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辽细辛精油为材料,以黄瓜灰霉病菌即灰葡萄孢菌为靶标,在活体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法,研究了辽细辛精油对灰葡萄孢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细辛精油对胞外PMTE酶、果胶总酶、胞外C1酶和蛋白酶表现为激活作用,对PMG酶和胞内C1酶则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再激活作用,对胞内PMTE酶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Cx酶表现为完全的抑制作用,且酶活抑制率与精油浓度成正比.说明Cx酶可能是辽细辛精油的作用位点之一.对Cx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辽细辛精油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果胶酶在玉米灰斑病菌与寄主互作中所起的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玉米灰斑病菌0609菌株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互作3代后,再分离菌胞内和胞外果胶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活性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同一种酶、同一互作寄主、同一互作代数,胞外酶活性高于胞内酶,说明果胶酶(PMG和 PMTE)主要以胞外酶形式起作用;互作单代,再分离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均与寄主的抗感性无密切关系;与对照原菌株0609比较,再分离菌PMTE活性的变化趋势是第1次互作后大部分升高,而第2、3次互作后则均降低;对于同一互作品种,PMG活性总体上随互作代数增加而升高,PMTE活性表现为第1次互作后明显高于第2次和第3次互作,第2次和第3次互作间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说明病菌与同一寄主连续互作后,其致病性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对茄科作物致病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FOL)、茄子专化型(F.oxysproum f. sp. melongenae,FOM)和辣椒专化型(F.oxysporum f. sp. capsicum,FOC)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及纤维素酶(Cx)进行比较。对3个专化型分别在寄主植物体内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表明:发病茄子和番茄体内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PG、PMG、PGTE、Cx 和PMTE,发病辣椒体内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PG、PGTE、PMG、PMTE 和Cx。体外诱导试验发现,FOC所产生的PG活性比FOM和FOL高,而FOM所产生的PGTE比FOC和FOL高,3个专化型的PMG、PMTE和Cx活性没有显著差异。通过PG同工酶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分析,FOL、FOM和FOC分别产生5、5、3个PG同工酶,各有1条特异的PG同工酶条带。推测此3个专化型PG同工酶的差异可能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和寄主专化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细胞壁降解酶是植物病原菌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提取活体内、外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对其种类及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在活体内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和纤维素酶(Cx)5种CWDEs;在活体外产生PG、PMG、PMTE和PGTE等4种CWDEs;pH值为5,温度为30℃和反应30min是PG和PMG活性的最佳反应条件,PGTE和PMTE酶活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是pH值为8和9,温度为40℃和50℃,反应时间均为10min。  相似文献   

5.
芽孢杆菌(Bacillus)发酵滤液对灰霉葡萄孢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对灰霉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孢子具有一定程度的杀死作用,28℃下LC50是370%。对灰霉葡萄孢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体外合成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当发酵滤液浓度为20%时完全抑制了灰霉葡萄孢菌的PG酶和Cx酶的合成。浓度为40%发酵滤液对灰霉葡萄孢菌在活体外和活体上产生的PG酶和Cx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是92.7%、95.5%、854%和80.7%。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细胞壁多糖物质降解特性,以及相关果胶降解酶对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测定25℃和4℃贮藏过程中徐香、金丽、晚绿猕猴桃果实的硬度、细胞壁多糖物质含量和果胶降解相关酶活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共价型果胶(covalent soluble pectin, CSP)含量不断降低,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 WSP)含量不断增加,而离子结合型果胶(ionic soluble pectin, ISP)含量相对稳定。晚绿猕猴桃各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速度最快,金丽次之,徐香最慢。4℃贮藏延缓了猕猴桃果实细胞壁多糖物质的降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猕猴桃果实硬度与WSP含量之间均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CSP、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果胶降解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5℃贮藏前期,晚绿猕猴桃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olygalacturonase, PG)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活性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7.
葡萄酸腐病近年来在中国主要葡萄产区发生普遍而严重,造成葡萄近成熟期果穗大量腐烂,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目的]为了明确引起葡萄酸腐病菌的致病机制,对一株强致病性菌株sf-19(Hanseniaspora uvarum)进行细胞壁降解酶及其致病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该病原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和活性.[结果]结果发现:菌株sf-19可以在诱导培养基上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其中,PG、PMG和Cx的活性较高,且最适培养时间分别为6、4、2d,最适宜产酶pH为5.另外,菌株sf-19的菌悬液及其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可引起葡萄果实腐烂,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葡萄果皮内侧的组织和结构出现空洞及崩解,但果皮表面无明显组织和结构的变化.[结论]结果表明Hanseniaspora uvarum 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是引起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且符合其不能直接侵入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30%嘧霉胺BC、50%双福生WP、75%百菌清WP、70%正品甲津托 WP)对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6231 mg/L;双福生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42 mg/L;细辛精油对黄瓜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化学药剂相比效果较差,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59.580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71.1840 mg/L,虽然其EC50偏高,但作为纯植物提取物,其抑菌中浓度低于160 mg/L.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人参不同部位对人参核盘菌的敏感性,在温室分别对人参芦头部和须根部接种病菌,观察不同部位发病情况,并对人参不同部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寄主防御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参菌核病芦头部发病时间早于根须部。人参芦头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活性在侵染过程中大于根须部,而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活性在侵染中期及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侵染后期出现芦头部小于根须部的现象。人参根须部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侵染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侵染中期大于芦头部。可见,人参芦头部对菌核病较根须部敏感,可能主要是芦头部在病菌侵染前期细胞壁降解酶(PG、PMG、PMTE)活性较高,而防御酶(POD、CAT)活性较低造成。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菌胞壁降解酶的产生及致病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5种胞壁降解酶,其中PG、Cx和PMG活性较高,而PGTE和PMTE活性很低。病菌产生胞壁降解酶的最佳条件是:在pH5培养液中28℃下静置培养6 d。病菌接种水稻叶鞘后也能显著产生PG、Cx和PMG等胞壁降解酶,并且病斑外侧褪绿部酶活最高,平均为对照(健康部)的3.4倍;其次是褐色部,酶活总量平均为对照的2.9倍;病斑中央枯白部酶活较低,但明显高于对照。这一结果提示,在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胞壁降解酶起重要作用。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Cx)无论是单独处理还是混合处理,对水稻叶鞘都具有显著地损伤细胞膜和浸渍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蒸馏法提取阿魏精油并测定其对果蔬采后的致病真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阿魏精油对供试的4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阿魏精油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处理时间延长抑制作用也有所加强,但加强幅度不大.阿魏精油对病原菌48 h EC50从小到大依次为炭疽病菌、青霉菌、灰霉菌、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2.
芽孢杆菌B21菌株及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菌C31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组织透明法、叶盘法、平皿法和对峙生长法,观察了芽孢杆菌菌株B21及其发酵液对灰霉菌C31生长的影响。结果,灰霉菌菌株C31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芽孢杆菌B21及其发酵液可导致灰霉菌C31菌丝变形,细胞壁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坡柳种子精油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活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化学成分,以期筛选出可有效防控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天然产物,为下一步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以坡柳种子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坡柳种子精油,并用对扣熏蒸法测试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坡柳种子精油化学成分,并测试5种单体化合物对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菌活性。【结果】坡柳种子精油出油率为0.096%。当精油浓度为10 μL/L时对立枯丝核菌的活性最好,抑制率为60.50%;精油浓度为50 μL/L时对尖孢镰刀菌的活性最好,抑制率为100.00%。从坡柳种子精油中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其中1-辛烯-3醇和苯甲醛对供试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活性突出; 1-辛烯-3-醇熏蒸抑制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病菌、尖孢镰刀菌、芒果炭疽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4.448、3.686、8.527、9.819、26.007 μL/L;苯甲醛熏蒸抑制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IC50分别为2.025、12.973、10.164、10.412、22.262 μL/L。【结论】坡柳种子精油中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其中1-辛烯-3醇和苯甲醛的活性最好。坡柳种子精油具有开发成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毕亚玲  王渡  黄保宏  张文同  张轶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09-15310,15313
[目的]研究白术和白头翁2种中药提取物的杀菌活性,为其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供试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好,在供试提取物质量吸度为10 mg/ml时,72 h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0.25%,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菌活性较好,抑制率为71.36%,且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随着吸度的增大而增强,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2.93 mg/ml,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5.31 mg/ml。[结论]白头翁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明确壳聚糖与有机硅对番茄抗灰霉病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叶面喷施法,通过测定在 4 个处理下,即空白对照、灰霉病菌处理、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番茄的抗氧化酶活性来研究壳聚糖和有机硅对番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组和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组与灰霉病菌处理相比可提高番茄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在第 6 天,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组和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组的 PAL、SOD、POD、PPO、CAT 活性比灰霉病菌处理组分别提高 27.36%、52.07%、43.55%、82.02%、71.82%和 18.91%、30.22%、57.14%、38.09%、53.64%。[结论]壳聚糖和有机硅可增加番茄幼苗感染灰霉病后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术和白头翁2种中药提取物的杀菌活性,为其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供试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好,72h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0.25%;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菌活性较好,EC50为5.31mg/ml,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较强,EC50为2.93mg/ml。[结论]白头翁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三株生防酵母菌Cryptococcus albidus 63(Ca63)、Cryptococcus albidus 64(Ca64)和Candida parapsilosis yett1006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B.cinerea t08016b防治效果。番茄果实贮藏试验表明,三株生防酵母菌均有贮藏防腐效果,其中C.albidus 64防腐效果最好,好果率达45.83%。生防酵母菌对番茄灰霉病离体果实防治效果试验表明,三株生防酵母菌均可抑制番茄灰霉病,其中C.albidus 64防治效果最好,单一菌液处理对番茄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达95.83%,同时接种生防酵母菌和灰霉病菌对番茄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达69.57%。三株生防酵母菌对番茄灰霉病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三株生防酵母菌均可诱导番茄果实中防御相关酶如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且活性氧(H2O2、O2-)含量产生明显提高,可增强番茄对灰霉病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生防芽孢杆菌A57、A178、N1729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在新疆各地蔬菜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三种生防细菌抑菌活性,并检测其无细胞滤液的抑菌效果,无细胞滤液利用摇瓶发酵后经微孔滤膜过滤制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确定抑菌效果.[结果]A178的活菌体拮抗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达45.67;, N1729菌株分泌物的拮抗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为44.61;,可作为灰霉病的有效生防菌;而A57的抑菌效果最差,不能作为后灰霉病菌有效的生防菌使用.[结论]A178、N1729这两个菌株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啶酰菌胺是一种较新的用于防治灰霉菌的杀菌剂,国内鲜有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抗性报道。为了明确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情况,通过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山西省8个地区139株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菌株中137株为相对敏感菌株,2株表现为低抗,敏感菌株占98%以上,说明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啶酰菌胺具有中度抗性风险,且灰霉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故有必要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