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以苦荞品种‘昭苦2号’籽粒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化学技术研究苦荞芽菜形成过程中多酚物质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为苦荞芽菜的深度加工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苦荞籽粒萌发到芽菜形成过程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显著升高,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萌发2~6 d快速提高,在第6天分别达到109.27 mg/g和137.73 mg/g。游离酚和游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酚和总黄酮一致,萌发至第6天分别是萌发前苦荞籽粒的4.08 倍和4.53倍。芽菜形成过程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显著提高,但与总酚和总黄酮的比值较小。在苦荞籽粒萌发前后提取物中鉴定出6种黄酮单体,分别为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游离态提取物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芦丁和槲皮素,其中芦丁的含量在萌发6~7 d增加缓慢,第6 天达到50.80 mg/g,而槲皮素的含量在萌发1 d后不断降低。结合态提取物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表儿茶素和芦丁。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综合评价不同萌发期苦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苦荞籽粒萌发后游离、结合及总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提高。表明萌发至第6 天的苦荞芽菜具有更广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功能性发芽花生露的制备工艺及花生发芽后功能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以发芽花生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花生的发芽时间、料液比、打浆温度对花生浆感官评分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打浆工艺;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复配乳化剂和稳定剂对功能性发芽花生露的离心沉淀率和透光率的影响,以确定乳化剂和稳定剂的最佳添加比例和添加量;对发芽前和发芽后的花生以及发芽前和发芽后制取的花生露中的多酚和白藜芦醇等功能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优打浆工艺为料液比1∶10,发芽3d,打浆温度40℃,预测感官评分为86.08,验证结果(88.00±0.40)与模型所预测结果接近;乳化剂的最适复配比为蔗糖酯∶分子蒸馏单甘酯为2∶3,乳化剂的最适添加量为0.4%;稳定剂对花生露稳定性的影响为: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03%,黄原胶添加量为0.05%,卡拉胶添加量为0.03%。经过3d的发芽,花生中总多酚含量由2.6mg·g~(-1)增加到3.2mg·g~(-1),花生露中的总多酚含量由18.81mg·100mL~(-1)增加到23.75mg·100mL~(-1);花生中的白藜芦醇由1.1μg·g~(-1)增加到2.5μg·g~(-1),花生露中的白藜芦醇在未发芽时未被检出增加至20μg·100mL~(-1)。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稳定可口的功能性花生露且其总多酚及白藜芦醇的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陕北产苦荞麦中的黄酮,并测定比较苦荞麦在经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的芦丁含量。方法:采用酸碱法提取分离纯化苦荞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黄酮含量及苦荞黄酮提取物的纯度。结果:测得生苦荞中苦荞黄酮含量为17.19 mg·g~(-1),熟苦荞为17.29 mg·g~(-1),生苦荞仁为25.19mg·g~(-1),熟苦荞仁为28.96 mg·g~(-1);测得所分离的苦荞黄酮纯度为84%。结论:陕北苦荞含有丰富的苦荞黄酮,其中熟苦荞仁苦荞黄酮含量最高,熟苦荞仁适宜作为苦荞降糖服用时的有效部位和炮制制品。  相似文献   

4.
对甜荞 (Fagopyrum esculentum)和苦荞 (F.tartaricum)芽的蛋白质营养进行分析 ,并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 ,对荞麦芽的氨基酸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 ,苦荞 (榆 6- 2 1 )芽的粗蛋白含量为 1 42 .91 g/kg,甜荞 (榆荞 1号 )芽的粗蛋白含量为 1 72 .72 g/kg。二者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 ,必需氨基酸 (EAA)分别占总氨基酸的 43.1 9%和 40 .89%。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 (Met+Cys)。甜荞芽菜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 81 .97,略高于鸡蛋 ,苦荞芽菜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 74.45,其蛋白质营养优于一般的蔬菜。抗营养因子检测未发现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下采用微滤-超滤-纳滤多级膜分离纯化木豆叶提取液,分析木豆叶提取液主要有效成分在膜处理前后的保留情况。结果表明,微滤能截留提取液中15.78%的黄酮类物质,超滤能截留提取液中62.52%的黄酮类物质,而纳滤能截留提取液中97.92%的黄酮类物质,溶剂除去率达到了50%,木豆叶提取物中黄酮纯度可达50.13%。超滤浓缩液中牡荆苷含量可达0.069mg·g~(-1)(HPLC),异牡荆苷含量为4.31mg·g~(-1)(HPLC)。经过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木豆叶提取液的分离效率,达到了较好的高效浓缩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富硒对荞麦苗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硒酸钠溶液作为富硒原料,对甜、苦2种荞麦苗进行富硒处理。荞麦苗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富硒后能有效提高甜荞麦、苦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GSH-Px活性,其中苦荞苗富硒后的效果优于甜荞苗;正交设计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富硒方案为生长16 d、亚硒酸钠溶液培养浓度为40 mg/L、荞麦品种为苦荞、亚硒酸钠溶液20 mg/L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7.
萌发对荞麦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荞麦籽粒和萌发过程中及10d的荞麦芽的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进行分析比较表明:甜荞(Fagopyrumesculentum)和苦荞(F.tartaricum)籽粒氨基酸均衡,但籽粒中含有大量胰蛋白酶抑制剂。萌发10d后,荞麦芽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消失或仅存痕量,荞麦芽苗的氨基酸更为均衡,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升高,榆6-21的SRC值接近鸡蛋。苦荞和甜荞总黄酮含量较籽粒分别增加1.76倍和2.33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芦丁含量较籽粒分别增加4.1倍和6.5倍。萌发对荞麦的营养品质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苦荞发芽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荞不同发芽时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苦荞的综合利用及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黔苦5号、沽源苦荞、西荞1号、川荞1号4个苦荞品种种子发芽0,3,6,9,12 d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氨基酸间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判断发芽过程中氨基酸总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特征氨基酸;应用聚类分析,研究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苦荞发芽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大,发芽12 d后,黔苦5号、沽源苦荞、西荞1号、川荞1号总氨基酸含量分别由发芽前的5.40,5.31,4.03,3.82 mg/g增加至16.26,19.27,17.91,15.79 mg/g;苏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变化与多种氨基酸呈相反趋势,丝氨酸、天冬氨酸等9种氨基酸是苦荞发芽过程中含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特征氨基酸,发芽6,9,12 d时4种苦荞芽的氨基酸含量不能明显区分。【结论】苦荞发芽前后氨基酸变化较大,可根据产品需要选择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9.
在冬季自然降温条件下,通过研究桧柏和洒金柏针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干物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对两种植物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温度降至零度以下,两种植物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12月20日,两种植物脯氨酸含量达到最大值,桧柏为65.5μg·g~(-1),洒金柏为30.1μg·g~(-1);可溶性糖含量也达到最大值,桧柏为140.1 mg·g~(-1),洒金柏为84.7 mg·g~(-1);两种植物的干物质含量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干物质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11月30日,桧柏和洒金柏的干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是49.2%和44.6%;叶绿素含量和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12月30日,桧柏中叶绿素达到最低值0.97mg·g~(-1),洒金柏中叶绿素达到最低值0.89 mg·g~(-1)。整个过程中桧柏的四种指标含量在同一温度条件都高于洒金柏。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桧柏的抗寒性大于洒金柏。  相似文献   

10.
以7种微量元素无机盐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增添使用微量元素无机盐的营养液对苦荞芽菜中多种黄酮酚酸类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添加7种微量元素无机盐处理对苦荞芽菜中多种黄酮酚酸类物质(除荭草素之外)及其总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影响大小依次为:ZnSO_4·7H_2O、CuSO_4·5H_2O、MnSO_4·4H_2O、EDTA-2Na、(NH_4)_6Mo_7O_(24)·4H_2O、FeSO_4·7H_2O和H_3BO_3,最优因素组合为FeSO_4·7H_2O(13.9 mg/L)、EDTA-2Na(37.2 mg/L)、H_3BO_3(1.43 mg/L)、MnSO_4·4H_2O(0.22 mg/L)、ZnSO4·7H_2O(0.08 mg/L)、CuSO_4·5H_2O(1.07 mg/L)、(NH_4)_6Mo_7O_(24)·4H_2O(0.03 mg/L);此条件下苦荞芽菜的生长量极显著增加,黄酮酚酸类物质总量显著增加,最高可达62.58±2.79 mg/g DW(Dry Weight)。  相似文献   

11.
测定苦荞发芽时期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率。结果表明:苦荞芽菜培养过程中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对·OH、·O2-和H2O2的清除率均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且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芽菜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与·OH、·O2-和H2O2的清除率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苦荞在发芽期间γ-氨基丁酸(GABA)的富集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苦荞生长加快,呼吸作用增强,可溶性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干物质含量下降,GABA含量在发芽4 d时达到最高值,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芽苦荞GABA的富集量与呼吸强度(r=0.794)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离氨基酸含量(r=0.963)、GAD活力(r=0.879)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含量(r=-0.769)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营养及保健功能更优秀的特色食品,将荞麦芽与富硒相结合,采用亚硒酸钠溶液作为富硒原料,以甜、苦2种荞麦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富硒法对荞麦进行富硒处理,对富硒后荞麦苗中可溶性多糖含量及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富硒后对甜、苦荞麦苗中可溶性多糖含量影响较小。在生长16d时,甜荞麦苗的可溶性多糖达到最大,提取率为3.3%;苦荞麦苗可溶性多糖提取率为2.69%,在40mg/L亚硒酸钠溶液中进行富硒处理后,甜、苦荞麦苗中可溶性多糖含量增长至3.32%和2.95%。富硒处理对甜、苦荞麦苗中可溶性多糖的·OH抑制率、DPPH·清除率影响较大。其中,甜荞麦苗对亚硒酸钠溶液浓度的耐受性优于苦荞麦苗;其最佳的富硒方案为生长天数18d、亚硒酸钠溶液浓度为40mg/L、荞麦品种为苦荞、20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经试验验证,在此最佳组合条件下,可溶性多糖含量为3.92%,·OH抑制率为44.87%,DPPH·清除率65.4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课题组前期筛选的、适宜黏重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抗性强、能露地越冬的11种观赏百合鳞茎进行营养和功能品质研究,为开发功能百合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11种百合鳞茎进行营养指标(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维C和淀粉)和功能指标(膳食纤维、总酚、类黄酮、花青素、总黄酮、皂苷和秋水仙碱)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分析指标和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百合鳞茎水分含量65.26%~77.23%,蛋白质含量10.93~28.76mg·g~(-1),可溶性糖含量8.37~17.94 mg·g~(-1),维生素C含量32.36~305.33 mg·100g~(-1),淀粉含量1.43%~15.97%,膳食纤维含量3.95%~6.49%,总酚相对含量0.95~3.22 mg·g~(-1),类黄酮相对含量1.67~4.13 mg·g~(-1),花青素相对含量0.01~1.21 mg·g~(-1),总黄酮含量0.08%~0.82%,皂苷含量2.82~13.76 mg·g~(-1),秋水仙碱含量0.48~3.92μg·g~(-1)。可以从功能因子、淀粉、可溶性糖和膳食纤维4个方面对百合品质性状进行评价。[结论]本试验初步选出兼具较高淀粉、膳食纤维和功能物质含量的‘Regale’、‘Mister Sandman’、‘Matrix’和‘Lady Alice’等具有开发功能食品潜力的百合新种质,今后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它方面的营养和功能价值,围绕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特定功能物质含量进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5.
施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叶绿素含量影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抗疫白为试材,设置6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375 kg·hm~(-2)),随机区组设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马铃薯影响差异显著,马铃薯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抗疫白产量达到最高50.21 t·hm~(-2)。施氮量对抗疫白同一时期叶绿素含量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用二次方程拟合效果良好,表明二者相关性高,对方程求解,出苗后20 d至90 d的叶绿素含量依次为1.9、1.87、1.79、1.74、1.46、1.36、0.92、0.75 mg·g~(-1)时,可获得抗疫白理论最高产量。将第20~90 d的叶绿素含量最佳值和临界值与对应的出苗天数进行拟合,获得出苗后20~90 d的叶绿素含量适宜的范围依次为1.71~1.9、1.66~1.87、1.61~1.79、1.62~1.74、1.25~1.46、1.18~1.36、0.79~0.92、0.61~0.75 mg·g~(-1)FW。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比较了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对轮叶黑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叶黑藻经0.10~2.00 mg·L~(-1)二甲戊灵处理2 d后,体内的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但低浓度二甲戊灵对植物造成的氧化胁迫不足以引起SOD的防御机制形成,因而在短时间内SOD活性快速下降,一段时间后上升;而4.00 mg·L~(-1)二甲戊灵处理后2 d,SOD活性下降不明显,说明高浓度二甲戊灵引起SOD的防御机制形成,诱导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轮叶黑藻经4.00 mg·g~(-1)处理后8 d,MDA含量出现了较其他试验组高的峰值;经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处理后10 d,1.00 mg·g~(-1)以上使轮叶黑藻Pro含量显著增加,2.00 mg·g~(-1)以上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1.00 mg·g~(-1)以上浓度二甲戊灵即显著影响轮叶黑藻的重要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发芽苦荞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苦荞芽菜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方法】在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质量浓度、钙离子(Ca2+)浓度、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芽苦荞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GABA富集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4个因素对GABA富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MSG质量浓度发芽温度发芽时间Ca2+浓度;发芽苦荞富集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MSG浓度6.90mg/mL,发芽温度32℃,发芽时间3.5d,Ca2+浓度5.8mmol/L,在此条件下发芽苦荞GABA含量为(258.77±3.95)μg/g,与预测值259.89μg/g相差较小。【结论】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发芽苦荞的GABA富集量。该培养方法稳定性好,GABA富集量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游离氨基酸组分的白茶滋味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游离氨基酸组分对白茶滋味品质的影响及通过氨基酸组分实现白茶品类的判别,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白茶主产区46个白茶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6.19~51.00mg·g~(-1),平均含量为39.36mg·g~(-1),不同品类白茶氨基酸总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贡眉(45.78±8.39)mg·g~(-1)、白毫银针(38.15±6.12)mg·g~(-1)和白牡丹(34.01±9.16)mg·g~(-1)。2白茶的茶氨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2.90%,是构成白茶鲜爽味的主要组分;脯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是白毫银针甜味的贡献物质之一;亮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对其苦味具有一定的影响;脯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是贡眉甜味的贡献物质之一;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对其苦味具有一定的贡献;谷氨酸可能是白毫银针与贡眉鲜酸味物质的主要贡献氨基酸。3在基于游离氨基酸组分白茶不同品类分析中,对品类判别的回判正确率均达到100%,采用该模型对27个市售样品分别进行预测,3种白茶的品类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88.89%、88.89%。白茶中的氨基酸构成依据品类的不同存在各自的典型特征;依据茶汤中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结合PCA和LDA分析法能够实现对白茶品类的高准确率判别。  相似文献   

19.
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弯囊苔草在不同Cu2+浓度(1、5、25mg·L-1)胁迫下的生长特性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Cu2+浓度胁迫下,弯囊苔草正常生长,但其生长特性表现出高浓度抑制的相关性,高浓度下没有新生根。弯囊苔草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都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SOD在处理的第4d达到峰值,且活性一直显著高于对照(P<0.05),3种Cu2+浓度处理下的峰值大小顺序为5mg·L-1>25mg·L-1>1mg·L-1。POD和CAT活性在处理第7d达到峰值,POD活性峰值大小顺序为5mg·L-1>1mg·L-1>25mg·L-1;CAT活性峰值大小顺序为25mg·L-1>5mg·L-1>1mg·L-1。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处理结束时的丙二醛(MDA)(r=0.9880)和可溶性糖含量(r=0.9512)与Cu2+浓度表现出正相关性。脯氨酸(Pro)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mg·L-1和5mg·L-1Cu2+浓度处理下脯氨酸(Pro)含量在处理第4d达到最大值,25mg·L-1高浓度处理下脯氨酸(Pro)含量在处理第7d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冬枣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冬枣的果实硬度、总糖、Vc,乙醇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来研究天然保鲜剂柿子皮提取物对冬枣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0.5 mg·L~(-1)的臭氧水中漂洗5 min,然后浸入1.0%的柿子皮提取液中3 min,之后捞出分装于保鲜袋低温贮藏,在冬枣贮藏至60 d时,果实硬度为6.29 kg·cm~(-2)。Vc含量下降幅度缓慢,达到209 mg·100g~(-1),总糖量为19.21%,丙二醛含量为1.19 umol·g~(-1),乙醇含量为220.89 mg·kg~(-1),此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提高贮藏冬枣的品质,为冬枣的环保保鲜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