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阜新市53年雷暴等资料,通过Morlet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重标极差R/S等方法对雷暴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市53年雷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趋势变化的转折时间出现在2006年;雷暴夏季最多,春季次之;雷暴的天气类型为:副高西北部、高空冷涡、高空冷槽、西北气流和局地热对流;雷暴初日4月最多,6月最少;雷暴的主周期为21~24年;雷电天气往往同时伴有短时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于尚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108+1149-1108,1149
根据本溪市区46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了该地区雷暴天气气候规律和特征,并分析了该地区因雷暴天气灾害频发,造成农业诸多方面灾情,影响和破坏了粮食产量质量及农业基础设施;同时,提出利用雷暴天气规律和特征,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并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1—2008年夏季(5—10月)西宁地区4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资料,分析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雷暴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为提高西宁地区雷电预报准确率,从天气学、统计学和能量天气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动态分析和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丹东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丹东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月雷暴日数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0年丹东地区的雷暴特征,并对产生雷暴的天气进行日、月和年的统计分析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十分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都比较特殊。雷暴次数在空间分布上可分为3个区域:北部山区(宽甸县、凤城市北部),中部丘陵(凤城南部、浪头站),南部沿海(东港市);其中北部山区雷电密度最大,自南向北雷暴频数明显增多,南部沿海发生雷暴的几率比较稳定,接近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雷暴天气时空分布及预报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12-215
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电、冰雹、大风和强降水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我国夏季雷电灾害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严重威胁到飞机人工增雨、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首先,分析了我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在回顾国内外雷暴天气研究进展、雷暴天气成因和预报预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雷暴天气防灾减灾的途径及方法。分析表明,雷暴天气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不稳定、地气温差高低、相对湿度大小等关系密切,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背景是我国雷暴天气多发、易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立雷暴天气预报预警模型的着眼点;而雷达、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资料是提高雷暴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65—2013年宜昌市雷暴气象资料,分析了宜昌市雷暴气候特征,计算了雷电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并结合人口密度、GDP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从承灾体的暴露度与易损性方面研究了雷电灾害特征,探讨了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绘制了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综合区划分布图。结果表明:宜昌市雷暴天气年、月、季差异大,雷暴日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全年每月都有雷暴天气发生,月平均雷暴日数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空间分布特点是雷暴天气在五峰、长阳和城区西南山区、丘陵多,枝江和当阳东部平原少;各县(市)雷电灾害风险差异较大,市区、各县城城区、乡镇人口及建筑密集区雷电灾害风险高,乡村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镇海一般气象站2009—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和闪电定位仪的监测资料分析了镇海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雷暴日的天气图对镇海地区的天气形势作了划分。针对镇海地区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强雷暴天气形势特征进行着重分析研究,归纳出有利于镇海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天气形势,总结出了不同强对流天气类型的环流特征和预报指标,供预报员在分析和预报强雷暴天气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合浦县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聪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46-246,248
雷暴所形成的雷电灾害是世界上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而合浦县是雷暴集中多发区,研究分析雷暴变化特征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利用合浦县1970-2008年的雷暴资料,分析了雷暴日数的年、季、月,雷暴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和影响雷暴发生的天气系统,并提出防雷暴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韦丹  肖稳安  陈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62-16364
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46年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雷暴的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低,东南地区的雷暴频率较高;雷暴强度等值地区总体呈水平分布。雷暴活动20世纪60年代相对较高,直至80年代后期呈逐渐减少趋势,而近年来雷暴天气呈逐渐上涨趋势,雷暴活动开始频繁;每年的3~8月,雷电在各区域发生概率迅速递增,9月以后又呈递减趋势;一天中16:00~20:00为雷暴发生的高峰时段。河南省雷暴分布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雷暴频率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雷暴的年际变化呈一个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省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闪电定位仪组成的闪电定位系统获得的2008年云地闪电资料对云南省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还利用同期云南省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云南省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闪电密度高值区以中部地区为主,呈辐射状逐渐减少;就同纬度地区而言,雷电活动东部较西部频繁;全省雷电活动的月变化呈单峰单谷型,5—9月为雷暴活动的高发期。雷电灾害主要发生于4—9月,电力和通信行业受灾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损毁等事故频繁发生。该文通过统计分析西丰地区1980-2015年这36a的历史资料,对该地区发生的雷暴基本特征、产生雷暴的主要天气类型、雷暴灾害事件进行了介绍,并且提出了农村雷电防御措施和建议,以避免或减少雷暴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广西罗城县1980—2009年的雷暴资料,通过统计分析雷暴活动的状况,年变化趋势,季节、月和日分布特征,找出了雷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了1980—2009年来雷暴发生影响的天气系统,计算出各天气条件下雷暴发生的概率。为今后雷电活动监测和分析提供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比较具体地提出了灾害的防御措施,从而为加强罗城县雷暴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翔  赵武  杜亮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1):2011-2013
统计了安阳30年的气象资料,找出了安阳区域内各种对流天气出现的气候概率,雷电天气活动的气候特征,时空变化,移动路径,地理分布及雷电天气的日、月、年变化特征,并建立了雷暴天气历史资料查询系统,为做好安阳的雷电防护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统计了安阳30年的气象资料,找出了安阳区域内各种对流天气出现的气候概率,雷电天气活动的气候特征,时空变化,移动路径,地理分布及雷电天气的日、月、年变化特征,并建立了雷暴天气历史资料查询系统,为做好安阳的雷电防护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探空资料,分析淄博市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方法。结果表明,35、40 d BZ回波强度顶高分别突破-10、-15℃等温度高度层,对雷电预警效果较好。雷电活动均发生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为20~50 kg/m3的区间,可将其作为判断雷暴发生的充分条件,回波顶高>10 km是预警雷电发生的一个较好的指标。本文归纳出雷电预警流程,并选取4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效果检验,发现该流程在雷暴天气中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气电场仪、广州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和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20年9月23日广州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发展演变和大气电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气电场变化曲线和时频谱特征可以反映雷暴的生成、发展和消亡(或远离测站)的过程,电场变化率、频域能量及雷达回波大值区与地闪爆发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场变化率和频域能量显著增强时,说明雷暴云靠近测站或将有闪电发生。大气电场变化缓慢,电场变化率和频域能量明显下降时,说明雷暴云在消亡或远离测站。综合利用大气电场、雷达以及闪电定位资料等多源数据,分析雷暴天气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闪电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雷电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总结雷暴天气气候规律的方法,借以解决因本溪市区四面环山雷暴观测困难;同时,分析了雷暴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经常给地方农业生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陇东地区短时强降水、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的影响,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隋东  刘凯  李大为  韦涛  祖歌  曹志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8-19640
2010年5月2日,沈阳南部出现了2010年首场雷暴,虽然此次雷暴没有给沈阳地区带来严重的雷电灾害,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出雷雨天气,预报服务效果较差。对此次雷暴天气过程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做了雷暴潜势分析,为雷暴潜势预报提供技术指标和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漏报原因是:前期地面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解释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力有待提高;在此次过程中T639模式预报结果优于日本数值预报;应加强对中尺度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51—2010年天祝县逐月雷暴日数资料对雷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祝县年雷暴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4.795d/10a;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特征,主要出现在5—9月,占94.0%,以7月最多,占全年24.6%;夏季为雷暴活动高峰季,然后是秋季,冬季和春季雷暴天气出现频率较低。雷暴特征对防雷减灾意义主要表现在指导防雷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雷暴日参数局限性降低了防雷保护效果3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