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作用HepG2细胞后,对其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核转录因子Nrf2在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A和SA分别以0.25、0.5、0.75、1.0mmol·L-1浓度刺激HepG2细胞24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HO-1和Nrf2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作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PA浓度的递增HepG2细胞中Nrf2和HO-1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而SA组浓度为0.25、0.5、0.75 mmol·L-1时,Nrf2和HO-1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当SA浓度为1.0mmol·L-1时其增加量相对减少。在1mmol·L-1范围内,较高浓度的PA和较低浓度的SA对HepG2细胞Nrf2和HO-1的mRNA转录及其蛋白质的诱导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测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对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rf 2和Ⅰ相代谢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并探究CYP7A1是否受Nrf 2的调控,试验以不同浓度的ALA和AA诱导HepG2细胞24 h,之后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HepG2细胞内Nrf 2和CYP7A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当使ALA浓度为0.25,0.5,1 mmol/L作用于HepG2细胞时,Nrf 2和CYP7A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相比于细胞对照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1);当使AA浓度为0.25,0.5,1 mmol/L作用于HepG2细胞时,Nrf 2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相比于细胞对照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1),但CYP7A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相比于细胞对照则呈剂量依赖性减少(P0.01)。说明不同剂量的ALA和AA对Nrf 2和CYP7A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影响不同,Nrf 2和CYP7A1呈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活化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对热应激肉鸡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差速贴壁法结合化学纯化法制备肉鸡原代心肌细胞。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热应激组(HS组)和Nrf2激活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预处理热应激组(TBHQ+HS组)。对照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HS组心肌细胞置于高温(43 ℃)培养箱处理2 h,TBHQ+HS组心肌细胞用50 μmol/L TBHQ预处理12 h,再进行热应激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用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GCLC)和NAD (P) H:醌氧化还原酶1(NAD (P) 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 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总蛋白和HO-1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鸡原代心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出现空泡网状结构,心肌细胞的相对活力和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Nrf2/抗氧化反应原件(ARE)信号通路下游NQO1和GCLC mRNA表达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Nrf2和HO-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Nrf2总蛋白和HO-1蛋白表达量增加不显著(P>0.05);与热应激组相比,TBHQ预处理热应激组心肌细胞内空泡网状结构减少,心肌细胞的相对活力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NQO1和GCLC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Nrf2基因和总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 活化Nrf2可以上调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相关抗氧化基因和蛋白表达,提高热应激肉鸡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缓解热应激诱导的氧化损伤,提示Nrf2可能是肉鸡心肌细胞抗热应激氧化损伤的有效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Nrf2)基因沉默及激活后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小分子干扰(siRNA)技术及Nrf2的激动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分别从Nrf2基因的下调和上调表达来研究Nrf2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Homebox A10(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在设计的2条siRNA序列(siRNA-1209和siRNA-1672)中,siRNA-1672在终浓度为75 nmol/L、作用时间24 h时抑制效果较好,抑制效率在8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在转染后96 h极显著下降(P0.01),而HO-1和HOXA10的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了60%和70%(P0.01),蛋白表达量在96 h后极显著或显著下降(P0.01;P0.05)。此外,经CCK8方法检测,Nrf2基因表达沉默后,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而在tBHQ激活Nrf2试验中,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BHQ终浓度为30μmol/L时Nrf2蛋白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HO-1和HOXA10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上升。结果表明,本试验设计的siRNA-1672能特异性地抑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rf2的表达,而抑制Nrf2的表达会导致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且Nrf2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O-1和HOXA10基因表达存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虾青素(AST)对IPEC-J2细胞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能力的影响。以IPEC-J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经不同浓度[0(对照组)、5、10、20、40、80和100μmol/L]的AST处理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ST对IPEC-J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未添加AST)相比,10~80μmol/L的AST极显著提升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在10~100μmol/L AST和40~100μmol/L AST处理后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2)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AST浓度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100μmol/L的AST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AST浓度达到10...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基因在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本实验利用激动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激活Nrf2,研究其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醌NADH脱氢酶1(NQO1)表达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00μmol/L终浓度H_2O_2处理细胞4h,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存活率为70%,活性氧(ROS)水平增加(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性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上升(P0.05);用终浓度为30μmol/L的tBHQ预处理2 h可提高细胞中SOD和GSH-Px酶活性、降低ROS及MDA含量(P0.05)。氧化应激时Nrf2和NQO1的mRNA表达量上升(P0.05),HO-1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tBHQ预处理可以显著增加HO-1和NQO1的mRNA的表达;在正常和氧化应激状态下,tBHQ均可显著增加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rf2、HO-1及NQO1蛋白表达。综上可知,tBHQ通过激活Nrf2可提高相关抗氧化应激基因的表达,起到抗细胞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黄芩苷酯化物(BE)对H2O2诱导的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出黄芩苷酯化物的适用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HO-1和NQO-1 mRNA的表达量;采用WB法检测胞浆Nrf2蛋白、胞核Nrf2蛋白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蛋白入核情况。结果显示,BE的适用浓度为10、20、40 mmol/L;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中ROS、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胞浆Nrf2蛋白与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O-1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QO-1 mRNA (P<0.05)表达量显著降低。与H2O2组相比,中、高剂量BE显著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Nrf2)基因沉默及激活后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小分子干扰(siRNA)技术及Nrf2的激动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分别从Nrf2基因的下调和上调表达来研究Nrf2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Homebox A10(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在设计的2条siRNA序列(siRNA-1209和siRNA-1672)中,siRNA-1672在终浓度为75 nmol/L、作用时间24 h时抑制效果较好,抑制效率在8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在转染后96 h极显著下降(P<0.01),而HO-1和HOXA10的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了60%和70%(P<0.01),蛋白表达量在96 h后极显著或显著下降(P<0.01;P<0.05)。此外,经CCK8方法检测,Nrf2基因表达沉默后,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而在tBHQ激活Nrf2试验中,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BHQ终浓度为30 μmol/L时Nrf2蛋白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HO-1和HOXA10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上升。结果表明,本试验设计的siRNA-1672能特异性地抑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rf2的表达,而抑制Nrf2的表达会导致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且Nrf2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O-1和HOXA10基因表达存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RES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和400μmol/L的培养液处理48 h,每组设3个重复。应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q 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别检测SIRT1/AMP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SIRT1、A MPKα、叉头转录因子1(Fox 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Bax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cl-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00和400μmol/L RES处理后,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ax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Bcl-2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100μmol/L RES处理后时,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以及Bcl-2、Bax的蛋白质表达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RES通过激活SIRT1/AM PK信号通路,同时激活通路下游的Fox O1,促进了牛皮下脂肪细胞的凋亡,为通过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牛皮下脂肪沉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干扰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 (SOCS1)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细胞活力、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首先采用0.2 mmol/L或0.5 mmol/L双氧水刺激IPEC-1细胞3 h后收集细胞检测toll样受体4 (TLR4)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及其负调控因子SOCS1的表达。然后采用2×2因子设计,2个主因子分别为SOCS1 siRNA(0、100 nmol/L)和双氧水(0、0.5 mmol/L)处理,即用SOCS1siRNA干扰24 h,再用双氧水刺激3 h,收细胞样和上清液待测。结果表明:0.5 mmol/L双氧水刺激导致IPEC-1细胞TLR4、NF-κB和SOCS1mRNA的表达量升高(P0.05),并有提高MyD88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58);双氧水刺激导致IPEC-1细胞SOCS1mRNA表达量升高(P0.001),SOCS1 siRNA导致SOCS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双氧水刺激导致IPEC-1细胞活力下降(P0.001),SOCS1siRNA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双氧水和SOCS1siRNA对IPEC-1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无显著影响;双氧水刺激导致IPEC-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量升高(P0.001),SOCS1siRNA导致IL-6和TNF-αmRNA表达量升高(P0.001)。以上结果表明,双氧水刺激能激活TLR4信号通路,提高SOCS1的表达,干扰SOCS1能促进细胞炎症反应,表明SOCS1可以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但是在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损伤中并未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方法对初生、幼年、成年及老年牦牛肺中CTGF和FGF-2的准确分布位置及其表达量进行研究。IHC结果显示,CTGF主要分布于终末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克拉拉细胞和管壁平滑肌细胞,肺动脉内皮细胞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且在初生组和老年组表达量最高;FGF-2主要分布于终末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和肺动脉管壁平滑肌,在所有年龄段都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GF和FGF-2在不同年龄组牦牛肺均能检测到表达,CTGF在初生组和老年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5);FGF-2在初生组和幼年组表达量显著高于成年组和老年组(P<0.05)。qRT-PCR结果显示,CTGF在初生组转录水平最高,且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FGF-2在老年组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成年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CTGF和FGF-2对牦牛肺适应性结构的形成和适应性过程有关,在初生和老年阶段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中两个关键细胞因子Oct4和Sox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ESC)在谱系特异性标志被激活前,Oct4和Sox2蛋白水平是细胞向谱系选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临时性标志。Oct4和Sox2转录因子在启动细胞重编程、维持ESC多能性和决定其是否走向分化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它通过与靶基因调控区结合,选择性地抑制分化基因或者激活多能性基因的表达而达到调控目的。干细胞共激活复合物(SCC)是Oct4和Sox2在Nanog基因协同激活时所需要的,它直接与Oct4和Sox2相互作用并集中在Nanog和Oct4启动子部位以及大部分被Oct4和Sox2占据的基因组区域,在维持ES细胞多能性和保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对Oct4、Sox2这两个关键性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深入了解,有助于细胞重编程分子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为干细胞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猪链球菌2型(SS2)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其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溶血素、纤连蛋白结合蛋白、谷氨酸脱氢酶等,但是这些经典的毒力因子不足以解释猪链球菌病发病的临床症状,而且毒力表型往往与实际毒力及临床症状不符。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鉴定出一系列毒力相关元件,主要有Sao蛋白、存在于89K毒力岛的双信号转导系统(salk-salR)、dltA基因、pgdA基因、srtA基因、Ⅳ型二肽基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毒力调控子R(control of virulence R,CovR)、烯醇酶(enol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lnA)等。论文对以上毒力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S2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CSCs标志物p75 NTR,并用不同浓度的EGF和FGF-2(0和0、10和10、10和20、20和10、20和20、30和30 ng/mL)作用于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确定细胞生长的最适EGF和FGF-2浓度,将试验分为空白组和最适浓度组,测定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成脂化诱导后油红O染色,对比两组细胞的脂滴生成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经p75 NTR鉴定呈阳性。CCK-8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EGF和FGF-2的浓度均为20 ng/mL时对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的促增殖作用最佳。生长曲线显示,两组细胞均在第5~9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10~15天细胞增殖减缓,逐渐到达停滞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最适浓度组胞质内的脂滴生成量远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20 ng/mL EGF和20 ng/mL FGF-2对猪皮下脂肪NCSCs的增殖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使机体内活性氧(ROS)增加,导致氧化/抗氧化动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一种应激反应。在正常情况下,动物机体内参与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由于外界环境刺激或机体自身变化等原因,使ROS产生增多或其清除能力下降时,机体就会出现氧化应激(氧化胁迫)。长期或过强的氧化应激会引起水生生物生长发育缓慢、免疫机能下降、疾病发生等危害,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营养价值降低,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Nrf2-Keap1/Are信号通路在抵抗外源性或内源性氧化应激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中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在水生生物中的研究尚未见系统综述。作者在综合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鱼类及虾蟹类等水生生物,介绍了氧化应激产生的机理、Nrf2和Keap1的分子基础、Nrf2-Keap1/Are信号通路作用方式,以及该信号通路在水生生物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等,为水生生物抗氧化应激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数和相关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MEF2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属于转录调节因子MADS-Box家族,是一种特定的转录因子。在脊椎动物中,MEF2基因家族由4个基因组成,包括MEF2A、MEF2B、MEF2C和MEF2D,它们在肌肉生成、神经系统发育和分化、肝纤维化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从MEF2基因的结构、组织分布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对该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肉仔鸡血清花生四烯酸含量、磷脂酶A2活性及小肠胞内磷脂酶A2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5种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200、500、1000和2 000 mg/kg的壳聚糖配制而成.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肉仔鸡血清花生四烯酸含量、磷脂酶A2活性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胞内磷脂酶A2mRNA表达均随日粮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呈显著二次曲线增加(P<0.05);其中以500和1 000 mg/kg壳聚糖组较高,但当日粮壳聚糖添加量为2 000 mg/kg时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此可知,壳聚糖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与磷脂酶A2的活性及小肠胞内磷脂酶A2mRNA的表达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酰基辅酶A硫酯酶2(Acot2)是酰基辅酶A硫酯酶(Acots)家族成员之一,其将酰基辅酶A(CoA)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CoA,具有维持细胞水平的游离脂肪酸和酰基CoA(游离脂肪酸的活化形式)的潜力,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Acot2基因的定位、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调控进行综述,以期对Acot2基因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30只成年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在妊娠13-20d给A组和B组大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2.9mg/kg和5.5mg/kg胆酸,C组同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妊娠21d时宰杀母鼠,剖腹取胎,测定胎儿体重,胚胎成活率。并采集母体和胎儿血样,测定IGF-2、胰岛素和代谢物水平。结果表明,低剂量胆酸注射导致胎儿成活率降低7.02%,胎儿血浆IGF-2升高及乳酸和总蛋白水平降低,母体血浆IGF-2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较大剂量胆酸注射使胎儿成活率和体重分别下降38.27%和7.33%,血浆IGF-2、胰岛素和总蛋白水平下降。结果提示长期胆酸负荷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胎儿死亡率增加及生长迟缓与IGF-2、胰岛素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猪链球菌是猪的主要病原,也可导致人感染,其致病机理尚未明确.作者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特异性PCR从2株猪链球菌血清2型606中国分离株和607日本分离株的基因组中,分离出2种血清混浊因子(of)基因,全长3 016 bp,编码938个氨基酸,其中日本分离株607的ofs基因序列与已知基因完全相同.中国分离株606的ofs基因与已知基因相差7个碱基,导致3个氨基酸替换,其中1个突变(Asp353Gly)位于蛋白的N端功能区,可能影响其血清混浊功能;另外2个氨基酸突变位于蛋白的C端重复区内.从2种OFS蛋白中,找出了细菌黏附因子共有的结构特征,2种OFS蛋白C端区含有保守的LPXTG结构,使OFS蛋白可固定于细菌的表面,但其中的3个重复序列与纤黏蛋白结合蛋白A等的相似性很低,两种OFS蛋白可能通过特殊的途径协助猪链球菌的黏附.猪链球菌ofs基因中重复序列和突变使得编码的蛋白表现出丰富的长度多态性.本研究获得的2种OFS属于中等长度的蛋白,均来自强毒力型猪链球菌.这些结果提示菌株606和607携带的ofs基因可能是猪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对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及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