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8年生“湘林210#”油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下氨基酸肥浓度和沼液浓度对油茶果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丰产栽培提供液体肥及其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氨基酸肥对油茶果鲜籽重、果体积、鲜出籽率有显著影响,对茶籽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沼液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对鲜出籽率、茶籽含水率、总果重、果皮厚度有极显著影响;果实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9(成熟期采用叶喷+根灌600倍氨基酸肥及10倍沼液)较好,茶籽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7较好,即在9月以1 200倍氨基酸肥和100倍沼液配比进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果生长,降低茶籽含水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沼液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沼液在油茶林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废弃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油茶绿色生态经营。本研究设置了20%、40%、60%、80%、100%稀释浓度梯度进行沼液施用试验,通过测定株高、地径、冠幅和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等指标,分析沼液浓度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对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增加油茶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油茶果实含水率、出籽率、出仁率、出油率等经济性状也有极显著影响,且区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与沼液浓度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随着沼液稀释浓度的增加,油茶树体株高、地径增幅和干出仁率、种仁出油率、干籽出油率以及鲜果出油率均随之增加,A-2处理达到最大值。冠幅增幅也随沼液施用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A-4处理达到最大值。沼液浓度对单果质量、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随沼液浓度增加无明显规律。鲜籽含水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仅就产量而言,以沼液浓度A-2和A-3处理最优。对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对油茶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最有利的沼液浓度处理是A-2处理,其次为A-3处理。因此,从节约肥料和寻求最佳肥效2个方面考虑,油茶林中施用沼液浓度以40%为宜。  相似文献   

3.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传统油茶品种一般种植后3年开始试花试果,5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品种种植后2年开始试花试果,密植园3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无性系油茶抗旱能力强、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荒山荒坡造林的首选品种。1.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27该品种物候期较迟、抗性特强,树形开张、冠幅均匀,产量稳定、大小年不明显,果球形青褐色。经过四年测产鲜果出籽率52.3%,干籽出油率35%以上,每667平方米(1亩)产油80.61公斤。2.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17该品种主要特点:物候期早,4月底春梢停止生长,枝条分布均匀,丰产性能好,大年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施磷量对油茶果实性状、养分含量和产油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磷肥施入量,本研究设置了5个磷肥水平,以赣无性系油茶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西玉山县开展单因素磷肥试验。结果表明,赣无性系的油茶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籽仁出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和果实养分含量都随施磷量的提高而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P3处理(单株年施磷量47.15 g/kg)时达到最大值;鲜果含水率随施磷量的提高而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P3处理时达到最小值;施磷能显著提高单株鲜果产量,并随施磷量的提高呈递增趋势。通过拟合磷肥施入量与单株产油量的响应曲线,确定了赣无性系油茶经济效益最高的钙镁磷肥用量为每株1.00 kg。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高海拔地区油茶栽培良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武陵山区海拔1020m环境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及对照品种油茶样本为对象,对其果实鲜果出籽率、鲜籽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仁出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长林53号”油茶鲜果出籽率最高,平均为48.94%,“长林4号”平均鲜果出籽率介于34.16%~36.84%之间,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为58.95%、75.53%,“长林4号”干仁含油率最高,为55.31%,对照品种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最低,为53.59%和67.15%,“长林53号”干仁含油率最低,为48.58%;“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果油率指标均高于8%,且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分析“长林4号”“长林53号”经济性状比较好。【结论】在武陵山区海拔1000 m左右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53号”油茶良种具有进行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油茶资源圃为例,选取了产果率、果形、果实大小、果粒数、鲜果重、产籽率、出油率、果皮厚度等7个经济性状指标作为油茶品种评价的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粗糙集属性约减理论对其进行筛选,最后保留产果率、果实大小、产籽率、出油率4个指标,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DTOPSIS综合分析法对油茶果实的4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排序,选取了排名前5的油茶品种作为广西较优的油茶品种,分别是立农106,立农2,立农71,立农62,岑溪781088.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善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状况,进一步提高油茶林经营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方法]对建瓯市油茶幼林开展了5种不同套种模式的对比栽培试验,对不同套种作物林下油茶幼苗的生长状况(单果的鲜果质量、鲜果密度、鲜籽质量、鲜籽密度、鲜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林地土壤通气度、持水能力和肥力,以及各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油茶-绿豆、油茶-籽粒苋为建瓯市油茶幼林套种模式的首选,其次是油茶-花生、油茶-黄豆套种模式。[结论]这几种套种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可在贵州玉屏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47份油茶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受果数及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果产量对干籽质量的间接正效应最显著;干籽含油率受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最大;单株产油量受鲜果产量、果数及干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籽质量对单株产油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分为2个类群,第Ⅰ、Ⅱ类均可划分为3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不同小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油菜素内酯在油茶上的运用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0.02、0.04和0.08 mg/L浓度油菜素内酯对油茶春梢和茶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04 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油茶春梢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及干仁出油率最高;喷施0.08 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叶绿素SPAD值最大,籽含水率最低;喷施0.02 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干籽出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油莱素内酯在油茶上的运用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0.02、0.04和0.08mg/L浓度油菜素内酯对油茶春梢和茶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04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油茶春梢叶片中氮、磷、钾舍量及干仁出油率最高;喷施0.08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叶绿素SPAD值最大,籽含水率最低;喷施0.02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干籽出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对大埔县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果高、平均果径、平均鲜籽重、平均籽数与平均鲜果出籽率等6个果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埔4号和大埔1号各个果实性状的平均值均较大,初步筛选出大埔4号和大埔1号为2个优良油茶品种,可为进一步的油茶良种筛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襄阳市谷城、枣阳以及宜城设置的7个标准样地的油茶产量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品种油茶的出油率进行分析,运用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产量、产量指标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精细抚育管理可以提高油茶产量;适当修剪分枝可提高油茶的出油率。通过不同品种的出油率分析,襄阳市自主选育的大红果油茶出油率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富硒稻米生产中科学施硒,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基施硒肥、叶面喷施硒肥2种方式,研究不同施硒方式对稻米产量、不同加工程度稻米中硒累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及喷施硒肥均对稻米产量无明显影响;基施不同浓度硒肥不能显著提高稻米中硒含量;喷施螯合硒叶面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稻谷、糙米和精米中硒含量,且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对稻米硒的累积效果依次是孕穗期+灌浆期灌浆期孕穗期;稻谷出糙率约81%,稻谷中硒富集量比例依次是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组基施硒肥组对照组,精米中硒富集量比例与稻壳相反。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怒江红山茶主产区初选的188株野生怒江红山茶中,复选出43株单株作为试验样本,对其7个果实产量性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间果实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鲜果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干出仁率。除干出仁率和鲜果质量在各分布点间呈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果实产量性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在7个果实产量性状中,干出籽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与干出仁率、鲜果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果实产量性状间相关不显著。各果实产量性状与鲜果含油率的相关程度为:干出仁率(0.444)种仁含油率(0.318)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0.018)鲜出籽率(-0.218)鲜果质量(-0.556)干出籽率(-0.697)。冠幅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 kg/m2的有5株,冠幅单位面积产油量达0.06kg/m2的5株,分别为BLT48、FYC32、FYC33、FYC81、LCY75,其中FYC33单株产油量达0.45 kg/m2,以上均为高产油单株,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初选、复选和精选,从海南岛35个油茶居群中选出5株油茶优树,它们具有抗炭疽病强、产果量高、含油率高等特点,鲜果出籽率45.57%~52.00%,鲜果出油率7.30%~10.93%,单位冠幅产油0.11~0.21 kg/m~2,产油量770.55~1 470.05 kg/hm~2,茶油的酸值在0.21~0.30 mg/g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78%~89.10%,亚油酸含量5.06%~6.32%。基于SRAP标记,以引物组合Me1/Em4可把5个优树区分开,构建了直观、清晰、简单的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类型叶面肥对甘薯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青田县进行甘薯喷施不同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硅肥和腐殖酸叶面肥对甘薯根系生长、块根产量及品质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喷施水溶肥和钙镁肥叶面肥对甘薯根系生长和块根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喷施钙镁肥叶面肥可显著增加甘薯钙含量,有效提升甘薯品质.  相似文献   

17.
5种栽培模式对油茶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豆、花生、绿豆、四季豆套种及覆草为试验栽培模式,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茶、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模式对油茶新梢生长、单株产果量及出油率有显著影响,但对鲜出籽率影响不明显;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比非根际土壤高;综合分析得出在油茶林下套种毛豆和绿豆2种模式最好。细菌与真菌、各种土壤酶活性以及出油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细菌可作用为判断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品种、采摘时间与出油率的关系。[方法]在各个林班采摘下来的鲜果中,红果果实、青果果实分别按品种、大小挑选果实,研究不同品种、采摘时间与出油率的关系。[结果]在油茶挂果初期,品种和采摘时间与出油率有较大关系。油茶采收时间越早出油率越低。[结论]该结果可为油茶出油率与品种、采摘时间关系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9年生湘林210号油茶为研究对象,开展L27(313)正交试验,通过测定油茶树叶片、春梢生长及产量、种仁出油率等指标,探究沼液中添加氮、磷、钾、镁、硼、铁与钼素对油茶树叶片、春梢生长及茶果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对油茶春梢、当年单株产量、产果数量、单果重以及第2年产果数量、鲜籽含水量影响最大,磷素对油茶叶片SPAD值、氮含量、干籽出仁率影响最大,钾素对种仁含油率影响最大,硼素对鲜果出籽率影响最大。以处理27 (稀释2倍沼液、6 g·L-1 CH4N2O、13.6 g·L-1 KH2PO4、0.75 g·L-1 KCl、4 930 mg·L-1 Mg2SO4、62 mg·L-1 H3BO3、0.25 mg·L-1 H32  相似文献   

20.
芸苔素内酯对油茶光合作用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茶产量和改善茶油品质,以湘林系列高产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0.04,0.06,0.08,0.10 mg/L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对油茶光合作用及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芸苔素内酯初期,处理组均可提高油茶光合速率,以喷施浓度为0.04 mg/L效果最佳,正午时光合速率值最大,相比于对照提高52.63%,同时,在此浓度处理下,可显著提高各类叶绿素含量,相比于对照各类叶绿素均提高30%以上;处理组可显著影响油茶种仁的出油率,在喷施初期和喷施1个月后,以喷施浓度为0.08 mg/L效果最好,种仁出油率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15.19%和54.82%;喷施芸苔素内酯可以显著影响茶油的脂肪酸组分,在喷施初期和喷施1个月后,以喷施浓度为0.08 mg/L效果最佳,油酸含量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4.74%和7.04%;处理组对油茶的最终产量均有所提高,在0.08 mg/L芸苔素内酯的处理下,油茶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建议在油脂转化期喷施0.08 mg/L的芸苔素内酯,以获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