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牙克石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风、无霜期日数资料分析了牙克石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发生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牙克石市年平均气温为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了0.32℃。年平均气温波峰及波谷均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波峰有12~20年周期,波谷有10~16年周期;年降水量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旱涝出现的概率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无霜期基本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Increasing river discharge to the Arctic Ocean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ynthesis of river-monitoring data reveals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discharge of fresh water from the six largest Eurasian rivers to the Arctic Ocean increased by 7% from 1936 to 1999. The average annual rate of increase was 2.0 +/- 0.7 cubic kilometers per year. Consequently, average annual discharge from the six rivers is now about 128 cubic kilometers per year greater than it was when routine measurements of discharge began. Discharge was co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both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nd glob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observed large-scale change in freshwater flux has potentially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两大农业种植生态区的9个代表气象观测站,基于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逐年山区和平原的≥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稳定通过0、5、10、15和20℃的初、终日期及持续日数、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季节日较差平均值和年较差、初、终霜日期、无霜期日数和冬季负积温等热量资源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检测分析热量资源指标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在1961~2008年呈上升趋势,平原上升趋势比山区明显,平原在1996年存在突变点;山区和平原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突变后比突变前提前了4~10d,终日山区和平原没有突变点,但也分别推迟了0~3d和1~10d,初终日持续日数也呈增加趋势,但平原多于山区,高温区域低于低温区域;年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比山区增温速度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山区的夏季和秋季外,年较差和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呈现减小的趋势;初霜日期推迟,终霜日期提前,无霜期日数增加,山区比平原表现更为显著;平原区和山区冬季负积温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高于山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保温被揭盖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温度的影响,基于温室内部不同位置光照的需求建立保温被精准揭盖位置模型,提出一种逐时揭盖保温被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瞬态模型分析不同的揭盖方式下大寒、春分节气温室内部空气温度变化。【结果】按照温室规格1∶1建立日光温室CFD模型,所建立模型决定系数在0.91~0.92。选取大寒、春分2个节气分析,在光照完全照射墙体时逐时揭盖分别比传统一次性揭盖温室内部温度提高0.03和2.49℃;在光照完全照射地面时,逐时揭盖分别传统一次性揭盖温度提高0.55和0.9℃;在光照完全照射作物层时,逐时揭盖分别传统一次性揭盖温度提高0.53和0.62℃。【结论】逐时揭盖对较为严寒的大寒日前后提高温度不明显,全体平均气温最大提高了0.56℃;在春分日逐时揭盖方式全天平均温度最大可提高2.49℃。寒冷季节下,揭盖方式对温度的影响不大,可增大保温被揭起角获取更多的光照,在春分节气可减小揭起角以增加温室内部的温度。  相似文献   

5.
熊永花  林娜 《北京农业》2012,(15):216-217
利用贵州省黎平站1957-2009年53年的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气象资料,对黎平县53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研究.结果表明:53年来,黎平县气温总体呈升势趋势,且有明显的阶段的变化,呈暖-冷-冷-暖交替变化出现;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冬春秋三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变暖过程中以冬季变暖起到了主要作用;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有相同的特征,且速率是年极端最高气温的2.52倍.  相似文献   

6.
利用沙坡头区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春小麦物候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4节气气候变化及春小麦物候期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坡头区24节气的平均气温呈单峰型准正态分布,小暑和大暑是全年最热节气,平均气温均为23.1℃,小寒为最冷节气,平均气温为-7.3℃;平均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呈单峰单谷型,升温幅度最大值出现在春分,为0.25℃/d,降温最大幅度出现在霜降,为-0.26℃/d;相邻节气之间平均气温变量曲线也为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清明,变量达0.22℃,是上升最快的节气,谷值出现在霜降,变量为-5.5℃,是气温下降最显著的节气;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沙坡头区后16年(2000-2015年)各个节气平均气温比前15年(1985-1999年)气温普遍偏高,差值在0.2 ~3.3℃;惊蛰、清明、芒种和小暑4个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中,芒种和小暑平均气温随年份呈显著性升高.平均气温对各物候期影响十分显著,气温升高,加速了物候进程,春小麦营养生长期出现延长现象,生殖生长期出现缩短现象,其全生育期呈现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7.
深入了解莱芜市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以及演变趋势。利用1971~2000年莱芜市观测站资料,从雷暴的初、终日及绝对变率、雷暴日的年、月分布及变化趋势,以及雷暴初、终日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随着年代的推移,初、终雷日的平均日期都更加趋于稳定,但终雷日的年际差异大;雷暴期相对稳定,年代际变化不大,总的趋势略有变短的倾向,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是减少的,平均倾向率为每10年-2.5 d;雷暴的月分布基本呈单峰对称分布,7月份是雷暴的最为集中的1个月份;雷暴日与气侯平均气温的对应关系是,雷暴初日所对应的气侯平均气温为12℃,雷暴终日所对应的侯平均气温为14℃。从60年代到90年代,莱芜市平均初雷日、终雷日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辽宁CIMISS获取大连气象站2004-2017年浅层(5cm 、10cm、15cm、20cm)土层温度,根据月值获取季值和年值,对年、季、月进行数值统计分析,获取相应的特征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气象站近14年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变化规律如下:年分布规律先降低后升高确实,2010年是拐点年,且不同深度土层浅层地温变化趋势一致。月分布变化规律如下:月变化跟个月太阳辐射强度有很大关系,具体1-7逐月升高,8-12月逐月降低过程趋势,土层深度跟太阳辐射呈负相关性,各月温度变化率在5度左右。季分布变化规律如下:季变化跟月变化符合一致,土层深度和土层温度在冬季、春季和夏季是呈负相关,秋季呈正相关。各个季节均值和季节太阳辐射强度一致,夏季辐射强度最大,所以平均地温值最高,冬季辐射强度最低,所以平均地温值最低。  相似文献   

9.
近38年肃北县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3—2010年肃北县的气象资料,对肃北县年际、年代、不同季节、农作物播种期等不同时段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8 a肃北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以1983—1990年、1994—1998年及2003—2006年3个时段的升温趋势最为明显,1991—2000年增幅最大。不同季节及播种期的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以秋季的增温趋势最缓,春、冬季及播种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性均较大,增温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陈海燕  肖天贵  范亮  熊继东  熊卫东  黄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40-10541,10544
利用安岳县1971~201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MK突变诊断等方法,对安岳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安岳年均气温在16.6~18.3℃波动变化,主要周期在4年左右,发生明显突变在2003年;年降水量在688.3~1 345.7 mm,波动特征明显,主要有7~10年周期变化,发生明显突变年份为1990、1993、1994、1998和1999年;年日照时数在1 200 h附近波动,波动周期不明显,其明显突变年份需进一步研究。总体而言,安岳冬无严寒,夏无酷署,但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周期位相相互叠加时,如高温和低湿配合则可能引起安岳气候环境的较大振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气候和水的变化研究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新疆来说水资源极其重要,利用1957~2008年精河流域的气温、降水、河流年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的气候、降水、河流年径流量进行研究分析,为流域经济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方法]应用Excel软件和DPS软件对精河流域1957~2008年的气象数据及水文数据做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径流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大,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较小,三者的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该区(1)年平均气温变化大,20世纪80年代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温时间序列的6 a周期较突出.(2)降水量波动变化大,年降水变化趋势呈波浪状分布,1957~2008年可分为三个阶段.(3)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呈波浪状.同时,年径流量会出现周期为4~5 a的稳定期.  相似文献   

12.
Empirical models of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electron density of the late afternoon and nightside Venus ionosphere have been derived from Pioneer Venus measurements acquired between 10 December 1978 and 23 March 1979. The models describe the average ionosphere conditions near 18 degrees N latitude between 150 and 700 kilometers altitude for solar zenith angles of 80 degrees to 180 degrees . The average index of solar flux was 200. A major feature of the density model is the factor of 10 decrease beyond 90 degrees followed by a very gradual decrease between 120 degrees and 180 degrees . The density at 150 degrees is about five times greater than observed by Venera 9 and 10 at solar minimum (solar flux approximately 80), a difference that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solar activity on the processes that maintain the nightside ionosphere. The nightside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 from the model (above 150 kilometers) can be reproduced theoretically either by transport of 0(+) ions from the dayside or by precipitation of low-energy electrons. The ion transport process would require a horizontal flow velocity of about 300 meters per second, a value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other Pioneer Venus observations. Although currently available energetic electron data do not yet permit the role of precipitation to be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this process is clearly involved to some exten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nightside ionosphere. Perhaps the most surprising feature of the temperature model is that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remains high throughout the nightside ionosphere. These high nocturnal temperatures and the existence of a well-defined nightside ionopause suggest that energetic processes occur across the top of the entire nightside ionosphere, maintaining elevated temperatures. A heat flux of 2 x 10(10) electron volts per square centimeter per second, introduced at the ionopaus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verage electron temperature profile on the nightside at a solar zenith angle of 140 degrees .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该市年、季、月平均气温以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青州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5℃/10 a,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8℃;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率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是1989年。近50年青州市平均最高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一个高值区,70年代为近50年来最低值,自7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平均最低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最冷期,自70年代以来气温快速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天山北坡研究区5个气象台站1990—2004年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建立研究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序列,利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天山研究区近15a来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90—1999年的10a间生长季气温变化趋势为0.081℃/a;1990—2004年的15a间生长季气温变化趋势为0.04℃/a。研究区域2000—2004年生长季节气温变化总体特点有别于1991—1999年前10a的变化特点,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天山北坡2000—2004年的月均温特点:近5a的生长季节气温变化趋势性质为-0.26℃/a的负方向变化。1990—1999年的10a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为6.968mm/a;1990—2004年的15a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为1.483mm/a;2000—2004年的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为-4.21mm/a。总体上来看,天山北坡2000—2004年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趋势性质为正方向变化。但是相比较15a来降水的变化特点,2000—2004年的生长季降水是偏少的。  相似文献   

15.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23-13025
对1953~2008年本溪地区温度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突变年检测;应用气温降水异常指标,分析确定异常年。结果表明,本溪地区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上升,降水呈减少趋势。气温增加幅度各季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1988年为突变年。1953~2008年,本溪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阶段性较明显;1974年为突变年,之前为降水偏多时段,之后为降水偏少时段。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海东市1961-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近55年来青海省海东市气温变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海东市5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5年来海东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年际增长率分别为0.33℃/10a、0.33℃/10a和0.43℃/10a,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增暖趋势明显;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增温趋势,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的特点,以最低气温增温更明显,冬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高贡献最大,三者增温的强弱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表现出不一致性;海东市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突变开始的具体时间是1996-1997年,最高气温于1993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龙口市的气候资源,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山东省龙口市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龙口市1957—2014年的温度和降水量进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龙口市58年来的温度均值为12.3℃,年降水量均值是605.0 mm;气温变化表现为上升状态,气候倾向率为0.5℃/10 a,在四季温度变化中,夏季增温最小,春季増温最大;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以8.96 mm/10 a的速率线性降低,四季降水变化中,冬季下降幅度最小,秋季最大;在1950s—1970s期间,气温开始平稳降低,而1980s至今气温明显增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呈“增多—减少—增多”的变化规律,其中1970s—1980s呈减少规律;龙口市近58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均值分别于1989年和1979年出现突变。该研究获得了龙口市气候变化规律的最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伊犁河谷地区10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年平均气温、其他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其中,冬季增幅最大,为0.59℃/10 a,秋季次之;暖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且近10 a是50 a中最暖的时期,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气温异常年份为: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2010年为异常偏暖年;50 a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 a,其中,夏季降水量为50 a中最多时期,冬季次之,秋季降水量为最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枯水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丰水期,但分布不均匀,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降水偏多趋势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5年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5年来该地阴、晴天气日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和县年平均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平均晴天日数增减均不显著,春季晴天日数呈增多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晴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晴天日数在1969年发生了增多突变,年、春季、秋季、冬季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以3.08d/10a的速度显著增多,秋季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阴天日数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其中阴天日数增多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春季阴天日数在1985年发生增多突变,夏季和冬季阴天日数在2005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秋季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洼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洼县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统计分析该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全年及春、夏、秋、冬季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降水全年及春、夏、冬季有增多的趋势,秋季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量增幅最大;全年及四季的日照变化明显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