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混凝-Ti O2光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探讨了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理效果;考察了PAC用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催化剂用量、紫外灯功率、反应时间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铵态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C用量为1.0 g/L、搅拌速度为150 r/min、搅拌时间为15 min、Ti O2用量为0.3 g/L、紫外灯功率为25 W、催化氧化反应时间120 min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最好;经过混凝-Ti O2光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后,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36%、89.96%。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模拟染料废水亚甲基蓝溶液,考察了臭氧化空气流量、pH值、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去除有机物,废水在低质量浓度、碱性条件下对反应有利;在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100mg·L^-1,pH9.5,活性炭9g·L^-1,反应90min条件下,色度去除率达到了95.6%,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了64.8%;活性炭催化臭氧化废水以间接氧化为主,活性炭可促进臭氧化过程产生·OH自由基并提高其利用率,相对于单独臭氧化过程,废水COD去除率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FeCl3·6H2O作混凝剂后进行光氧化反应,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不需调节pH值即可进行混凝;FeCl3的最经济投加量为500mg/L;在FeCl3·6H2O投加量为500mg/L和化学需氧量(COD)初始值为4 800mg/L的情况下,pH值在4左右的处理效果最好,UV/Fe(Ⅲ)工艺在pH值为4的情况下高压汞灯光照4h,COD去除率可达到70%;混凝后相同数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FeCl3溶液分段补加的处理效果好于一次补加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万小娇  柴晓利  牛静  赵由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25-19327
[目的]研究化学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方法]以上海某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协同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考察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吹脱温度、空气流量、吹脱pH和H2O2浓度、Fe2+浓度、氧化pH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混凝沉淀中,添加6 g/L MgO和2 g/L Ca(OH)2混凝沉淀效果最佳。最佳吹脱试验条件确定为pH 11.0~11.5,温度≥30℃,吹脱时间为4.5~5.0 h,空气流量为6 L/(min.L),吹脱效率大于80%。Fenton氧化的最优化条件为H2O2 750 mmol/L,Fe2+28 mmol/L,反应时间45 min,pH 3。整个工艺对COD去除率达93.4%,对NH3-N去除率达95.7%。[结论]化学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影响Fenton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COD_(cr)去除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对初始pH、H2O2/Fe2+比、H2O2投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影响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H2O2/Fe2+比为5:1,H2O2投加量为0.05mol·L-1,反应时间为2.5h。此时COD去除率可达73.1%。  相似文献   

6.
许琳科  刘继红  夏俊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47-16749
[目的]研究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效果,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初期的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搅拌对其进行混凝沉淀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和投加时间以及初始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pH的增加,COD去除率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pH 8.0,PAC投加量为20 g/L时,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最佳,为24.1%;另外,PAM的加入增强了混凝效果,在混合阶段投加15 ml0.1%PAM,混凝后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7.4%。[结论]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研究为垃圾渗滤液的实际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袁芳  董俊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28-5330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4类主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催化剂,用于二氧化氯催化湿式氧化(CWCDO)法处理有机农药废水的研究,并确定了催化湿式氧化的条件。结果表明:4元组合MnO2-CuO-CeO2-V2O(5 24∶1∶1∶)催化剂性能较好;当反应在常温常压下,维持pH值为3~5,反应时间为30 min时,COD的去除率大于85%,色度去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8.
杨艳丽  王有乐  王玉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70-1771,1774
以天然水体中常见的金属离子Mn2+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对水中溶解性腐殖酸的催化臭氧化效能.结果表明,Mn2+对臭氧化去除腐殖酸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反应25 min,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82.3%,较单独臭氧化提高了24.3%;通过Na2CO3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验证了Mn2+催化臭氧化反应遵循自由基反应原理;同时也发现催化效率随着臭氧流量的增大而提高,随着pH值的升高而提高;且少量Mn2+投加即可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过量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级混凝-过氧化氢氧化法联用处理微藻液化制油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一次混凝试验中,混凝剂选择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 g/L,反应pH值为6,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60 mg/L;二次混凝试验,选取PAC/PAM投加比为16.7,PAC投加量为0.8 g/L。经过二级混凝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去除率为74.87%,色度去除率为44.89%。混凝段出水再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70℃,反应pH值为8,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5 mol/L,氧化处理15 min。在此条件下,微藻液化废水COD去除率为86.94%、脱色率为47.70%;出水COD为3 029 mg/L,色度为2 079度。微藻液化废水经过混凝-过氧化氢氧化法连续处理后,废水中的COD、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6.71%、71.17%。出水的COD低于厌氧处理进水要求,可以作为后续厌氧处理的进水。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烧杯试验法对羊绒制品染整废水进行海绵铁内电解法去除色度及化学需氧量(COD)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绵铁投加量在500 g/L、pH 5~6、反应时间为60 min,在一定的搅拌强度下辅以混凝、氯氧化综合作用,色度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废水出水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