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筛选安全、高效的杀虫剂用于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5种环境友好型药剂对露地茄子上茄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施药后14 d,4.5%高效氯氰菊酯EC 2 000倍稀释液、48%毒死蜱EC 1 500倍稀释液、0.3%印楝素EC600倍稀释液、80%敌敌畏EC 1 000倍稀释液和5%氟啶脲EC 2 000倍稀释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和成虫的防效分别为94.63%、95.00%、87.59%、92.55%、90.07%和70.06%、74.36%、51.97%、61.89%、60.91%,对幼虫防效明显优于成虫。[结论]上述5种农药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在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危害初期选用1种或几种农药进行集中防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农药氯*阿乳油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以及对瓢虫柄腹姬小蜂的影响.室内毒力表明氯*阿乳油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3龄幼虫生物活性高于4龄幼虫,并随着药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田间药效表明1000~2000倍液校正防效可达90%以上,瓢虫柄腹姬小蜂蛹羽化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宋佃远  胡涛  郑发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47-147,184
研究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对茄子叶片的取食量.用叶面仪测量取食叶面积结果显示,茄二十八星瓢虫雌虫日均取食量为1.86 cm2,雄虫为1.31 cm2,雌虫和雄虫取食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特点以及测报方法等进行介绍,并针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虫剂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锐丹、锐劲特、辛硫磷3种杀虫剂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锐丹对该虫幼虫、成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击倒性强且持效期长,药后3d对幼虫、成虫防效高达71.79%~100%,药后14d对幼虫防效仍为100%。锐劲特对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d防效达86.44%~94.03%,对成虫防效偏低。辛硫磷对幼虫、成虫防效低且持效期短。3种杀虫剂对茄子生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瓢虫有多种,有帮助人们消灭害虫的有益瓢虫,也有对作物进行取食的有害瓢虫。二十八星瓢虫就是为害蔬菜的典型有害瓢虫。它主要为害茄果类蔬菜中的茄子和马铃薯。成虫和幼虫都能进行为害,咬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呈网状,致使叶片干枯、破碎,严重时使植株死亡,有时还能为害果实和嫩茎,茄二十八星瓢虫还能取食花瓣、萼片,使果实变硬,味苦,品质降低。近几年来,茄二十八星瓢虫在宁晋县茄子上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  相似文献   

7.
为减轻豇豆白粉虱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化学农药呋虫胺、啶虫脒、吡蚜酮和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豇豆温室白粉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 g、20%呋虫胺可溶粉剂(护瑞)40 g、5%啶虫脒WP 40 g、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 g(对照药剂),5~8 d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 d、14 d、20 d,防治效果分别达90.9%、97.0%、88.0%、93.9%,97.4%、92.1%、84.2%、89.4%和95.6%、86.7%、82.2%、84.5%,且药后7 d呋虫胺、阿维菌素、吡蚜酮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啶虫脒,阿维菌素与啶虫脒、吡蚜酮之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啶虫脒,呋虫胺与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啶虫脒;药后20 d,阿维菌素极显著高于呋虫胺、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与啶虫脒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同时,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在药后7 d,防效稍低于化学农药呋虫胺;药后14 d,防效高于呋虫胺;药后20 d,防效极显著高于呋虫胺。这4种药剂尤其是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不仅可以作为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8.
茄子是我市特色蔬菜之一,茄二十八星瓢虫为茄子的主要害虫,其幼虫、成虫均可取食叶片、嫩茎和果实,导致茄子品质降低、产量减少。为便于对其进行调查监测,适期防治,控制危害,笔者曾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幼虫空间分布型及田间抽样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苏阜宁县瓜蒌生产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炭疽病、霜霉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瓜绢螟、蚜虫、茄二十八星瓢虫、瓜实蝇与杂草等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了使用病虫系统监测、控制病虫草发生基数、免疫激活提高技术、物理诱杀技术、安全用药防治技术与高效药械应用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几种单剂及复配剂防治七(4)代水稻褐飞虱,调查药后1、5、10、15 d防效。调查结果表明,药后1 d和5 d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防效优于其他药剂,都在70%以上;药后10 d和15 d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效都在80%以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效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符真  胡兵  涂小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23-16423
[目的] 观察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在实验室自然条件下的产卵情况。[方法] 在实验室自然条件下,以龙葵叶饲养茄二十八星瓢虫直至雌虫死亡,每天观察产卵情况并记录产卵量,最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茄二十八星瓢虫雌虫的实际产卵天数平均为19.0 d,平均寿命为56.3 d,即实际产卵天数约占其寿命的1/3;其产卵前期平均为6.1 d,最长为13.0 d,最短为3.0 d;其产卵期平均为44.0 d,最长为59.0 d,最短为16.0 d;每雌一生的产卵总数平均为618.0粒,最多为791.0粒,最少为263.0粒,产卵期的平均每天产卵数为14.0粒,按实际产卵天数计算的每天产卵数为32.5粒。茄二十八星瓢虫产卵呈现一定的间歇性,大部分间歇时间为2-3 d,最长间歇时间为10 d。茄二十八星瓢虫在第1、2、3、4周分别平均产卵73.0、120.0、156.6和76.0粒。[结论] 该研究为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田间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蓟马防治药剂及混配组合的筛选和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茄子蓟马的新型防治药剂,田间试验评估了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不同浓度处理及杀虫环与3种常规药剂不同混配组合对茄子蓟马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药前虫口基数高的情况下,各药剂处理对茄子蓟马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杀虫环+烯啶·吡蚜酮在各处理中防效最优,药后24 h ~ 8 d防效均在99%以上,优于单剂处理,具有效作用;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单剂以高浓度处理防效更优,但与低浓度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各处理对作物株高、叶色等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可在实际生产中轮换用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减轻豇豆白粉虱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化学农药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豇豆温室白粉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用1.8%阿维菌素乳油375 g/hm~2、20%呋虫胺可溶粉剂(护瑞)600 g/hm~2、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600 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照药剂),5~8 d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14、20 d,防治效果分别达90.9%、97.0%、88.0%、93.9%,97.4%、92.1%、84.2%、89.5%和95.6%、86.7%、82.2%、84.5%,且药后7 d呋虫胺与阿维菌素和吡蚜酮,极显著高于啶虫脒,阿维菌素与啶虫脒和吡蚜酮之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啶虫脒,呋虫胺与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啶虫脒;药后20d,阿维菌素极显著高于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在药后7 d,防效稍低于化学农药呋虫胺,药后14 d,防效高于呋虫胺,药后20 d,防效极显著高于呋虫胺。这4种药剂尤其是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不仅可以作为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提高烟粉虱防治水平,特进行了氟啶虫胺腈等药剂对番茄烟粉虱成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对番茄烟粉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d、3d、7d,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效分别为80.84%和83.97%、93.24%和91.14%、89.42%和86.87%。这两种药剂可轮换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300 g/hm2和50%唏啶虫胺可湿性粉剂150 g/hm2在田间均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300 g/hm2药后3 d和25 d防效分别为92.49%和92.11%。50%唏啶虫胺可湿性粉剂150 g/hm2药后3 d和25 d防效分别为92.59%和82.84%。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速效性较好,但其持效性较差。因此,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和50%唏啶虫胺可湿性粉剂既有速效性,又有持效性,能快速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危害,在大面积生产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几种新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乙虫腈悬浮剂、48%噻虫啉悬浮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防治稻飞虱,通过试验得知,48%噻虫啉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对稻飞虱的防效为44.0%,药后3 d对稻飞虱的防效为81.9%,与烯啶虫胺有显著差异,速效性稍差,但7 d后对稻飞虱的防效为95.2%,与烯啶虫胺、乙虫腈无显著差异,持效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是马铃薯主要虫害之一,在庄浪县川区马铃薯种植地大面积发生,利用氯氟敌敌畏防治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试验防效明显,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开展不同措施防控白背飞虱及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秧苗期覆盖防虫网对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达100.00%;大田期以秧田期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移栽前施药(毒氟磷+烯啶虫胺)和大田期施药(毒氟磷+烯啶虫胺)的防控措施较好,该防控措施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92.75%,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为80.69%,水稻每667 m2产量526.70 kg。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江苏响水地区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其蔬菜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蔬菜病虫害也给当地的蔬菜种植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茄二十八星瓢虫是危害比较大的一种虫害,该虫危害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危害程度,危害轻的造成种植户减产,危害严重的导致种植户绝收。本文首先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在该地区的消长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对该虫害的危害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防治的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高茄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减轻豇豆白粉虱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化学农药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豇豆温室白粉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每1.8%阿维菌素EC 375 g/hm~2、20%呋虫胺SP(护瑞)600 g、5%啶虫脒WP 600 g、25%吡蚜酮WP 600 g(对照药剂),5~8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14、20 d,防治效果分别达90.9%、97.0%、88.0%、93.9%,97.4%、92.1%、84.2%、89.4%和95.6%、86.7%、82.2%、84.5%,且药后7 d呋虫胺与阿维菌素和吡蚜酮,极显著高于啶虫脒,阿维菌素与啶虫脒和吡蚜酮之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啶虫脒,呋虫胺与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啶虫脒;药后20 d,阿维菌素极显著高于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呋虫胺与啶虫脒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同时,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在药后7 d,防效稍低于化学农药呋虫胺,药后14d,防效高于呋虫胺,药后20d,防效极显著高于呋虫胺。这4种药剂尤其是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不仅可以作为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