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掖478×Pob43,黄早四×Pob70和掖478×Pob502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参试56个组合中,21个组合与单交种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丹340×Pob501和掖478×Pob43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9.12%和4.32%.根据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对照优势初步构建了旅大红骨系×群体Pob501,Reid系×群体Pob43,Reid系×群体Pob502和唐四平头系×群体Pob49这4个杂优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在温带利用情况、光周期反应、适应性改良方法及杂种优势模式研究。提出了热带种质在温带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0个热带、温带玉米群体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热带温带玉米群体产量性状的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和杂优模式。[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温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评价。[结果]墨黄1号、新墨1号和墨白962及豫综5号、辽旅综和WBM-C4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育种利用上有较优的利用潜势;墨白961×豫综5号、新墨1号×WBM-C4、墨白964×辽旅综、墨白962×EP7和墨黄1号×SUWAN-1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具有潜在杂优模式;供试群体各组合群体平均优势在5.9%~39.6%、超亲优势在3.8%~21.6%。统计表明,亲本群体组合F1基因型值与其平均优势相关关系不密切(r=0.200 8),亲本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与群体平均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6 7**)。[结论]该研究对热带温带玉米群体的进一步改良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用gc1086、gc1087和gc1088 3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与1085、1095、1096、1097、1101和1102共6个中国温带骨干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并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SC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株性状特殊配合力总体表现优良的组合为1781、1778、1779、1768、1766.产量性状表现较好的组合有1794、1792、1787和1777.来自母本gc1087的组合可以选育出高产玉米品系;来自母本gc1088的组合可以选育出饲料玉米品系.  相似文献   

5.
将6个新玉米自交系与4大杂种优势群的骨干自交系,按NC-Ⅱ设计组配成杂交种,通过配合力分析,得出了6个新自交系与4大杂种优势群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较远的可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血缘关系较近的可利用该群体与该自交系进行相互改良,进而使新自交系的下一步利用目标更明确,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将6个新玉米自交系与4大杂种优势群的骨干自交系,按NC-Ⅱ设计组配成杂交种,通过配合力分析,得出了6个新自交系与4大杂种优势群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较远的可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血缘关系较近的可利用该群体与该自交系进行相互改良,进而使新自交系的下一步利用目标更明确,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10个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和杂优组合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2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温带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墨黄1号、Suwan-1、新墨1号、豫综5号、辽旅综等5个群体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是适合本地利用的优良种质,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在10个群体与测验种的50个杂交组合中,CML161x辽旅综(热×温型)、CML165x新墨1号(热×热型)、5公xSuwan-1(温X热型)、双M9x辽旅综(热X温型)、CML165x墨黄1号(热X热型)等5个组合的SCA值较大、产量高、对照优势大,在育种中可用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获得优良品种或组合。  相似文献   

8.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17、齐319及CML161、C1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含50%~75%双M9种质群体、墨白1号、含75%墨白1号种质的群体和苏湾1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含25%~50%墨白1号种质、50%苏湾1号和25%双M9种质群体的一般配合力较低;在"热带×热带"模式下,不同热带种质含量群体均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但以热带种质含量50%~75%与CML161及C144组合的配合力及产量表现最高;在"温带×热带"杂优模式下,不同比例热带种质群体与温带测验种杂交组合间杂种优势差异较大,总体上墨白1号群体及含25%其他热带种质的群体与丹340配合力较低;自交系CML161和C144能较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材料,可作为本地测验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自交系和西南地区常用的8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以及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Mol7、黄早四、丹340、478等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5个新选系和8个常用骨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27个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其中第Ⅱ类又可分为4个亚类;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系有12个划入旅大红骨群,1个划入瑞德群,2个划入其它类群;在各类群组配中,Lancaster群与旅大红骨群组配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Lancaster群与旅大红骨工亚群和旅大红骨Ⅳ亚群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以1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10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玉米自交系杂优类群的划分和利用模式的构建。根据杂种优势和配合的测定结果,比较分析了被测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将其划分为唐四,旅,Lan,Reid,RL5大优势类群。不同类群间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对类群间可能组成的杂优利用模式的优劣进行比较,说明国内系×国内系,国内系×国内系和国内外系间的混合利用模式均可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唐四平头系统、Lancaster系统、Reid系统和旅大红骨系统的代表性自交系为材料,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系统间杂交后代的产量等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普遍高于系统内杂交后代;不同杂交模式的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均因性状不同而有所差异,单株粒重的超亲优势以L×R、唐×L、唐×R较高,单株粒重特殊配合力以L×R、唐×R、唐×旅较高.  相似文献   

12.
6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评价6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育种潜势,为进一步改良利用提供合理方案。【方法】采用群体性状表型鉴定、配合力测定以及SSR标记对群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数性状与季节互作不明显,群体间多数性状差异极显著。多数农艺、经济性状的GCA群体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少数经济性状的SCA组合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6对SSR引物在供试群体内共扩增出246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基因杂合度以及遗传距离等分析表明,除群体P1外,各群体遗传重组比较充分,群体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且群体间遗传距离大于群体内遗传距离。【结论】群体P4、P2和P7除自身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外,主要经济性状GCA较高,优于对照高产组合出现次数较多,育种潜力较大。群体P1、P3和P5 经济性状GCA低,优于对照高产组合出现次数相对较少,需进行必要的改良。  相似文献   

13.
以4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新选的20个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选自交系P2-6、P1-1、P1-5和P2-7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K169×P2-5是产量性状SCA表现较好的组合。与对照比较,杂种优势大于8%的组合多为新选系与测验种K169和南789-2的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1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余组成10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玉米自交系杂优类群的划分和利用模式的构建。根据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测定结果,比较分析了被测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将其划分为唐四、旅、Lan、Reid、RL5大优势类群。不同类群间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对类群间可能组成的杂优利用模式的优劣进行比较,说明国内系×国内系、国内系×国内系和国内外系间的混合利用模式均可利用。  相似文献   

15.
对基础来源完全相同的2个玉米自交系478和803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配合力,478的单株产量,百粒重,穗长,出籽率等4个性状都优于803,而803在穗粗,穗行数,秃顶率和行粒数等4个性状上略高于478,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的最高值,除秃顶率外的其它性状,均是478做母本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6.
Information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ropical maize (Zea mays L), germplasm and temperate maize germplasm is of great value to maize breed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ombining abil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25 inbreds extracted from five tropical maize populations and a land race, with four temperate maize inbreds (Huangzaosi, Mo17, B73 and Dan 340). The 25 tropical inbreds were crossed with the four temperate inbreds and evaluated. Lines from Suwan1 and POP28 had high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for grain yield. The lines from POP32 (ETO) had the highest 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 (SCA) with B73; the average SCA value of the 5 lines was 879 kg/ha. The lines from Suwan1had the second-highest SCA (584 kg/ha) with Huangzaosi. The lines from Suwan1 had the greatest relative heterosis (20%) with B73, followed by the lines from POP32 (ETO) with B73 (19%). Five heterotic pattern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is study: Suwan1 × Reid, ETO × Reid, POP28 × Reid, POP28 × Ludahonggu, and Suwan1 × Lancaster.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4、热带自交系CML2 88及其F1、F2 和F2∶3在中、低纬度4个生态环境下的生育性状,研究了热带亚热带玉米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在低纬度环境下,玉米生育期,F1平均值早于或接近黄早4 ,负向杂种优势明显,F2 和F2 :3家系普遍存在超亲单株和株系,说明低纬度环境,生育期是以显性为主,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基因的共同作用;中纬度环境下,春播环境,F1平均值比黄早4晚11~13d ,比CML2 88早18~2 3d ,负向杂种优势减弱,F2 :3家系没有超亲株系,夏播环境与春播环境表现相似,只是负向杂种优势更弱,说明中纬度环境下,生育期是以部分显性为主,受加性和显性基因共同作用。在影响生育期的光温因素中,低纬度环境下,温度是影响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对钝感自交系黄早4的效应(7~12d) ,小于敏感自交系(10~19d) ,而且,对吐丝期的影响最大;中纬度环境下,温度和光周期对生育期共同作用,光周期的效应(12~18d)稍大于温度的效应(11~12d) ,尤以吐丝期表现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 9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 5个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优群的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C -Ⅱ遗传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温热杂交组合掖 478×CML31 0、Mo1 7×CML1 0、黄早 4×CML1 0 7、旅 9×CML31 0、自330×CML31 2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 ;根据SSR标记遗传多态性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 6个杂优类群 :第 1类群包括CML1 0、CML2 65 ,第 2类群包括CML2 7、CML96、CML2 95、Mo1 7,第3类群包括CML32 3、黄早 4 ,第 4类群包括CML31 0、CML31 2、自 330、丹 340 ,第 5类群包括CML1 0 7,第 6类群包括掖 478;SSR标记的分类结果与产量配合力及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