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接荧光抗体法快速检测病禽组织中的新城疫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对用新城疫病毒(NDV)攻毒鸡胚的卵黄、胚体、尿囊液、尿囊膜和人工感染鸡、自然病死鸡的心、肝、脾、肺、肾、脑、盲肠扁桃体、法氏囊等8种脏器进行检测。结果鸡胚收集液、6例人工感染和15例自然病例的脏器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脏器以肝、脾、肺、脑的检出率最高,检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方芳 《当代畜牧》2012,(1):14-15
<正>鸡新城疫在我国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内,血液及分泌物中,以脑、肺、脾含毒量最多,骨髓里病毒维持时间最长,抵抗力较强。其易感动物包括鸡、鸽子、火鸡、珍珠鸡等  相似文献   

3.
(一)新城疫病原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存在于病鸡所有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以脑、脾和肺含毒量最高,骨髓含毒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感染鸭实质器官内的增殖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瘟病毒(DPV)CHv强毒株经皮下注射、滴鼻和口服3种途径分别感染20日龄天府肉鸭,于攻毒后10、30、60、90min以及4、12、48、72h和9、15d每组分别剖杀2只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等实质器官,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DPV在这些器官的分布和增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PV分布到具体器官的速度与感染的途径、鸭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皮下注射是DPV分布到各实质器官速度最快的途径。30min于皮下感染鸭的肝、脾、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肺、脑、肾,口服感染鸭的肺和法氏囊,滴鼻感染鸭的心脏和哈德氏腺均检测到DPV-DNA;90min所有受检样品中检测到DPV-DNA。鸭抗DPV感染的免疫器官的重要性依次是脾、胸腺、法氏囊和哈德氏腺,30min内DPV-DNA分布到脾、胸腺、法氏囊的速度和数量决定了DPV感染的潜伏期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途经感染鸭的相同器官在同一时间内的DPV-DNA拷贝数大多以皮下感染鸭为最高。DPV致死鸭的法氏囊和肾是DPV-DNA含量最高的实质器官。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免疫鸡卵卵黄提取免疫球蛋白制备 IBD荧光抗体,得到了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基本上无非特异性反应的诊断制剂。用 CEF 细胞培养可直接(?)以 PBG98株1BDV 弱毒人工感染3日龄雏鸡的器官组织中分离到了病毒。本试验应用荧光抗体试验和 CEF 细胞培养检查和分离病毒的方法证明病毒在感染后的雏鸡体内分布和持续时间如下:强毒在被感染的3日龄雏鸡体内分布于法氏囊、胸腺、肾、直肠、肺、肝等器官。以法氏囊中的病毒浓度最高,扮续时间为8日。在感染有9周龄雏鸡体内分布于法氏囊、盲肠、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胸腺、哈德氏腺、脾、肾、肝等器官;肺、心脏、脑、胰脏中未检出病毒。病毒浓度以法氏囊中最高,持续时间长达9日。弱毒在被感染的3日龄雏鸡体内分布于直肠、法氏囊、胸腺、肝、脾、肺。病毒在直肠中的浓度略高于法氏囊,持续时间亦较长,亦为8日。  相似文献   

6.
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新城疫抗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EG平板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病禽组织器官中的新城疫抗原,采用抗原与兔抗ND高兔血清的点阵分析。确定了兔抗ND高兔血清诊断抗体的最佳稀释度为1:2,采用多器官检查和统一判定方法,即心、肝,脾、肺、肾,脑,盲肠扁桃体,法氏囊等器官检出阳性时即可判为新城疫。  相似文献   

7.
肺脑型新城疫感染的发病鸡可见法氏囊的出血、坏死以及有干酪样物,腺胃及盲肠扁桃体出血;更主要的是肠道黏膜的出血性变化,尤其小肠中后段的出血。但法氏囊不见黄色胶冻样水肿,耐过的鸡也不见法氏囊的萎缩及蜡黄色。鸡新城疫多有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8.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组织印迹杂交试验,从某鸡场爆发新城疫的病鸡脾及法氏囊组织中检测到了IBDV,证明该ND病鸡存在IBDV的亚临床鸡鸡感染。进而分析了该疫情的爆发原因,并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亚临床感染和免疫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新城疫病毒(NDV)参考强毒株F48E8感染鸡,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鸡的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绌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NDV感染鸡后,其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1)。实验结果说明NDV参考强毒株F48E8人工感染鸡后可以诱导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绌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近期,郑州周边部分肉鸡养殖户遭遇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与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25~35日龄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缩颈嗜眠,重症者出现扭头、伏地、软腿等神经症状,排乳白、黄、绿色稀粪,发病率达60%,死亡率达15%。结合剖检病理变化特点、实验室病毒学、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非典型新城疫感染。采用中药复方提取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中药复方提取物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化血、宣肺祛痰、补脾益气、生津止渴等功效,本试验观察了中药复方提取物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和非典型新城疫病毒(NDV)的抑制作用,证明中药复方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11.
1日龄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后再一次、二次接种新城疫疫苗,T、B 细胞数量及功能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说明感染雏鸡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应答功能明显降低。攻击新城疫强毒后,感染鸡二次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感染鸡一次免疫组,并接近对照一次免疫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7日龄 SPF鸡经滴鼻、点眼感染 PMV- 2 ,可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气管黏液分泌亢进和轻微的淋巴细胞浸润 ;感染 PMV- 2后的 1天 ,2天 ,3天… 11天 ,定位采取气管、肺、肝、脾、肾、心、大脑、法氏囊、盲肠扁桃体等组织 ,检查病毒的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PMV- 2在法氏囊、气管、肺、胸腺、脾、肾、大脑中均有分布 ;SPF雏鸡感染 PMV - 2后 ,接种鸡新城疫克隆 30疫苗 ,免疫后 5 - 30天 ,每 5天 1次检测血清中 ND的 HI抗体效价 ,结果表明 ,PMV- 2感染组比对照组的 HI抗体效价平均低 2 log2 ,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极显著。雏鸡感染 PMV - 2后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应答有影响 ,从而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危害养鸡生产。  相似文献   

13.
雏鸡感染新城疫病毒后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新城疫病毒(NDV)LD强毒株以肌肉注射方式感染21日龄麻鸡,于感染后1 d、2 d、3 d、4 d、5 d采取脑、心脏、肺脏、脾脏、法氏囊等组织,分光度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NDV感染组雏鸡的各组织中SOD活性在人工感染后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雏鸡心脏、肺脏、脾脏、法氏囊MDA含量在人工感染后2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MDA含量在人工感染后3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应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分离株毒力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新城疫病毒 (NDV)强、弱毒株在 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和序列上的差异 ,参照有关文献 ,设计了 3对引物 (A B,A C,A D)。引物 A B能从 L a Sota、B1 、 系和强毒 F4 8E8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36 2 bp的核酸片段 ,引物 A C仅能从强毒 F4 8E8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2 5 4 bp的片段 ,引物 A D仅能从 L a Sota、B1 、 系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2 5 4 bp片段。 3对引物均不能从 IB、IBD、AI的含毒尿囊液和正常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特异片段。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 3株 NDV毒株均被 A C引物扩出 ,它们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分别为 5 1.8、5 3.2、5 2 .6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 (ICPI)为 1.6 5、1.6 3、1.6 0 ,证明是 NDV强毒。利用 RT- PCR对 NDV人工感染鸡最早可于攻毒后第 2天从病鸡气管中检测到 NDV,其次为泄殖腔和脾、肾。利用 RT- PCR对 NDV毒力的鉴定结果与传统生物学试验的测定结果完全吻合 ,但前者可在 2 4 h内直接对组织匀浆进行诊断 ,具有快速、简便和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分离株毒力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强、弱毒株在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的序列上的差异,参照有关文献,设计了三对引物A+B,A+C,A+D。引物A+B能从Lasoa,B1,I系和强毒F48E8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362bp的核酸片段,引物A+C仅能从强毒F48E8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254bp的片段,引物A+D仅能从Lasota,B1,I系的含毒尿囊液扩增出254bp片段。三对引物均不能从IB,IBD,AI的含毒尿囊液和正常鸡胚尿液中扩增出特异片段。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3株NDV毒株中均被A+C引物扩出,它们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51.8h、53.2h、52.6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65、1.63、1.60,证明是NDV强毒。利用RT-PCR对NDV人工感染鸡最早可于攻毒后第二天从病鸡气管中检测到NDV,其次为泄殖腔和脾、肾。利用RT-PCR对NDV毒力的鉴定与传统生物学试验对强弱毒的测定结果完全吻合。但前者可在24小时内直接对组织匀浆进行诊断,具有快速简便和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IBDV单克隆抗体(5A6-HRP) ,利用快速ELISA法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野毒攻击的SPF鸡法氏囊、肝、脾及肾中均检出IBDV ,以法氏囊含毒量最高 ;不同批次TCID50为10 -5.5/0.1mml左右的细胞适应毒OD450在0.7~0.8之间 ,表明本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具有特异、敏感、便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中的IgG致敏绵羊红细胞(SRBC),通过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对人工发病鸡与自然感染鸡的脏器材料进行诊断。结果,法氏囊材料的RPHA与琼脂扩散试验(AGP)的阳性符合率为82.1%,与对流免疫电泳(CIEP)的阳性符合率为96.4%。人工发病鸡与自然感染鸡各脏器的含毒量均为法氏囊>脾>肾>肝。超声波裂解器处理的材料与在冰箱冻融三次的材科,其RPHA结果完全相同。致敏的SRBC在4℃保存7周,对RPHA的阳性率无影响。AGP、CIEP及RPHA的对比试验证明,RPHA优于其他方法,利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将鸭肠炎病毒(DEV)强毒GZ株经腿部肌肉注射感染15日龄雏鸭后,应用建立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在雏鸭体内各组织的动态分布。结果显示,感染后3 h即可在肝、脾、脑、胸腺、肾和肺6种组织中检出病毒核酸;感染后6 h,除上述组织外还可在十二指肠和盲肠检测到;感染后10 h又可在胸肌和心肌等检测到。不同受检组织病毒核酸检出量有所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脑、肝、脾、胸腺、肾、十二指肠、盲肠、肺、胸肌和心肌。为阐明DEV的致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正>1发病原因1.1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方法不科学、免疫剂量不准确前期饲养感染脑脊髓炎、传染性贫血因子、法氏囊病,造成鸡只免疫抑制、新城疫抗体高低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感染鸡后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抗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周龄接种MDV超强毒株RBIB和7日龄接种MDV强毒株GA的鸡HI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鸡,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尚未发现MDV感染对法氏囊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