主要受品种影响;东北亚生态群平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利用潜力较大;筛选出5份高光效材料为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花椰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我国花椰菜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研究的现状,指出了花椰菜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其它蔬菜相比尚有一定距离。对花椰菜种质资源缺乏系统、深入及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在我国花椰菜种质资源较为匮乏且遗传背景狭窄的情况下,加强花椰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及生物技术在育种中加以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对牡丹江地区主栽杏品种资源进行初步调查,针对杏品种资源果实性状以及营养成分的初步分析,为果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果树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农民种植抗寒、优质的杏品种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杏的选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山楂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与育种工作的开展、资源鉴定、分类与起源研究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山楂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进展,对山楂育种工作的开展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人工保护与自然选育相结合,促进山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