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研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整合多源、异构、海量农业数据,基于云计算等技术设计并实现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有利于农业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方法】文章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以农业大数据资源编目元数据、大数据整合集成与建库、农业大数据共享服务为主线,利用Hadoop大数据技术,基于J2EE平台和构件化开发思路,构建农业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结果】该平台包括农业大数据集成管理、农业大数据共享服务管理和元数据管理,其中农业大数据集成管理实现了对各渠道所得农业数据进行整合集成、数据质量控制和更新管理,农业大数据共享服务子系统实现了对分散、多源、异构农业非空间数据的目录导航、查询检索与共享交换等服务,是用户查询访问和使用农业大数据的统一入口,元数据管理子系统实现了对多源大数据的统一描述、发布管理与权限控制。【结论】该平台在贵州省进行了开发应用,实现了贵州省农业数据资源的统一集成、统一管理、统一共享和统一服务,为贵州省农业云服务及其各类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耕地质量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耕地质量数据的特点和用户需求,针对需要建立面向行政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户等对象的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科学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全国政府部门、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大众提供各类服务。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海南省10个核心示范大田洋野外安装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等,利用Zig Bee无线传输方式,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耕地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已建立的海南耕地质量改良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铺前镇、枫木镇、大路镇、东成镇等大田洋环境数据位置的地图显示,实现了耕地环境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CO2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根据用户的需求可查询某一段时间的历史监测数据,为用户对无线传感器和野外耕地环境的数据监测提供了远程管理,提高了海南耕地环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祺彬  曹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62-8264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具有数据量大、多数据格式、多比例尺、多时空性、多语义性的特点。介绍了如何基于ArcGIS Server平台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整合不同种类、不同层面的海量数据,共享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的目标。共享平台整合了Web服务器和GIS服务器,使用了Ajax技术、J2EE相关技术,实现了多源数据的集成、海量数据的快速访问,成果数据的浏览、查询等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了高效合理的信息访问途径,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特征及成因,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全新模式。该模式从多主体、全产业链及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角度系统的对各类质量安全信息进行挖掘与共享,最终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数据闭环,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土壤类型分布与黑土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土地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准确的面积分布,但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致范围。一般是指东北大区(含内蒙)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常说的黑土类)为主的,拥有黑色或暗色腐殖质表土层的,性状好、肥力高的优质土地。虽然黑土地不是一个学术概念,但是要想保护好黑土地,还需要土壤学学术内涵的支撑。文中在对黑土、黑土类、软土、黑土区等概念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黑土地与土壤类型、土壤质量、面积、分布的对应关系,并将《吉林省土壤图》《吉林土壤》《吉林土种志》有关黑土地的数据进行校核、修正,形成了《吉林省黑土地土壤类型分布图》,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提供土壤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吉林省从2012年6月初开始启动吉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省8000多万亩耕地产地环境调查、所有县域、乡(镇)相关基础资料收集、重点区域产地划分、全省所有农产品产地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检测分析、调查数据及监测结果网上录入。监测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总体情况良好。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探索、确立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从2015年开始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在公主岭、农安、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治工程的最终产品和成果是新增耕地,新增耕地质量是检验和评价土地工程成败的关键,对新增耕地质量检测指标的管理、分析和数据融合十分重要.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地整治工程中不同土地类型整治后对新增耕地质量要求,采用信息融合、物联网、Portal和工作流等关键技术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检测流程标准化、检测数据精确化、检测仪器自动化的LIMS系统.研究表明,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LIMS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构建了常态监测体系,解决了新增耕地质量检测指标的管理不规范、数据异构以及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实现了1个中心基地(陕西富平)实验室室内检测、5个野外监测站(榆林、延安、华阴、卤泊滩、澄城县)现场检测、1个流动实验车移动检测和多传感器在线监测的全方位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为多地点、多检测手段和各种土地类型耕地质量监测提供了一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途径,具有实用价值,并为土地工程其他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农资讯     
《吉林农业》2015,(5):1-3
<正>吉林省完成国内首个《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工作吉林省质监局以《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吉林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试行)》、《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关于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依据,在全省开展18个县(市、区)试点进行土地整治的实践基础上,由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土地整理中心共同完成全国首个《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该标准已经正式批准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数据不能有效整合、数据利用率低、分析模型缺乏等问题,导致增加了数据统一治理的难度和成本,降低了政府在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上的施政能力。本研究在充分分析数据资源和应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的整体框架,设计了包括农业大数据中心基础子平台、数据仓库系统、基础管理服务子平台、数据开发开放子平台、可视化数据挖掘系统、智能检索系统、农业大数据"一张图"应用、运维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描述了基于J2EE平台的实现方式。通过建设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快实施针对农口各部门信息资源在基础数据元及共享业务元中的整理和挖掘,实现全市统一的涉农基础数据元管理体系,构建统一的大数据集中处理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服务于天津农口各单位对大数据信息共享、数据挖掘和智能服务的需求,推动天津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产业共建融合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司法警官类院校是司法行政系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司法行政系统迈向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建设基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引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司法行政系统所有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文章从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三个方面论述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大型数据库软件进行集中管理和规划新疆耕地资源数据,加强耕地资源数据的共享和利用,为土地管理决策者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技术,在DOTNET平台下用ASP.NET+ ArcGIS Server技术设计建立新疆耕地资源数据库.[结果]通过对各种耕地资源的数字化,采用现代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海量耕地资源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耕地资源数据的网络共享与应用.[结论]该系统较好地实现了海量耕地资源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对提升耕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和更好地指导农业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是空间某位置的地理数据与其他位置地理数据相互关联程度的衡量标准。探讨局部空间自相关在耕地研究中的应用,将耕地质量等指数作为空间变量,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以Arc GIS软件、Open Geoda软件为平台,分析了九台市耕地的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的空间集聚性,提出九台市耕地保护分区的最优方案。该方法将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条件、经济条件进行分类考虑,科学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实现耕地的精细化管理和差异性保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低保档案信息管理是以信息化平台、数据库安全、人员工作意识为依据,对低保档案信息的管理方式、存储方式、收集方式等方面进行处理,以此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有效利用率。注重档案信息收集全面、时效整理、安全存储的前提下,针对档案信息管理流程进行分化处理,并利用大数据及网络平台,实现局域网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对优化吉林省公主岭市低保档案信息的管理质量及提高行政服务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5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吉林省召开为期2天的耕地质量信息化技术研讨会,交流省级耕地质量信息化工作及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情况,分析耕地质量信息化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研讨耕地质量信息化技术应用实践。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刘玉国,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永林到会并致辞。张永林代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2018年,吉林省人大审议通  相似文献   

16.
正推广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实行杂粮杂豆玉米轮作,力推生态循环农业……近日,吉林省梨树县修复黑土地的故事引起关注。当地抱定"保护好,黑土地就会重生"的信念,久久为功,让变"瘦"的黑土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截至2017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其中中等地和低等地占70%。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试行"田长制"等  相似文献   

17.
彭奕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81-183
分析了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的现状,介绍了贵州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共享方式、实施步骤及进展。该平台采用最新信息技术,通过集成、整合、引进等方式,整合全省科技文献资源,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该平台将面向全省实现资源共享,满足用户需求。着重介绍了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主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必须紧跟信息时代步伐,主动开放共享数据资源服务,积极与各高校、政府、情报研究所和企业合作,升级构建一个高校图书馆开放共享联盟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各行各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共享,努力实现知识服务的数据创新增值。梳理了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开放与共享服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大数据时代下安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创新及推动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开展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有助于推进农业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加强农业政务信息化水平和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水平。【方法】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地理信息服务总线GEO-ESB技术,提升了数据在线托管与分布式交换能力;采用云原生架构可以保障农业地理信息平台具备更快的上线速度;采用边缘计算技术,提升地理服务效率;采用空间大数据GIS技术体系,提升空间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挖掘能力。【结果】通过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可以实现农业GIS应用平台的快速搭建,平台探索了部本级及与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及跨部委的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平台实现时空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决策、二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服务,利于种植、畜牧兽医、渔业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国际合作、农业气象等行业和领域的整合升级。【结论】通过不断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将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http://infio.ynnstl.net.cn云南省科技文献信息综合集成应用平台(以下简称文献信息平台)包括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保障系统、科技热点分析系统、知识产权管理和分析系统、行业产业战略情报服务系统和综合集成暨个性空间服务系统等子系统。其中,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保障系统整合了大量中外文科技文献资源,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