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凡  刘林  王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67-4870
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节水型灌溉农业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支持。甘肃省武威市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灌溉农业技术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当地通过运用不同类型的节水技术发展灌溉农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部分节水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逐步被其他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所替代。与此同时由香港浸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实施的"甘肃内陆干旱区交替灌溉节水技术示范与推广试点项目(以下简称PRI项目)"得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推广,PRI项目体现的技术适用性是其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从适用技术理论的视角考察甘肃武威PRI项目在当地节水灌溉农业中的应用,以期能够探寻适用技术对于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离不开大量水资源支持,但由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储量不足,区域水资源储量失衡,如何在满足农业生产灌溉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成为当前节水型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灌区农业水资源管理中推广节水理念、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必然选择,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粮食产量和安全。本文就灌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节水灌溉路径展开分析,在明确节水灌溉发展必要性的同时,积极引入节水灌溉技术,提升我国节水型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建设节水型灌区农业节水关键技术支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实现了节水灌溉的目标,这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通过对水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来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发展农业节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业节水关键技术,主要有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以及水管理节水。研究与当地条件相适合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并且建立灌区高效管理,不断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等,有利于实现节水型社会,并在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节水型灌区农业节水关键技术支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发展农业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可归纳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水管理节水技术等4种类型.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灌区高效管理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对实现节水型社会,确保宁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建立节水型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节水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实施六项节水农业行动,以加快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步伐,并提出了我国近中期节水农业的区域布局重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水稻的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及节水增产机理,推广水稻综合节水技术,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节约灌溉用水量、推行节水型稻作和节水型农业以及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等方面,均具有实际意义。现将几种国内已成功应用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宁夏彭阳县节水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彭阳县节水问题研究,为半干旱、干旱地区解决缺水提供借鉴参考作用。本文对彭阳县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现状分析评价,提出今后各行各业节水发展对策。农业节水主要发展雨水集蓄利用、衬砌渠道及管道输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选用抗旱品种、培肥改土、施用抗旱剂等成套综合节水技术,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工业节水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压缩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生活节水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改造供水管网。通过农业、工业、生活等各项措施节水,解决该区水资源短缺局面,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春贵 《甘肃农业》2012,(10):51-53
经过一系列节水灌溉农业项目的实施,一些先进实用的农田节水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升了节水型、丰产型农业科学发展的服务能力。结合节水灌溉农业项目的实施,对节水灌溉农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节水灌溉农业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乐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灌溉农业县,水资源短缺历来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农业节水问题是促进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就甘肃省民乐县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和节水型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发展节水型农业的趋势,主要方向是将工程技术、农业技术与管理技术因地制宜进行有机组合,形成高效的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对灌溉系统引水、输水、灌水、用水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按照省、市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甘肃省金昌市狠抓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工作,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发展。2015上半年,全市示范推广了以玉米、露地蔬菜为主的垄膜沟灌技术、马铃薯、蔬菜为主的半膜垄作沟灌技术、小麦(大麦)、油菜等密植作物为主的全膜微垄节水技术、玉米、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一系列节水灌溉农业项目的实施,一些先进实用的农田节水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升了节水型、丰产型农业科学发展的服务能力.结合节水灌溉农业项目的实施,对节水灌溉农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节水灌溉农业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节水型农业 节水型农业是以发展高效农业为目标,面对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形势而提出的.通过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其内容包括水利工程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节水农作制建设的战略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阜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3-25,30
节水农作制是以改善农业用水结构和生产模式优化为核心,从技术、管理、政策等综合角度推进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节水型及适水型的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高效用水与节水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与生产模式配套的旱作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措施。在分析国内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节水高效农作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其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十分必要。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在规避水资源浪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人均水资源短缺,大力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助力我国农业转型以及节水型社会发展。本文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措施来推动节水灌溉技术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节水型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武川县地处内蒙古中部,年平均降雨量340毫米左右,且降雨大多集中于7-8月份,地表水资源匮乏,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也就决定了武川县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来补充天然降水的不足,确定了节水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农业水资源管理模式和节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色列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模式、节水经验和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技术路径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特别是其在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开发和使用技术以及节水技术推广宣传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建立节水型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武川县地处内蒙古中部,年平均降雨量340毫米左右,且降雨大多集中于7~8月份,地表水资源匮乏,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也就决定了武川县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来补充天然降水的不足,确定了节水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人口众多且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农业大国。特别在庆阳这个典型缺水的地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加重要,所以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必须要走的正确道路。本文结合我局实况,从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和必要性出发,阐述了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建立节水型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利、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搞好农业用水经营管理、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看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了在我国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季节性干旱的多发性、旱作农业的重要地位3个方面论述了西南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基本思路.即①以多熟种植为特色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②以保土保水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③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的节水灌溉与集雨补灌技术;④以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为重点的立体农业技术;⑤以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为重点的化学抗旱保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