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营阳宗海林场小白龙林区,位于宜良县境内,海拔1900—2200米。1951年以来共营造了华山松、云南松林一万多亩,均系穴状簇播,株行距1×1米,每穴保留1—6株,平均每亩500穴左右,7年以后基本郁闭成林。但是因为过密,1961年,1966年相继发生了果松球蚜和松针毒蛾的危害,使幼林遭到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穴播的油松幼龄林,要不要间伐定株?什么时候进行间伐定株?间伐后每穴留下几株才合适?这些是我区当前油松人工幼林经营管理工作中急待回答的一些问题。“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为了探求油松幼林的生长规律,于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在晋城县伊候山林场的配合下,对该场一九六四年、一九六五年穴播的油松幼林林木的高、径生长与每穴保留株数的关系,及这一关系受立地条件和幼林密度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1.穴播的油松幼林的高生长速度,1—5年比较缓慢,5年以后,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3.
一些学者(M·达柯夫.H·巴谢夫.B·弗拉谢夫)确定,簇植(3-4株)的25年生欧洲松人工林比行植(每穴1株)多得木材1.6倍。 H·尼基吉娜(1952、1958年)和A·姆莉娜(1953年)认为,每穴2—8株生长比只长一株树材积可增加1—5倍。柯拉洛维姆和柯勒切维姆(1977年)得到类似的结果。株行距为6×5米的Ⅰ—214杨树无性系伐后,设置了两块标准地。第一块每个伐根留一个萌蘗条,第二  相似文献   

4.
我场自1954年开始造林,现保存中幼林10万亩,蓄积量274000立方米.造林时株行距为1×1.2米,每亩保存株数为400——600株,有的多达千株以上.幼林郁闭以后,没有及时进行扶育间伐,林分过密,生长受到抑制,林木细弱,出材率低,有的成林不成材.为了促进林木速生丰产,尽快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我场  相似文献   

5.
我场自1954年开始造林,现保存中幼林10万亩,蓄积量274000立方米。造林时株行距为1×1.2米,每亩保存株数为400——600株,有的多达千株以上。幼林郁闭以后,没有及时进行扶育间伐,林分过密,生长受到抑制,林木细弱,出材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幼林小气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前言1959年夏,于南京紫金山(北纬32°05′东经118°52′)地区的马尾松幼林中选取晴天与昙天两种天气型,进行马尾松幼林小气候调查。以马尾松幼林作为基本点,坡向坡度地形条件相同的林中空地作为对照基本点。并对地形平缓的马尾松中龄林(坡度3—5°,坡向南偏西)阔叶老林(坡度1—3°,坡向南)进行参考性观测。马尾松幼林位于紫金山主峰东段中上部,坡向西南,坡度12—15°,海拔160米。该幼林系12年生,平均树高4米,平均胸径13厘米,每公顷株数1479株(原造林株行距2×2平方米、2×2.5平方米不等)。林冠郁闭度0.68。枝下高平均1.0—1.2米,未见结实,林木生长中等,树冠球形为多,轮枝平均长度1.5米,枝基径平均2.0—2.5厘米(指修  相似文献   

7.
上高台林场地处阴山山脉,是卓资县一个以经营天然白桦次生林为主的林场.为了提高天然白桦林的效益,我场在白桦林采伐迹地上人工种植了华北落叶松,把白桦林改造成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目前改造的面积已有8800亩,从而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改造白桦林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与同行探讨.1.整地造林:在坡度小于25度的小面积皆伐迹地上,于夏季挖穴(50×50×30厘米)整地.株行距为2×3米,立地条件差的地块为2.2×3米.在当年秋季用2年生落叶松苗造林.2.幼林抚育:造林后1~3年内,每年除草松土2次,并对缺苗穴进行补植.到第2~3年,  相似文献   

8.
河北杨,土名叫串杨或白达杨,在我县半风沙区和丘陵沟壑区多为萌蘖次生幼林,小片状分布。河北杨具有适应性强、根蘖能力强的特性。据在塔湾公社梨树塔生产队幼林调查,12年生树高9.22米,年平均生长量为0.77米;胸径6.9厘米,年平均生长量为0.58厘米(64年9月树干解析)。一株母树砍伐后一年在400平方米的面积内生根蘖苗425株,平均每平方米1株多。  相似文献   

9.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了不同营林措施对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整地方式对4年生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锄草松土次数和造林初植密度。云南石梓幼林胸径、树高生长的最优组合为造林初植密度1111株/hm2、水平阶整地,带宽1 m,再挖定植穴40 cm ×40 cm ×40 cm、每年锄草松土4次;冠幅生长以造林初植密度816株/hm2、定植穴50 cm ×50 cm ×50 cm、每年锄草松土3次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株行距(A)、不同整地挖穴规格(B)对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度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 m×2.5 m造林株行距(A)+60 cm×50 cm×40 cm整地规格(B)最好,1年生幼林平均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11.
1.建园:选择向阳、平缓、通透性良好,灌溉方便的地段进行造林。株行距以3米×3米为宜。定植穴深80厘米,穴大100厘米见方。每穴施土杂肥25公斤-50公斤,磷肥1公斤。定植时间以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为宜。 2.土壤管理:在石榴园中种植紫云英、黑麦草等绿肥作物,冬季进行深翻扩穴,注意尽量少伤大根。 3.合理施肥:幼年石榴应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在生长期内  相似文献   

12.
莫文达 《绿色科技》2022,(19):116-118+122
为探究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树幼林生长的影响,设置了大穴整地、中穴整地、小穴整地三个处理,研究了杉树幼林成活率,16年生杉树株高、胸径、林分结构、生物量及用工成本。结果表明:最适宜杉树造林的整地方式为中穴整地(五四三),即穴面为50 cm×50 cm、穴深为40 cm、穴底为30 cm×30 cm,这一整地方式既可节约造林成本,也可促进杉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东丰县小四平林场,1988年在红松造林地内间种大豆(面积10亩,12亩为对照),每亩当年收入大豆款82元,苗木成活率高,长势好。具体方法:造林穴状整地,株行距1.5×1.5米,穴面70×70厘米,修成水平坑盘,在每穴中间植红松1株,在苗木左右15厘米处分别种大豆两簇。好处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地在海拔500米的云务坪林场,为撩壕整地.规格:高深各为40厘米,用上方表土埋入壕中至水平.外侧为穴状整地,规格为50×50×20厘米.1976年3月整地,1977年2月造林,苗木未经选择.1980年12月10日连续选20株,每年进行树高、胸径的测量,生长情况如表:造林后3—5年内幼林根系扩张很快,撩壕整地加深了松土层,为杉木根系发展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株行距和每穴芽数对'金娃娃'萱草分蘖能力的影响.对不同处理的单芽平均分蘖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处理1(株行距为20 cm×20 cm, 1芽/穴)单芽平均分蘖数为4.07个;处理9(株行距为30 cm×30 cm,3芽/穴)单芽平均分蘖数为2.11个;处理1比处理9增加了92.89%.当栽植密度相同时,每穴芽数越多,分蘖能力越低;当每穴芽数相同时,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平均分蘖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提高樟子松采伐迹地造林成活率的几点作法 1、苗木一律是2年生切根留床苗,高不得低于24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主根长14~15厘米,侧根长8~12厘米。 2、实行“交错式”造林,就是隔株双株呈狗咬纹状排开。第一行的第一穴植单株,第二穴植双株。第二行的第一穴植双株,第二穴植单株。配置点为2×1.5米、穴直径60厘米,双株间距20厘米,每公顷大约5000株左右。这样在3平方米的小区内就有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采用鸡粪300 g.株-1+桉树专用肥、复合肥、尿素+复合肥、红四方等4组肥料,各设4种施肥量,共16个施肥处理进行桉树3229家系幼林施肥试验,以灰色决策分析理论选择桉树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肥当年以施鸡粪300 g.株-1+桉树专用肥100 g.株-1对促进桉树幼林生长效果最好,且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抚顺县大伙房林场,是辽宁省营造落叶松人工林历史较久,经验较多的老场。1966年春在水库上游山地阴坡的中下腹撂荒地上,营造了长白落叶松和紫椴混交林293亩。该地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造林地海拔在500米以下,坡度5-15°,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土层厚度大于75厘米,质地为轻、中壤土。主要草本植物有紫芒、水蒿、牡蒿和败酱草等。造林前一年进行了穴状整地,规格为35×35×25厘米。株行距1.5×1.5米(每公顷4,444株),行混。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第一年全面和带状割草各1次,第二、三年每年带状割草1  相似文献   

19.
梦凡 《湖南林业》2002,(6):26-26
一、炼山整地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在缓坡、山脚、山中下部及山冲的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碱性的土壤上,石灰岩山地营造杜仲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定植前对造林地进行砍山和带状整地造林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2×2米或2×米。定植于秋、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整地时深翻耙平,在整好的定植地上挖穴。穴深和穴径各50厘米,挖松穴底,每穴施厩肥2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饼肥1公斤,与底土拌匀,上盖10厘米细肥土。每穴栽苗1株,苗摆正,覆土至穴的一半,提苗舒根,然后分层覆土踏实,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用细肥土封穴。栽植…  相似文献   

20.
1957年春,我场开始引进落叶松242.4亩。造林地位于滦平县东南部靳家沟里的三道沟,海拔1200米左右,坡向为北和东北坡,坡度15—30°,土壤为黑色沙壤土,厚度50厘米左右,较湿润肥沃。生长期180天。1956年秋整地,次年用2年生苗造林,每亩444株,当年成活率达91.3%。头三年对幼林进行抚育管理,幼林生长整齐,一般树高一米左右;四、五年后,高生长旺盛,压倒了杂草灌木而占优势,栽后八年,树冠交接,林地郁闭,树高平均6.25米,胸径5.5厘米。1964年冬初对幼林进行了修枝抚育:修去树高1/4的侧枝;砍去影响落叶松生长的非目的树种和灌木,给落叶松幼林生长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