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云南野生稻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现有资料,采用当地人员参与性考察调查方法,在2002年10月和2003年3月对云南省玉溪市、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和临沧地区16个县(市)的93个野生稻原生境进行了考察核查。发现原先记载的93个野生稻分布点中只有30个点还存在野生稻,同时又发现了10个疣粒野生稻新分布点。现存野生稻分布点合计40个,其中普通野生稻1个点、药用野生稻2个点和疣粒野生稻37个点。这40个野生稻点分布于6个地区(州、市)16个不同的县(市),其中35个点集中分布在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2个县(市)。普通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约1 334 m2,2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均约为334 m2,37个疣粒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变幅较大,从少量几丛到133 400 m2以上;分布面积不少于13 340 m2且密度在中等以上的分布点全省只有8个,这8个点中有4个分布在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市,2个点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龙陵县,还有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各有1个分布点。  相似文献   

2.
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以Tetep、B40为抗、感对照品种,在湖南省烟溪病区病圃,采用自然诱发,鉴定云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以及小粒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发病最早,叶瘟病级严重度达到7级,病斑孢子层级达5级;云南普通野生稻中,景洪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7级,病斑孢子层级5级,元江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8级,病斑孢子层级7级;疣粒野生稻发病最迟, 病级发展缓慢,病级严重度为3级,病斑孢子层级1级。同田的小粒野生稻高抗稻瘟病。三种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为普通野生稻高感,药用野生稻感,而疣粒野生稻为中抗。  相似文献   

3.
了解云南省疣粒野生稻的自然生存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野生稻资源保护政策提供依据,2021—2022年对云南省玉溪市、临沧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等4个州(市)的疣粒野生稻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8月,调查的4个州(市)现存疣粒野生稻共有25个点,4个点为新发现。其中,分布范围小于300 m2的分布点占36%,分布范围在300~900m2的分布点占12%,分布范围在900 m2以上的分布点占52%。根据疣粒野生稻分布的历史资料,本研究调查的州(市)原有11个乡镇共有分布点36个,然而本次实地调查其中的34个分布点,只有21个分布点尚有疣粒野生稻,分布点丧失率为38.24%。本次调查中,部分分布点疣粒野生稻呈现濒危趋势,因此抢救性收集了405份疣粒野生稻种茎样本进行异位保存,有效地保存了云南疣粒野生稻资源,提高了种质保存的安全性。本次调查发现,造成疣粒野生稻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城镇化建设、开垦种植橡胶树和桉树、除草剂的使用、人为药用以及自然灾害等。针对上述濒危原因,本研究提出建立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和生物技术保护等多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典型抽样法,以福州市区11个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种类组成、来源情况、群落优势成分、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较丰富,有654种,隶属于137科420属,本地种(392种)多于引进种(262);(2)乔、灌木层的优势种不明显,草本层、层间层反之,并以本地种居多;(3)均匀度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4)物种多样性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层.  相似文献   

5.
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 (Oryza meyeriana Baill.) 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8。把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分别按照行政区、经纬度、河流流域和海拔划分成不同类型,计算它们的 Na、Ne、H、I和 PPB各项数值,发现疣粒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以思茅市最高,临沧、西双版纳次之,保山、德宏最低;太平洋水系澜沧江中下游海拔较高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多样性较丰富。可将云南疣粒野生稻分为两大群,一大群是思茅地区的材料,另一大群包含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材料。最后讨论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对栽培稻的两个籼型品种(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疣粒野生稻(O. meyeriana)及野生稻与栽培稻的种间杂种F1的外稃表面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外稃表面的显微特征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并初步概述了三种野生稻的乳突特征。栽培稻与野生稻的种间杂种外稃显微特征受亲本影响,其中乳突座间距、列宽主要受野生稻亲本影响;底座以上的峰突特征如峰距、峰数则表现为栽培稻亲本的特征;乳突分布密度表现为超亲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海南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对不同区域桉树人工林进行植被调查,采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样方内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再结合灌木层、草本层α多样性指数与地上部分生物量构建综合功能指数,并比较新指数与α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1)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共101种,其中灌木层植物共49种,隶属31科45属,草本层植物共52种,隶属28科48属。(2)不同区域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仅临高的草本层α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其他区域,说明灌木层多样性水平相近,而草本层多样性水平更易受环境影响。(3)不同区域桉树人工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差异显著,灌木层大于草本层,但是分配比例波动范围较大。(4)不同区域桉树人工林灌木层综合功能指数(Yd)无显著差异,临高和定安的草本层Yd指数显著大于屯昌和东方,表明不同区域桉树林灌木层的综合功能相近,草本层的综合功能则是临高和定安明显较强。(5)灌木层Yd指数与α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很强;草本层Yd指数与α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一般,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很强。结果表明,桉树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受区域环境影响,其中草本层比灌木层更易受...  相似文献   

8.
桉树因其生长快、抗逆性强、用途广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但随着规模化的种植,桉树人工林结构过于简单,林下植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普洱市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种类的调查,发现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的结构为灌木一草本类型和纯草本类型:灌木层主要以紫金牛科、野牡丹科、锦葵科、蝶形花科等植物占优势;草本层则是以菊科、禾本科、蕨科等植物为主要优势种。这些植物多属当地先锋植物或耐旱种类,而非地带性森林植被下的常见组成种类。  相似文献   

9.
为弥补海南中部热带雨林区到滨海台地区的过渡地带丘陵区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的空缺,为海南中部丘陵地区次生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和恢复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及保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海南屯昌丘陵区不同类型次生林,对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7科201属267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2科196属261种。群落的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豆科、蔷薇科、梧桐科及樟科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87个科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科分别有20、59和8个,显示明显的热带性质特征。200个属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属分别有1、169和30个,种类组成的科、属地理成分热带成分分别为67.81%和84.50%(不包括世界广布的科属),温带成分分别为9.10%和15.00%,表明以热带分布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Margalef指数表现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和乔木层;Simpson指数是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则表现出草本层最大,灌木层其次,乔木层最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ISSR标记,对云南三种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以竹类、栽培稻粳稻02428和籼稻金刚30以及非洲长雄野生稻为对照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云南三种野生稻遗传进化方向。结果表明,33条ISSR引物,在所有的材料中总共扩增出46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4.1条;从总体水平上看,云南三种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三种野生稻的多态位点数NP、多态位点百分率p、有效等位基因数Na、观察等位基因数Ne、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指数I分别为357、76.74%、1.7694±0.4217、1.3391±0.3637、0.2037±0.1851和0.3180±0.2532;三种野生稻品种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194,品种间的基因流Nm为0.4627,说明三种野生稻之间基因交流水平低,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三种野生稻的进化过程中,疣粒野生稻分化最早,其次为药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分化最晚。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野生维管植物进行了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统计维管植物58科88属122种,其中种子植物属和种的区系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群落各层植物种类组成中,乔木层有40种,占该群落总种数的32.79%;灌木层有76种,占总种数的62.30%;草本层有48种,占总种数的25.93%。群落外貌常绿,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整个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自然更新良好,处于稳定增长阶段。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广西容县红锥林,高于福建华安红锥群落和广西玉林人工红锥林,且与同样为次生群落的广西容县红锥林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广西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材料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代自交纯化与稻瘟病抗性鉴定,在1500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中发现38份抗病材料,在113份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中发现18份抗病材料。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相同材料在不同年份的田间病区诱发鉴定中,各级抗性植株分布差异不显著,鉴定结果表现一致。与普通野生稻相比,广西药用野生稻抗性基因发生的频率显著较高、抗性稳定,是一种特殊抗性类型,从中获得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抗性基因的可能性较大。研究还表明,自交提纯能够明显提高这两种野生稻的平均抗性水平。在田间病区诱发条件下,广西普通野生稻抗性材料出现的频率与地区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用35个随机引物对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和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了RAPD分析。60%以上的引物能在籼稻和粳稻基因组间显示差异;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籼稻的不同,绝大部分供试野生稻的RAPD带型与粳稻的相同。这说明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偏粳,但也存在偏籼的普通野生稻。  相似文献   

14.
 用35个随机引物对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和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了RAPD分析。60%以上的引物能在籼稻和粳稻基因组间显示差异;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籼稻的不同,绝大部分供试野生稻的RAPD带型与粳稻的相同。这说明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偏粳,但也存在偏籼的普通野生稻。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南省万宁市大洲岛的海杧果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海杧果的种质保护、海防林物种的合理搭配及红树林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查样方内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7科58属。乔木层的优势种为海杧果,重要值为36.45%;灌木层的优势种为矮紫金牛,重要值为8.31%;草本层的优势种为观音草,重要值为25.53%。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泛热带分布的科属最多,分别为27科、17属。群落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排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本调查明确了大洲岛海杧果群落的伴生物种及该群落特征,可为红树林生态恢复及海防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SSR标记技术检测了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参数,旨在了解其居群交配系统,为有效原位保护、异位保存提供指导。结果表明,6个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166~0.6075),居群间分化明显(Fst=0.4220)。广东高州大岭居群和广东高州朋山居群有过剩的杂合子(F0),而另外4个居群有过剩的纯合体(F0)。普通野生稻6个取样居群交配系统为混合交配类型,居群之间的异交率相差较大(多位点异交率变幅为15.1%~41.8%,单位点异交率变幅为10.1%~28.5%)。6个居群的多位点异交率都高于单位点异交率,而且位点亲本相关度比较大,说明居群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同时,各居群单位点相关度与多位点相关度差值较大,表明居群内存在亚结构。还讨论了进一步改善普通野生稻原位和异位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