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地区大豆花叶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并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和种质衰退。通过从种子带毒情况、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以及蚜虫的田间消长情况等几方面因素初步研究了南通地区大豆花叶病的流行规律,以探寻适合该地大豆花叶病的综合控防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该病严重发生时,大豆结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一般减产率在25%以上,受害严重者减产率达95%,甚至绝收。近年来,舞阳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正确认识大豆花叶病,并且做好预防和防治措施,对于提高舞阳县大豆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豆花叶病在不同区域、不同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2005,(5):9-9
近年来,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部分地块均有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在4.8%左右,严重的达20%以上,大豆籽粒褐(黑)斑粒率在10%以上,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我们采用精选种子、结合铲趟及时拔除病株、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防治蚜虫、药剂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一、发病原因1.种子带毒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颗粒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再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病的大豆种子,褐(黑)斑粒多…  相似文献   

4.
大豆病害种类很多 ,我省以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霜霉病危害较重 ,致使籽粒变小 ,产量降低 ,品质变劣。此外 ,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炭疽病、细菌性叶烧病也在部分地区发生。1 大豆花叶病毒病1 .1 危害此病遍及全省。侵染大豆后 ,植株营养生长受阻 ,植株矮小 ,单株荚数减少 ,产量下降。严重时减产可达 2 5 %~ 6 0 %。病株籽粒出现褐斑 ,严重时病粒率达 5 0 %以上 ,严重降低大豆的商品质量。大豆花叶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与子叶中 ,种子带毒是初侵染来源。带毒种子发芽、生长发育成幼苗后 ,茎、叶、芽都可能带有并表现出受害症状 ,成…  相似文献   

5.
烟草种子带毒一直对烟草生产危害较大.烟草品种K326、云烟85和云烟87在不同时期分别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后收集烟株种子,采用三抗体夹心法(TAS-EKLISA)检测TMV带毒情况,结果表明,接种TMV后病株上采收的种子的平均带毒率超过50%,但不同时期接种和不同品种间烟草种子带毒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在严重发生时,大豆结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一般减产25%以上,受害严重者高达95%,几近绝收。1.发病特点花叶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大豆花叶病的危害症状变异很大,品种、染期病、气候状况、病毒株系对表现症状影响很大。黄斑型的叶片退绿黄化,多沿叶脉发生,呈斑驳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是大豆主生产区,以前大豆顶枯病只是零星发生,近几年发生却相当普遍,仅次于花叶病,又叫芽枯病、矮化病、萎缩病,大豆顶枯病由多种病毒引起,且各地顶枯病病原有差异,是大豆病毒病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一种。发病地块60%~70%的大豆植株折倒,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发病损失率一般在25%~100%,造成大豆减产甚至绝产。东北地区大豆顶枯病多在大豆生长中期显症,与大豆花叶病无论种子还是植株症状上较难区分,必要时需检测病原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花生斑驳病是我国北方花生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病毒由种子带进田间,形成病苗,通过蚜虫传播,在干旱少雨和多蚜虫条件下造成严重流行。本地花生生长后期的发病率达80~100%,严重流行年份减产幅度超过20%。因此,搞清种子带毒率的影响因素,对于培育无病毒种子,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子带毒率的鉴定 1983和1984年,大豆在接种后7~10天幼叶上表现花叶症状,苋色藜的接种叶呈现3~5毫米的白色半透明斑,而菜豆(Topcrop)  相似文献   

9.
1980-1982年在田间观察了大豆病毒病的症状共有八种,对其中表现为重花叶类型的毒株,经鉴别寄主反应、传染途径、抗性测定、电镜观察和血清学反应鉴定,结果如下:该病毒寄主范围较窄,在测定的19种植物中,除侵染大豆外,在菜豆接种叶片上表现浅黄色斑驳,回接大豆后呈系统花叶。此病毒在感病品种上很容易摩擦接种,发病率在40-83.33%;病株种子传病率高达68.42%,褐斑种子传病率高于无褐斑种子。种胚、子叶和种皮均能传病,以子叶传病率最高。测定12种蚜虫均能传病,其中以桃蚜、刺槐蚜传病率最高,杨蚜次之,该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5-70℃,稀释限点1:1000-6000,体外保毒期4-5天。用浸出法和2%磷钨酸负染,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体呈线条状,大小为760×13nm。用琼脂双扩散法测定病株汁液的血清反应呈阳性,在抗血清孔六和抗原孔穴之间形成白色沉淀线,呈直线。根据以上性状,鉴定河南大豆重花叶类型病毒病的毒源为大豆花叶病毒(SMV),该病为大豆花叶病。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叶病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受害植株籽粒脂肪含量降低0.5%左右,单株减产15~90%,感病品种减产幅度为10~50%,一般减产25%左右。对花叶病的防治,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抗病品种。我国对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亦引起广泛重视,但对抗花叶病资源的鉴定方法、品种抗性分级、评价标准及有关接种技术等,尚有待统一和规范化。因此,我们结合鉴定工作进行了如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豆不同生育期去叶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摘除不同量叶片 ,结果表明 :随着叶面积的损失量增大 ,大豆单株有效荚数、有效粒数、籽粒增长强度及百粒重降低亦增大。在盛花期以前损失 3 0 %~ 5 0 %以内的叶面积 ,对产量无明显影响 ;鼓粒期稍有损失 ,减产明显。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前感染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4.8~9.9%;开花后感病种子传毒率很低或基本不传毒.感病种子贮存8个月对传毒率无明显影响.褐斑粒与种子传毒与否无明显相关.测定17个大豆品种,种子传毒率2.5~21.4%.加温65~70℃或用Na_3PO_4稀释液处理大豆病毒种子,对某些品种可降低种传率,但大豆出苗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从我省各地征集150个大豆品种,通过种子带毒情况的测定,从中选择种子带毒率最高表现花叶和皱缩症状的“陈寨大豆”,进行了种子带毒毒源的分离。该分离物,能侵染大豆、菜豆、决明。陈寨大豆种子带毒率为27.59%。桃蚜、蚕豆蚜和棉蚜均可传毒,麦长管蚜不传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3—70℃;稀释限点为10~(-4)—10~(-5);体外保毒期为3—4天,可与S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初步认为我们所鉴定的毒源分离物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豆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倒伏的研究表明:初花期4级倒伏产量损失最大,减产65%,其次为结英期4级倒伏,减产49%,再次是鼓粒期4级倒伏,减产率达41%,结英期3级倒伏减产率达40%.  相似文献   

15.
油菜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及角果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生长后期不同时期去全株叶片的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是决定角果数与产量的重要时期,去全株叶片处理较不去叶片对照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76.2%,单株籽粒产量减产83.9%.终花期后叶片仍向籽粒转移光合产物,但作用减少,此期去全株叶片单株籽粒产量仅减产4.9%.  相似文献   

16.
陈勇 《河南农业》2011,(1):14-14
一、黑大豆病虫害症状漯河市黑大豆品种主要是丹波黑大豆和乌皮青仁豆,其病害相对较轻,虫害比一般大豆品种要重。(一)大豆病毒病大豆病毒病由种子带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单叶期显症。呈花叶、纵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复叶叶片均呈皱缩、淡浓绿相间、卷叶、黄叶,有的沿主脉出现疤斑,或叶脉坏死,在某些品种可形成枯顶。病株都表现出矮化。病株结的种子上常产生放射状或云纹状斑驳,颜色同脐色,褐脐豆上形成褐斑,称为褐斑粒或花脸豆。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病毒病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模拟和防治决策模型SIMSM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和防治的模拟系统SIMSMV是由大豆生长、病害日侵染率、显症率、种子传毒率、种子褐斑率、产量损失6个子模型和播种种子带毒率允许水平及介体蚜虫防治模型所构成。本模型只需输入几个简单的初始变量即可实现对SMV流行、危害的模拟及制定病毒防治决策。经过三年的检验和试用,证明本模型系统结构合理、模拟准确、决策可靠。  相似文献   

18.
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别为95.6,82.4,63.6,11.1;种子带毒率分别为2.3%,15%,3.3%和0.78%。不同生育期接种MDMV对玉米的抗病性影响为玉米苗龄越小,抗病毒能力越弱,反之越强。  相似文献   

19.
冀北山区大豆病害发生普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和灰斑病,病害造成产量损失一般为7%~12%,严重时高达30%。通过研究,摸清主要病害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大豆花叶病普遍在7月10日以后发病,随温度降低症状表现越来越严重,推广抗病品种、控制种子带毒和防治蚜虫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所在,这些措施对提高大豆产量非常重要。大豆灰斑病在7月中下旬表现明显,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病越来越重,适当的药物防治,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1发生特点及原因目前我地黑大豆病害相对较轻,但虫害比一般大豆品种要重。大豆病毒病由种子带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单叶期显症,呈花叶、纵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复叶叶片均呈皱缩、淡浓绿相间、卷叶、黄叶,有的沿主脉出现疤斑,或叶脉坏死,在某些品种可形成枯顶。病株都表现出矮化。病株结的种子上常产生放射状或云纹状斑驳,颜色同脐色,褐脐豆上形成褐斑,称为褐斑粒或花脸豆。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