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2016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7年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黏虫、飞蝗总体发生平稳,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草地螟维持轻发生状态.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5~7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召开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组织生产、科研、教学等单位的近百名专家,会商分析了201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201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重发态势,全国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约为3.70亿hm2次,同比增加4%.  相似文献   

3.
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钤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黏虫、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重发风险高于上年,水稻纹枯病、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11日至1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报人员和有关专家对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根据病虫源发生基数、冬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多发、重发和频发态势,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3.53亿hm~2次,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  相似文献   

5.
201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各地小麦条锈病、玉米螟、水稻"两迁"害虫、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存在流行的风险,小麦条锈病、黏虫、二点委夜蛾、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但局部地区有重发可能,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2月5~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百名以上专家,会商了201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根据2010年冬季病虫越冬基数、2010年冬季至2011年夏季气候趋势预测和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为偏重发生年份,程度重于2010年,发生面积约为3.8亿h㎡次,同比增加4%.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小麦条锈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国家气候中心2012/2013年冬春季全国气候预测、农作物品种抗性布局和种植方式等因素,做出了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发生总面积约3.70亿hm2次,与2012年持平.  相似文献   

8.
2019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8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草地螟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9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17种(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蚜虫,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玉米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将偏重及以上程度发生,黏虫会在北方局部地区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草地螟进入新的发生周期,东亚飞蝗、西藏飞蝗和亚洲飞蝗在湖库、河谷和湿地等局地可能发生高密度点片。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7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8年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棉铃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黏虫、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飞蝗总体发生平稳,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综合分析和会商,预计2007年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玉米螟仍将严重或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呈严重流行态势,小麦吸浆虫、水稻条纹叶枯病、粘虫、棉铃虫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蝗虫、草地螟仍将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全国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病虫越冬或发生基数、越冬范围、作物种植结构、气象和水文条件分析,预计2004年小麦条锈病、蝗虫、水稻迁飞性害虫、水稻螟虫、草地螟、棉铃虫等一些重大病虫仍将严重或偏重发生。全年病虫发生面积约为50亿亩,需要防治面积为55亿亩左右。1小麦病虫全国小麦病虫总体上为中等  相似文献   

12.
12001年病虫发生概况2001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是发生严重的年份。流行性和暴发性病虫发生范围广、强度大。其中,小麦条锈病在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以及湖北等地严重流行;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均高于上年;稻螟虫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大部地区继续暴发为害,部分稻区三化螟突发严重;玉米螟等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仍很严重;土蝗、玉米叶螨、麦叶蜂等次要病虫在北方大部地区为害上升,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经济作物病虫为害种类增多,斑潜蝇、烟粉虱、病毒病、疫病等多种病虫为害加重。22002年病虫发生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冬前主…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8年12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百名以上专家,对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的会商结果.结合近期病虫调查和气象预报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4亿hm2次左右.其中,小麦条锈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螟虫、草地螟、玉米螟、棉铃虫仍呈严重发生态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有潜在流行威胁;玉米粗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东亚飞蝗在部分蝗区将出现高密度点、片.  相似文献   

14.
广西2006年农作物重大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 688.8万ha次,防治面积为1 604.0万ha次,占发生面积94.9%,经防治后挽回损失909.1万t,实际损失135.7万t.  相似文献   

15.
绿肥作物不仅能够提供地肥、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还可以提供优质饲料,对我国农牧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实现化肥减量、保持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绿肥种质资源丰富,绿肥害虫种类较多,但有关绿肥害虫研究的基础目前还较为薄弱,一些主要绿肥作物以及绿肥与主栽作物不同配置模式下害虫的发生种类与发生规律尚不清楚,相应的监测与防控技术缺乏。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绿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绿肥作物上害虫发生的种类与规律、绿肥害虫的风险评估、不同绿肥-主作物种植模式下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的现状。针对国内外绿肥害虫防控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今后绿肥害虫防控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大多在15%~45%之间,客观证实了不同病虫发生级别相同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病虫发生量与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理论上为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另一方面病虫发生级别的判定存在着人为的经验感知比较,加之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一般低于50%,为统一简化关系且便于计算,我们将病虫1~5级相邻发生级别间自然危害损失率近似确定为倍率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新疆、海南、广西、福建、浙江、云南等省(自治区)65个抗药性监测点对褐飞虱、二化螟、棉铃虫、棉蚜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近年随着耕作栽培制度改革和品种更换,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病虫危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如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等一些重要病虫害发生减轻;亚洲玉米螟心叶期危害较轻而穗期较重;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并出现了局部危害严重的新病虫害,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1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近3亿hm2次,比2004年增加3%左右。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一是迁飞性害虫暴发频繁。2005年稻飞虱在南方稻区大发生,发生面积达0.23亿hm2次。其中,严重发生面积506.7万hm2次;东亚飞蝗在海南、广西严重发生,两地累计发生面积约13.3万hm2。二是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发生加重。稻瘟病在西南及东北稻区发生严重,发生面积达580万hm2次,在东北部分稻区出现严重成灾现象;小麦条锈病在西北、鄂北、豫东等麦区冬前显病早、病点多、病情扩展快,发病中心形成早。三是经济作物病虫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山东省泰安市核桃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化学防治的用药流程,于2017—2018年采用田间调查法进行主要病虫害的调查,于2019年采用常规喷雾法对不同防治对象进行化学防治,研究不同用药时间及用药次数下3种农药对核桃的保果效果及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确定用药流程。结果表明,2017年泰安市核桃园主要病虫害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核桃炭疽病和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aristata为主,造成的病虫果率达83.25%。5月中旬至6月下旬,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举肢蛾单独发生为主;7月上旬至8月上旬,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为主;8月中旬至下旬,以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和核桃炭疽病+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共同发生为主。2018年3种病虫害造成核桃的总体落果率为79.84%,共出现2次落果高峰,即在6月下旬以核桃举肢蛾造成的落果和在8月下旬以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和核桃炭疽病+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共同发生造成的落果。针对以上3种主要病虫害,在核桃生长期应至少喷药6次,其总体的保果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6.58%和93.70%,分别显著高于喷药4次的83.72%和70.56%,与喷药8次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自5月上旬至8月上旬,每15~20 d用药1次,至少用药6次;对核桃炭疽病自6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15~20 d用药1次,至少用药4次;对核桃举肢蛾在5月下旬和7月下旬各用药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