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演进与要素流动性的风险叠加,公共危机跨行政区域与功能边界传播的特点日益凸显,农村地区作为公共危机的高发地段亟待提升应急治理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府际治理现状,结合《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运作机制的相关经验,构建了中国基层政府"纵横联动、多元互动"的府际协同治理机制,旨在为中国基层危机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日益成为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点,公众也开始关注政府防控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效果,并将个人期望与危机防控效果的实际感知相比较。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和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评测模型,构建了农村公共危机防控公众满意度模型,并对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公众期望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风险社会视域下,公众对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服务的期望和感知会对公众满意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此,政府应提高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服务的质量,并关注公众对于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期望和感知质量,以提升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汪丽红 《甘肃农业》2019,(1):105-107
构建科学的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结构,要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危机中的主导作用,确立政府的核心地位,由政府集中决策、统一指挥;要积极发挥农村社会组织、村干部和农户农民在危机应对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危机治理;要不断提高县乡政府、村社组织和村民的危机意识,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效益。  相似文献   

4.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完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农村是一个复杂多变、形态多元的网络社会,传统的农村公共管理秩序已被打破。首先充分了解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分析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障碍、信息化对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随后,探索"互联网+"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加强信息化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智慧乡村社会治理创新云平台,集成电子政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于一体。实现社会治理信息高速流转、互联互通、多方共享,是推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新需求,全方位服务群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评估对政府部门进行农村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农村地区公共危机的特点,利用改进的Servqual模型,增加预警性的维度,构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探讨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结果为-0.178,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较低。影响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响应性、有形性、可靠性、预警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研究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危机防控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交流沟通渠道和完备的农村公共危机机制等。因此,政府防控部门应当以关注农村居民需求为重心提升防控人员工作能力、以管控舆论为重点创建多元信息沟通渠道和以协同预警网络为抓手完善农村危机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非盈利组织作为应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主体之一,在危机应对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本文以非营利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场域设定对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的意义,探讨如何优化非营利组织使其更好地参与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每次公共危机的发生都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中国的公共危机治理发展晚于西方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面对的公共危机愈发的复杂。基于这次公共危机治理暴露出的问题,本文将从公共危机的预警阶段、应对阶段和善后阶段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文化之根在农村,但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一直较落后,尤其是公共文化供给一直处于严重不足甚至缺失状态,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的原因,借鉴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方面的成功经验,力求寻找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体之间政治、信任上的"软危机",经济、管理上的"硬危机",都已成为影响中国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更阻碍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两者和谐关系之建立.故在"后农业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探析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体和谐关系之路径建构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引入政策网络分析范式。简单描述了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策网络,提出更深层次的探讨选择。  相似文献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是农村公共物品治理制度中的重要制度,它体现着农村农业生产、产业组织的成熟、组织合作等地区经济与政治的互动状态,同时也体现了用水户参与农村公共物品治理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提出了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对策,以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保障粮食供应,促进社会安定、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也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各地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不足之处,既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又影响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阻碍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43-145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式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起点较低,加之城乡不同的公共政策导向,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同时面临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供给制度的非均衡发展必将固化既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并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公共产品"二元"供给,是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破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局需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保障力度,改革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完善农村治理,实现村民自治和话语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和公共危机治理是现代社会新形势下的新产物,电子政务公共危机治理系统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电子政务危机治理系统的探究,确立了构建电子政务公共危机治理系统的基本模型,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建立该系统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过去,农村基层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村地区公共管理方面诸多问题,不仅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探讨适合农村的新的公共管理逻辑与治理绩效,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恶化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大包大揽"式的全能型农村水环境治理策略逐渐式微,成效不显著,甚至出现了"边治理、边污染、忙应对"的恶性循环。基于农村水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当前治理困境,认为只有通过优化政府动员方式,有效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形成中国"善治"意义上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方式才能突破困境,使得农村水环境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改善成为可能,实现可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危机及其管理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农村社会存在爆发公共危机的隐患。在研究大量近期文献的基础上,对公共危机的概念和我国农村存在公共危机以及公共危机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总结,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农村公共危机的管理机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提高和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体系健全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秦安县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生活娱乐单一、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破解阻碍秦安县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让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和弘扬乡村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农村生活丰富化;充分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发挥三者的功能和作用,让农村治理体系健全化。达到将秦安县乡村建设成一个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危机的管理中,非政府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的公共危机特别是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多,除了政府这一主体的管理以外,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阐述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势,分析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危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为化解公共危机提供更多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但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农村秩序由"精英政治"向"强力政治"重构、村民关系由"熟人社会"向"利益导向"转型、基层政府部门与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治理能力不足、法治化在农村基层社会实施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