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编辑同志: 紫秆茼麻,春种(或夏种)秋收,具有耐肥、秆高(纖維长)、不发杈、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蒙城地区农民多在渦河两岸沙地或湖地零星种植。1964年,我場試种紫秆茼麻一亩(同田播种伏茼麻四亩),生长势强,株高四点四米,直径最粗四点六厘米、一般二至二点五厘米。亩产净麻一百二十八点四斤,纖維色白发光,品質优良,加工出的繩索光滑柔軟。而在同等土質、同样施肥管理情况下,伏茼麻株高三点一米,直径一般一至一点五厘米,亩产纖维仅七十八点二斤。現将紫秆茼麻的种植方法簡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一九七三年开始在孟家大队第四生产队试种了罗马尼亚向日葵十二亩,总产三千八百四十斤,亩产三百二十斤。一九七四年全社种植六百五十亩,总产达十四万二千斤,平均亩产二百二十斤,其中开原大队第四生产队种了三亩,亩产四百斤。播种前,用温水浸种一、二天,实行垵种,每亩施三千斤农家肥做口肥,行距一尺七、八寸,株距一尺至一尺五寸,亩保苗二千三百株至三千三百株。四月三日开始播种,四月末结束,一次定苗,铲趟两遍,人工辅助授粉一次,八月二十五日前后成熟。油用向日葵是一种抗旱耐瘠薄,适应性较强的油料作物。在瘠薄轻碱地以及风砂干旱地区都能正常生长,亩产可达百斤以上。该品种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区早稻空前丰收,发出高额和平衡两大卫星,全区7个乡早稻面积40,808亩,总产量达一亿另三百四十四万八千二百八十斤,平均亩产2,535斤。比去年早稻增产二倍半以上,其中平均亩产3,000千以上的有2个乡,31个社,336个生产队,5,000斤至10,000斤的田1,093亩,10,000斤至25,000斤以上的田34亩,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朋兴乡长风社主任官木生,同青年突击队共同培育的1.21亩南特号创造了亩产15,361.10斤的纪录,还有六合乡五四社副主任刘伯千等培育的1.1亩,南特号创造了亩产26,679.9斤的新纪录,丰收后,社员们反映说:“说一万,收一万,不愁吃,不愁穿,  相似文献   

5.
1964—1965年,我们在油菜高产综合试验样板田中,进行“简易移栽”(即移栽油菜前,土地不耕不耙,把油菜直接移栽在稻板上)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本场3.83亩简易移栽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387.6斤,其中1.71亩平均亩产417.93斤,比同一块田内,同样栽培条件的4.78亩耕作油菜增产11.15%,比66.8亩样板田增产13.79%。  相似文献   

6.
1965年辽宁省水稻生产不論是老稻田或新稻田都获得了好收成。总产量比1964年提高30%左右。丰收的特点是幅度大,范圍广。如沈阳市52万亩水稻,在1964年亩产542斤的基础上,提高到平均亩产600斤左右的水平。全市有三个公社平均亩产达到700斤以上,有15个大队,73个小队达到亩产800斤以上,有2个人队,11个小队平均亩产900以上,并出現一个有565亩水稻千斤队。盘錦荣兴农場中央屯大队3900亩水田,在1964年平均亩产947斤的基础上,1965年又創造了亩产996斤的新纪  相似文献   

7.
1965年我省扩大推广单季晚粳农垦五十八共八十二万亩。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广大干部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紅旗,积极努力,普遍获得了大幅度增产,一般亩产七、八百斤,比当地品种增产三、五成,高的成倍增产。各地还出現了不少大面积的高产典型。例如,圩畈地区的蕪湖县保丰公社四千多亩,平均亩产八百斤左右。巢县环城公社岗岭大队六百八十五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其中三百三十亩亩产超千斤。江淮丘陵地区滁县滁东公社買郢大队六百三十七亩,平均亩产八百五十斤。寿县保义公社塘郢大队七百二十亩,平均亩产七百五十斤。皖南山区黟县际联公社中街生产队二十六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一十四斤。泾县百元公社叶村生产队二十八亩,平均亩产九百一十二斤;淮北平原地区的凤台县示范繁殖农場二十五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斤。丰产喜訊頻传,到处人心振奋,大大开闊了人們的眼界,解放了思想,原来对推广农垦五十八有“三怕”:一怕产量不高,二怕耗肥太多,三伯难掼难打。現在变成“三信”:一信农垦五十八确实高产,二信只要狠下功夫,低产能变高产,三信有了打稻机,脫粒并不难。称它是“增产稻”,是晚稻的“挂帅品种”,把扩大种植农垦五十八列为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最近两年我们在全区组织协作攻关,开展对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的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去年12个单位,18块四,54.41亩小麦亩产超千斤.今年(1979年,下同)经地、县科委分别验收的共有71个单位,95块田,302.863亩亩产超千斤,其中1000~1100斤的67块,214.983亩;1100~1200斤的23块,80.705亩;1200斤以上的5块,7.125亩,产量最高的1.207亩亩产达1270.37斤.今年参加地区协作的有10个单位,23块田,40.107亩亩产超千斤,平均亩产为1103.44斤.有些单位已连续三年亩产超千斤.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大队一九七四年,在百分之四十的高梁和玉米地里,隔台套种“门源”小油菜,折合纯面积837.7亩,共产油菜籽40100斤,平均亩产50.3斤。第二生产队有20亩套种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120斤。主要做法是: (1) 抓“早”字。做到早整地,早播种、早定苗。1973年秋在搞好秋收的同时,对种油菜的地块进行深翻6寸。随后耙压打垄,垄距一尺五寸;三月十五日开始播种,二十五日播完,(耒不)耙开沟,葫芦头点种,播幅二寸;  相似文献   

10.
1976年,我们大队党支部学习了劳模李光庆同志的先进事绩,党支部成员亲自动手,试种了攻三千斤试验田4块,6.7亩;各生产队也都种了攻三千斤试验田,共计8块,15.6亩。其中大队党支部攻三千斤试验田(简称三千斤田),面积1.9亩,夏熟2—14大麦亩产814.9斤,前季稻广陆矮4号亩产1209.5斤,后季稻农虎6号亩产988.5斤,三熟相加达3013斤。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市广大干部和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把油菜种好”的教导,1974年对油菜进行了大面积试种,获得成功。全市试种的三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亩油菜,在大面积间套种的情况下,混算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三斤,并出现许多高产典型。旅顺口区海鹰公社科研小组一亩三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三百四十斤。金县友谊公社光明六队五亩五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七斤。复县示范场二亩四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五斤。庄河县小孤山公社农场大队四十五亩三分地,亩产二百七十六斤。新金县泡子公社谷泡子大队后袁西队五亩五分地,亩产二百三十八斤。金县董家沟公社城南大队一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四十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南京地区小麦亩产千斤的高产栽培技术,并研究提高光能利用,增强光合效率,增花保花攻大穗、增粒重及有关营养诊断等高产关键问题,我们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1977—1978年种植的五块小麦高产试验田,块块亩产超千斤,其中有两块田达到1100斤以上。丰产一号田,品种宁7317,1.38亩,亩产1137.9斤;二号田,品种宁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七年,郭七大队种了三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三斤,比上年每亩增产四十二斤,增长29.7%。其中第二、三两个生产队共一百八十亩,平均亩产二百另五斤。油菜收获后又复种了二百二十九亩向日葵,一百三十一亩大豆,实产向日葵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平均亩产二百六十七斤。实产大豆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八斤,平均亩产二百另三斤。油葵两茬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油豆两茬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  相似文献   

14.
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在1965年大旱年份,又获得了第三个谷子丰收年。全大队共种谷子503.3亩,平均亩产643.5斤(包括间作14.1斤),比丰收的1964年增产8.9%。比1963年增产26.9%,比常年1962年增产65.4%。并出现了700斤以上的地块178.5亩,其中有6.91亩谷田平均亩产920.3斤,特别是有0.85亩谷田,平均亩产达到954斤,创造了当地谷田最高丰产新记录,为谷田大面积丰产树立了样板地块。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谷城县,庙滩乡,新气象五社,1958年种小麦703.48亩,平均亩产1,017斤,获得空前丰收,其中第一生产队100.85亩小麦,平均亩产1,443斤,并有1.5亩获得亩产5,467斤的高额丰产;第二生产队60.85亩小麦,平均亩产1,506斤,也有1.05亩达到亩产5,376斤。 当地年平均温度15℃左右,无霜期220天左  相似文献   

16.
1980年,靖江县在太和、土桥等地,试行在前季稻收后完全不耕,即板茬泡水免耕法(简称免耕,下同)栽培后季稻,取得成功经验.1983年,全县用免耕法栽培的面积达8.27万亩(占移栽面积的50%),平均亩产770.1斤,比常规栽培每亩增收49.9斤,增产6.92%.免耕法栽培后季稻所以能增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抢得季节.靖江县双三制面积大,季节是影响后季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常年在8月3日以后,每迟栽一天,亩产要减20多斤,栽期愈迟,减产愈烈.免耕栽插,由于免去了耕耙地等工序,不再受忙季机、牛安排等因素制约,前季稻一离田,即可上水栽秧,可比常规耕法早栽1~2天.  相似文献   

17.
广东潮汕技术能手四人,今年在我站种了3.44亩早稻样板田。同时我站组织干部工人搞跟班田二亩,进行系统的跟班学习.由于能手的技术过得硬,他们对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等不够熟识的情况下,仍获得了高产,树立起样板。样板田3.44亩,平均亩产939.5斤,其中最高产的珍珠矮10号1.26亩,平均亩产1,050.8斤,破我站的最高纪录;其次广场矮73号1.09亩,平均亩产877斤,广选3号1.09亩,  相似文献   

18.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19.
“发紅田”又名“发烧田”,是我省水稻地区的低产田。最严重的“发紅田”,水稻返青后一、两天就开始发“烧”,一“烧”到底(栽秧后五、六十天才轉青),亩产不到一百斤。一般的“发紅田”,返青后七天左右开始发紅,持續二十至三十五天,以后才由紅轉青,常年亩产約一、二百斤。最輕的“发紅田”,正常年份不发紅,只有遇到各干和栽秧后刮冷风的情况下才发红,而且发紅的时間也比較短,約七到十天即可逐漸轉青,一般常年产量約三百斤左右。由于1964年冬干,很多沤田沒有灌上水,更扩大了1965年“发紅田”的面积和加重发紅程  相似文献   

20.
对几个水稻品种再生力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們从一九六○年起,連续三年作了再生稻品种观察試驗,茲将初步結果討論如下。 試驗经过 一九六○年利用一季中粳(粳24)施肥試驗田及与四川农学院合作的37个粳稻品种繁育試驗田。面积共4.1亩,在第一季稻收获后蓄留再生稻,获得肥料試驗田最高肥料处理亩产再生稻525.7斤,加上前季稻,合計亩产1,488.7斤,同时在品种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