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谷枣区枣缩果危害及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在太谷县杨家庄、南张等产区普遍发生,以杨家庄发病最重,两年中主栽品种壶瓶枣最高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到73.60/和63.45。不同的品种对枣缩果病的抗病性不同,其中壶瓶枣发病最重,梨枣次之,赞皇枣和骏枣发病较轻。主要症状:病果果柄褐色或黑褐色;个小、皱缩、干瘦;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发病规律:7月下旬开始出现病斑,8月下旬至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2.
3.
枣缩果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为今后枣缩果病的研究与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并提出了枣缩果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枣缩果病 (ErwiniaJujubovora)又名铁皮病、黑腐病 ,是目前枣树生产中最重要的果实病害。该病在枣果白熟期开始发病 ,病果果肉变褐 ,味变苦 ,造成提前落果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该病为害日趋严重 ,其发病快而集中 ,常常暴发流行。河北省每年由于该病导致病果产量损失 30 %~ 80 %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绝收。该病在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广西等省区也有发生 ,有的地方发生的也相当严重 ,已成为当前大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现介绍河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成果 ,以指导枣产区的生产。1 病…  相似文献   

6.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枣缩果病病原的种类、症状类型、侵染途径、影响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报道过的病原菌有6种真菌和2种细菌,病原菌在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等部位皆可越冬;病原主要借助风雨作用传播,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传病;从花期开始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各器官都可侵染,其中在叶和枣花上不表现症状,果实上到近成熟期才开始表现症状;果实症状主要有铁皮和缩果两种类型,果实症状发展可分为晕环、水渍、提前着色、萎缩、脱落5个阶段;发病程度受气候、地势、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和间作物种类、品种、树龄、枝龄、树势、枣果成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枣园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化学农药防治等。针对枣缩果病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缩果病的发生对枣果和枣叶片中的MDA、PPO、CAT和PAL活性的影响,测试了发病与不发病的枣树中的叶与果中MDA、PPO、CAT和PAL活性,结果表明:MDA活性整体式呈上升趋势,病叶均大于健叶;在新郑灰枣枣果中,MDA活性呈下降趋势,而且病果均大于健果;在新郑灰枣中,病果和健果的PPO活性均是上升趋势,到完熟期达到高峰,且病果一直高于健果;在扁核酸中病果的PAL活性一直高于健果。  相似文献   

8.
枣缩果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查阅国内枣缩果病(F ru it shrink d isease)相关文献资料39篇,综述了枣缩果病研究历史、分布及危害、枣缩果病的病原、枣缩果病的传播途径、枣缩果病发病与果实生理指标的关系、枣缩果病的药物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枣缩果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规律 枣缩果病又名雾潮病、束腰病等,是我国枣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枣疯病和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树是山区丘陵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因栽培区生态变化、感病寄主增加和管理较粗放等原因,枣树病害发生严重。本文介绍了枣疯病和枣缩果病研究进展以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新郑和濮阳采集了枣树的叶片与果实,进行微量元素与缩果病的关系分析,得出:病叶钾、锌、镁含量低于健康叶;病叶中的锰明显高于健康叶;铁含量在病叶和病果中均高于健康叶和健康果并且在健康果中没有检测到铁,而病果中铁的含量达到19.1 mg/kg;铜在病果中为1.2 mg/kg,而在健康果中含量为0 mg/kg。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病原越冬场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采集枣树的树皮、树枝、枣股、枣刺、枣吊、落叶、落枣等越冬组织,在室内分离、镜检,确定了枣缩果病病原菌的越冬场所,细交链孢菌主要越冬场所为枣树冬季落叶、枣刺、枣吊和落枣,聚生小穴壳菌的主要越冬场所为一次枝树皮、二次枝树皮、主干树皮和枣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西省交城县枣产区危害严重的枣缩果病,于2011年对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菌速清水剂800倍液处理外,其余处理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均差异显著。其中,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000万单位3%o液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7.6%.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000万单位3‰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000万单位3%。液6个处理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与菌速清水剂800倍液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稷山县各大板枣主产区枣缩果病危害严重,2010年笔者对其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外,各处理的防治效果与对照之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1 000倍液,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 000万单位3‰液5个处理间差异显著;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 000万单位3‰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两个处理防治效果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太谷县枣产区对枣缩果病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68.75%易保颗粒剂+72%链霉素防治效果最好,高达90.77%,平均病果率仅为5.89%;20.67%万兴乳油,20.67%万兴乳油+68.75%易保颗粒剂,绿盾农抗120,10%世高水分散粒剂+新植霉素防效均达到75%以上,防效较好,平均病果率分别为12.67%,11.67%,13.89%,10.11%;大生M-45,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50%退菌特WP防效均在65%以上,平均病果率分别为17.55%,18.78%,20.22%,21.00%,次于上述5种处理;50%多菌灵WP+70%甲基托布津WP平均病果率为32.00%,防效为49.83%,与上述药剂相比防效差,一般不提倡选用;72%链霉素和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平均病果率高达50.78%,防效仅为20.38%,生产上不适宜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以俄罗斯大果沙棘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5种肥料对沙棘干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干缩病在田间的症状有不同表现型,即干枯型、根腐型、枯叶型。试验的2a间,未做任何处理的树木,平均发病率在30%左右。通过沙棘干缩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肥料品种对沙棘干缩病的发病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钙肥、叶面肥可显著降低沙棘干缩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物联网未来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物联网的背景、内涵及目前国内发展环境,介绍了物联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引起黑龙江省大果沙棘干缩病的病原菌-拟枝孢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生长最适pH值为7,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和蛋白胨;病原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