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老世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四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指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存在代际差异。其中,经济资本是新、老世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差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则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更大。由此,应该从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提升农民工工作技能、培育社会资本和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等方面推动农民工加快城市融入,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展开问卷调查,实证考察了心理安全感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安全感对其城市经济融入、心理融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新生代农民工的控制安全感对其城市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其心理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就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烟台市288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受经济、社会融合、制度保障、文化心理和在城市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制度融入、经济水平融入、社会生活融入程度越高,定居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化心理融入程度越低,定居的可能性越小。建议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完善法制保障和社会保障机制、社会媒体舆论合理引导等对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7年新疆的343份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融入视角从生活体验、身份体验、交往体验和语言体验4个维度考察了城市体验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体验中的生活体验、身份体验、交往体验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体验影响最强,交往体验影响最小。城市体验通过社会融入中的社会适应和文化交融中介变量影响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其中介效应显著。具体来看,在城市体验的身份体验和交往体验中,社会适应变量起到了中介作用;在城市体验的身份体验中,文化交融变量也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社会适应在城市体验的交往体验中的中介效应效果值最大。文化交融对于市民化意愿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Bootstrap法,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加入工会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分维度来看,加入工会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整合、社会适应和心理认同程度,但却会显著降低其文化习得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中存在一定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应完善农民工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推动工会与社区的积极联动、扩大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Malmquist指数、Tobit模型对2004—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共35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3年三大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低表现为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大于京津冀和长三角。(2)2004—2013年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具体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期间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减交替式发展,技术变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程度较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各个城市的影响基本上保持同步,由两者共同决定的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不协调。(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技术进步对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土地投资强度呈阻碍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与京津冀土地利用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呈现为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刚  刘彬彬  陆迁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185-189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健康快速地融入城市,已成为影响中国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的实地调查,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属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范畴。因此,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还必须提高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提升融入城市生活的野软实力冶。  相似文献   

8.
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从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水平、现代农业经营水平5个维度测算评价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群内部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安徽省与江浙沪在整体发展水平上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9.
周建华  张丽芳 《世界农业》2020,(4):112-119,143
为探讨自我雇佣是否更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本文以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以自我雇佣为城市融合核心解释变量,基于经济融合、城市定居意愿、社会融合3个维度进行考量分析。发现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类型和能力差异较大,自我雇佣是一种可能实现的、向上流动的就业方式,更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0.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旅游总收入为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以及对数回归分析,探究了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经济差异和位序规模演变状况。研究发现,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总体下降;首位城市稳定,首位度呈现下降趋势,旅游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市极化效应在减弱;旅游收入位序规模双对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发展态势由首位型转化为集中型;旅游资源吸引力、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旅游接待能力等因素是形成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将技能培训类型划分为返乡务农型、城市生存型和城市发展型,从城市融入角度考察其对农民工技能培训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定居意愿和心理认同与农民工技能培训意愿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不同规模城市比较,发现存在同样的影响效应。进一步深入考察城市融入对技能培训类型选择的影响,发现城市定居意愿和心理认同与农民工技能培训类型选择呈显著正相关,即愿意在城市定居或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的农民工在培训类型选择上倾向于高级化,只有在中等城市,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培训类型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推进农民工技能培训中需要关注农民工城市融入,并着重从个体城市融入差异实现差别化和阶梯化的技能培训,进而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包含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与身份融入三方面的综合融入过程,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提升会显著促进该群体的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其中,经济融入主要提升农民工作出土地流转抉择的可能性;社会融入明显拓展了农民工土地流转的对象范围;心理及身份融入则主要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期限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中央对农民工的保护性政策倾向,城市融入度对农民工土地退出的影响却并不显著。细化出不同融入指标对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影响,旨在为我国新时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际交往是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个体因素以及一些社会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还存在有比较严重的偏见与歧视,只有一小部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有较良好的互动。大部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互动还仅限于很表层的经济交往,基于感情的交往基本上没有,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对城市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加快城镇化的关键。去中心化和去地域化的网络社交媒体在农民工群体中大量普及,其对于受限于传统地域观念和地理中心特征的城市融入进程是否有所促进值得关注和思考。基于对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构建城市融入指标体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究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总体城市融入以及各层面融入的影响,同时基于"三缘两度"的视角分析具体的差异影响。结果显示,网络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城市融入程度更高,主要表现在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方面的促进作用;在业缘关系上,与城市居民交流会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程度,主要表现在对经济与社会融入程度的影响,而使用的广度与频度主要影响经济与社会融入的程度。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成渝两地的417名农民工的工作倦怠情况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差异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农民工的工作倦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成渝农民工工作倦怠的总检出率为95.7%,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平均分超过了临界水平;工作城市、工作行业和职业等因素会影响成渝农民工的工作倦怠情况,不同因素所影响的具体工作倦怠维度以及影响方式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的新移民,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社会比较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阶层理论,以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保定和石家庄4个城市的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公平感和安全感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间生活满意的中介效应和经济收入的调节效应,探讨其整个过程的心理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在公平感对社会融入的影响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生活满意在安全感对社会融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经济收入负向调节公平感和安全感与生活满意的关系,即经济收入越高,上述关系越弱。可见,公平感和安全感会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其影响多是通过心理评价活动来间接产生的。因此,政府应着重关注社会公平和安全体系的建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关注其心理健康,使之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7.
运用逻辑斯蒂(Logit)模型,采用广州市6区农民工的抽样调研数据,对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因素包括对目前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否满意、就业是否受到歧视、身体是否健康、城里有否亲朋好友、邻里关系是否和谐等,其中身体状况和对目前收入是否满意等影响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陕西省西安、咸阳、渭南、宝鸡、汉中5市的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包括居住条件、经济状况、职业发展、社会关系、基本权利和心理认同等6个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测算了各市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探讨了不同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市在农民工综合市民化程度和各维度的市民化程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汉中农民工市民化综合程度最高为48.09%,西安最低为40.59%;各维度市民化程度中,基本权利市民化程度差异最大,5市极差为25.55%,居住条件市民化程度差异最小,但5市极差也达10.49%。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水平、地区收入水平等因素都影响着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但各影响因素对市民化程度的不同维度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性的政策措施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农民工思想意识融入城市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文以农民工阶层认同为视角,运用阶层认同理论,研究了农民工阶层认同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人力资本、职位价值、经济实力、生活感知、父辈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6个主要因素及对应的16个子因素,通过对2013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CGSS 2013)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职位价值、经济实力、生活感知和家庭背景对农民工阶层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父辈社会地位与农民工阶层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其中家庭经济实力、社会态度、政治意识、收入水平和工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民工的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也会影响其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庞大群体,其在城市融入进程中受到阻碍也就意味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受阻,因此,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状况至关重要。从物质空间融入、行为空间融入以及情感空间融入3个方面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进展作以梳理,以及探究影响其城市融入的经济、社会、空间机理,以期对以后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