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的基础,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大民生问题。为巩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产业兴旺,进一步做大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努力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泸西县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大战略部署,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突出绿色、优质、特色、品牌,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紧扣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任务,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坚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做好"特色"文章,着力打造具有泸西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  相似文献   

3.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云南省大力发展的8大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重点,也是楚雄市加快构建"2+5+3"迭代产业体系的题中要义,更是楚雄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楚雄市的市情特点和农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及学习思考,就推进楚雄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举措是云南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打造农业品牌的重要手段,对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森林覆盖率高、生物种类繁多,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在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方面已形成优势产业,是发展绿色农业、优质农产品的优良之地。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背景及其内涵特征入手进行分析,围绕云南省政府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情况从优化产业基础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培育"绿色食品牌"市场主体、加大市场开拓品牌创建力度、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助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采用因子分析法,基于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从农业生产力、市场贸易和品牌建设3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剖析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并对云南省农产品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力是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市场贸易和品牌建设。云南省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强,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4;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但农业生产和品牌竞争力较弱。云南省应积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规模;持续推进打造“绿色食品牌”,加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持续推动农产品品牌化,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永仁县依托独特的光热、区位优势,充分挖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发展绿色产品为重点,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产业发展思路,强化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禁用农药抽查、  相似文献   

7.
2018年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和州委"1133"行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滇中物流枢纽、资源禀赋独特、绿色生态农业"优势和"多季节生产、多品种荟萃、多产业并存"特色,全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个方面举措,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实效。通过笔者调研分析楚雄州优势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楚雄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塔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剖析目前红塔区蔬菜生产存在种植结构单一、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品牌优势不明显的风险与挑战,提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升级打造全产业链、做特红塔区“绿色食品牌”等措施,以期为红塔区蔬菜产业绿色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南涧县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南涧县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设的主导产业。文章对南涧县无量山高山生态茶产业在全球茶叶产能严重过剩的挑战下,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要产业、南涧县把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给予重点发展的机遇前,就南涧县无量山高山生态茶产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坚持不懈提升农产品品质,做特"绿色食品牌",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18年以来,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茶叶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全国第一;花卉种植面积、综合产值和出口额稳...  相似文献   

11.
<正>昆明市按照"一大两新"(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工作思路,瞄准"世界一流、中国最优"的目标,举全市之力打造"6+2"重点产业,即蔬菜、花卉、林果(含林下经济)、山地牧业(重点为肉牛业)、特色水产、中药材6个产业及茶叶、咖啡2个产业精深加工,扎实推进全市"绿色食品牌"打造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2月19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第17次会议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会议听取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推进情况,以及"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在沾益区迅速崛起,是重点培育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被列为全区"一县一业"主打产业,其综合价值远高于传统农业种植。沾益区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围绕"绿色食品牌",遵循"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增效益"的产业发展战略,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科研+种养+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创名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的工作主线,以银杏、红豆杉、工业以大麻、当归、滇黄精等为主打产品,优化区域布局、培育绿色基地、壮大精深加工、完善市场流通,打造 "珠源益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一县一业"创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让中药材成为沾益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4.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先导和载体,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基础。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确保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现代种业有利于发挥全州资源优势,满足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用种需求,有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打造"绿色食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2-13日,2013中国国际品牌农业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云南省借此平台,开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推介活动,进一步宣传推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把"高原特色"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区域品牌,加快提升云南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项目官员戴卫东,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求"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振兴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为提高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绿办")于6月5日组建了省打造"绿色食品牌"8个重点产业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并制定了"绿色食品牌"专家组管理办法,将于2019年6月6日起施行。专家组由省内各产业科研、教学、生产、市场、品牌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要  相似文献   

18.
<正>2月5日,记者从昆明市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获悉,昆明正全力推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计划通过构建"6+2"产业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5项措施,促进昆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化、有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会议明确,要用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态度、改革的勇气,通过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通化市从打造山区特色农业出发,坚持"持续、协调、健康、加快"的方针,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狠抓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通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根据农业资源优势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滇西的弥渡县紧紧抓住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历史机遇,把栽培历史悠久、生产水平较高、种植品种丰富的蔬菜产业作为弥渡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打造,从而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动力,促进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