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设定了3种不同规格,以及温度(15℃、20℃、25℃和30℃)、盐度(5、15、25、35和45)和pH(7.5、7.8、8.1和8.4)3种主要环境因子,通过测定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耗氧率和呼吸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其对瘤背石磺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体较小的瘤背石磺的耗氧率显著高于个体较大的瘤背石磺,且温度、盐度和pH对瘤背石磺的呼吸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低于25℃时,瘤背石磺的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在25℃时出现峰值;高于25℃后,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之减小;表皮厚度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每0.1 cm~2皮肤所含颗粒腺数目及长短径变化规律不明显。盐度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或趋势与温度组相似,峰值出现在盐度15。pH实验组中,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表皮厚度和颗粒腺长短径却在减小,每0.1 cm~2皮肤所含颗粒腺数目先增大,在pH 8.1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急剧减少。随着时间的增加,各影响因子对瘤背石磺的呼吸强度均减小。由此得出,在水下,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皮肤呼吸具有显著影响,在25℃、盐度15和pH 8.1时,呼吸代谢良好;而在15℃、盐度45和pH 7.5时,呼吸代谢受到严重胁迫,这为深入揭示瘤背石磺呼吸机制、物种保护和人工增养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4种石磺水中呼吸耗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22℃、盐度30的密闭容器内,采用WINLKER氏碘量法测定溶氧量,分别对不同规格的4种石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的水下呼吸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石磺的表皮呼吸耗氧率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条件下,比较4种石磺的耗氧率发现,紫色疣石磺、瘤背石磺和平疣桑椹石磺在3 h时耗氧率降到最低,分别为(0.126±0.014)mg·(g·h)-1、(0.111±0.011)mg·(g·h)-1、(0.081±0.006)mg·(g·h)-1,里氏拟石磺在4 h时降到最低,为(0.098±0.015)mg·(g·h)-1;紫色疣石磺的耗氧率在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其它3种石磺,以下依次为瘤背石磺、里氏拟石磺、平疣桑椹石磺。  相似文献   

3.
以瘤背石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不同盐度(5、15、25、35和45)环境下饲养,研究盐度对瘤背石磺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显示:盐度能显著影响瘤背石磺幽门胃、贲门胃、肝胰腺以及肠道结构组织。随着盐度的升高,幽门胃和贲门胃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而肝胰腺在低盐度时部分被溶解,出现"空泡化现象",而高盐度时细胞损伤严重。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高盐度对肠道绒毛细胞有破坏作用,随着盐度的升高,瘤背石磺前肠褶皱高度逐渐降低,至盐度35~45时表面逐渐呈现扁平化,消化吸收面积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瘤背石磺消化系统组织结构有显著影响,盐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组织损伤严重,消化吸收率显著降低。从组织学角度分析可见,盐度15左右是瘤背石磺适宜的养殖盐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盐度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用不同盐度水平(5、15、25、35和45)的人工海水饲养瘤背石磺幼贝[湿重(2.96±1.02)g]60 d后测定瘤背石磺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显示:盐度对瘤背石磺血淋巴生化指标和免疫应激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低盐度时血糖浓度显著高于高盐度;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且均在盐度25时最低;而随着盐度的升高,瘤背石磺血淋巴中甘油三酯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盐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而谷丙转氨酶随着盐度的升高呈现抛物线变化,且在盐度15时最高。免疫指标与血液生化指标相一致,均在盐度胁迫时,诱导瘤背石磺机体发生一系列反应,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盐度时,瘤背石磺用于渗透压调节的能量多于高盐度,且过高和过低盐度均对瘤背石磺的肝胰腺产生损伤,造成血淋巴中谷丙转氨酶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5.
沈永龙 《水产学报》2013,37(6):851-857
为了研究盐度对瘤背石磺不同部位Na+/K+-ATP酶活性、围心腔液和腹腔液渗透压及离子含量(Na+、K+和Cl-)的影响,选取健康的瘤背石磺[湿重(10.24±2.16)g]600只,在不同盐度条件下(5、15、25、35和45)采用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饲养30 d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显示:(1)瘤背石磺腹腔液和围心腔液的盐度和渗透压均随着环境盐度的升高而增高,腹腔液的盐度和渗透压的变动幅度分别为25~ 43和514 ~ 796 mOsm/kg,其增高幅度均大于围心腔液(分别为23 ~ 28和502~ 726 mOsm/kg);(2)围心腔液中Na+、Cl-和K+含量随环境盐度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离子浓度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5.50、322.50和5.15 mmol/L,但盐度对Na+和Cl-含量有显著影响,对K+含量无显著影响.(3)瘤背石磺不同部位的Na +/K+-ATP酶活性具有组织特异性,贲门胃、肠、表皮、肌肉和围心腔膜等部位的Na +/K+-ATP酶活性较高,同时,盐度激活不同部位的Na +/K+-ATP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性,肌肉和贲门胃的Na +/K+-ATP酶在低盐度时活性较高,而肠、肾及围心腔膜等在高盐度时Na+/K+-ATP酶被激活,酶活性较高.研究表明:盐度能显著影响瘤背石磺腹腔液和围心腔液的渗透压和离子浓度以及各器官的Na+/K+-ATP酶活性,贲门胃、肠和肌肉等均是其离子转运和渗透调节的主要部位,具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海马幼苗在不同的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放养密度下的生长状况及其成活率。实验在室内进行,分别对每一个环境因子设置不同的梯度,每15 d测量记录1次大海马幼苗的体长和成活率,共记录4次,并做了3次重复,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海马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水体温度在24~32℃时,其生长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大海马幼苗较喜欢高盐度且盐度较稳定的海水环境(20以上),至60d时,盐度为30的幼苗生长速率最快,成活率也最高;阴暗的环境较适宜幼苗生长,但光照强度过低会降低其成活率;最佳的放养密度为250ind/m3。  相似文献   

7.
瘤背石磺滩涂生态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6年6~10月,在长江口北支崇明沿岸的芦苇滩涂上进行了瘤背石磺生态繁殖的实验,观察了瘤背石磺繁殖期的性腺发育、交配与产卵、生殖性能、胚胎与幼体发育和繁殖期的其它生态习性。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以初步分为四期,7~8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发育主要处于Ⅲ期和Ⅳ期,9~10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主要处于Ⅱ期和Ⅲ期,5g以下的当年繁殖个体性腺发育均处于Ⅰ期;(2)实验区的瘤背石磺多为两个体间的交配,夜间和白天均可见交配个体,7~8月初为交配盛期,9月中旬后很少见交配个体。实验区的瘤背石磺有3个产卵高峰期,最后一个产卵高峰期的产卵量(8月28~29日)远低于前两个产卵高峰期,单只瘤背石磺每次所产卵块面积为10~40 cm2之间,平均每次产卵量为(10.14±3.56)×104cell/只亲本石磺,单个受精卵湿重为(8.95±0.55)μg,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2.50±3.63)%;(3)实验区瘤背石磺胚胎发育时间为4~10 d,孵化的面盘幼虫10 d后可以顺利发育到匍匐幼虫阶段,匍匐幼虫经过15 d左右可以发育成0.2 g左右的幼体石磺,但是成活率极低,其变态过程和变态条件不详。  相似文献   

8.
不同环境因子对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光照强度、营养盐质量比例和水深下莫氏马尾藻(Sargassum mcclurei)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20℃,最适宜温度为12℃,温度高于24℃时生长受到抑制,藻体有腐烂现象;其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2~28,其中盐度为28时生长最快,低于13时生长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并出现发白腐烂现象;其适宜光照强度为1000—30001x,光照强度过高时藻体有发白腐烂的现象;其生长的适宜营养盐比例为m[硝酸钠(NaNO3)]:m[磷酸二氢钾(KH2PO3)]=15:1;其适宜水深为30cm,水深大于60cm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产地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肌肉脂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6个不同产地(分别为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和大丰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崇明县、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福建省厦门市)的瘤背石磺肌肉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瘤背石磺肌肉磷脂/总脂(PL/TL)崇明产高达(74.84±1.38)%,显著高于其它产地的瘤背石磺(P0.05);各产地瘤背石磺肌肉中胆固醇/总脂(Cho/TL)和甘油三酯/总脂(TG/TL)含量差异不明显;苍南产瘤背石磺游离脂肪酸/总脂(FFA/TL)含量最高;(2)苍南产瘤背石磺的总饱和脂肪酸(ΣSF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产地石磺(P0.05),总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18∶2n)]显著低于其它产地石磺,其它5个产地ΣMUFA含量差异较小,各产地ΣPUFA和总高不饱和脂肪酸[ΣHUFA(≥20∶3n)]含量差异较大。浦东产瘤背石磺肌肉的C20∶5n3(EPA)、C22∶6n3(DHA)、ΣPUFA、ΣHUFA均显著高于其它产地石磺(P0.05)。研究表明,6个产地瘤背石磺肌肉中脂质及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上海和盐城两地的瘤背石磺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且DHA+EPA含量较高,营养价值丰富;苍南和厦门两产地的瘤背石磺具有含量较高且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瘤背石磺面临低氧环境时固有免疫的应激机制,以RACE法对瘤背石磺TLR4 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定了低氧胁迫下瘤背石磺TLR4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分析了血细胞活力和溶菌酶(LSZ)活性、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显示,瘤背石磺TLR4基因cDNA全长共3 605 bp,包括编码956 aa氨基酸的2 817 bp开放阅读框。系统进化树表明瘤背石磺TLR4基因与光滑双脐螺TLR4基因的进化地位较为接近。qRT-PCR结果显示TLR4基因在瘤背石磺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肝脏。低氧胁迫下,各组织中TLR4基因的表达量皆显著上升,其中神经节在4h时率先达到峰值。此外,血细胞活力、LSZ活性、ALP活性都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OD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波动幅度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了TLR4的生理功能,为探究潮间带生物免疫系统的低氧应激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是江蓠属一种经济海藻,可作为琼胶工业原料和鲍鱼饲料,目前已经在中国南方池塘进行试验栽培。为了探讨适合其栽培的生态条件,文章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 ℃、23 ℃、28 ℃、33 ℃和38 ℃)、不同盐度(13、18、23、28、33和38)和不同光照强度(3 000 lx、6 000 lx、9 000 lx和12 000 lx)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芋根江蓠适宜生长温度为23~38 ℃,最适温度为28~33 ℃;适宜盐度为18~38,最适盐度为23~33;适宜光照强度为6 000~9 000 lx,最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9 000 lx。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藻体具有较高的日相对生长速率(RGR),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P)的质量分数最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最低,受环境的胁迫最小。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芋根江蓠具有适应高温和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鹿角沙菜(Hypneacervicornis)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光照强度(2000lx、4000lx、7500lx、10000lx和15000lx)、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下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合鹿角沙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2000—4000lx,温度为20~30℃,盐度为20—35;最适合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lx,温度为25℃,盐度为30,在此条件下藻体具有最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SOD活性最低。在光照强度4000~5000lx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的质量分数降低,而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的质量分数上升;在温度25~35℃、盐度3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盐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有利于其生化组分积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漠斑牙鲆人工育苗过程中出现的死亡高峰期,并分别从饵料、分苗、温度、盐度、光照等生态因子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旨在提高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和营养盐对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生长的影响以及 pH、干露、淡水浸泡对藻体成活的影响。海萝藻体分别培养在不同温度(10℃、14℃、18℃、22℃和26℃)、不同光照强度(2500 lx、4500 lx、6500 lx、8500 lx 和10500 lx)、不同盐度(15.5、18.0、20.5、23.0、25.5、28.0、30.5、33.0、35.5和38.0)和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营养盐[硝酸钠(NaNO3)10 mg·L -1、20 mg·L -1、40 mg·L -1、80 mg· L -1和相对应的磷酸氢二钾(K2 HPO4)1 mg·L -1、2 mg·L -1、4 mg·L -1、8 mg·L -1]21 d。结果表明,海萝藻体生长的最合适温度为10~14℃,光照强度为6500~10500 lx,盐度为18~38;不同营养盐质量浓度对藻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海萝藻体在不同 pH(5.5~10.0)条件下培养10 d,结果显示藻体正常成活的 pH 范围为6.5~9.0。海萝藻体分别经不同时间的阴干、泡淡水、晒干,结果显示阴干24~48 h 或泡淡水24~48 h 以下藻体仍然能够正常成活;阴干3 h 后泡淡水3 h,藻体也能正常成活;在阳光下晒干超过2 h,藻体不能正常成活。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胚胎孵化的最适水温和盐度,采用不同水温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进行了孵化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14~28℃范围内均能正常孵化,最适孵化水温为18~20℃。孵化时数与温度呈幂函数相关,孵化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盐度试验表明,在水温为18℃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盐度25—32的海水中呈悬浮或者半悬浮状态,在盐度14~45范围内均能孵化,适宜孵化盐度为26~32。盐度对初孵仔鱼全长有显著影响,盐度较低组仔鱼全长显著大于高盐度组(P〈0.05)。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2010年7月对鼠尾藻池塘栽培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根据池塘水环境因子(水温、光照强度、盐度和pH)及鼠尾藻的生长特性,设置了自然苗、人工苗、帘子苗生长对比试验,不同水层、不同流速栽培试验及不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试验条件下,自然苗生长最好,帘子苗其次,人工苗生长最慢;2)不同水层栽培结果显示,40~60cm水层鼠尾藻生长最好,其次是O~20cm水层,再次80~100cm水层,150~200cm水层生长最慢,并且于5月中旬即开始衰退脱落;3)流速1m/s条件下鼠尾藻生长最快,随着流速的逐渐降低,鼠尾藻生长也逐渐变慢;4)光照强度为4000~6000lX时鼠尾藻生长良好,高于10000lX或低于3000lX则鼠尾藻生长相对较缓慢。观察发现,池塘水温在12~18℃时鼠尾藻生长最快,在9~12℃和18~24℃时生长较缓慢,24℃以上停止生长并出现腐烂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环境因子对异枝江蓠的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23、28、33、38℃)、不同盐度(13、18、23、28、33、38)和不同光强(3000、6000、9000、12000 lx)的培养条件下,异枝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生化组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温度为23-33℃,在此温度范围,藻体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较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的盐度为18-28,异枝江蓠对低盐的耐受能力高于高盐,6000 lx是异枝江蓠的最适生长光强。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盐度对龙虎斑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S)对体质量为(98.8±4.3)g龙虎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呼吸和排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S对龙虎斑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15-35℃范围内,龙虎斑的R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5℃时达到最大值,为(0.228±0.011)mg/(g·h),但RN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30℃时达到最大值,为(3.985±0.094)μg/(g·h)。S为5-35时,龙虎斑的RN随着S的升高而降低,其关系式为RN=3.689e-0.067S(R2=0.963);在S处于5-15和25-35范围内,RO随S升高而下降,但S在15-25范围时,RO则随S升高而升高。在S为28,水温15-35℃范围内,龙虎斑代谢的O∶N范围为44.416-73.667;在水温28℃,S为5-35时,O∶N值为59.577-275.034。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12.1~13.9°C下和直径80 cm、高60 cm,水深40 cm的圆形选育缸中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1200lx、600 lx和300 lx)对平均体质量为10.10±0.8g的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山女鳟幼鱼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变异系数(CV)(P<0.01),高光照强度组SGR和CF值显著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而CV值则是高光照强度组显著低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高光照强度组摄食率(FI)明显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实验表明,适度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山女鳟幼鱼的生长,这对于优化山女鳟幼鱼培育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