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不同施肥量对早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晚两季水稻不同施肥量之间抽穗期、成熟期相差2~3 d,但空白区和施肥量少的处理表现为千粒重、穗数、粒数偏少,产量不高;早晚稻施用氮肥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群体与个体的合理协调,早、晚稻两季纯N施用量都以150~16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超级杂交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分蘖动态、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茎蘖成穗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移栽密度以23.3cm×13.3cm,基本苗150万/hm2为宜,能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田间试验,在高、中两种肥力稻田中研究不同配比施肥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和CK相比,不同配比施肥显著提高晚稻产量,中产田晚稻产量NPKZn处理>-Zn处理>-P处理>-K处理>习惯施肥处理>30%M+70%F处理>CK处理>-N处理,高产田NPKZn处理>-Zn处理>习惯施肥处理>-P处理>-K处理>30%M+70%F处理>-N处理>CK处理;与不施氮肥和CK相比,不同配比施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株高和有效穗,但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除不施氮肥处理外,各配比施肥处理净收入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获得的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配方掺混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掺混肥以氮、磷、钾配比为24-10-14为最佳,氮、磷、钾配比为22-11-17其次,有利于尽早构建高产群体,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重灾区二晚主栽品种岳优华四、合优粘采用不同育秧方式,以及手插、抛栽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采用不同育秧、移栽方式,移栽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株高、千粒重的影响很小,穗实粒数的变幅亦较小。合优粘手插、抛秧以31.50万蔸/hm2为宜,岳优华四手插以31.50万蔸/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早稻浙408搭配晚稻天优华占产量最高,两季平均产量达15 232.0 kg/hm2,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对芭蕉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芭蕉芋生产中合理的种植方式,比较了紫叶红花和绿叶黄花2个芭蕉芋品种单芽种和复芽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并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留株数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以绿叶黄花种较优,单芽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比复芽种差,生产上不宜采用单芽作种;绿叶黄花复芽种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80 cm×60 cm,此密度下产量比常规(60 cm×60 cm)种植增加14.75%;田间人工调控每穴留1~5株与自然生长每穴存株相同时,产量均与株数增加呈正相关,在栽培上,生长期间不宜进行疏株处理,保留其自然生长有利增产.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行距,合理保持株距,增加单位面积有效株数,有利于提高有效果穗数,从而相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对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谷子的最佳种植方式,以晋谷21号、晋谷56号和长农35号为试材,在两种行距、三种留苗方式共6个处理下,测定谷子绿叶面积、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与等行距种植(40 cm+40 cm)相比,宽窄行种植(20 cm+60 cm)能使谷子的绿叶面积增加,根重增加,穗长提高,穗粒重增加,小区产量也有所提高;宽窄行种植以每穴留苗1株和3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邓洪睿 《农技服务》2016,(4):94+144
为筛选出习水县海拔800m左右地区适宜推广应用的水稻最适栽培方式,指导大面积生产,2015年开展了水稻不同栽培方式下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密度下,强化栽培在有效穗、穗长、穗实粒数、千粒重等各个产量性状上的表现都比较好,产量最高达677.7kg/667m2,分别比宽窄行和等距栽培高39.52kg、108.4kg,增产6.2%、18.9%。综合分析比较,强化栽培方式(三角形且株距10cm)最适宜习水县海拔800m左右地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2种种植方式对3个品种的产量构成相关性状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双株种植方式较等株距种植更有利于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发育和产量提高。农大108综合表现优良,其采用穴双株方式种植的产量较其它处理显著提高,达16 327.8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下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摸索适合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种植方式的轻简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与种植方式存在互作效应,穴双株种植最省时节本,适合于中穗型及半紧凑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专用肥惠多利对单季晚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惠多利对常规晚粳稻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但对杂交晚粳稻表现出明显的肥力不足而减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露地、覆膜和大棚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红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红花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红花的产量、株高、分枝数、种子产量等均有影响。露地种植、覆膜种植、大棚种植的红花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露地种植与覆膜种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云南昆明地区覆膜种植的红花表现的性状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在氮肥运筹方式一致的基础上,研究了磷钾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施磷、钾肥产量比不施高,验证了水稻施磷、钾肥有利于产量提高;磷、钾肥同时施用比单一施用磷肥或钾肥有利于产量提高;在土壤富含磷钾肥的情况下,后期施用磷、钾肥对水稻千粒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谷子集水保水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研究,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谷子与环境、个体性状、生物量累积及产量变化,明确种植方式对谷子群体环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为谷子优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宽窄行全膜种植提前了成熟期,不会因为秋霜造成产量损失,产量最高为3 409. 09 kg·hm-2,与宽窄行膜上种植方式M3产量差异较小,比宽窄行平作种植方式增产33. 00%,可机械化作业,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通过调整大豆种植行距和株距从而改变大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县旱塬及同类大豆生产区其最佳种植密度为10万株/hm~2,产量可达3 312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选取有效种植方式指导玉米生产,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的玉米产量高于平作垄管和垄作,前者与后两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作种植方式较垄作种植方式增产7.2%。采取平作种植的玉米在棒三叶叶面积、株高、穗粗和穗行数等性状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和4种不同密度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宽行窄株较宽窄行好;由于水稻免耕直播产量整体较常规育苗移栽差,但本试验1.6万窝/66m^2、宽行窄株免耕直播产量较常规育苗移栽高2.99%.即通过合理密度和宽行窄株的播种方式可使得产量与常规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低密度的秧苗素质略好,病害发生略轻,经济性状却以1.6万窝/667m^2密度、宽行窄株的免耕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钾腐殖酸复合肥可改善甘薯的经济性状,增产效果明显,较常规施肥增产11.2%,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