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秸秆粉碎后替代地膜覆盖小麦种植带,可抑制水分蒸发,具有保墒功效.为了探索小麦种植的最佳秸秆覆盖量,进行了冬小麦秸秆粉碎微垄覆盖沟播秸秆用量试验.结果 表明:秸秆覆盖量为4500 kg/hm2时产量最高;由建立的函数方程得出秸秆覆盖量为2569.5 kg/hm2时,可获得高产.综合考虑庄浪县的实际情况,冬小麦种植秸秆...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索旱地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对土壤墒情和水分利用率,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丰富旱作农业技术内容。2006年在华岭乡进行了马铃薯秸秆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对旱地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验证秸秆覆盖的抗旱增产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技术,提高旱地综合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秸秆带状覆盖下种植密度对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露地平作为对照,秸秆带状覆盖下分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2种种植模式,不同带幅下分别设播量处理3个(270 kg/hm2、324 kg/hm2、405 kg/hm2),结果表明, 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均可显著增加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露地增加36.2个百分点。秸秆带状覆盖下,不同带幅种植下贮水消耗量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与露地种植相比,秸秆覆盖处理均降低冬小麦返青前耗水比例,增加拔节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更加有利于冬小麦灌浆阶段对水分高效利用。秸秆带状覆盖下,拔节至开花阶段耗水量随播量增加逐渐增大,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随播量增加逐渐减少。秸秆覆盖处理冬小麦的产量均高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增幅达24.4个百分点。秸秆覆盖下,窄幅、宽幅种植均以27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播量处理增产2.9%~10.0%、23.5%~23.6%;窄幅较宽幅种植平均增产11.9%。秸秆覆盖窄幅、宽幅条播下,水分利用效率均以27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分别比其他播量处理高4.1%~12.0%、25.0%~26.4%;窄幅较宽幅种植平均增加12.8%。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秸秆带状覆盖下种植密度对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露地平作为对照,秸秆带状覆盖下分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2种种植模式,不同带幅下分别设播量处理3个(270 kg/hm2、324 kg/hm2、405 kg/hm2),结果表明, 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均可显著增加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露地增加36.2个百分点。秸秆带状覆盖下,不同带幅种植下贮水消耗量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与露地种植相比,秸秆覆盖处理均降低冬小麦返青前耗水比例,增加拔节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更加有利于冬小麦灌浆阶段对水分高效利用。秸秆带状覆盖下,拔节至开花阶段耗水量随播量增加逐渐增大,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随播量增加逐渐减少。秸秆覆盖处理冬小麦的产量均高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增幅达24.4个百分点。秸秆覆盖下,窄幅、宽幅种植均以27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播量处理增产2.9%~10.0%、23.5%~23.6%;窄幅较宽幅种植平均增产11.9%。秸秆覆盖窄幅、宽幅条播下,水分利用效率均以27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分别比其他播量处理高4.1%~12.0%、25.0%~26.4%;窄幅较宽幅种植平均增加12.8%。 相似文献
6.
旱地马铃薯秸秆覆盖增墒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旱地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对土壤墒情和水分利用率,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丰富旱作农业技术内容.2006年在华岭乡进行了马铃薯秸秆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对旱地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验证秸秆覆盖的抗旱增产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技术,提高旱地综合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8.
冬小麦秸秆覆盖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抑制蒸发、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营养水平,但秸秆覆盖更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磷、钾营养水平,有效抑制土壤温度日变幅,有利于旱塬冬小麦生长,且覆盖材料来源广,成本低,是旱塬冬小麦丰产栽培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全程覆盖方式9000,6000和3000kg/hm2覆盖量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生育期覆盖分别提高了11.5%,10.0%和8.0%,较CK分别提高了19.2%,12.9%和8.8%;全程覆盖方式和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盖量为3000kg/hm2处理最大,其中全程覆盖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31.5%(P0.05),生育期覆盖方式下2年平均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12.8%(P0.05);不同覆盖量在全程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41.1%~65.7%(P0.05),在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了27.1%~30.2%(P0.05)。【结论】同一秸秆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均可增加冬小麦产量,而同一覆盖量下以全程覆盖方式的增产效果较优;覆盖量为3000kg/hm2时,2种覆盖方式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后,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对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午间土壤温度,抑制田间杂草滋生效果明显。覆秸后,总根条数和于重显著高于对照。特别是上部三层支持根,增加最为明显。同时,株高、茎粗、总干重增加,穗位叶面积高于对照,植株各叶片出展速度加快,下部叶片寿命明显延长。覆秸处理后,穗粒数、千粒重、群体产量均高于对照,平均增值62、7粒、35.76克和14.19%。干旱年份分别高达96.4粒.45.14克和23.42%。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索旱地冬小麦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对平覆地膜穴播、垄上覆膜垄沟覆草、覆草和常规露地4种栽培模式下的土壤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冬小麦生育期延后和土层深度增加,覆盖栽培的增温幅度减小.平膜覆盖栽培返青期前能够显著提高0~25 cm各土层温度,垄膜覆盖栽培在越冬前能够有效提高表层土壤温度,覆草栽培仅在出苗期有一定的增温效应,返青期以后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实施农作物秸秆就地全量还田利用,是解决农民田间燃烧秸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科学有效技术措施.四川省成都市农技推广系统在成功推广应用稻草覆盖栽培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总结了以固定厢沟式双免耕栽培为基础的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创造性地提出了秸秆覆盖水稻集约化栽培新技术,成功地将麦秸和油菜秸秆的还田利用与免耕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连续 3年的试验应用,累计推广面积19万多亩,在不增加水稻生产成本的条件下,稻谷平均每亩产量达到537kg,比常规栽培增产 4.8%.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畦灌、土壤温湿度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小偃22-3"为材料,研究4种不同的秸秆覆盖处理(L2W300、L2W600、L20W300和L20W600),以及不覆盖对照(CK)的畦灌水推进速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小麦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秸秆覆盖对畦灌水流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其中L2W300处理的阻滞作用最大,L20W600处理的阻滞作用最小;秸秆覆盖畦灌对土壤具有明显的保墒、调温效应,以L20W600处理表现最佳,对冬小麦返青期的分蘖、株高均无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产量(P〈0.05),以L20W600处理最高。[结论]综合考虑认为,最适合陕西杨凌冬小麦秸秆覆盖畦灌栽培的组合为L20W600处理。 相似文献
20.
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适宜的覆盖量为500~800kg/亩;在亩产300~500kg的地块,其秸秆量就是适宜的覆盖量。 相似文献