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福州城市森林的碎片化、极端高温天气等问题日益突出。福州市将城市森林作为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于2014年开始国家森林城市建设,2017年10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通过3年多的建设,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其中,市域森林覆盖率为56.0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5 m2,公园绿地500 m服务半径覆盖比例为91.90%,村庄林木绿化率为41.59%,水岸林木绿化率为95.02%,道路林木绿化率为92.32%,均比建设基期有较大提高,超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标准较多。郊区森林自然度提高到0.590 6;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超过99%。同时对福州市森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以期为福州市国家森林城市中远期(2018—2025年)建设和其他地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强调具有基础性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解决当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起到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演进历程,以及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小型场地为主的构成要素,从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实施途径、管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方法,强调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图1参13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现阶段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以湖南省情况为例,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表现以及导致滞后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加速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对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对苍南县城区绿地进行研究,指出苍南县绿地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苍南县城区水系、道路、公园现状,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目标,构建城区生态网络。通过研究专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制定了绿色水基础设施、绿色核心、绿色通道、沿海防护林等分项规划,旨在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174-175
概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与建设理念,分析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原则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与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03-107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各种雨洪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自然生态具有破坏性,而且后期维护不易、成本高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恢复城市良性水循环、构建景观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尺度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都能够以景观化的方式表达,并且国内外已有众多相关案例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针对长三角一体化前沿城镇的绿色基础设施适宜性评价,有助于协调城镇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优化城镇生态格局。通过MCR模型,可将景观连通性因子融入到适宜性评价体系中,在绿色基础设施适宜性评价中考虑景观连通性,对优化景观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一体化前沿城镇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为例,基于ArcGIS、Linkage Mapper等软件平台,综合景观连通性、生态敏感性等因子,对练塘镇绿色基础设施的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练塘镇绿色基础设施适宜性呈现外围较高、中心较低的特点,最适宜用地占比为11.63%、较适宜用地占比为19.62%、中等适宜用地占比为25.02%、低适宜用地占比为27.44%、不适宜用地占比为16.29%。适宜以太浦河、大蒸港沿岸林地等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核心区,朱枫公路沿线、泖阳港沿岸等地作为绿色基础设施连接廊道,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一体化前沿城镇的生态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为类似区位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苏南水网乡村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建设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水网空间面临着巨大冲击,乡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构建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保护和恢复水网乡村生态环境,对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关键作用。以苏州市吴江东北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MSPA-InVEST模型识别GI网络中心,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提取GI连接廊道,叠加孤岛和连接廊道选取GI独立场地。结果表明,吴江东北片区大尺度GI网络中心连通性尚好,中小尺度GI网络中心连通性欠缺,生境质量整体较高;通过识别网络中心16个、连接廊道120条(重要连接廊道35条)、独立场地8个,构建水网乡村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水网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钰明 《新农业》2022,(7):42-43
本文结合白龙江管理局舟曲林业局在漳县地区的人工造林技术,以及笔者在漳县造林作业、现场指导监督、深入细致了解后,从中总结了一些造林经验,为今后提高造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路径,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立足城市及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分析山东省旅游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今后建设生态宜居旅游城市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五项职能,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中职业院校的社会职能有其精准的着力点.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离不开人才培养,低碳简约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形成离不开科学技术推广,高等职业教育直达企业、社区、乡村的服务模式更是帮助全民树立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推手.生态文明行为从校园开始,绿色中国从绿色学校开始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87-190
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实现和维护农村居民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基本权利的前提,现如今我国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现象依然严重。通过以科学、合理地进行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出发点,结合GIS技术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选址和布局优化进行研究,提出了量化分析方法,并对效率型和公平型两种布置模型进行比较,得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需求数值空间形态与相对关系,为今后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规划布局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冯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25-326,342
研究在分析廊坊市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出以"商务休闲为主导,大众休闲为补充,品牌节庆为主线"的休闲廊坊建设模式,最后总结出休闲城市建设的若干经验,以期为我国传统旅游资源缺乏城市的休闲建设提供更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活动与生产活动,是解决新农村一系列问题重要的一环。本文以我国东南省份福建为例,采用公共产品理论就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供需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如何尽量避免这些后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评价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气系统、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为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对其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在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方面属于一般等级;大气系统方面属于较好等级;综合质量状况属于一般等级。  相似文献   

16.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脆弱,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差,这些都成为海原林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海原县林业局于2008年开始实施宁夏海原县干旱山地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推广项目,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健康概念不再局限于人民的身体健 康,而是扩大到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在内的大健康。健康目前已经成为我 国重要发展战略,各地区也正加紧地方的健康战略,以区域、城市为单位的健康体系建设拉开帷 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种的选择与配置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林业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中,一定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依据适地适树选择,考虑各种综合因子,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合该地区不同程度的耐旱树种。本文从不同立地条件下树种的选择、树种的耐旱性、抗吸污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规划中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以期为生态特殊区城市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本文以上杭县为例,在对上杭农业基础设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总量不足、规划不够、负担不均、维护不佳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法规体系、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分类管理与持续经营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村镇基础没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地处泛湘西北地区的石门县蒙泉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剖析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借鉴韩国"新村运动"模式,用科学的规划方案、相应的政策保障指导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五通、三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